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并网稳定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在南方电网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建 张建新 +7 位作者 朱煜昆 朱泽翔 常东旭 朱益华 杨欢欢 徐光虎 付超 高琴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7,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电网的“双高”将显著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稳定特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光伏并网稳控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方案,包括组网通信架构、软硬件功能配置、出口方式设计和协调配合方法等,解决了目前光伏稳控出口仅能在“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电网的“双高”将显著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稳定特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光伏并网稳控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方案,包括组网通信架构、软硬件功能配置、出口方式设计和协调配合方法等,解决了目前光伏稳控出口仅能在“全站整切”或“全站整调”中人为二选一的局限性。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南方电网首个水光互补项目,RTDS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稳控系统实现了功率快速精细化调节,通信延时短,通信组网可靠性高,能够适应实际电网的各种稳定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稳控系统 标准化设计 功率快调 RTD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换流阀功率器件大气中子辐照效应研究
2
作者 蔡希鹏 杨柳 +7 位作者 周月宾 饶宏 赵晓斌 袁智勇 彭超 徐义良 王达名 雷志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89-3597,I0027,共10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的重要载体,未来我国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大规模新能源基地海拔偏高,甚至超过4000 m,宇宙射线大气中子通量大,严重威胁柔性直流换流阀(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的重要载体,未来我国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大规模新能源基地海拔偏高,甚至超过4000 m,宇宙射线大气中子通量大,严重威胁柔性直流换流阀(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功率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但是,目前我国柔性直流工程中换流阀尚无2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应用案例,国内外也缺乏大气中子辐照功率器件的失效率数据,大气中子对功率器件的影响规律不明,难以支撑工程应用。该文首次针对柔性直流使用的4.5 kV等级主流功率器件,提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旁路转折晶闸管等功率器件高海拔大气中子辐照效应的等效加速试验方法,并开展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器件工作电压、工作温度、中子通量对器件失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出高海拔地区IGBT和旁路转折晶闸管的大气中子辐照失效率,为高海拔VSC-HVDC的安全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换流阀 功率半导体器件 大气中子 加速辐照 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技术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蔡希鹏 邹常跃 +3 位作者 彭发喜 乔学博 卢毓欣 赵晓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5-2901,I0076,共8页
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常规的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方案中,风电登陆后依赖交流架空线实现陆上电能传输,存在陆上输电走廊占用大、需要建设大量陆上换流站等不足,难以支撑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大规... 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常规的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方案中,风电登陆后依赖交流架空线实现陆上电能传输,存在陆上输电走廊占用大、需要建设大量陆上换流站等不足,难以支撑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需求。在分析我国海上风电开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协同输电技术方案,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发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了6000MW海上风电经三送、两受多端直流海陆一体送出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 海上风电 直流汇集 海陆一体协同 柔性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受端电网稳定性的主动支撑型柔性直流的形态、关键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饶宏 黄伟煌 +4 位作者 郭铸 吴越 蔡东晓 李桂源 樊丽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818-6830,I0010,共14页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受端电网电力电子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电网惯量、短路容量等稳定基础将有所下降。柔性直流作为受端电网单站容量大、可控性强的等效电源,可通过直流的控制方法与设备能力升级,发挥直流主动支撑电网的控制能力,提升受端...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受端电网电力电子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电网惯量、短路容量等稳定基础将有所下降。柔性直流作为受端电网单站容量大、可控性强的等效电源,可通过直流的控制方法与设备能力升级,发挥直流主动支撑电网的控制能力,提升受端电网频率、电压、功角等稳定性,主动治理谐振、谐波、短路电流等问题,实现构建电网、稳定电网的作用。该文探讨柔性直流在电网中发挥支撑功能的现状和关键技术,并对过负荷型换流阀装备、电网强度与惯量状态感知量测、区域多直流集中控制等技术进行展望,为新一代具备电网主动支撑型柔性直流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受端电网 电力电子化 电网主动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VSC容量约束的直流配电网线性潮流算法
5
作者 黄学劲 喻松涛 +3 位作者 王之谦 罗旭恒 刘贯科 戴喜良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1,共8页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VSCs)的直流配电网可以自动调整过载VSC的控制策略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变化,但增加了直流配电网稳态潮流分析的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分段线性潮流(piecewise linear power flow,PLPF)...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VSCs)的直流配电网可以自动调整过载VSC的控制策略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变化,但增加了直流配电网稳态潮流分析的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分段线性潮流(piecewise linear power flow,PLPF)算法以快速计算功率扰动和VSC控制策略调整对稳态潮流的耦合影响。首先,根据VSC功率平衡,直接计算得到VSC达到容量极限的临界点,进而计算得到VSC控制策略调整前各节点的功率变化量。然后,考虑VSC控制策略调整,对线性潮流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对VSC控制策略调整前后各个阶段进行线性潮流计算,利用叠加法得到稳态潮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LPF模型能直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直流配电网稳态潮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下垂控制 线性潮流模型 分段模型 电压源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暂态过电压的风机关键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6
作者 马骞 朱益华 +3 位作者 谢惠藩 苏寅生 高琴 李成翔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0-978,共9页
文章提出了考虑风火打捆送端电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式分析了受端电网换相失败导致送端电网过电压产生原因,分阶段详细剖析了暂态过程中送端电网电压运行特征;根据直驱式风机并... 文章提出了考虑风火打捆送端电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式分析了受端电网换相失败导致送端电网过电压产生原因,分阶段详细剖析了暂态过程中送端电网电压运行特征;根据直驱式风机并网控制策略及输出功率表达式,结合目前对风电机组电压穿越的相关控制要求,明确了影响电压穿越控制性能的参数值。提出了以风电机组机端电压波动最小为目标的风电机组电压故障穿越关键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并结合模拟退火优化算法,给出了关键参数优化方案的详细实施步骤。最后在机电暂态仿真平台上所搭建的模型中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抑制风电机组机端过电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失败 过电压 参数优化 直驱风机 电压穿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附件用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绝缘材料与半导电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郝艳捧 叶泳钦 +3 位作者 严邦闻 申子魁 朱闻博 惠宝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23-4234,共12页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addition-cure liquid silicone rubber,ALSR)凭借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广泛用于电缆附件绝缘材料与半导电材料。受原料纯度、交联网络及填充水平影响,中国ALSR在关键性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该文综述了...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addition-cure liquid silicone rubber,ALSR)凭借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广泛用于电缆附件绝缘材料与半导电材料。受原料纯度、交联网络及填充水平影响,中国ALSR在关键性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该文综述了电缆附件用ALSR绝缘材料和半导电材料的性能要求、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填料对ALSR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填料填充量、形貌和分散性对ALSR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最后,展望了电缆附件用ALSR绝缘材料与半导电材料研究趋势,包括聚合物链结构和交联网络设计,开发新型功能填料,提升原料纯度与批次稳定性,开发低成本原料合成与纯化技术。该研究可为电缆附件用高性能硅橡胶材料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附件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 绝缘材料 半导电材料 电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动态负荷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系统暂态电压强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怡滟 黄莹 +3 位作者 王国腾 徐政 周月宾 陈煜坤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由于动态负荷和非同步机电源的暂态复杂特性导致系统暂态电压强度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动态负荷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系统暂态电压强度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电压刚度概念,给出暂态电压刚度的定义;然后,为描述感应电动机、新能源... 针对由于动态负荷和非同步机电源的暂态复杂特性导致系统暂态电压强度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动态负荷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系统暂态电压强度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电压刚度概念,给出暂态电压刚度的定义;然后,为描述感应电动机、新能源机组及直流等动态元件对系统暂态电压的影响,提取暂态关键时间断面,将复杂的暂态分析转换为关键时间断面的代数求解模型,从而提出暂态电压强度分析方法。最后,以华东电网为例验证所提的暂态电压强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定量评估多馈入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流馈入系统 暂态电压强度 动态负荷 时间断面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送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机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枢昊 钟庆 +3 位作者 冯俊杰 李海锋 汪隆君 王钢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影响,主要考虑了光伏阵列的电压功率特性和逆变器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输出功率特性;然后根据光伏阵列运行点位置和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构建了逆变器的4种运行工况,并分别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演化特性,从而分析得出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逆变器功率不平衡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点变化与逆变器控制策略切换是造成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直流侧电压跌落 大规模光伏基地 柔直外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STATCOM与弱受端直流VDCOL协调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萌 胡云 +7 位作者 刘婷 黄立滨 朱益华 涂亮 尚慧玉 罗超 李晶 苏明章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由于弱交流系统电压对无功功率变化极为敏感,换流站内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y,STATCOM)与直流的控制若协调不当,故障后直流功率过快恢复会引起换流站的无功功率失衡、电压畸变、连续换相失败等严重问题,对... 由于弱交流系统电压对无功功率变化极为敏感,换流站内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y,STATCOM)与直流的控制若协调不当,故障后直流功率过快恢复会引起换流站的无功功率失衡、电压畸变、连续换相失败等严重问题,对直流稳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分析了落点弱交流系统故障后直流的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STATCOM与直流系统的电压指令限制单元(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limiting,VDCOL)综合优化的方法,搭建了STATCOM与直流联合运行的RTDS仿真模型并开展仿真与现场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限制故障后直流电流超调,减少无功功率消耗。同时直流恢复时间适当延长以及STATCOM的有效配合有利于交流电压恢复和减少后续换相失败风险,对提高弱受端交流系统中直流稳定运行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 高压直流 弱受端 协调控制 实时仿真 VDC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性直流外送系统送端三相短路故障特性及穿越策略
11
作者 冯俊杰 辛清明 +3 位作者 向往 赵晓斌 傅闯 文劲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2-4552,共11页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性直流外送系统送端呈现电源分布广、抗扰性差等特征,送端交流短路故障恢复期间易引发过电压问题,威胁系统安全。首先介绍了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技术方案和控制结构,分析了柔性直流换流器和光伏逆变...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性直流外送系统送端呈现电源分布广、抗扰性差等特征,送端交流短路故障恢复期间易引发过电压问题,威胁系统安全。首先介绍了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技术方案和控制结构,分析了柔性直流换流器和光伏逆变器现有的故障穿越策略,研究了送端系统三相短路故障特性,从故障暂态、故障稳态、故障恢复暂态、系统稳态等4个阶段出发,揭示了送端交流短路故障过电压机理;然后,提出了大规模光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送端新型交流短路故障穿越策略,通过增加光伏发电单元直流过电压判据准确检测送端交流故障,并采用柔性直流换流器交流电压控制时序与光伏逆变器功率恢复时序相配合的协调控制策略实现短路故障平滑穿越;最后,基于PSCAD/EMTDC验证了新型故障穿越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千瓦级 光伏基地 柔性直流 送端 短路故障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对偶复电路的换流器型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张莞悦 姚蜀军 +3 位作者 韩民晓 卢远宏 张杰 张竞月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针对以换流器型电源为核心构成的电网普遍存在电源与电网之间以及不同电源设备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系统振荡的问题,首先采用等效原-对偶复电路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振荡机理的基础上,形成简洁准确的稳定判据;充分考虑跟网型和构网型换流器的... 针对以换流器型电源为核心构成的电网普遍存在电源与电网之间以及不同电源设备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系统振荡的问题,首先采用等效原-对偶复电路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振荡机理的基础上,形成简洁准确的稳定判据;充分考虑跟网型和构网型换流器的控制策略,建立适用于宽频范围分析特性的小干扰模型,对于以换流器型电源为核心的换流器型电网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其次,利用包含构网型和跟网型电源的系统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最后分析跟网换流器渗透率、线路电感、构网变流器的阻尼系数及转动惯量对换流器型电网动态特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换流器型电网的系统参数设计、控制器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提升换流器型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器型电网 原-对偶复电路 小干扰稳定 跟网型换流器 构网型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比例全桥的混合MMC及其直流故障穿越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紫如 赵西贝 +4 位作者 贾秀芳 熊岩 周月宾 袁智勇 徐义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84-3995,I0035,共13页
通过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外送的重要方案。半全混合MMC可利用全桥子模块的负压输出能力,满足阀组在线投退、无闭锁直流故障穿越等运行需求,但全桥子模块占比... 通过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外送的重要方案。半全混合MMC可利用全桥子模块的负压输出能力,满足阀组在线投退、无闭锁直流故障穿越等运行需求,但全桥子模块占比通常不得低于50%,使得混合MMC的成本居高不下。为提升混合MMC工程经济性,提出一种全桥占比降低的混合MMC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子模块短时升压能力,分析不同直流电压调节需求下的混合MMC全桥占比要求,提出低全桥占比的混合MMC运行原理;其次,针对全桥占比降低导致的故障阶段全桥子模块过压风险,从子模块电容电压控制与定直流电流控制两个维度提出抑制子模块过压的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最后,提出暂态子模块电压峰值的离散化计算方法。基于PSCAD的仿真表明,全桥占比40%的MMC升压1.25倍后,可具备与全桥占比50%的MMC相似的故障穿越能力,子模块电压最大为1.37pu,处于安全运行区间内,验证所提方案可行性与计算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全桥子模块 子模块电压 直流故障 半全混合型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土壤条件高压直流接地极与埋地油气管道防护距离研究
14
作者 胡上茂 吴泳聪 +3 位作者 刘刚 屈路 贾磊 蔡汉生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保障埋地管道附近人员的安全,对高压直流接地极对埋地管道的电流干扰及人身安全距离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CDEGS仿真软件建立了埋地管道受高压直流接地极的干扰模型,筛选了影响安全距离的主要因素;其次,研究了埋地管道在不同均匀土壤... 为保障埋地管道附近人员的安全,对高压直流接地极对埋地管道的电流干扰及人身安全距离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CDEGS仿真软件建立了埋地管道受高压直流接地极的干扰模型,筛选了影响安全距离的主要因素;其次,研究了埋地管道在不同均匀土壤和多层复杂土壤的安全距离;最后,建立了均匀土壤与复杂土壤的安全距离折算关系,提出了采用最大管地电位并利用系数修正得到复杂土壤安全距离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对安全距离的影响最大;若均匀土壤的安全距离小于8km,修正系数采用0.85,可以得到复杂土壤的安全距离;若均匀土壤安全距离为8~12 km,修正系数与安全距离符合幂函数的关系;若均匀土壤安全距离大于12 km,建议修正系数取0.53。所提方法可供高压直流接地极及管线设计提供参考,并且可为未来拟建高压直流接地极选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接地极 埋地管道 土壤电阻率 安全距离 均匀土壤 复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算法的含新能源电网黑启动路径优化策略
15
作者 杨一鸣 张丽玮 +1 位作者 刘韧 陶文伟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173,共12页
黑启动路径优化是电网恢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解决含新能源电网黑启动路径优化中搜索空间大、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算法的含新能源电网黑启动路径优化策略。首先分析了新能源场站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 黑启动路径优化是电网恢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解决含新能源电网黑启动路径优化中搜索空间大、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算法的含新能源电网黑启动路径优化策略。首先分析了新能源场站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超短期功率预测。其次,以输电线路恢复时间为目标函数,考虑线路投运状态、启动功率等约束构建了黑启动恢复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入权重系数、路径平滑等策略对传统的A^(*)算法进行改进,以此获取含新能源的电网黑启动最优恢复路径。最后,通过MAT/AB仿真算例对比黑启动过程中不同路径优化策略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策略具有更高的恢复效率,并且提高了黑启动过程中的可用有功功率和总发电量,有效保障了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启动 功率预测 A^(*)算法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绕组变压器的模块化输入独立输出串联光伏直流汇集变换器
16
作者 周月宾 魏丞崧 +1 位作者 朱小全 吴越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874-4888,共15页
多端口输入独立输出串联(IIOS)型直流变换器具有独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高升压比和高效率等优点,适用于分布式光伏中压直流汇集场合。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输入功率不匹配会造成子模块输出电压不均匀,会导致器件过电压和系统最大... 多端口输入独立输出串联(IIOS)型直流变换器具有独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高升压比和高效率等优点,适用于分布式光伏中压直流汇集场合。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输入功率不匹配会造成子模块输出电压不均匀,会导致器件过电压和系统最大输出功率损失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解耦多绕组变压器(PD-MWT)的多端口输入独立输出串联型双半桥变换拓扑结构,与现有其他多端口IIOS变换器相比,该拓扑结构将子模块变换器中的隔离变压器和用于电压均衡的多绕组变压器集成在一个PD-MWT中,可以显著地减小整个IIOS系统的体积和尺寸。此外,该变换器仅需在电路中配置较少的传感器就能实现MPPT控制和输出均压均衡,且网侧开关管比其他IIOS变换器具有更低的电流应力。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三模块900 W小型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DC-DC变换器 光伏直流汇集 中压直流 功率失配 电压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电网下的多区域协同算法
17
作者 吴应双 刘蔚 +3 位作者 刘明顺 张野 王寅 唐王倩云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187,共14页
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接入电网具有间歇性和强随机特性,容易引起显著的频率波动。针对多区域互联电网,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智能体协同算法在面对强随机扰动时,常因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问题导致控制性能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 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接入电网具有间歇性和强随机特性,容易引起显著的频率波动。针对多区域互联电网,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智能体协同算法在面对强随机扰动时,常因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问题导致控制性能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权重残差近端策略优化自动发电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智能体策略神经网络的各层之间通过残差连接,并为残差连接添加一个可训练的自适应权重,以取得最优的残差比例,缓解神经网络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问题,从而使得深层网络的训练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进而更快地获得强随机扰动下的多区域协同最优解,以消除由于强随机扰动所引起的频率波动。通过在IEEE两区域和三区域负荷频率控制系统上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且相较于多种强化学习算法,所提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性和更强的稳定性,更高的频率稳定性及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互联电网 残差连接 自适应权重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相潮流优化的风电汇集电网电压综合补偿方法
18
作者 贾瑞媛 刘其辉 +3 位作者 葛欣怡 蔡希鹏 朱益华 罗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370,共10页
针对目前大规模风电汇集电网的无功补偿多以电压偏差控制为主,无法良好适应电压不平衡运行工况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相潮流优化的风电汇集电网电压综合补偿方法。首先,建立以目标节点电压不平衡度均值最小、三相电压偏差均值最... 针对目前大规模风电汇集电网的无功补偿多以电压偏差控制为主,无法良好适应电压不平衡运行工况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相潮流优化的风电汇集电网电压综合补偿方法。首先,建立以目标节点电压不平衡度均值最小、三相电压偏差均值最小、集中无功补偿设备总补偿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分相潮流优化模型。之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并对其改进以提升寻优性能。对于求解得到的准最优补偿方案,通过序关系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的方式决策出最优补偿方案。最后,以华北地区某实际风电汇集电网为原型算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不平衡 电压质量 粒子群算法 风电汇集电网 分相潮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流反馈的MMC-HVDC系统的中高频振荡抑制策略
19
作者 辛业春 李尚轩 +3 位作者 王延旭 朱益华 余佳微 常东旭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o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系统存在的中高频振荡问题严重危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基于MMC的动态相量模型,建立了MMC的交流侧阻抗模型;其...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o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系统存在的中高频振荡问题严重危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基于MMC的动态相量模型,建立了MMC的交流侧阻抗模型;其次,利用阻抗法分析控制环节及控制参数对MMC阻抗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功率外环、电流内环及控制链路延时是导致MMC呈现负阻尼特性的主要原因;再次,在分析现有基于电压前馈环节和电流内环的协同振荡抑制策略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功率外环附加直流电流反馈的振荡抑制策略,极大程度消除系统中的谐波分量,改善了MMC的阻抗特性;最后,通过电磁仿真软件验证理论分析和抑制措施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稳定性分析 中高频振荡 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增强的直流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多二元表评估方法
20
作者 刘洋 朱益华 +2 位作者 伍双喜 朱誉 罗超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6,48,共10页
随着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规模的不断增加,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问题日趋严峻。量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解决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评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增强的多二元表法来评估直流系统... 随着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规模的不断增加,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问题日趋严峻。量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解决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评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增强的多二元表法来评估直流系统暂态电压。首先,通过提取直流系统暂态时序特征并利用ReliefF法进行特征降维。然后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对暂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进行回归拟合,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求解多二元表积分权值。最后,搭建了电压崩溃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智能增强的多二元表暂态电压评估方法对直流受端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具有在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受端系统 暂态电压稳定 时序特征 多二元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