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能谱参数对Lauren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吉玉刚 陈光强 +3 位作者 范国华 温竞 卢定友 吴旭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定量参数对Lauren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胃镜提示胃癌、术前行双源CT能谱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Lauren弥漫型或肠型胃癌的患者61例,另搜集胃镜及能谱CT增强扫描均正常的25例患者为对...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定量参数对Lauren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胃镜提示胃癌、术前行双源CT能谱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Lauren弥漫型或肠型胃癌的患者61例,另搜集胃镜及能谱CT增强扫描均正常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NIC、VNIC)及动、静脉期能谱曲线40~70 keV区间的斜率(λa、λ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NIC、VNIC、λa、λv在弥漫型胃癌组、肠型胃癌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并绘制以上参数鉴别诊断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弥漫型胃癌组、肠型胃癌组、对照组的ANIC值分别为(21.4±2.22)%、(20.22±1.64)%、(18.96±1.76)%,VNIC值分别为(58.31±3.49)%、(55.40±3.70)%、(52.71±3.73)%,λa分别为-3.15±0.23、-3.01±0.22、-2.65±0.20,λv分别为-3.62±0.23、-3.37±0.22、-2.85±0.20,以上参数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ANIC、VNIC、λa、λv鉴别诊断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722、0.674、0.765;联合VNIC和λv鉴别诊断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AUC为0.821,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58。结论:双源CT能谱参数在鉴别诊断Lauren弥漫型与肠型胃癌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弥漫型胃癌 肠型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源CT 标准化碘浓度 能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3a和HDA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正江 杨鸿梅 +2 位作者 姚志新 徐岷 张尤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ltransferase 3a,DNMT3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配对人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DNMT3a和H...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ltransferase 3a,DNMT3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配对人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DNMT3a和HDAC2表达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胃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中DNMT3a和HDAC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DNMT3a和HDAC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90例胃癌标本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NMT3a阳性表达率为79%(71/90),HDAC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77/90),癌组织中DNMT3a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DAC2表达强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学大体分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DNMT3a与HDA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DNMT3a与HDAC2是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腺癌的恶性程度,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是一项有潜在价值的肿瘤相关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NA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沈伟明 王建华 吕秀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8-188,共1页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沈伟明*王建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盐城224001)吕秀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肠梗阻,胆石;诊断;治疗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0例,女7例,男3例,...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沈伟明*王建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盐城224001)吕秀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肠梗阻,胆石;诊断;治疗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0例,女7例,男3例,年龄60~75岁,平均62岁,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胆石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在内镜切除胃黏膜下肿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姜中华 孔施施 +3 位作者 孙静霞 王星 刘郑培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721,共5页
目的评估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在内镜切除胃黏膜下肿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49例胃黏膜下肿瘤行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辅助内镜切除的资料。肿瘤位于胃底16例,胃体18例,胃窦7例,胃角8例。肿瘤长径1.0~3.5 cm... 目的评估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在内镜切除胃黏膜下肿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49例胃黏膜下肿瘤行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辅助内镜切除的资料。肿瘤位于胃底16例,胃体18例,胃窦7例,胃角8例。肿瘤长径1.0~3.5 cm,中位数2.3 cm。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11例,固有肌层38例。奥林巴斯Dual刀或IT刀切除瘤体表面黏膜暴露瘤体,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瘤体切开的一侧缘,腔内生长为主的瘤体采用非全层切除,腔外生长为主的瘤体采用全层切除。结果非全层切除18例,全层切除31例,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均能有效暴露手术视野,均整块切除,术后住院时间3~8 d,中位数5 d。未发生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49例随访时间25~39个月,(32.0±4.2)月,胃镜及全腹部增强CT未见复发。结论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是内镜切除黏膜下肿瘤有效的辅助方法,高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内镜切除 圈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