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词类转译看外语教学的语言对比意识 |
陈胜利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
|
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夏庚华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3
|
语境与翻译 |
姜海清
|
《外语研究》
|
2004 |
33
|
|
4
|
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
姜海清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5
|
|
5
|
论英汉语言思维的相似性 |
徐世红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6
|
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学术争鸣述评 |
顾海峰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7
|
疏离与融入:康拉德的矛盾情怀——康拉德殖民话语矛盾性溯源 |
毕凤珊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8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逆反心理及其矫治 |
李箭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9
|
审美意象的隐喻性构建与理解——关于《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中的意象对比研究 |
吴春红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0
|
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和运作模式 |
李箭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1
|
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陈许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0 |
16
|
|
12
|
论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瓶颈及复合型人才培养 |
袁益山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3
|
《动物园故事》中阿尔比哲学探讨的实现途径 |
缪春旗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4
|
中美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解读与评价——《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的比较研究 |
邱咏梅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5 |
3
|
|
15
|
论汉英语言的运思差异 |
徐世红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3
|
|
16
|
论《诺桑觉寺》中的基督教道德观 |
周青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7
|
库珀与美国西部小说 |
陈许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4 |
1
|
|
18
|
中美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比较与评价——北京大学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行为规定的个案分析 |
邱咏梅
|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5 |
4
|
|
19
|
现实与可能的错置——评勃鲁托斯的悲剧性缺陷 |
卢亚林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2
|
|
20
|
英文阅读中的语用策略 |
徐世红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