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对宁夏盐池县土壤及其作物的影响
1
作者 武金龙 李郝琪 +5 位作者 马锋茂 韩凤兰 黄家和 刘燕华 邵自强 江成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4,共6页
为探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对农田土壤水温环境、土壤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以玉米、马铃薯、燕麦等为供试作物,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 为探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对农田土壤水温环境、土壤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以玉米、马铃薯、燕麦等为供试作物,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不同梯度的施用量,测定土壤含水量、酸碱度、电导率、容重和土壤养分等,研究其对试验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以及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量不同的情况下,所种植的作物总体上产量都有所增加。苏丹草和燕麦草增产率最高,分别达到36.26%和24.35%。荞麦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为120kg/hm^(2)时产量增产率达到23.19%,而马铃薯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为120kg/hm^(2)时产量增产率最高,达到了77.78%,增产效果显著。但玉米产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为60kg/hm^(2)时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当施用量增加至120kg/hm^(2)时产量有所上升,但增产率只有0.69%,主要是由于地块所处位置、地势以及土壤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导致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农作物 产量 土壤性质 保水增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县四墩子试区草地农业建设第二期工程进展
2
作者 王宁 郭文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2-15,共4页
1991~1995年,草地农业建设第二期工程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建立春小麦、玉米和苜蓿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技术,建立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综合节电节水达30%以上;(2)灌溉区种植业结构由1990年... 1991~1995年,草地农业建设第二期工程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建立春小麦、玉米和苜蓿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技术,建立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综合节电节水达30%以上;(2)灌溉区种植业结构由1990年夏粮60.8%,秋杂(主要为饲料作物)占7.9%,经济作物占24.8%,林草占6.5%,经过调整,1994年已达到4∶3∶2∶1的比例。与此同时,发展立体复合种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饲料产量和经济效益;(3)采用生物围栏及封育补播技术,5a累计改良草原3000hm2,产草量提高0.8~1.2倍;(4)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技术系数和经济系数,从而保证了计划任务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 水资源 种植业结构 生物围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的合理密植与科学利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文栋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16期13-15,共3页
介绍了柠条的分布区域、形态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饲用价植,指出了宁夏盐池县种植柠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种植的建议,总结柠条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中各种植模式的利与弊,为今后发展柠条种植和相关产业提... 介绍了柠条的分布区域、形态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饲用价植,指出了宁夏盐池县种植柠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种植的建议,总结柠条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中各种植模式的利与弊,为今后发展柠条种植和相关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柠条 密植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气候与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对修复退化草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文栋 刘定鑫 +5 位作者 马锋茂 冒秀凤 胡凤巧 谢伟娇 张灵瑜 孙丽婷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4期34-39,共6页
为了修复荒漠草原重度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试验选择适生的本土野生优良牧草种,采用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等综合配套技术,在正常降水年份内研究天然降水与土壤剖面体积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关联性,以实现退化草地土壤水分的高... 为了修复荒漠草原重度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试验选择适生的本土野生优良牧草种,采用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等综合配套技术,在正常降水年份内研究天然降水与土壤剖面体积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关联性,以实现退化草地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对重度退化草地采取早春深翻可减少40~60 cm土壤水分损失达64.97%;在最适宜时间段内(7月至8月中旬),采用干播等雨法播种可以使土壤平均含水率少损失26.91%,根的长度增加1.05倍,地上生物量增加2.10倍。此外,利用一次性完成“平、开、播、压、覆”程序的多功能天然草原沟播机沟播,能使土壤含水率提高9.05%,相应的成苗率提高26.5%。建议上述成熟的综合配套修复退化草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大面积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土壤体积含水率 本土化 近自然化 重度退化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与成效——基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案例分析
5
作者 尚自烨 冒秀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257-259,共3页
基于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局依据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资金投入支持,针对当地“三农”资源基础和相关产业特点,着力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项目绩效和经验总结,分析了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实施的模式及成效,旨在为当... 基于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局依据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资金投入支持,针对当地“三农”资源基础和相关产业特点,着力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项目绩效和经验总结,分析了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实施的模式及成效,旨在为当地及同类地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协作 特色产业培育 模式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改良荒漠化退化草原的研究
6
作者 朱建宁 彭文栋 +2 位作者 张秀红 刘华 高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063-9066,9083,共5页
[目的]探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改良荒漠化退化草原的效果,以期为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贮备。[方法]在宁夏盐池荒漠化退化草原中采用常规方法补播丛生禾本科牧草,并对其进行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不起... [目的]探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改良荒漠化退化草原的效果,以期为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贮备。[方法]在宁夏盐池荒漠化退化草原中采用常规方法补播丛生禾本科牧草,并对其进行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不起垄不覆膜平播的4种保育处理,通过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补播苗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优处理方式。[结果]从7月到11月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平播4个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为9.88%、9.24%、8.75%和8.13%,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补播牧草的成活率分别是96.2%、93.4%、45.6%和28.3%,覆膜相对不覆膜成活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覆黑膜具有较大优势,其垄顶土壤含水率有"削峰填谷"的缓冲作用,覆黑膜土壤水分含量比平种提高了21.5%,且对于1 m以下土壤的水分补充量也是最大的。覆膜虽然增加了费用,但从总体效益分析,利润高于不覆膜。[结论]该研究为起垄覆黑膜技术在荒漠化退化的草原补播改良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 荒漠化草原 垒加 蓄水 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猪毛蒿为优势种荒漠化草场补播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彭文栋 朱建宁 +2 位作者 王川 陈斌 艾琦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了提高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荒漠化草原的饲用价值,试验研究了春旋耕和夏深翻补播改良措施。结果表明,春旋耕和夏深翻改良措施使草场中猪毛蒿的盖度与密度为零的,春旋耕使根茎型牧草(中亚白草和赖草)产量提高3.7倍、盖度提高16.3倍、密... 为了提高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荒漠化草原的饲用价值,试验研究了春旋耕和夏深翻补播改良措施。结果表明,春旋耕和夏深翻改良措施使草场中猪毛蒿的盖度与密度为零的,春旋耕使根茎型牧草(中亚白草和赖草)产量提高3.7倍、盖度提高16.3倍、密度提高2.8倍,深翻土壤水分对补播牧草出苗和保苗更有保证性,夏深翻更优于春旋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草场 猪毛蒿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冰草繁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文栋 马锋茂 +1 位作者 刘定鑫 王占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10期40-44,共5页
为了挖掘和开发荒漠草原野生优良牧草蒙古冰草种质资源,通过修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来提高草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蒙古冰草繁种技术的种子发芽特性、种植密度、灌溉制度、施肥技术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蒙古冰草种... 为了挖掘和开发荒漠草原野生优良牧草蒙古冰草种质资源,通过修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来提高草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蒙古冰草繁种技术的种子发芽特性、种植密度、灌溉制度、施肥技术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蒙古冰草种子发芽呈现“两低两高”特性;蒙古冰草繁种灌溉制度为全年灌溉两次,每次灌水量为900 m3/hm2,灌水期为拔节期和抽穗期,此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利用率最高,水产量为1.18 kg/m3,水产生效益为47.22元/m3;最优播种密度组合行距为30 cm、播种量为15 kg/hm2,灌溉量为2700 m3/hm2的前提下,不施肥种子产量1957.3 kg/hm2,施肥种子产量2194.9 kg/hm2,施肥产投比5.1∶1,施肥是提高种子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施基肥基础上对施不同量级氮肥进行研究,结果为:最高种子产量施纯氮量(Pmax)为111.74 kg/hm2,种子产量2556.38 kg/hm2;最佳经济施纯氮量(Popt)为109.49 kg/hm2,种子产量2556.25 kg/hm2;施纯氮量上、下限及对应种子产量分别为109.10、2.48 kg/hm2和2556.20、2265.07 kg/hm2。通过试验研究对蒙古冰草繁种技术进行了集成,使优良的野生蒙古冰草不但能够进行人工繁种,而且效益显著,同时也使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优质种源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繁种 发芽特性 种植密度 灌溉制度 施氮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种子发芽特性及繁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彭文栋 刘定鑫 马锋茂 《草原与草业》 2020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挖掘宁夏盐池荒漠草原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牧草的种质资源,作为本土牧草品种来修复退化草地,提高修复成效,因此开展对该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和人工繁种方面的研究。对常温常压下种子发芽特性;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技术措施;密度对种子产... 为挖掘宁夏盐池荒漠草原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牧草的种质资源,作为本土牧草品种来修复退化草地,提高修复成效,因此开展对该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和人工繁种方面的研究。对常温常压下种子发芽特性;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技术措施;密度对种子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用电动碾米机对草木樨状黄芪种子进行处理,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到17.3%、51.7%,比常态下提高了93.2%和34.3%。在行距为100cm的情况下,株距与产量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2.4108x^2+195.97x-2886.7(R^2=0.99),此时当株距为40.64cm产量最高为1095.82kg/hm^2。采取机械碾压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硬实率并提高其发芽率。说明通过打破种皮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提高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的修复成效。种子来源可以通过人工繁育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樨状黄芪 发芽特性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素对盐池荒漠化草原补播效果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文栋 《宁夏农林科技》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1954-1980年27年内监测宁夏盐池县气候状况,结合荒漠化草原补播改良技术,通过气候因素对补播效果影响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从平均地温考虑,每年6月~8月是牧草萌发最适宜的时间期。(2)从土壤持水量和温度两个因素考虑,8月分最适宜补... 1954-1980年27年内监测宁夏盐池县气候状况,结合荒漠化草原补播改良技术,通过气候因素对补播效果影响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从平均地温考虑,每年6月~8月是牧草萌发最适宜的时间期。(2)从土壤持水量和温度两个因素考虑,8月分最适宜补播,但牧草越冬率较7月份大幅下降。(3)7月份是一年中的第二大降水月,但土壤持水量开始增加和达最大值的时间分别比降雨量开始增加和达最大值滞后30d和10d。(4)7月份进行补播,虽然地温适宜,降雨量较高,但蒸发量在一年中最高,地表容易干。综合考虑各因素,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份结合本地中长期天气预报,若一次性降雨达到15mm,可适时抢墒播种,豆科牧草最晚7月底前补播,禾本科牧草8月中旬前补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荒漠草原 补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牧草组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文栋 张秀红 +1 位作者 朱建宁 高婷 《宁夏农林科技》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通过对退耕还林地不同种植密度的6龄柠条间牧草和土壤水分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土壤含水量随着柠条带距的减小而减少,在11.5m或更小带距时,30-60cm土层中形成一个土壤水分亏损区,当带距减小为6.8m时,土壤水分亏损加重... 通过对退耕还林地不同种植密度的6龄柠条间牧草和土壤水分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土壤含水量随着柠条带距的减小而减少,在11.5m或更小带距时,30-60cm土层中形成一个土壤水分亏损区,当带距减小为6.8m时,土壤水分亏损加重,且向70cm发展;6.8m带距间草地在6月上旬到7月下旬,0-60cm土层含水量低于1.8%,致使丛生禾草与根茎型牧草不能生长。(2)随着柠条带距的减小,即从15.4m减小到6.8m时,多年生牧草在盖度、密度、产量上分别从39.3%、70株/m^2、387.5kg/hm^2,下降为29.3%、37株/m^2、310.0kg/hm^2,分别下降了25.5%、47.1%、20.0%;带间草本层盖度与带距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1.3+1.16X(R=0.998,P0.01〈0.998);带距与带间多年生牧草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9.13+3.79x(R=0.97,P0.01〈0.97)。说明柠条种植密度的增大对多年生牧草尤其是甘草抑制更加显著。(3)在宁夏盐池这种荒漠化草原进行退耕还林(柠条),带距应在15m或更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种植密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野生牛枝子种子发芽特性及人工繁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定鑫 彭文栋 +2 位作者 马锋茂 张灵瑜 冯其春 《草原与草业》 2020年第4期35-39,共5页
对野生牛枝子种子进行的发芽势、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加任何处理措施与机械碾种的种子发芽势分别为17.00%和93.33%,发芽率分别为30.50%和95.33%,硬实率分别为69.50%和1.33%。对种植密度和灌溉两因素对种子产量影响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野生牛枝子种子进行的发芽势、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加任何处理措施与机械碾种的种子发芽势分别为17.00%和93.33%,发芽率分别为30.50%和95.33%,硬实率分别为69.50%和1.33%。对种植密度和灌溉两因素对种子产量影响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行距为40cm、株距为35cm时种子产量最高;不同行距与产量建立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0.0904x 2+9.0042x+247.12,此时行距为49.8cm时最高产量为487.65kg/hm^2;灌水量与种子产量建立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0.0002x 2+0.2153x+443.03,当灌水量为538.25m 3/hm^2、土壤相对含水率达到57.2%时种子最高产量为500.97kg/hm^2。水地繁种种植行距40cm、株距35cm种子产量最高;在现蕾期灌溉量为538.25m 3/hm^2种子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枝子 发芽特性 人工繁种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畜转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志强 刘 +1 位作者 杨刚 彭文栋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12期45-46,共2页
介绍了草畜转化高效利用中必须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以及种植饲草、饲料、补播(种)、舍饲、划区轮牧等内容;通过多年农牧交错带草畜高效转化和草原合理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得出草畜高效转化利用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草畜高效转化 问题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品种鸡杂交试验研究
14
作者 彭文栋 刘采凤 +2 位作者 杨刚 崔永存 张春珍 《中国畜禽种业》 2007年第12期36-39,共4页
本试验利用优良肉用鸡与当地品种鸡进行杂交。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孵化率、成活率、均匀度、活重以及纯利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杂交组合从优到差的次序依次是,大骨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杂一代、矮脚鸡♀×岭... 本试验利用优良肉用鸡与当地品种鸡进行杂交。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孵化率、成活率、均匀度、活重以及纯利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杂交组合从优到差的次序依次是,大骨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杂一代、矮脚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杂一代、大骨鸡♀×固始鸡♂和固始鸡♀×岭南黄特优3号♂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一代,并且4个杂交组合的纯利润分别高出当地肉杂鸡5.36元/只、5.78元/只、0.54元/只、0.22元/只,最大效益活重分别为2143.8g、2462.1g、1578.3g、1402.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品种鸡杂交试验研究
15
作者 彭文栋 刘采凤 +2 位作者 杨刚 崔永存 张春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利用优良肉用鸡与当地品种鸡进行杂交,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孵化率、成活率、均匀度、活重以及纯利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杂交组合从优到差的次序依次是,大骨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杂一代、矮脚鸡♀×岭南黄快羽... 利用优良肉用鸡与当地品种鸡进行杂交,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孵化率、成活率、均匀度、活重以及纯利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杂交组合从优到差的次序依次是,大骨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杂一代、矮脚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杂一代、大骨鸡♀×固始鸡♂和固始鸡♀×岭南黄特优3号♂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一代,并且4个杂交组合的纯利润分别高出当地肉杂鸡5.36、5.78、0.54、0.22元.只-1,最大效益活重分别为2 143.8、2 462.1、1 578.31、402.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播与围封对不同退化程度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南万璐 谢应忠 +1 位作者 彭文栋 李志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7,共10页
为了比较围封补播(补播)和围封两种措施对不同程度退化程度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作用,以宁夏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分别进行补播和围封处理,并以重度退化的放牧地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恢复措施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 为了比较围封补播(补播)和围封两种措施对不同程度退化程度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作用,以宁夏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分别进行补播和围封处理,并以重度退化的放牧地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恢复措施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多功能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对于重度退化草地,补播可以显著增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重要值(P<0.05),而围封虽然也提高了草地植物的物种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但降低了草地的均匀度、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对于中度退化草地,补播和围封均可以显著增加草地植物物种数、草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提高禾本科及豆科牧草的重要值。对地上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0.629),围封对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地上多功能性影响不显著(−0.970;P>0.05),但补播显著提高了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地上多功能性(0.365;P<0.05),而补播和围封同时显著提高了中度退化荒漠草地的地上多功能性(分别为0.471和0.851;P<0.05),且以围封措施对中度退化荒漠草地的地上多功能性提升效果更佳。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补播较围封更利于重度退化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而围封较补播更利于中度退化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围封 重度退化荒漠草地 中度退化荒漠草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打旺与柠条的经济效益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彩荣 王宁 +1 位作者 纪庆文 彭文栋 《湖北畜牧兽医》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从同一坡向不同坡度结合柠条和沙打旺土壤水分,分析了柠条和沙打旺的生物学特征(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得出:在同一坡向,柠条和沙打旺均在下坡长势最好,上坡最差,同一坡度沙打旺的生物学特征好于柠条的生物学特征。
关键词 沙打旺 柠条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19个苜蓿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鸿千 彭文栋 +4 位作者 张浩平 胡凤巧 马锋茂 李克昌 贺彦玲 《宁夏农林科技》 2018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为探讨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宁夏中部扬黄灌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本研究选用国内外常见的19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当地紫花苜蓿为对照,进行小区试验,研究其干草产量、出苗率、越冬率、分枝数、株高、生长速... 为探讨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宁夏中部扬黄灌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本研究选用国内外常见的19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当地紫花苜蓿为对照,进行小区试验,研究其干草产量、出苗率、越冬率、分枝数、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和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4个营养成分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选择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株高、生长速度和鲜干比与干草产量的关联性最大,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856 4、0.856 2和0.810 8。BR4010、阿尔冈金和甘农4号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大于0.800 0,分别为0.846 1、0.838 2和0.807 7,年干草总产量分别为17.81 t/hm2、17.48 t/hm2和15.77 t/hm2。聚类分析将该19个品种分为三类,其中阿尔冈金、WL353LH和WL343HQ为一类,年干草总产量可达16.48 t/hm2以上。综合以上结果,BR4010、阿尔冈金、甘农4号、WL353LH和WL343HQ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阿尔冈金为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比试验 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行配比对滴灌苜蓿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沙栢平 李雪 +4 位作者 谢应忠 彭文栋 高雪芹 蔡伟 伏兵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1-759,共9页
本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最优株行距配比,旨在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甘农4号’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株行配比和密度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 本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最优株行距配比,旨在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甘农4号’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株行配比和密度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株花序数、生殖枝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起直接作用,其余3个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每株花序数间接实现。在株行配比和产量回归拟合模型中,株行距为35cm×100cm时单株实际产量最高;株行距为15cm×100cm时单位面积实际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苜蓿种子生产时,建议采用行距为100cm,株距为15cm的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株距 行距 产量构成因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小云 余淑艳 +4 位作者 黄薇 王星 高雪芹 彭文栋 伏兵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4,共8页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覆膜种植 种子产量 宁夏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