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盐城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振省 杨加祥 +7 位作者 周晶 孙传文 沈平柏 王中宾 盛可 吕文婧 张国杰 孙万纯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盐城市把农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政策建设一流农技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本文根据盐城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盐城市把农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政策建设一流农技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本文根据盐城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新时期加强农业农村领域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更好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才 建设现状 做法 问题 建议 江苏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盐城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原因及其对策
2
作者 侍爱邦 杨军 +2 位作者 姜勇 陈金德 王广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219-221,共3页
总结了影响盐城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措施。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 产量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冈镇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 侍爱邦 +1 位作者 陈金德 王广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8期140-144,共5页
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小麦不同播期、密度、不同氮比运筹方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迟播小麦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穗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 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小麦不同播期、密度、不同氮比运筹方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迟播小麦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穗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度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少.晚播麦要控制前期用肥,主攻后期用肥,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25万/亩时,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冈镇稻套麦的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侍爱邦 杨军 +1 位作者 陈金德 王广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随着大冈镇迟熟中粳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播期偏晚已渐渐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大冈镇从2012年开始进行稻田套播小麦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套播小麦大大缓解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劳... 随着大冈镇迟熟中粳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播期偏晚已渐渐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大冈镇从2012年开始进行稻田套播小麦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套播小麦大大缓解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劳力和机械矛盾,是晚茬争早苗,夺取秋播主动的有效方式。稻田套播宁麦13,延长了其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宁麦13在套播方式下,适宜穗数为36万/亩左右,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套麦 生育特性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都区小麦拔节孕穗肥施量田间试验
5
作者 侍爱邦 陈金德 +1 位作者 王广中 姜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7期107-109,共3页
为探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后期穗肥适宜用量问题,进行了3年的小麦拔节孕穗肥施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对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实粒数,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作用显著,可提高小麦产量。研究得出,郑麦9023拔节孕... 为探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后期穗肥适宜用量问题,进行了3年的小麦拔节孕穗肥施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对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实粒数,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作用显著,可提高小麦产量。研究得出,郑麦9023拔节孕穗肥的适宜用量为施纯氮6.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拔节孕穗肥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金龙 侍爱邦 +4 位作者 蔡长庚 仇贵才 冯正娣 丁大见 陈志元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介绍了盐城市县(区)、镇(乡)、村3级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特点、服务模式以及通过专业化防治取得的"三提高"、"三降低"、"三安全"的效果,并提出了今后建议。
关键词 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成特点 服务模式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两系杂交稻创两优276的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侍爱邦 周正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273-275,共3页
创两优27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推广应用中深受广大种植农户的青睐。本文作者总结了创两优276亲本特征特性... 创两优27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推广应用中深受广大种植农户的青睐。本文作者总结了创两优276亲本特征特性和大面积制种亩产225 kg的产量构成,提出了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创两优276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宁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侍爱邦 杨军 +5 位作者 周正红 何其所 肖群 宋开业 刘学进 张瑞才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9期177-179,共3页
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168S与R185配制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组合,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该组合米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总结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大面积生产亩产650 kg时的产量构成,... 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168S与R185配制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组合,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该组合米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总结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大面积生产亩产650 kg时的产量构成,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两优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振省 盛可 +4 位作者 周炎希 宋介宏 侍山林 张国杰 顾金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规模化程度较高的生猪养殖场大量使用了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设施设备,建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猪场。本文通过在盐城市盐都区康农牧家庭农场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生猪养殖物联网... 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规模化程度较高的生猪养殖场大量使用了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设施设备,建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猪场。本文通过在盐城市盐都区康农牧家庭农场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生猪养殖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养殖舍内环境变化,实现了生猪饲喂的智能化控制,并分析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期为推动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 规模猪场 环境监测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仇玉章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64-64,共1页
介绍了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准备、适时早播、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直播水稻 种子准备 适时早播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套麦田杂草化学防除配套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大见 陈志元 +3 位作者 仇玉章 刘国珍 蔡长庚 林付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2期123-123,共1页
针对稻套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治早、治小,立足冬前抓三改"的防除措施。
关键词 稻套麦田 化学防除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保证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技术途径与措施
12
作者 侍爱邦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12期254-255,317,共3页
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保证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关键措施,包括基地选择、亲本质量、播期播差、科学栽培、田间去杂、入库检验、仓库加工等内容。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质量 技术途径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冈镇小麦产量徘徊于中产水平的原因及其对策
13
作者 杨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认为,大冈镇小麦产量徘徊于中产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群个体生产不协调,群体发展过大,个体发育不壮。小麦从中产向高产跨越必须协调群个体矛盾,通过降低群体起点,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保足穗;...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认为,大冈镇小麦产量徘徊于中产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群个体生产不协调,群体发展过大,个体发育不壮。小麦从中产向高产跨越必须协调群个体矛盾,通过降低群体起点,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保足穗;通过主攻壮秆大穗,增粒数,增粒重,抗倒伏,夺取高产稳产。其对策是:减少基本苗,适期播种,增加投入,普及"促-控-促"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套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配套防除技术
14
作者 丁大见 倪华 +1 位作者 蔡长庚 林付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0期133-133,共1页
有效地防除麦套稻田杂草是麦套稻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针对麦套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优选药种(稻杰)、优选配方(稻杰+千金)、适期防治以及"一杀、二挑、三拔"的防除措施。
关键词 麦套稻田杂草 发生特点 化学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盐粳13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杨军 侍爱邦 +4 位作者 陈金德 王广中 姜勇 张国兵 阮章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盐粳13号是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育成的粳稻新品种,在大冈镇2014-2015年连续二年大面积作机插稻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株型好,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介绍了该品种作为机插稻种植的表现、产量结构和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盐粳13号 种植表现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杂11号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杨军 侍爱邦 +2 位作者 陈金德 张国兵 郭早兄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宁杂11号是由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二系杂交油菜品种。大冈镇自2011-2014年连续三年进行试种品比,结果表明:该品种营养生长优势强,产量结构协调,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劣性的特点。介绍了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其配套栽培技术主要是... 宁杂11号是由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二系杂交油菜品种。大冈镇自2011-2014年连续三年进行试种品比,结果表明:该品种营养生长优势强,产量结构协调,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劣性的特点。介绍了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其配套栽培技术主要是在适期早播早栽基础上,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搞好菌核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杂11号 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农啤5号偏晚播种适宜密度研究
17
作者 蔡红俊 吴建中 +4 位作者 杨华 丁大见 俞勇权 孙万纯 孙建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24-26,共3页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0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5号 偏晚播种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氮肥用量及运筹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根祥 吴建中 +4 位作者 朱傅祥 陈兆良 陈启平 杨军 吴玉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190-14191,1420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增加到270 kg/hm2时千粒重及产量最高,300 kg/hm2时结实粒数最多;基肥与追肥比例6.5∶3.5时结实粒数最多、产量最高,5.5∶4.5时千粒重最高。[结论]大面积生产时施氮量以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例掌握在6.5∶3.5到7.0∶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氮肥用量 氮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3
19
作者 侍爱邦 蔡长庚 +6 位作者 李霞银 曹方元 仇学平 仇广灿 丁大见 陈志元 冯正娣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186-187,共2页
由于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杂草稻蔓延迅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危害及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耕作、清洁种源、人工拔除、巧用药剂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杂草稻 发生特点 危害 发生原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田化学除草药效影响因素及药害产生原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侍爱邦 蔡长庚 +6 位作者 李霞银 韩伟斌 黄龙兵 丁蕾 蔡苏进 张步怀 冯正娣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16-216,共1页
介绍了直播稻田化学除草影响药效的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分析了直播稻田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以期为直播稻田草害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播稻 化学除草 药效 影响因素 药害 产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