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跌倒风险、骨密度、肌力和体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1
作者 朱秀芬 彭志坚 +4 位作者 Brian Lin 马大年 陈新 杨海明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的骨密度与跌倒风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力、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4 632例社区45岁以上绝经后女性的问卷调研及骨密度筛查,筛查出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测定骨...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的骨密度与跌倒风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力、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4 632例社区45岁以上绝经后女性的问卷调研及骨密度筛查,筛查出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测定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的骨密度、身高、体质量、跌倒风险、肌力和腹部脂肪含量。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跌倒指数、体脂含量、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与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之间的相关性。BMD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含量,采用ANCOVA分析跌倒指数对BMD的影响;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跌倒指数,分析体脂含量对BMD的影响。结果对筛查出的839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BMD、BMI、跌倒风险、腹部体脂含量、肌力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BMI、跌倒指数、肌力与BMD均显著相关(BMI r=0.161,跌倒指数r=0.238,肌力r=0.198,P均<0.001)。BMI、肌力、跌倒风险与BMD呈正相关;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等因素,采用ANCOVA分析跌倒指数与BMD无显著相关(F=1.011,P>0.05)。结论跌倒风险和低BMD为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体脂含量与BMD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肌力 跌倒风险 体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L5/S1滑脱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即刻复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子恢 陈曦 +6 位作者 孙旭 王斌 朱泽章 钱邦平 刘臻 俞杨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L5/S1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术后即刻复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青少年L5/S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5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发育不良... 目的:研究青少年L5/S1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术后即刻复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青少年L5/S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5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发育不良性滑脱9例;根据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4例,Ⅳ度滑脱3例.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术治疗(24例行单节段L5~S1融合,余6例行L4~S1融合),评价复位效果并分析复位率与术前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椎间隙相对高度、滑脱率、滑脱角及滑脱距离)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平均腰椎前凸角52°±16°,平均骨盆入射角62°±13°,平均骨盆倾斜角24°±16°,平均骶骨倾斜角38°±15°,平均滑脱率(33.6±24.2)%,平均滑脱角13°±9°,平均滑脱距离9.1±6.6mm,平均椎间隙相对高度0.31±0.1.术后平均复位率(87.3±14.7)%.术后即刻复位率与术前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腰椎前凸角(r=0.458,P<0.05)及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r=0.822,P<0.01)呈正相关,与骨盆倾斜角(r=-0.519,P<0.01)、滑脱率(r=-0.567,PP<0.01)、滑脱角(r=-0.573,P<0.01)及滑脱距离(r=-0.502,P<0.01)负相关.结论:青少年L5/S1滑脱经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可达有效复位.复位效果受病因学、融合方式、术前滑脱率以及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术中撑开椎间隙有助于滑脱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 发育不良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子恢 王守丰 +3 位作者 钱邦平 邱勇 俞杨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颈椎3例,胸椎4例,腰椎3例。男6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根据... 目的 :探讨脊柱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颈椎3例,胸椎4例,腰椎3例。男6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系统评估病灶部位、范围、基质密度、边界、附件有无受累、受累椎体骨皮质有无破坏,有无软组织肿块。结果:脊柱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4例位于胸椎者显示不佳,余6例中5例基质密度均匀,6例边界清晰,所有患者均未见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骨皮质略微变薄但连续性未破坏。基质密度均匀者7例,9例位于椎体内,1例累及附件骨,均未见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MRI均表现为TIWI中均匀长T1信号,T2WI呈混杂偏低信号,在TIWI、T2WI及T2抑脂像中病灶周围均有较完整的低或极低信号环状带;2例增强扫描时病灶信号轻度强化。结论:脊柱纤维结构不良具有一定的良性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基质均匀、边界清晰、明显的硬化缘、无骨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特征 纤维结构不良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与开放手术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夏琦 凡进 +4 位作者 田大胜 彭庆辉 洪尚浩 马大年 王福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3-1508,共6页
目的:对比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开放手术行腰椎融合术的短期疗效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盱眙县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6例,根据手术... 目的:对比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开放手术行腰椎融合术的短期疗效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盱眙县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UBE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其中UBE手术组21例、开放手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治疗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BE手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较传统手术高;但在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方面,UBE手术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UBE手术组较开放手术组术后早期疼痛感低。在6个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BE较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视野开阔、手术器械要求简单、学习曲线平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内镜 微创 腰椎融合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5~S1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位参数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福兵 张夏琦 +3 位作者 彭庆辉 李红玲 李健 马大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研究L5~S1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位参数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行L5~S1椎间融合术的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行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 目的:研究L5~S1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位参数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行L5~S1椎间融合术的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行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腰椎正侧位摄片,测量腰椎矢状位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L1与S1矢状位垂线距离,并评估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年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术后3个月两组SS较术前显著下降,LL、PT显著增加,L1~S1矢状位距离由正变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2年SS较术后1年显著上升,LL、PT显著下降,L1~S1矢状位距离负值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5~S1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弧度减小、腰椎前倾,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51 椎间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矢状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