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曹瑕尹 李蕊 +3 位作者 王婉琼 薛颖 江建芹 崔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常规MRI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比较不同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NSCLC患者的术前MRI数据,根据手术... 目的建立基于常规MRI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比较不同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NSCLC患者的术前MRI数据,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2例)和阴性组(38例),采用完全随机法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盐城第一人民医院的31例患者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阳性9例,阴性22例),放射科医师半自动逐层勾画原发病灶,提取基于T1WI、T2WI、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的组学特征,由超参数搜索在单因素方差分析、L1正则化、树模型等特征筛选法中选择最佳方法用于降维,分别建立逻辑斯特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高斯朴素贝叶斯(Gaussian naive Bayes,Gaussian N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DT)等11种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在不同序列中DT、LR、SVM模型的预测性能都表现良好,其中基于T2WI图像构建的SVM模型效能最佳,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达0.98、0.98、0.72,准确度分别为96%、67%、61%、敏感度分别为88%、67%、55%、特异度分别为100%、67%、78%。结论MRI影像组学可帮助识别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基于T2WI的SVM模型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史讯 曾蒙苏 +3 位作者 张志勇 靳大勇 楼文晖 纪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共12例,其中女性10例(83.3%),男性2例(16.7%),年龄14-56岁,中位年龄为31.8岁。有症状者共9例(69.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共12例,其中女性10例(83.3%),男性2例(16.7%),年龄14-56岁,中位年龄为31.8岁。有症状者共9例(69.1%),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中上腹部不适,体检发现3例(25.0%)。12例病人术前均行CT检查,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SPTP在CT上表现为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较大(≥5cm)。平扫病灶以囊实性混杂密度为主,实性部分以边缘分布为主,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12例肿瘤均有包膜,多数伴有病灶内出血和囊变;病灶无论大小及在胰腺所处位置,均未见胆管、胰管的扩张;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罕见。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其中实质部分的渐进性强化、病灶内出血、囊变及周边包膜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江建芹 崔磊 +1 位作者 顾晓雯 蔡荣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953,共5页
DWI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可区分水分子的真性扩散与微循环灌注形成的假性扩散,获得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能有效检出肿瘤治疗后细胞活性及微循环灌注的变化,可早期评价肿瘤疗效、优化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 DWI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可区分水分子的真性扩散与微循环灌注形成的假性扩散,获得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能有效检出肿瘤治疗后细胞活性及微循环灌注的变化,可早期评价肿瘤疗效、优化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对IVIM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短期重复扫描ADC值和IVIM参数值的测量可重复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江建芹 蔡荣芳 +3 位作者 崔磊 尹剑兵 马航 顾晓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1-1147,共7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肺癌短期重复扫描的ADC值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值的测量可重复性。方法:27个肺癌患者(27个病灶)进行2次自由呼吸DWI(b=0,300,800s/mm^2)及IVIM(10个b值,b=0~1000s/mm^2)扫描(间隔30~60min)。2名独立测量者分别在... 目的:前瞻性评估肺癌短期重复扫描的ADC值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值的测量可重复性。方法:27个肺癌患者(27个病灶)进行2次自由呼吸DWI(b=0,300,800s/mm^2)及IVIM(10个b值,b=0~1000s/mm^2)扫描(间隔30~60min)。2名独立测量者分别在ADC图、IVIM图上通过勾勒病灶获得ADC均值和D、D*、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Wilcoxon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重复测量、不同测量者和重复扫描的误差。各参数值的测量者内可重复性、测量者间一致性以及两次扫描的测量可重复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组间变异系数(WCV)和BlandAltman法评价。结果:重复测量和重复扫描所得ADC均值、IVIM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数显示出好的测量者内可重复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除了D*(WCV﹥30%)。重复扫描D值的可重复性最佳(ICC为0.905、0.883,WCV为7.63%、8.46%),ADC值的可重复性较好(ICC为0.829、0.823,WCV为10.65%、11.13%),而D*和f的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为0.639~0.802;WCV为39.50%~58.14%)。结论:当运用DWI或IVIM来监测肺癌疗效时,若ADC值、D、D*和f值的变化分别小于21.81%、16.58%、113.95%和84.77%,则很可能是由测量误差引起。需要改进IVIM扫描技术和后处理算法,提高D*和f的测量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不相干内运动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1
5
作者 印春涛 黄健 +2 位作者 徐高峰 吉洪海 王成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AHCS)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进行TACE治疗,3周后进行AHCS治疗,AHCS治疗后1周再次进行TACE治疗。全部介入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根...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AHCS)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进行TACE治疗,3周后进行AHCS治疗,AHCS治疗后1周再次进行TACE治疗。全部介入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根据RECIST标准、肿瘤坏死程度影像评价标准、治疗后AFP变化、外科手术治疗情况、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等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55%(29/31),根据影像学标准,肿瘤完全坏死率为64.52%(20/31),显效率为51.61%(16/31);治疗后AFP有明显下降(P=0.02);31例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4例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其中4例病理未见明显肿瘤细胞。连续随访12个月,1年生存率为87.10%。结论 AHCS联合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氩氦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救治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8
6
作者 徐高峰 Dae Chul Suh Ho Sung Kim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方法4例肿瘤所致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均出现颈部或口腔危及生命的出血,采用Seldinger方法,选用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结果4例成功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方法4例肿瘤所致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均出现颈部或口腔危及生命的出血,采用Seldinger方法,选用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结果4例成功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颈总动脉中段1例,颈动脉球2例,颈总动脉远段1例。共置入覆膜支架6枚。术后假性动脉瘤腔被隔绝,颈动脉通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11 d后支架下缘颈总动脉与原瘤腔相通,再次置入覆膜支架,2个月的随访无再出血。1例患者经钢圈栓塞、放置覆膜支架及裸支架瘤腔隔绝,但术后6周先前的支架下缘出现假性动脉瘤,经置入覆膜支架后出血停止。结论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是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救治伴有出血的颈部假性动脉瘤,支架的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破裂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玉玲 印春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瘘,经DSA造影了解瘘闭塞情况。结果38例中动静脉瘘消失及明显减少31例,动静脉瘘...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瘘,经DSA造影了解瘘闭塞情况。结果38例中动静脉瘘消失及明显减少31例,动静脉瘘减少不明显或无效7例。4例消化道出血均于术后1天后停止,14例腹水明显减少。28例TAE碘油沉积良好。结论以PVA+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瘘安全有效,能使碘油药物更好地沉积于肿瘤内,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炎的CT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顾建华 孙大林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588-589,共2页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CT提示或诊断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18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包括1例远端增粗,近端正常;22例表现为右下腹或盆腔炎性改变(如脂肪线增粗、肠周积液、蜂窝...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CT提示或诊断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18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包括1例远端增粗,近端正常;22例表现为右下腹或盆腔炎性改变(如脂肪线增粗、肠周积液、蜂窝织炎、脓肿、腔外气体、淋巴结肿大、相邻肠管增厚);4例盲肠末端有局限性增厚。结论:CT诊断阑尾炎有独到之处,对临床诊断不明的病例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息肉状食管癌1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裕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3-85,共3页
报告带蒂息肉状食管癌11例。此类食管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瘤体呈息肉状突入食管腔内,有小蒂与食管壁相连。X线表现:局部管腔高度扩张,管壁光整、柔软,腔内有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不同于常见型中晚期食管癌。
关键词 息肉 食管肿瘤 X线诊断 狭基性肿瘤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术后肝转移介入化疗与栓塞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玲 印春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术 肝转移 介入化疗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憩室X线诊断10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裕华 徐高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948-948,共1页
胃憩室X线诊断10例报告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李裕华,徐高峰关键词胃憩室;胃肠双对比造影中图法分类号R573.49;R433;R816胃憩室为少见病变,好发于贲门附近,其检出率约为0.01%~0.18%。现将我院近... 胃憩室X线诊断10例报告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李裕华,徐高峰关键词胃憩室;胃肠双对比造影中图法分类号R573.49;R433;R816胃憩室为少见病变,好发于贲门附近,其检出率约为0.01%~0.18%。现将我院近10年来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并经胃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憩室 胃肠双对比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切除术治疗急性完全性颈动脉球阻塞二例
12
作者 徐高峰 Dae Chul Suh +3 位作者 Choong Gon Choi Won Kim Jae Kyun Kim Sang Joon Kim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 治疗方法 颈动脉 完全性 切除术 阻塞 抽吸 血栓 动脉内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