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2 位作者 张翱 薛菲 刘忠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82-3182,3249,共2页
[目的]研究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敏感型的无污染蚕豆为材料,分别从流经盐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通榆河、小洋河以及串场河采取水样,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其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采样点水质的... [目的]研究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敏感型的无污染蚕豆为材料,分别从流经盐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通榆河、小洋河以及串场河采取水样,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其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采样点水质的微核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小洋河水样的微核率最高,为5.133‰,其次是串场河水样,为3.134‰,通榆河水样的微核率最低,为2.295‰。污染指数显示通榆河属于基本无污染,小洋河属于中度污染,而串场河属于轻度污染。[结论]该研究为准确掌握河流的水质污染和开展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水质 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鸭辐照制品抗氧化保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菲 蒋云升 +2 位作者 张敏 沈中原 丁金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2-343,366,共3页
研究了抗氧化剂、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辐照盐水鸭脂肪氧化的影响。将茶多酚、维生素C、柠檬酸、乙醇等食品添加剂复配后,加入盐水鸭中,经真空包装后辐照,对其POV值和TBA值进行序时检测,结果得到优化的复合抗氧化剂配方为(0.02%茶多酚+0.02... 研究了抗氧化剂、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辐照盐水鸭脂肪氧化的影响。将茶多酚、维生素C、柠檬酸、乙醇等食品添加剂复配后,加入盐水鸭中,经真空包装后辐照,对其POV值和TBA值进行序时检测,结果得到优化的复合抗氧化剂配方为(0.02%茶多酚+0.02%维生素C+0.02%柠檬酸),将辐照制品先置于-13℃冻藏2d后再置于24℃贮藏,其抗氧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鸭 辐照 抗氧化剂 脂肪氧化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盐城滩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加连 吕士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0-625,共6页
盐城滩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和现有资料统计,共有脊椎动物743种,其中兽类31种,鸟类394种,爬行类26种,两栖类8种,鱼类284种,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种占明显优势。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而且是... 盐城滩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和现有资料统计,共有脊椎动物743种,其中兽类31种,鸟类394种,爬行类26种,两栖类8种,鱼类284种,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种占明显优势。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而且是保护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等珍稀物种的关键地区。对盐城滩涂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滩涂 动物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康贻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25-3826,共2页
介绍了"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必要性 策略 高等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陆生兽类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加连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4,共5页
2005年3月~2007年9月期间,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兽类共31种,分属6目13科。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3种:Ⅰ级1种,Ⅱ级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 2005年3月~2007年9月期间,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兽类共31种,分属6目13科。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3种:Ⅰ级1种,Ⅱ级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兽类10种;有4种兽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种兽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兽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对盐城自然保护区陆生兽类资源的生态分布和保护现状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该区陆生兽类资源数量减少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陆生兽类 调查 盐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滩涂獐毛种质资源及应用前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振铭 胡化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150-14151,共2页
以生长于盐城滩涂的獐毛为研究对象,对盐城滩涂獐毛种质资源分布、生境和蕴藏量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开发使用当地盐生植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獐毛 地理分布 生境 生物学特性 蕴藏量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沿海滩涂泥螺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5,共2页
测定和分析盐城沿海滩涂泥螺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泥螺软体部(干重)中含水分6.38%,粗蛋白质53.72%、粗脂肪5.48%、灰分17.05%、总糖12.83%;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EAA/AAT为0.38,EAA/NEAA为0.61,与FAO/WHO蛋白质理想模式接近;氨基... 测定和分析盐城沿海滩涂泥螺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泥螺软体部(干重)中含水分6.38%,粗蛋白质53.72%、粗脂肪5.48%、灰分17.05%、总糖12.83%;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EAA/AAT为0.38,EAA/NEAA为0.61,与FAO/WHO蛋白质理想模式接近;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达44.4%;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中,第1、2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泥螺软体部含有15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3∶1∶2;EPA和DHA含量达到脂肪酸总量的2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小洋河的水质
8
作者 汤新慧 张丰 +2 位作者 丁文英 周旭 刘冠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6-507,共2页
采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测定微核率,对小洋河市区段河水进行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洋河市区段各采样点河水组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蝌蚪红细胞对致突变物质的敏感性高于泥鳅红... 采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测定微核率,对小洋河市区段河水进行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洋河市区段各采样点河水组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蝌蚪红细胞对致突变物质的敏感性高于泥鳅红细胞。小洋河水质对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均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水样中有致突变活性物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泥鳅 红细胞微核技术 小洋河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几种草坪植物的坪用价值和抗旱性研究
9
作者 胡化广 张振铭 林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3,共3页
以7种盐城常见草坪植物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狗牙根(Cynondon dac-tylon)、大穗结缕草(Zoysia macrostachya)、早熟禾(Poa pratensi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试... 以7种盐城常见草坪植物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狗牙根(Cynondon dac-tylon)、大穗结缕草(Zoysia macrostachya)、早熟禾(Poa pratensi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试验材料,对它们的坪用价值和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草坪草中沟叶结缕草的坪用价值最大,大穗结缕草的坪用价值最小,各草坪草的坪用价值排序为:沟叶结缕草>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大穗结缕草;7种草坪草的抗旱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结缕草的抗旱能力最强,黑麦草的抗旱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 草坪植物 坪用价值 抗旱性 滩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0
作者 胡化广 张振铭 +1 位作者 吴生才 季芳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介绍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研究层次的基础上,介绍了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方法,重点就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植物水分高效利用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就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概念和内涵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佟雪红 马道远 +5 位作者 徐世宏 刘清华 赵春彦 肖志忠 肖永双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4-849,共6页
采用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观察了大菱鲆胚胎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主要经历6个时期;在14℃,胚体经108h即可孵化出膜。胚胎在64细胞期出现纬裂,分裂球分化为外层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多细胞期形... 采用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观察了大菱鲆胚胎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主要经历6个时期;在14℃,胚体经108h即可孵化出膜。胚胎在64细胞期出现纬裂,分裂球分化为外层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多细胞期形成卵黄合胞体层;低囊胚期形成囊胚腔。受精后26h30min胚盾出现。胚盘下包65%时,头突出现;下包90%时,神经索和体节形成;下包完全时,脊索原基形成。受精后59h35min,克氏囊出现;72h消化管出现;74h前肾小管形成;82h脊索部分细胞发生"真空化";89h克氏囊退化消失,胚胎消化管的后端出现纤毛;94h胚体的心跳开始。初孵仔鱼鳍褶上形成特有的色素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胚胎 发育 形态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改良方法的响应 被引量:18
12
作者 康贻军 胡健 +2 位作者 杨小兰 沈敏 薛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客土改良、排水改良、生物(苜蓿)改良等3种常用的盐碱地改良方法,以菜园土壤和盐碱土(未改良的原始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对不同改良方法的响应。结果显示:①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生化指标均对不同... 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客土改良、排水改良、生物(苜蓿)改良等3种常用的盐碱地改良方法,以菜园土壤和盐碱土(未改良的原始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对不同改良方法的响应。结果显示:①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生化指标均对不同改良方式有良好的响应,其中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壤盐碱胁迫加剧而提高;②3种改良方式中,客土法在短期内最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各指标,依次是排水法、生物法;③排水法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状况不利;④生物法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状况速度相对较慢,但因其克服了客土法、排水法显见的缺点,相对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微生物 盐碱土 改良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琼牛母系起源的遗传学证据 被引量:9
13
作者 耿荣庆 常洪 +7 位作者 冀德君 王兰萍 常国斌 李世平 马国龙 陈宏宇 常春芳 李永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9-852,共4页
在测定雷琼牛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的基础上,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以探讨雷琼牛的起源演化。雷琼牛Cyt b基因全长1 140 bp,存在2个突变位点,碱基A+T的平均含量(56.8%)明显高于碱基G+C的平均含量(43.2%),第3密码子表现出较强的碱基... 在测定雷琼牛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的基础上,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以探讨雷琼牛的起源演化。雷琼牛Cyt b基因全长1 140 bp,存在2个突变位点,碱基A+T的平均含量(56.8%)明显高于碱基G+C的平均含量(43.2%),第3密码子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以Cyt b基因单倍型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雷琼牛3个地域群Cyt b基因所有的单倍型都与瘤牛聚为一类,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确认雷琼牛起源于瘤牛。Cyt b基因单倍型间的进化网络关系分析发现,雷琼牛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瘤牛共享一条祖先序列,表明它们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由野生的瘤原牛独立驯化而来的,进一步推论中国南方某些地区在史前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瘤原牛驯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牛 CYT B基因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对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贻军 沈敏 +2 位作者 王欢莉 赵庆新 殷士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61,共7页
研究了Erwinia persicinus RA2和Bacillus pumilus WP8浸种和拌土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实际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株菌都具有防治番茄青枯病的作用,并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番茄幼苗生长。主要体现在显著提高... 研究了Erwinia persicinus RA2和Bacillus pumilus WP8浸种和拌土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实际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株菌都具有防治番茄青枯病的作用,并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番茄幼苗生长。主要体现在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健株率,病原菌处理的健株率最低,仅为22.4%,而RA2和WP8浸种处理分别达68.9%和62.8%;促进幼苗地上部增高、增粗和根部生长,如WP8浸种处理的茎叶干重和根干重分别达到4.87 mg·株-1和35.69 mg·株-1,分别比病原菌对照提高110.82%和205.83%。浸种处理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拌土处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比例,WP8浸种处理尤为明显,分别比空白对照和病原菌对照提高269.91%和156.88%。DGGE指纹图谱表明根际微生物群落受番茄种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青枯病菌,而受这两种菌施用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番茄青枯病 生物防治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PGPR对豇豆苗期生长及土著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康贻军 沈敏 +1 位作者 王欢莉 赵庆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7-1543,共7页
以扬豇40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RA6和Bacillus pumilus WP8对豇豆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评价浸种及拌土处理的差异,揭示一段时间内,两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土著细菌群落... 以扬豇40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RA6和Bacillus pumilus WP8对豇豆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评价浸种及拌土处理的差异,揭示一段时间内,两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土著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对豇豆的促生作用因接种方式、接种量的不同而不同。WP8、RA6浸种处理的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4.29%和9.52%(P<0.05);15 d时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4.39%和10.40%(P<0.05);茎叶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9.69%和17.71%(P<0.05)。WP8、RA6低剂量拌土处理(104cfu·g-1soil,以下简作"低拌处理")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WP8、RA6中剂量拌土处理(106cfu·g-1soil,以下简作"中拌处理")出苗率和株高均比对照提高,但未达显著差异(P>0.05);茎叶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2.71%和18.59%(P<0.05)。WP8、RA6高剂量拌土处理(108cfu·g-1soil,以下简作"高拌处理")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52%和14.29%(P<0.05);15 d时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6.37%和7.64%(P<0.05);茎叶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7.37%和20.43%(P<0.05)。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在15 d和45 d时,除WP8浸种处理外,其余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对照均已发生明显变化,随时间推延,RA6菌株在土壤中优势地位更趋明显,表现在45 d时仍可明显检测到;WP8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不长,但拌土处理改变了土著细菌的群落结构。推测WP8的促生作用很可能与土著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豇豆 土著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栽培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传华 贾薇 +5 位作者 杨海芮 孙太萍 庄海宁 陈杰 奚利萍 汪雯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4,119,共7页
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 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效果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具有O^-_2·清除能力,氯仿萃取物具有H_2O_2清除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SPCA-1增殖,促进其释放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并引起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子实体 免疫活性 抗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草坪草对水涝胁迫的反应及耐涝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化广 张振铭 沈晓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6,共4页
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Merr.)、大穗结缕草(Z.macrostachya Franch.et Sav.)、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青岛结缕草(Z.japonicacv QingDao)和高羊茅品种翠碧(Festuca arundinacea cv Triplet)为材料,对其在... 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Merr.)、大穗结缕草(Z.macrostachya Franch.et Sav.)、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青岛结缕草(Z.japonicacv QingDao)和高羊茅品种翠碧(Festuca arundinacea cv Triplet)为材料,对其在水涝胁迫下草坪草形态、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涝性进行评价,以期为江南中下游地区草坪草的栽培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随水涝时间的延长,叶片枯黄率逐渐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总糖(TSC)含量5个生理指标在水胁迫15 d时均比对照明显增加;以REC,SOD和POD活性以及Pro和TSC含量为指标,对5个草种的耐涝隶属函数值进行计算,并对其耐涝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5个草种的耐涝性顺序为大穗结缕草>普通狗牙根>翠碧>青岛结缕草>沟叶结缕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耐涝性 反应 隶属函数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不同发育期形态性状与体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佟雪红 葛宝明 +4 位作者 王欢莉 杨小兰 张振铭 雎燕 路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3-865,870,共4页
对20~40日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生长测定,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变态期间(20~32日龄... 对20~40日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生长测定,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变态期间(20~32日龄)生长缓慢,体重、体长和体高的增长幅度较小,变态完成后呈迅速升高的趋势。绝对增重率在牙鲆变态期间呈降低趋势,并在31日龄时降至最低值,变态完成后呈升高趋势,且在变态后期(28~32日龄)和变态后(34~40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发育期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变态期间和变态后均差异显著(P〈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日龄时体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远大于体长的直接作用,说明体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在其他发育期,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均大于体高的直接作用,体长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相关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种质资源水分利用效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化广 张振铭 +1 位作者 季芳芳 刘建秀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目前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中国结缕草属5种1变种52份野生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缕草属52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范围为0.141%-0.377%,变异系数为19.66%,中国结缕草属... 以目前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中国结缕草属5种1变种52份野生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缕草属52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范围为0.141%-0.377%,变异系数为19.66%,中国结缕草属内不同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排序为:细叶结缕〈结缕草〈沟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长花结缕草〈大穗结缕草,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结缕草;在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且结缕草种内水分利用效率变异高于中华结缕草种内变异。在52份供试种源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马尼拉的有15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青岛结缕草’的有11份种源。中国结缕草属植物和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经度无明显相关性,中华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经纬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缕草属 种质资源 水分利用效率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鉴别牛肉的种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3 位作者 王伟 邓乔文 徐永新 陈钥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1,共3页
在提取黄牛肉、牦牛肉和水牛肉总DNA的基础上,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回收PCR产物后双向测序,再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别牛肉的物种来源。PCR扩增获得的牦牛、水牛12S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40bp,黄牛12S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39bp... 在提取黄牛肉、牦牛肉和水牛肉总DNA的基础上,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回收PCR产物后双向测序,再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别牛肉的物种来源。PCR扩增获得的牦牛、水牛12S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40bp,黄牛12S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39bp。参照引用的不同牛种12S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够清晰地鉴别测序样品的牛种来源。因此,结合运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牛肉的种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 RRNA 牛肉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