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对远端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
作者 朱磊 李姗姗 +1 位作者 赵海淳 郭子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探讨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LNR)评估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远端胆管癌(DCC)患者预后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PD的78例D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LNR评估DCC患者PD术后预后的最佳... 探讨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LNR)评估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远端胆管癌(DCC)患者预后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PD的78例D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LNR评估DCC患者PD术后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DCC患者预后的因素。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OS)率为2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淋巴结转移状态、LNR、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根治程度及术后辅助化疗与DCC患者术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0.2、TNMⅢ期、肿瘤低分化及R1切除是影响DCC患者术后5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LNR作为评估DCC患者PD术后预后的指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淋巴结阳性比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Apgar评分对术前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磊 赵海淳 +1 位作者 李珊珊 孟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2期990-993,共4页
探讨外科Apgar评分(SAS)对术前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胃癌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并发症分... 探讨外科Apgar评分(SAS)对术前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胃癌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32)和无并发症组(n=17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改良SAS(mSAS)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2例(15.8%)。根据改良SAS(mSAS)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对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分析,mSAS最佳临界值为8。单因素分析显示≥70岁、BMI≥25 kg/m^(2)、手术时间≥4 h、全胃切除术、D2胃癌根治术、TNM分期晚及低mSAS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BMI≥25 kg/m^(2)、手术时间≥4 h及mSAS<8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mSAS有助于预测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进展期 外科Apgar评分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估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仕锋 金春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BG)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评估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BG)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评估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赋值分组,FBG正常为0分,FBG升高为1分,低NLR为0分,高NLR为1分,分为A组(F-NLR=0分)、B组(F-NLR=1分),C组(F-NLR=2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征,Log-rank方法比较各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术前NLR与T分期(P=0.011)、N分期(P=0.018)、TNM分期(P=0.009)、术前CEA水平(P=0.013)和FBG水平(P=0.018)相关。高NLR组5年生存率为56.1%,低NLR组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高FBG组5年生存率为55.3%,FBG正常组为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F-NLR分值越高,T分期(P=0.019)、N分期(P=0.030)、TNM分期(P=0.002)和术前CEA水平(P=0.014)等越高。F-NLR分值为0、1、2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61.4%和38.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FBG和NLR均升高是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BG和NLR联合检测可以评估胃癌切除术预后,较单独应用FBG和NLR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君 赵海淳 朱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探讨未成熟粒细胞计数(IGC)和其百分比(IG%)评估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192例确诊为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P和重症胰腺炎(SAP)两组。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 探讨未成熟粒细胞计数(IGC)和其百分比(IG%)评估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192例确诊为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P和重症胰腺炎(SAP)两组。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IGC、I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C反应蛋白(CRP)],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AP组患者155例(80.7%),SAP组患者37例(19.3%)。SAP组平均WBC、NLR、CRP、IGC、IG%水平明显高于AP组。IGC和IG%预测SAP的能力高于其他炎症标志物(IGC的AUC:0.889,敏感性:77.5%,特异性:91.6%;IG%的AUC:0.852,灵敏度:73.2%,特异性:83.9%)。IGC和IG%较传统炎症指标(WBC、NLR和CRP)更能反映A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未成熟的粒细胞计数 未成熟的粒细胞百分率 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阳 程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对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107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41例;年龄31~79岁,平均...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对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107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41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为59岁;66例(61.7%)患者肿瘤位于右半结肠,41例(38.3%)位于左半结肠部位;44例(41.1%)为高分化,63例(58.9%)为中、低分化;TNM分期ⅢA、ⅢB期50例(46.7%),ⅢC期57例(53.3%)。通过ROC曲线确定术前A/F最佳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A/F组和高A/F组。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计算并以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高A/F组和低A/F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和50.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A/F水平(P=0.001)、术前CEA水平(P=0.006)和术后并发症(P=0.011)影响总体生存期。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水平(P=0.005)、术前CEA水平(P=0.037)是影响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F比值对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具有良好预测作用,术前A/F比值和CEA水平是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低A/F比值提示预后不良,术后需要强调制定个体化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 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Kisspept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韩仕锋 金春风 朱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明确Kisspeptin表达水平在胰腺癌(P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PC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7例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Kisspeptin水... 目的:明确Kisspeptin表达水平在胰腺癌(P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PC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7例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Kisspeptin水平,明确Kisspeptin对P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PC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Kiss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01),且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01)。术前Kisspeptin水平与胆道引流、CA19-9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Kisspeptin与CA19-9联合应用诊断P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6%和95.1%,优于两者单独使用(P<0.001)。高Kisspeptin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Kisspeptin组(15.4%比37.5%,P=0.022)。结论:术前血清Kisspeptin水平的检测在P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KISSPEPTIN 糖类抗原19-9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