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词类转译看外语教学的语言对比意识
1
作者 陈胜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语言现象,而忽略了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法,势必会形成外语学习的“瓶颈”。有效的对策是强化语言的对比意识,把握语言之间的异 同。本文从翻译技...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语言现象,而忽略了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法,势必会形成外语学习的“瓶颈”。有效的对策是强化语言的对比意识,把握语言之间的异 同。本文从翻译技巧中的词类转译角度切入,细致论述了这种对策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言对比意识 优越性 词类转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庚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学科或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探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结合自己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探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尤其是民族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国家建设...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学科或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探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结合自己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探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尤其是民族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人文素质 英美文学教学 民族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与翻译 被引量:33
3
作者 姜海清 《外语研究》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制约翻译 ,翻译依赖语境。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 ,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
关键词 语境 语言语境 情景语境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被引量:15
4
作者 姜海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7-80,共4页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能动地指导着翻译实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相等,而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翻译理论 语用 功能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汉语言思维的相似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世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8-91,共4页
语言思维是指借助语言完成对客观世界现象描述和探索的心理过程的总括。在学术界对于语言及语言思维之间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语言不同,势必导致思维过程的差异,从而形成思维定势的差异。这种简单地将语言的差异冠以思维不同的结论是将两... 语言思维是指借助语言完成对客观世界现象描述和探索的心理过程的总括。在学术界对于语言及语言思维之间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语言不同,势必导致思维过程的差异,从而形成思维定势的差异。这种简单地将语言的差异冠以思维不同的结论是将两者的关系简单化了。事实是,英汉语言思维具有相似性,对此可以从认知和哲学两个层面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语言思维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学术争鸣述评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海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国内语言学界在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上的争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理解问题;语言符号象似性概念的界定问题;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在语言系统中的层面问题。在处理上述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语... 国内语言学界在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上的争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理解问题;语言符号象似性概念的界定问题;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在语言系统中的层面问题。在处理上述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语言符号;其次,应该分清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在语言不同层面上的关系,即讨论是在结构主义的语言系统内还是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应该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既要看到前人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也要看到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四,语言符号任意观是在客观主义哲学背景下产生的,而语言符号象似观则是在体验哲学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对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讨论不能抛开它们各自的哲学背景不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离与融入:康拉德的矛盾情怀——康拉德殖民话语矛盾性溯源 被引量:5
7
作者 毕凤珊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康拉德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在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既爱又恨的情感。其作品中既诋毁又彰显英国主流文化的主题与作家本人所生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波兰裔英籍的康拉德选... 康拉德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在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既爱又恨的情感。其作品中既诋毁又彰显英国主流文化的主题与作家本人所生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波兰裔英籍的康拉德选用英语这一“霸权语言”作为创作语言,削弱了他试图借文本来批判英国殖民体系的力量。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超越了地域、历史和文化空间,赋予他的作品以永恒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殖民话语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逆反心理及其矫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箭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2-154,共3页
学生有了逆反心理,对大学英语教学就会产生障碍意念,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矫治。矫治可从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注意优化教学模式、制订分层的多元的弹性的教育评价、培训优秀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逆反心理 大学英语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意象的隐喻性构建与理解——关于《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中的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春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8,共3页
意象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概念,是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具有巨大的审美功能。而隐喻是意象的范畴与构建手段,大量有关隐喻的语言学、认知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隐喻的表达也是抽象思维认知的过程,具有主体认知的主观性,但也呈现出语言体验性... 意象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概念,是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具有巨大的审美功能。而隐喻是意象的范畴与构建手段,大量有关隐喻的语言学、认知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隐喻的表达也是抽象思维认知的过程,具有主体认知的主观性,但也呈现出语言体验性的特征。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两部作品中的命运、父亲等重要意象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不同文本存在不同的文本环境,但主体体验的共性可以帮助读者突破差异,达到审美的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隐喻 哈姆雷特 贾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和运作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32,138,共4页
口译直接沟通人类的思想,在交流过程中,较之笔译具有瞬间性、记忆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同声传译则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口译,是口译译员必备技能之一。与逐步口译相比,要求译员具有更高的操作技能和心智。论述了同声传译的练习要领和相关技巧... 口译直接沟通人类的思想,在交流过程中,较之笔译具有瞬间性、记忆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同声传译则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口译,是口译译员必备技能之一。与逐步口译相比,要求译员具有更高的操作技能和心智。论述了同声传译的练习要领和相关技巧,探讨了“同步”的相对性和“误差”的绝对性,并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同声传译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声传译 视译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许 《山东外语教学》 2000年第2期71-74,共4页
英语专业的泛读课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实践课,它的教学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怎样使泛读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确需要任课教师会出巨大精力。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泛读教学,它... 英语专业的泛读课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实践课,它的教学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怎样使泛读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确需要任课教师会出巨大精力。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泛读教学,它们是:1)教师的作用;2)学生的阅读自觉性;3)科学测试;4)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5)教师的素质与教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读教学 思考 实践 英语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瓶颈及复合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益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5-146,共2页
文章主要探讨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参加国家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英语专业等级考试 影响 大纲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园故事》中阿尔比哲学探讨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缪春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0,共4页
《动物园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爱德华·阿尔比创作于1959年的成名作。其独到之处在于把现实和哲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本文旨在剖析《动物园故事》中阿尔比哲学探讨的实现途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1)设置“完美... 《动物园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爱德华·阿尔比创作于1959年的成名作。其独到之处在于把现实和哲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本文旨在剖析《动物园故事》中阿尔比哲学探讨的实现途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1)设置“完美系统”并展示其向“失衡系统”的渐次演变过程;(2)多层次平行结构的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阿尔比 《动物园故事》 哲学探讨 失衡系统 平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解读与评价——《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咏梅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通过《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失范处理程序的规定》作深入详细地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以下问题:文本没有一个概念系统;调查机构权力重心下移,委员会成员仅限于校内,不利于... 通过《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失范处理程序的规定》作深入详细地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以下问题:文本没有一个概念系统;调查机构权力重心下移,委员会成员仅限于校内,不利于调查的展开,质询和调查程序宽泛笼统等。而华盛顿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和程序更像一个规范的法律文本,清晰而且易于操作。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解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英语言的运思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世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语言运思指用特定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建立完整的英语知识结构,就必须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完善英语运思过程,在英语和思维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汉英语言运思的哲学思考,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发生时序,以及... 语言运思指用特定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建立完整的英语知识结构,就必须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完善英语运思过程,在英语和思维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汉英语言运思的哲学思考,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发生时序,以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阐释了汉英语言运思差异的原因.同时,本文从哲学和逻辑角度分析了汉英语言运思的特点及差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运思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诺桑觉寺》中的基督教道德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6-99,共4页
简·奥斯丁是一位公认的“道德教育家”,她在《诺桑觉寺》中一方面用严肃的基督教道德观来衡量忠贞爱情与美满婚姻,另一方面又史无前例地严惩背叛基督教婚姻观的不道德者,从而使《诺桑觉寺》成为一部严肃的道德教科书,并验证了奥斯... 简·奥斯丁是一位公认的“道德教育家”,她在《诺桑觉寺》中一方面用严肃的基督教道德观来衡量忠贞爱情与美满婚姻,另一方面又史无前例地严惩背叛基督教婚姻观的不道德者,从而使《诺桑觉寺》成为一部严肃的道德教科书,并验证了奥斯丁对亚里斯多德美德理论和《新约全书》道德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道德观 婚姻道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珀与美国西部小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许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5期75-78,共4页
19世纪初,在美国,人们对开拓者西移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而库珀首先认识到这一历史进程对文学创作的巨大意义,他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充分地认识到美国西部边疆生活可以成为小说的热门题材,并对这种可能性予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正是他通... 19世纪初,在美国,人们对开拓者西移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而库珀首先认识到这一历史进程对文学创作的巨大意义,他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充分地认识到美国西部边疆生活可以成为小说的热门题材,并对这种可能性予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正是他通过"皮袜子"这一形象,展现了美国西部边疆和边疆开拓者们的浪漫精神,使美国文学明显地走上了本土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珀 美国 西部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比较与评价——北京大学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行为规定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咏梅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通过对《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的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文本没有对相关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二、将调查的权力下放到院... 通过对《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的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文本没有对相关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二、将调查的权力下放到院系学术委员会不利于调查的开展;三、质询和调查两个重要程序宽泛笼统,不易操作等。而乔治.华盛顿大学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规范 制度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与可能的错置——评勃鲁托斯的悲剧性缺陷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亚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一剧中对凯撒是否独裁者、罗马市民对政体的态度及安东尼的政治倾向等问题有意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处理 ,更注重动态地揭示剧中人物性格和思想上的多种可能性。该剧主人公勃鲁托斯对这些可能性执其一端 ,不... 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一剧中对凯撒是否独裁者、罗马市民对政体的态度及安东尼的政治倾向等问题有意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处理 ,更注重动态地揭示剧中人物性格和思想上的多种可能性。该剧主人公勃鲁托斯对这些可能性执其一端 ,不及其余 ,并误认为是实现了的可能性即现实性。这种在事物现实性与可能性关系上的僵化思维是导致勃鲁托斯作出所有重大决定的悲剧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棱两可 现实 可能 悲剧性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阅读中的语用策略
20
作者 徐世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97-100,共4页
语用策略指在阅读理解中将语用信息用作交互作用来源之一的方法。本文论述语用策略运用的理由、语用信息的构成、语境在英文阅读中的功能等 ,说明语用策略对读者提取隐含信息和利用语篇信息至关重要。本文还通过实验证明 :中国大外学生... 语用策略指在阅读理解中将语用信息用作交互作用来源之一的方法。本文论述语用策略运用的理由、语用信息的构成、语境在英文阅读中的功能等 ,说明语用策略对读者提取隐含信息和利用语篇信息至关重要。本文还通过实验证明 :中国大外学生在英文阅读中广泛运用了语用策略 ,从而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工作提供信息 ,以引起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 阅读 语用策略 运用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