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下新型教学文化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汝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下新型教学文化构建的必要性、新型教学文化的内涵及新型教学文化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课程体系 教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契约性利益整合机制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利秀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57,共4页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经济的转轨,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利益的分化与失衡。而与这种利益的分化相对应的利益整合机制还没有形成。我国应构建以契约性整合为主导的多元契约性利益整合机制,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 利益整合机制 契约性整合 政治整合 组织整合 价值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同的效力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一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6,共5页
我国《合同法》以专章规范了合同的效力,学界研究也日益活跃,然而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认识。本文从合同法理论及立法本旨出发,分别就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有效及合同的生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制度价值,以期... 我国《合同法》以专章规范了合同的效力,学界研究也日益活跃,然而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认识。本文从合同法理论及立法本旨出发,分别就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有效及合同的生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制度价值,以期对在合同效力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予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合同效力 中国 合同成立 可撤销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等教育服务理念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敏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0,共3页
构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理念,是教育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也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主体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必须处理好学校与社会、政府的关系,调整课程与专业设置,明确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 构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理念,是教育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也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主体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必须处理好学校与社会、政府的关系,调整课程与专业设置,明确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培养教师的时代精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服务 必要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顾玉兰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化思想,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问题。列宁的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工业化 必要性 途径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陆作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比较教学步骤,牢牢坚持全面、客观、历史和积极的原则,把毛泽东思想与相关理论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关键词 比较法 理论教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高校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顾玉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9,共2页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分别标示着人类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进步状态。三个文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上要求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中国...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分别标示着人类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进步状态。三个文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上要求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它从根本上也要求促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全面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既是中国古代“中庸”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发扬,也使“中庸”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和升华。努力挖掘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从思想根基上加深对邓小平和谐社会观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庸方法论 和谐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顾玉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680,共4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东方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从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角度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这种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一国首先胜利”、“未来社会发展阶段”...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东方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从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角度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这种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一国首先胜利”、“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理论 非资本主义发展 一国首先胜利 未来社会发展阶段 斯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工业化的代价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玉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106,共4页
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这在世界工业化史上是罕见的。但苏联为此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特别是它使“三农”的利益受到了极度的损害。之所以如此,这主要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农民观以及发展观有关。
关键词 苏联 工业化 代价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分享”培训模式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汝伟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1-53,共3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是成人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实施“参与—分享”培训模式进行了认真探讨 ,论证了实施“参与—分享”培训模式的可行性 ;总结了“参与—分享”培训模式的核心———研讨交流的主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是成人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实施“参与—分享”培训模式进行了认真探讨 ,论证了实施“参与—分享”培训模式的可行性 ;总结了“参与—分享”培训模式的核心———研讨交流的主要形式 ;提出了实施“参与—分享”培训模式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分享”培训 培训模式 基础教育 师资培训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玉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3期84-88,共5页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工业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苏联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使“三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全面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认真总结...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工业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苏联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使“三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全面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认真总结苏联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工业化 成功实践 发展代价 历史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劳资两利”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3期36-40,共5页
“劳资两利”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内容。这一思想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模糊到明晰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性的理论特点,并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和发展。我们要以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为指导... “劳资两利”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内容。这一思想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模糊到明晰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性的理论特点,并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和发展。我们要以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为指导,建构非公有制企业雇主与雇工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共产党和群团的组织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劳资两利 非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均衡论与对策论理论的预设比较分析
14
作者 魏崇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一般均衡 凯恩斯经济学 经济学流派 新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 政治经济学 多样化 综合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采购代理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15
作者 丁大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我国《政府采购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政府采购代理制度。从本质上讲,政府采购代理仍然属于民事代理,但它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即采购代理机构主要为独立的事业法人,代理标的范围的广泛性,代理行为的非营利性,代理过程的公开性。因而,政府采... 我国《政府采购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政府采购代理制度。从本质上讲,政府采购代理仍然属于民事代理,但它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即采购代理机构主要为独立的事业法人,代理标的范围的广泛性,代理行为的非营利性,代理过程的公开性。因而,政府采购代理除具有一般民事代理的基本功能外,还负载有节约采购资金、促进公平竞争、遏制腐败等特殊的法律功能。而且,政府采购代理的内、外部法律关系在法律适用上也呈现出诸多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代理 法律特征 法律功能 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特质
16
作者 顾玉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5,共4页
列宁在思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立足于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确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坚持用历史辩证法阐释社会发展问题,并把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价... 列宁在思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立足于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确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坚持用历史辩证法阐释社会发展问题,并把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诉求。务实性、辩证性和人民性,构成了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发展理论 务实性 辩证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突破与建构
17
作者 王强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借鉴中突破了传统发展观。同时,他"以苏为鉴",从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借鉴中突破了传统发展观。同时,他"以苏为鉴",从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积极探索和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理念上形成了一系列宝贵认识,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和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 突破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观探微
18
作者 王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0,119,共5页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他关于根据地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他关于根据地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 和谐社会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观探微
19
作者 王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3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全面协调的发展。其关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3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全面协调的发展。其关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同存异——邓小平党际政治伦理思想论析
20
作者 宋敏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对于处理不同的政治活动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邓小平提出了不同的原则。在处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时,他强调要求同存异。一种制度下,求社会主义之同,存具体利益之异;两种制度下,求爱国主义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 对于处理不同的政治活动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邓小平提出了不同的原则。在处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时,他强调要求同存异。一种制度下,求社会主义之同,存具体利益之异;两种制度下,求爱国主义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不同党派间,求民族复兴之同,存政治角色之异,这是邓小平党际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求同存异 党际政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