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胥益锋 潘玉良 +4 位作者 熊圣国 郭晨成 金文亮 王彩云 邓克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4期38-41,共4页
通过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播种期及基本苗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间时结实小穗数较多;播种期在10月29日和11月10日时退化小穗数最多;在11月4日播种时退... 通过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播种期及基本苗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间时结实小穗数较多;播种期在10月29日和11月10日时退化小穗数最多;在11月4日播种时退化小穗数最少。在10月23日到11月4日之间播种时结实粒数较多。在11月4日左右播种时千粒重高。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直线下降;退化小穗呈直线上升。11月4日左右播种,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较多,退化小穗数最少,结实粒数较多,千粒重高。要想大穗就要降低基本苗,基本苗120万/hm2时,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最多,退化小穗数最少,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麦14号 小麦 播种期 基本苗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潘玉良 熊圣国 +4 位作者 郭晨成 张卫清 胥益锋 郭兆兄 凌桂鸿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3期25-30,共6页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提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小。因而,晚播小麦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通过强化群体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对大麦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受荣 周华江 +4 位作者 潘玉良 熊圣国 胥益锋 张卫清 郭兆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4期51-53,共3页
该文阐述了不同播种期、密度对大麦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大麦抗倒能力增强;不同播种期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大麦抗倒能力减弱。
关键词 大麦 播种期 密度 茎秆 抗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中粳稻品种直播主要性状比较
4
作者 潘玉良 吴建中 +4 位作者 熊圣国 武绍富 张卫清 胥益锋 郭兆兄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8期28-29,90,共3页
3个不同熟期的中粳稻品种直播比较:镇稻99为早熟中粳,抽穗成熟早,全生育期短,穗数多,穗型小,粒重及出米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偏低,售价高,每667m2产值及抗倒力中等;连粳7号为中熟中粳,抽穗期居中,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中等,穗型... 3个不同熟期的中粳稻品种直播比较:镇稻99为早熟中粳,抽穗成熟早,全生育期短,穗数多,穗型小,粒重及出米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偏低,售价高,每667m2产值及抗倒力中等;连粳7号为中熟中粳,抽穗期居中,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中等,穗型大,产量高,粒重、出米率、售价及每667m2产值低,茎秆抗倒力强,稳产性好;淮稻5号抽穗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多,穗型中等,粒重、出米率、产量及每667m2产值较高,茎秆抗倒力弱,稳产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稻99 连粳7号 淮稻5号 性状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适宜密度研究
5
作者 熊圣国 吴建中 +4 位作者 王永超 张卫清 潘玉良 武绍富 郭早兄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4期44-48,共5页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5.9万~17.3万/亩,单产均达到600 kg/亩以上,基本苗在7万/亩左右时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5.9万~17.3万/亩,单产均达到600 kg/亩以上,基本苗在7万/亩左右时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直线下降,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亩时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密度 镇稻99 产量 茎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