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都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振省 姚鹏 +2 位作者 盛可 侍山林 张国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2期51-52,共2页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村落地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盐都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建设现状,作用发挥与推进措施进行探讨,为进一步...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村落地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盐都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建设现状,作用发挥与推进措施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进村入户 益农信息社 实践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都区耕地质量监测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婕 吴德标 +1 位作者 巫银国 张国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121-123,共3页
盐城市盐都区按照省、市、区域1∶2∶3的比例,建成了5个省级、10个市级、15个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形成了覆盖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代表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该文根据30个省、市、区3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2007—... 盐城市盐都区按照省、市、区域1∶2∶3的比例,建成了5个省级、10个市级、15个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形成了覆盖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代表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该文根据30个省、市、区3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2007—2018年监测数据,参照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相关资料,对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检测结果,分析了区域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耕地环境质量以及肥料投入状况等,并提出了完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监测 变化趋势 对策建议 盐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冈镇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 侍爱邦 +1 位作者 陈金德 王广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8期140-144,共5页
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小麦不同播期、密度、不同氮比运筹方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迟播小麦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穗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 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小麦不同播期、密度、不同氮比运筹方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迟播小麦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穗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度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少.晚播麦要控制前期用肥,主攻后期用肥,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25万/亩时,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冈镇稻套麦的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侍爱邦 杨军 +1 位作者 陈金德 王广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随着大冈镇迟熟中粳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播期偏晚已渐渐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大冈镇从2012年开始进行稻田套播小麦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套播小麦大大缓解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劳... 随着大冈镇迟熟中粳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播期偏晚已渐渐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大冈镇从2012年开始进行稻田套播小麦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套播小麦大大缓解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劳力和机械矛盾,是晚茬争早苗,夺取秋播主动的有效方式。稻田套播宁麦13,延长了其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宁麦13在套播方式下,适宜穗数为36万/亩左右,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套麦 生育特性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都区小麦拔节孕穗肥施量田间试验
5
作者 侍爱邦 陈金德 +1 位作者 王广中 姜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7期107-109,共3页
为探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后期穗肥适宜用量问题,进行了3年的小麦拔节孕穗肥施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对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实粒数,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作用显著,可提高小麦产量。研究得出,郑麦9023拔节孕... 为探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后期穗肥适宜用量问题,进行了3年的小麦拔节孕穗肥施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对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实粒数,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作用显著,可提高小麦产量。研究得出,郑麦9023拔节孕穗肥的适宜用量为施纯氮6.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拔节孕穗肥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金龙 侍爱邦 +4 位作者 蔡长庚 仇贵才 冯正娣 丁大见 陈志元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介绍了盐城市县(区)、镇(乡)、村3级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特点、服务模式以及通过专业化防治取得的"三提高"、"三降低"、"三安全"的效果,并提出了今后建议。
关键词 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成特点 服务模式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粳11号有机稻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大见 侍爱邦 +7 位作者 杨军 张国兵 刘国珍 郭早兄 商绍朋 黄一华 陈大勇 陈兆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3期85-86,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对膳食的要求不但要好吃,更要求安全健康。因此安全而健康的食品就成为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这就要求绝对不能含有农药残毒的产品。有机稻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综合方法防治病虫害,营造良好的农业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对膳食的要求不但要好吃,更要求安全健康。因此安全而健康的食品就成为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这就要求绝对不能含有农药残毒的产品。有机稻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综合方法防治病虫害,营造良好的农业原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了有机稻田有害生物危害,实现从播种到收成全程只用生物菌肥,不用化肥和农药。因此有机稻栽培措施将不同于一般水稻的栽培措施,有机稻的品种选用将不同于一般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田 生产技术 安全健康 需求产品 农药残毒 栽培措施 生态环境 生物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两系杂交稻创两优276的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侍爱邦 周正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273-275,共3页
创两优27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推广应用中深受广大种植农户的青睐。本文作者总结了创两优276亲本特征特性... 创两优27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推广应用中深受广大种植农户的青睐。本文作者总结了创两优276亲本特征特性和大面积制种亩产225 kg的产量构成,提出了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创两优276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市棉花黄萎病发生特点及综防持续控制技术
9
作者 蔡长庚 林付根 +7 位作者 王瑞明 王凤良 金钟时 郁祖良 仇学平 丁大见 仇玉章 倪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盐城市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之一,全市植棉面积近几年在20万hm^2左右,但自80年代开始黄萎病扩展迅速,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市建立了以实施检疫措施与种子处理,推广抗耐病品种、示范应用生防菌防治等关... 盐城市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之一,全市植棉面积近几年在20万hm^2左右,但自80年代开始黄萎病扩展迅速,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市建立了以实施检疫措施与种子处理,推广抗耐病品种、示范应用生防菌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并实行以重病区轮作换茬、优化药剂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控制技术,从而降低了黄萎病的危害损失,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持续控制技术 盐城市 发生特点 综合控制技术 药剂防治 植棉面积 棉花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宁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侍爱邦 杨军 +5 位作者 周正红 何其所 肖群 宋开业 刘学进 张瑞才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9期177-179,共3页
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168S与R185配制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组合,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该组合米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总结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大面积生产亩产650 kg时的产量构成,... 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168S与R185配制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组合,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该组合米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总结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大面积生产亩产650 kg时的产量构成,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两优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金和 吴建中 +3 位作者 王受荣 张卫清 郭早兄 孙万纯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4期122-122,137,共2页
分析了目前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秧、大田耕整及移栽、栽后管理等。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稻5号直播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金和 吴建中 +3 位作者 王受荣 张卫清 郭早兄 孙万纯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8期79-79,81,共2页
介绍了淮稻5号直播生育特点,提出了其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合理施肥、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关键词 淮稻5号 直播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宁两优1号制种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文灿 丁大见 +3 位作者 侍爱邦 张国兵 葛汶汶 郭早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第3期19-21,共3页
总结了宁两优1号亲本特征、特性和大面积制种225 kg/667 m2的产量构成,提出了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宁两优1号 制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振省 盛可 +4 位作者 周炎希 宋介宏 侍山林 张国杰 顾金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规模化程度较高的生猪养殖场大量使用了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设施设备,建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猪场。本文通过在盐城市盐都区康农牧家庭农场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生猪养殖物联网... 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规模化程度较高的生猪养殖场大量使用了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设施设备,建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猪场。本文通过在盐城市盐都区康农牧家庭农场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生猪养殖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养殖舍内环境变化,实现了生猪饲喂的智能化控制,并分析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期为推动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 规模猪场 环境监测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市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长庚 林付根 +11 位作者 邰德良 李瑛 刘海南 颜士洋 宋贤利 姚志龙 仇学平 曹方元 郁祖良 丁大见 仇玉章 倪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2期86-86,共1页
有效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是直播稻生长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直播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并根据盐城市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提出"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措施。
关键词 直播稻田 化学除草 江苏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仇玉章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64-64,共1页
介绍了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准备、适时早播、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直播水稻 种子准备 适时早播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套麦田杂草化学防除配套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大见 陈志元 +3 位作者 仇玉章 刘国珍 蔡长庚 林付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2期123-123,共1页
针对稻套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治早、治小,立足冬前抓三改"的防除措施。
关键词 稻套麦田 化学防除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保证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技术途径与措施
18
作者 侍爱邦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12期254-255,317,共3页
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保证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关键措施,包括基地选择、亲本质量、播期播差、科学栽培、田间去杂、入库检验、仓库加工等内容。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质量 技术途径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冈镇小麦产量徘徊于中产水平的原因及其对策
19
作者 杨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认为,大冈镇小麦产量徘徊于中产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群个体生产不协调,群体发展过大,个体发育不壮。小麦从中产向高产跨越必须协调群个体矛盾,通过降低群体起点,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保足穗;...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认为,大冈镇小麦产量徘徊于中产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群个体生产不协调,群体发展过大,个体发育不壮。小麦从中产向高产跨越必须协调群个体矛盾,通过降低群体起点,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保足穗;通过主攻壮秆大穗,增粒数,增粒重,抗倒伏,夺取高产稳产。其对策是:减少基本苗,适期播种,增加投入,普及"促-控-促"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棉研3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仇玉章 蔡晓祥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70-70,共1页
"鲁棉研34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集丰产、优质、抗病、抗虫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笔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鲁棉研34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