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3
篇文章
<
1
2
…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叶蒸青固样时间控制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如兴
张文锦
+2 位作者
玉振康
陈志辉
钟美娇
《茶叶科学技术》
1999年第3期10-12,共3页
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一芽二叶蒸青团样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蒸青时间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咖啡碱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一芽二叶蒸青团样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蒸青时间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咖啡碱的影响不明显;蒸青时间控制在60秒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的保留量最大。分析表明:茶叶蒸青团样时间直控制在60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青
时间
组分含量
生化成分
水浸生物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10年我所茶叶气象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荣冰
《茶叶科学技术》
1996年第1期12-15,共4页
近10年我所茶叶气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春茶开采期测报研究,求算出各类型品种茶树越冬芽的萌动起点温度及萌动至开采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揭示了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春菜开采期预报方法。该项研究成...
近10年我所茶叶气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春茶开采期测报研究,求算出各类型品种茶树越冬芽的萌动起点温度及萌动至开采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揭示了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春菜开采期预报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已通过技术鉴定。2.求算出闽东茶区各轮茶叶产量的农业气象模式,初步探明闽东茶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初步探明温度与幼龄茶树热旱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叶
气象条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荣冰
《福建茶叶》
1996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茶叶
人体健康
防癌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名特优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研究报告
4
作者
汤鸣绍
陆修闽
+2 位作者
谢宁波
郭吉春
王镇民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1期1-3,共3页
本课题继"茶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于1989年列为院管课题.三年来课题组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创制名特优新产品为目标,先后创办"名茶研制厂",联办"茶康乐"饮料厂各一个.研制的"白雪芽"1989年度获...
本课题继"茶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于1989年列为院管课题.三年来课题组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创制名特优新产品为目标,先后创办"名茶研制厂",联办"茶康乐"饮料厂各一个.研制的"白雪芽"1989年度获得农业部"部优产品奖",1991年度复评合格,同时获'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文化名茶奖";"茉莉雪芽"获'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新秀奖";"方山玉叶"1989年获省名茶二等奖、1991年获省名茶奖;"白兰春"获1991年省名茶奖;"福云曲毫"、"雪峰琼花"获1991年省优质茶奖;"坦洋金针"获1991年宁德地区名茶一等奖,两项新产品生产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现已进入实质审查;"茶康乐"饮料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在福州召开了名特优新产品品尝会;1989年该课题获省农科院进展二等奖,1990年、1991年获所进展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茶
雪芽
叶底
部优产品
云曲
新产品生产
开发研究
技术鉴定
发明专利
烘青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CT—71型茶叶脱水机中试研究
5
作者
陆修闽
刘用敏
+1 位作者
焦海晏
毛祥东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4期9-11,共3页
茶叶脱水机于1984年正式立题研究,1987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研究解决了茶叶雨青脱水的难题,节约能源,可提高雨青的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明显,填补了国内茶叶脱水机械的空白”。
关键词
立题研究
中试研究
鲜叶
技术鉴定
社口镇
雨青
节约能源
茶品质
叶底
脱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9
6
作者
黄福平
陈伟
+2 位作者
陈荣冰
柯玉琴
梁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SOD活力,进而O2.-产生速率加快,脂质过氧化加速,从而促进具有青草味的化合物散失,乌龙茶特征香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过程
脂质
过氧化作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7
作者
张灵玲
姚凤銮
+4 位作者
黄志鹏
吴光远
王庆森
徐金汉
关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茶树喷施生物药肥后,质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鲜叶亩产量增幅为 6.76%~26.90%,酚氨比明显降低,水浸出物、水溶性糖及维生素 C 均有所增加。同时,生物药肥对茶毛虫、茶尺蠖和茶蚕等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可达 90%以上,对天敌安全。
关键词
茶树
生物药肥
质量
产量
茶叶
生长调节剂
芸苔素内酯
苏云金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白僵菌871菌株防治茶丽纹象的研究
被引量:
7
8
作者
吴光远
孙椒德
+3 位作者
曾明森
林阿祥
罗秀英
许德元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4期15-20,共6页
从茶丽纹象岬病死虫分离出自僵菌871菌株,四年来,用该菌株生产出的菌粉在福安、宁德、罗源等茶区防治此虫近5000亩,结果:在闽东常年温湿环境下,掌握盛蛹期(3月下旬至4月间)以毒土法亩施菌量1~2公斤可杀除土中虫蛹达80%,亩纯经济效益...
从茶丽纹象岬病死虫分离出自僵菌871菌株,四年来,用该菌株生产出的菌粉在福安、宁德、罗源等茶区防治此虫近5000亩,结果:在闽东常年温湿环境下,掌握盛蛹期(3月下旬至4月间)以毒土法亩施菌量1~2公斤可杀除土中虫蛹达80%,亩纯经济效益达44元;成虫盛期于树冠以喷雾法亩施菌量0.5~1公斤可致大量成虫僵死,高的达80%以上;“菌药混用”、“菌药轮用”、“二次施菌”均显著提高用菌效果,初步观察可有次年持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丽纹象
毒土
轮用
菌量
茶小卷叶蛾
校正死亡率
菌粉
小绿叶蝉
罗源
BEAUV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研究初报
被引量:
6
9
作者
陆修闽
刘用敏
+3 位作者
王镇民
张方舟
毛祥东
王锐清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3期17-20,共4页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土特产品,主产于福建、浙江、广西、四川、江西、广东、湖南、江苏等省,其中以福建所产茉莉花茶品质最好,最具代表性。由于窨制茉莉花茶需要大量的茉莉鲜花,而茉莉花的生产及产量受地理条件及季节的影响,资源有限,...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土特产品,主产于福建、浙江、广西、四川、江西、广东、湖南、江苏等省,其中以福建所产茉莉花茶品质最好,最具代表性。由于窨制茉莉花茶需要大量的茉莉鲜花,而茉莉花的生产及产量受地理条件及季节的影响,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窨制花茶现行的生产工艺鲜花大量浪费,有资料表明现行工艺鲜花利用率仅为13~17%,影响了我国花茶产量的提高。这些年我省各地鲜花价格逐年暴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审评
现行工艺
工艺研究
土特产品
生产工艺
花渣
增湿
张天福
水分测定
地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2
10
作者
张应根
张方舟
+1 位作者
张文锦
陈常颂
《茶叶科学技术》
2000年第4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乌龙茶
茶园遮荫
夏暑季
叶片组织结构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1
11
作者
张天福
林心炯
+10 位作者
焦海晏
陆修闽
林学诗
王镇民
李元钦
刘用敏
周庆惠
张方舟
陈斯伟
郭聪
林树春
《茶叶科学技术》
1989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A_2℃一A_s℃与B_2%一B_3%组合为宜;暑茶以A_4℃与B_2%-B_3%组合为宜.黄恢品种(薄叶型)全年以A_3℃-A_4℃与B_4%-B_5%组合为宜.萎凋程度各季有所不同,但掌握在74-75.5%均较适宜;做青叶的水分变化首先要掌握好适度萎凋,四摇至堆青阶段是失水关键.最佳品质的做青叶含水率在7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萎凋叶
做青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12
作者
林郑和
郝志龙
+1 位作者
陈良城
高水练
《福建茶叶》
2004年第2期30-31,共2页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品种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的差异及内含物的差异,使所制的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关键词
乌龙茶
茶树品种
品质
分布
化学成份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肥料主效因子研究(田间试验)
被引量:
4
13
作者
林心炯
郭专
+2 位作者
张文锦
周庆惠
周钦泽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2期11-15,共5页
前言施肥与乌龙茶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生产实际,在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的同时,也进行田间试验研宄。
关键词
田间试验
茶叶产量
茶树生长
盆栽试验研究
一芽三叶
施肥处理
鲜叶
一芽二叶
茶黄素
幼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2
14
作者
叶乃兴
郭吉春
《福建茶叶》
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文简述了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省在茶树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细胞学、酶学等方面鉴定评价以及利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我省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福建
茶树
品种资源
收集
保存
特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菌药混用协调治理茶丽纹象甲研究示范推广报告
被引量:
3
15
作者
孙椒德
吴光远
+3 位作者
林阿祥
曾明森
王庆森
许德元
《茶叶科学技术》
1993年第3期32-34,共3页
茶丽纹象甲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咬食茶等作物的须根,成虫在5~6月间出土咬食嫩叶,呈半圆或不规则缺刻,对春茶后期到夏茶间的产量损失,一般达20%~30%,严重的50%以上,甚至全园无完整嫩叶。1986年以来...
茶丽纹象甲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咬食茶等作物的须根,成虫在5~6月间出土咬食嫩叶,呈半圆或不规则缺刻,对春茶后期到夏茶间的产量损失,一般达20%~30%,严重的50%以上,甚至全园无完整嫩叶。1986年以来,福安、寿宁、宁德、罗源、建瓯、武夷山和安溪等10多个县、市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丽纹象甲
防治区
夏茶
罗源
寿宁
建瓯
假眼小绿叶蝉
越冬幼虫
毒土
社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6
作者
林郑和
陈梁城
+2 位作者
郝志龙
高水练
谢芬
《福建茶叶》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乌龙茶
品质化学
色泽
香味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
29
17
作者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茶叶》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发酵和干燥等制茶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工艺
品质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抗旱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8
作者
黄福平
陈荣冰
《福建茶叶》
2000年第3期2-5,共4页
本文从水分亏缺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渗透调节能力、保护酶系统、光合作用、内源激素与抗旱性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茶树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茶树品种抗旱生理 ,明确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
本文从水分亏缺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渗透调节能力、保护酶系统、光合作用、内源激素与抗旱性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茶树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茶树品种抗旱生理 ,明确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对茶树抗旱早期鉴定技术及今后茶园管理技术的完善具有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旱生理
渗透调节能力
保护酶系统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
6
19
作者
陈荣冰
黄福平
杨燕清
《茶叶科学技术》
1995年第4期21-28,共8页
经过连续15年选育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的研究,已从铁观音、黄旦、肉桂等优质乌茶品种1979年度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5个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产量均比其母本增产1成以上。保持母本高香优质特性,且制优率高于其母本。抗逆性强,适...
经过连续15年选育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的研究,已从铁观音、黄旦、肉桂等优质乌茶品种1979年度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5个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产量均比其母本增产1成以上。保持母本高香优质特性,且制优率高于其母本。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其中新选301、304的春茶开采期均比其母本早7—12天。扦插成苗率比其母本高。新品种得到同行专家和茶区种植者的赞誉。从选育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有很强的偏母本现象。因此,选育优质茶树品种,要以优质茶树品种为母本,才能取得较好的选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乌龙茶
品种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花菌类茶研究初报
被引量:
9
20
作者
邬龄盛
王振康
《福建茶叶》
2005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茶树花
研究初报
菌类
接入功能
人工调控
培养基
组合成
基质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蒸青固样时间控制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如兴
张文锦
玉振康
陈志辉
钟美娇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9年第3期10-12,共3页
文摘
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一芽二叶蒸青团样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蒸青时间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咖啡碱的影响不明显;蒸青时间控制在60秒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的保留量最大。分析表明:茶叶蒸青团样时间直控制在60秒。
关键词
蒸青
时间
组分含量
生化成分
水浸生物
茶叶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10年我所茶叶气象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荣冰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6年第1期12-15,共4页
文摘
近10年我所茶叶气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春茶开采期测报研究,求算出各类型品种茶树越冬芽的萌动起点温度及萌动至开采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揭示了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春菜开采期预报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已通过技术鉴定。2.求算出闽东茶区各轮茶叶产量的农业气象模式,初步探明闽东茶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初步探明温度与幼龄茶树热旱害的关系。
关键词
茶树
茶叶
气象条件
产量
分类号
S162.54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荣冰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1996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茶叶
人体健康
防癌
心血管疾病
分类号
R541.0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30.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名特优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研究报告
4
作者
汤鸣绍
陆修闽
谢宁波
郭吉春
王镇民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1期1-3,共3页
文摘
本课题继"茶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于1989年列为院管课题.三年来课题组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创制名特优新产品为目标,先后创办"名茶研制厂",联办"茶康乐"饮料厂各一个.研制的"白雪芽"1989年度获得农业部"部优产品奖",1991年度复评合格,同时获'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文化名茶奖";"茉莉雪芽"获'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新秀奖";"方山玉叶"1989年获省名茶二等奖、1991年获省名茶奖;"白兰春"获1991年省名茶奖;"福云曲毫"、"雪峰琼花"获1991年省优质茶奖;"坦洋金针"获1991年宁德地区名茶一等奖,两项新产品生产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现已进入实质审查;"茶康乐"饮料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在福州召开了名特优新产品品尝会;1989年该课题获省农科院进展二等奖,1990年、1991年获所进展三等奖.
关键词
优质茶
雪芽
叶底
部优产品
云曲
新产品生产
开发研究
技术鉴定
发明专利
烘青绿茶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CT—71型茶叶脱水机中试研究
5
作者
陆修闽
刘用敏
焦海晏
毛祥东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4期9-11,共3页
文摘
茶叶脱水机于1984年正式立题研究,1987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研究解决了茶叶雨青脱水的难题,节约能源,可提高雨青的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明显,填补了国内茶叶脱水机械的空白”。
关键词
立题研究
中试研究
鲜叶
技术鉴定
社口镇
雨青
节约能源
茶品质
叶底
脱水处理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9
6
作者
黄福平
陈伟
陈荣冰
柯玉琴
梁月荣
机构
浙江大学茶学系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10023)资助项目
文摘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SOD活力,进而O2.-产生速率加快,脂质过氧化加速,从而促进具有青草味的化合物散失,乌龙茶特征香气提高。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过程
脂质
过氧化作用
品质
Keywords
Food processing
Oolong Tea
Sun Withering
Leaf Rotation
Lipid Peroxidation
Quality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7
作者
张灵玲
姚凤銮
黄志鹏
吴光远
王庆森
徐金汉
关雄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1BA708B07)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03-2140)
福建省重大专项(2004-07)
文摘
茶树喷施生物药肥后,质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鲜叶亩产量增幅为 6.76%~26.90%,酚氨比明显降低,水浸出物、水溶性糖及维生素 C 均有所增加。同时,生物药肥对茶毛虫、茶尺蠖和茶蚕等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可达 90%以上,对天敌安全。
关键词
茶树
生物药肥
质量
产量
茶叶
生长调节剂
芸苔素内酯
苏云金芽孢杆菌
Keywords
TA-BR in combination with Bt, Growth regulator, Brassinolid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ea
分类号
TQ44 [化学工程—化学肥料工业]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白僵菌871菌株防治茶丽纹象的研究
被引量:
7
8
作者
吴光远
孙椒德
曾明森
林阿祥
罗秀英
许德元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4期15-20,共6页
文摘
从茶丽纹象岬病死虫分离出自僵菌871菌株,四年来,用该菌株生产出的菌粉在福安、宁德、罗源等茶区防治此虫近5000亩,结果:在闽东常年温湿环境下,掌握盛蛹期(3月下旬至4月间)以毒土法亩施菌量1~2公斤可杀除土中虫蛹达80%,亩纯经济效益达44元;成虫盛期于树冠以喷雾法亩施菌量0.5~1公斤可致大量成虫僵死,高的达80%以上;“菌药混用”、“菌药轮用”、“二次施菌”均显著提高用菌效果,初步观察可有次年持续效果。
关键词
茶丽纹象
毒土
轮用
菌量
茶小卷叶蛾
校正死亡率
菌粉
小绿叶蝉
罗源
BEAUVERIA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研究初报
被引量:
6
9
作者
陆修闽
刘用敏
王镇民
张方舟
毛祥东
王锐清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3期17-20,共4页
文摘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土特产品,主产于福建、浙江、广西、四川、江西、广东、湖南、江苏等省,其中以福建所产茉莉花茶品质最好,最具代表性。由于窨制茉莉花茶需要大量的茉莉鲜花,而茉莉花的生产及产量受地理条件及季节的影响,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窨制花茶现行的生产工艺鲜花大量浪费,有资料表明现行工艺鲜花利用率仅为13~17%,影响了我国花茶产量的提高。这些年我省各地鲜花价格逐年暴涨。
关键词
感官审评
现行工艺
工艺研究
土特产品
生产工艺
花渣
增湿
张天福
水分测定
地理条件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2
10
作者
张应根
张方舟
张文锦
陈常颂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0年第4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乌龙茶
茶园遮荫
夏暑季
叶片组织结构
茶叶品质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1
11
作者
张天福
林心炯
焦海晏
陆修闽
林学诗
王镇民
李元钦
刘用敏
周庆惠
张方舟
陈斯伟
郭聪
林树春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89年第3期20-25,共6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A_2℃一A_s℃与B_2%一B_3%组合为宜;暑茶以A_4℃与B_2%-B_3%组合为宜.黄恢品种(薄叶型)全年以A_3℃-A_4℃与B_4%-B_5%组合为宜.萎凋程度各季有所不同,但掌握在74-75.5%均较适宜;做青叶的水分变化首先要掌握好适度萎凋,四摇至堆青阶段是失水关键.最佳品质的做青叶含水率在70.5%左右.
关键词
乌龙茶
萎凋叶
做青叶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12
作者
林郑和
郝志龙
陈良城
高水练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04年第2期30-31,共2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品种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的差异及内含物的差异,使所制的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关键词
乌龙茶
茶树品种
品质
分布
化学成份
香气特征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肥料主效因子研究(田间试验)
被引量:
4
13
作者
林心炯
郭专
张文锦
周庆惠
周钦泽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2期11-15,共5页
文摘
前言施肥与乌龙茶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生产实际,在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的同时,也进行田间试验研宄。
关键词
田间试验
茶叶产量
茶树生长
盆栽试验研究
一芽三叶
施肥处理
鲜叶
一芽二叶
茶黄素
幼龄期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2
14
作者
叶乃兴
郭吉春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
文摘
本文简述了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省在茶树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细胞学、酶学等方面鉴定评价以及利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我省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福建
茶树
品种资源
收集
保存
特性鉴定
分类号
S571.10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药混用协调治理茶丽纹象甲研究示范推广报告
被引量:
3
15
作者
孙椒德
吴光远
林阿祥
曾明森
王庆森
许德元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3年第3期32-34,共3页
文摘
茶丽纹象甲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咬食茶等作物的须根,成虫在5~6月间出土咬食嫩叶,呈半圆或不规则缺刻,对春茶后期到夏茶间的产量损失,一般达20%~30%,严重的50%以上,甚至全园无完整嫩叶。1986年以来,福安、寿宁、宁德、罗源、建瓯、武夷山和安溪等10多个县、市茶区。
关键词
茶丽纹象甲
防治区
夏茶
罗源
寿宁
建瓯
假眼小绿叶蝉
越冬幼虫
毒土
社口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6
作者
林郑和
陈梁城
郝志龙
高水练
谢芬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乌龙茶
品质化学
色泽
香味
滋味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
29
17
作者
王贵芳
陈荣冰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文摘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发酵和干燥等制茶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工艺
品质
香气
分类号
TS272.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抗旱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8
作者
黄福平
陈荣冰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2000年第3期2-5,共4页
文摘
本文从水分亏缺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渗透调节能力、保护酶系统、光合作用、内源激素与抗旱性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茶树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茶树品种抗旱生理 ,明确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对茶树抗旱早期鉴定技术及今后茶园管理技术的完善具有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
关键词
茶树
抗旱生理
渗透调节能力
保护酶系统
激素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
6
19
作者
陈荣冰
黄福平
杨燕清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5年第4期21-28,共8页
文摘
经过连续15年选育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的研究,已从铁观音、黄旦、肉桂等优质乌茶品种1979年度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5个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产量均比其母本增产1成以上。保持母本高香优质特性,且制优率高于其母本。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其中新选301、304的春茶开采期均比其母本早7—12天。扦插成苗率比其母本高。新品种得到同行专家和茶区种植者的赞誉。从选育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有很强的偏母本现象。因此,选育优质茶树品种,要以优质茶树品种为母本,才能取得较好的选育结果。
关键词
茶树
乌龙茶
品种
杂交育种
分类号
S571.103.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花菌类茶研究初报
被引量:
9
20
作者
邬龄盛
王振康
机构
福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2005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茶树花
研究初报
菌类
接入功能
人工调控
培养基
组合成
基质
配伍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叶蒸青固样时间控制的研究初报
杨如兴
张文锦
玉振康
陈志辉
钟美娇
《茶叶科学技术》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10年我所茶叶气象研究的进展
陈荣冰
《茶叶科学技术》
199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
陈荣冰
《福建茶叶》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茶叶名特优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研究报告
汤鸣绍
陆修闽
谢宁波
郭吉春
王镇民
《茶叶科学技术》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6CT—71型茶叶脱水机中试研究
陆修闽
刘用敏
焦海晏
毛祥东
《茶叶科学技术》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
陈伟
陈荣冰
柯玉琴
梁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张灵玲
姚凤銮
黄志鹏
吴光远
王庆森
徐金汉
关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应用白僵菌871菌株防治茶丽纹象的研究
吴光远
孙椒德
曾明森
林阿祥
罗秀英
许德元
《茶叶科学技术》
199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研究初报
陆修闽
刘用敏
王镇民
张方舟
毛祥东
王锐清
《茶叶科学技术》
199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张应根
张方舟
张文锦
陈常颂
《茶叶科学技术》
200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
张天福
林心炯
焦海晏
陆修闽
林学诗
王镇民
李元钦
刘用敏
周庆惠
张方舟
陈斯伟
郭聪
林树春
《茶叶科学技术》
198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郑和
郝志龙
陈良城
高水练
《福建茶叶》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肥料主效因子研究(田间试验)
林心炯
郭专
张文锦
周庆惠
周钦泽
《茶叶科学技术》
199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叶乃兴
郭吉春
《福建茶叶》
199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菌药混用协调治理茶丽纹象甲研究示范推广报告
孙椒德
吴光远
林阿祥
曾明森
王庆森
许德元
《茶叶科学技术》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林郑和
陈梁城
郝志龙
高水练
谢芬
《福建茶叶》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茶叶》
2008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茶树抗旱生理研究进展
黄福平
陈荣冰
《福建茶叶》
200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陈荣冰
黄福平
杨燕清
《茶叶科学技术》
199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茶树花菌类茶研究初报
邬龄盛
王振康
《福建茶叶》
200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