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写亚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探究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 目的:探究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疗效、血清标志物浓度、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 50%)显著比对照组(82. 50%)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比对照组低(P <0. 05),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在左胫神经、右胫神经、左腓总神经、右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后,能显著提升疗效,改善hs-CRP、SOD水平,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木丹颗粒 甲钴胺 Α-硫辛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立娜 杜娟 +1 位作者 董明 闻梓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354-2357,共4页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取木丹颗粒联合西药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82例DPN患者,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采取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取木丹颗粒联合西药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82例DPN患者,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采取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与观察组(n=41,采取木丹颗粒联合西药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对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NS评分、MNSI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NS评分及MNS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MCV、SCV及正中神经MCV及SCV明显提升,且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在安全性上,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贝前列素钠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本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就诊并收治入院的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本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就诊并收治入院的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降糖、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口服胰激肽原酶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疗程共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以及治疗疗效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以及烧灼感等T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木丹颗粒和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后,其神经症状改善更明显,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有效率74.0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以及烧灼感等神经病变症状,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协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胰激肽原酶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写亚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PDPN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挂号单双数分组,A组26例使用甲钴胺(0. 5 mg/次,3次/d)、卡马...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PDPN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挂号单双数分组,A组26例使用甲钴胺(0. 5 mg/次,3次/d)、卡马西平(0. 1 g/次,3次/d),B组26例在A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7 g/次,3次/d),两组给予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用药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统计治疗期间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对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进行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B组治疗率为88. 46%,高于A组85. 0%,P 〈0. 05;入院时患者神经反射功能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正中神经、胫神经MNCV、SNCV评分高于A组,P 〈0. 05;入院时两组TSS、TCS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TSS、TCSS评分低于A组,P 〈0. 05。结论:临床对PDPN患者治疗时以木丹颗粒、甲钴胺、卡马西平中西联合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甲钴胺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洪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776-778,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PDSPN)者临床以腺苷钴胺、木丹颗粒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3例2型糖尿病PDSPN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以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医...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PDSPN)者临床以腺苷钴胺、木丹颗粒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3例2型糖尿病PDSPN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以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腺苷钴胺),以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基础治疗+腺苷钴胺+木丹颗粒),采用主觉症状问卷评分(TSS)、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评分,评估PDSPN者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TSS、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腓总神经神经运动、感觉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2型糖尿病PDSPN者临床以腺苷钴胺、木丹颗粒联合治疗,疗效理想,患者疼痛明显减、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丹颗粒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腺苷钴胺 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