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潮滩底栖微藻-泥沙组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周怡
张荷悦
+5 位作者
康梦涵
谷玉先
杨洪燕
龚明劼
周曾
张亚楠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2,共12页
潮滩的泥沙组分与底栖微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潮滩生态系统稳定和地貌演变。为探究底栖微藻对泥沙组分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条子泥典型粉砂淤泥质潮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阐明了底栖微藻与泥沙组分的时空...
潮滩的泥沙组分与底栖微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潮滩生态系统稳定和地貌演变。为探究底栖微藻对泥沙组分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条子泥典型粉砂淤泥质潮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阐明了底栖微藻与泥沙组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底栖动物活动、沙源等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季节性及空间性变化导致了底栖微藻生物量与沉积物粒径分布的时空差异性,秋冬季底栖微藻生物量高出春夏季18.6%,约50%底栖微藻分布于表层0~1cm,春夏季中值粒径高出冬季17.8%;潮沟两侧水动力差异导致底栖微藻生物量与泥沙组分的同步突变现象,凸岸区域淤积作用明显,细颗粒泥沙大量沉积,中值粒径减小约75%且微藻生物量增幅最高达113%,而凹岸区域侵蚀强烈,中值粒径增幅最高可达213%,生物量降低约76%;环境条件和微藻群落组成共同驱动底栖微藻与泥沙组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春秋季因温度及光照适宜,底栖微藻生物量与细颗粒泥沙组分含量的相关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夏冬季因气候极端,次表层相关性最高,夏季多样化的微藻群落增强了对各组分泥沙的生物稳定作用,而冬季硅藻的优势地位加强了对黏土及细粉砂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底栖微藻
泥沙组分
生物稳定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鸟类新记录——欧亚旋木雀
2
作者
冉全
周晨曦
+2 位作者
杜进进
张亚楠
吕慧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47,共1页
2024年1月16日,江苏省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在组织开展盐城市越冬鸟类调查时,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四卯酉海堤林中(120°41′40″E,33°21′55″N,海拔0 m)发现并拍摄到1只体长12~15 cm的小型林鸟(图1),鉴定为...
2024年1月16日,江苏省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在组织开展盐城市越冬鸟类调查时,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四卯酉海堤林中(120°41′40″E,33°21′55″N,海拔0 m)发现并拍摄到1只体长12~15 cm的小型林鸟(图1),鉴定为欧亚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及中国观鸟中心记录数据(https://www.birdreport.com),确认为江苏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光美
分布新记录
越冬鸟类
分类与分布
江苏省盐城市
鸟类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磷肥在旱地红壤上的后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石伟
张丽梅
+3 位作者
王劲松
李聪平
顾朝令
赵会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0-1111,共12页
红壤地区施入的磷肥很容易被吸附固定而留存于土壤中,降低磷肥利用效率,留存于土壤中的磷对土壤生态功能和作物养分供应的后续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处理(CK)以及短期施入不同磷肥量(P_(2)O_(5),0、5...
红壤地区施入的磷肥很容易被吸附固定而留存于土壤中,降低磷肥利用效率,留存于土壤中的磷对土壤生态功能和作物养分供应的后续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处理(CK)以及短期施入不同磷肥量(P_(2)O_(5),0、50、100、150和1000 kg·hm^(-2))多年后土壤养分、土壤氮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磷肥处理下,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转化过程的潜在速率以及产量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磷的后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投入高剂量磷肥(1000 kg·hm^(-2),P1000)27年后,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氮循环相关过程速率,包括氮矿化速率(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Nmin)、固氮酶活性(Soil nitrogenase activity,SNA)、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P<0.05),同时降低了净N_(2)O排放潜能(Net N_(2)O production rate,N_(N_(2)O))(P<0.05)。与不施磷(P0)和短期投入低剂量磷肥处理(50,100,150 kg·hm^(-2))相比,P1000处理中,土壤有效磷(AP)、氮矿化速率、固氮酶活性、潜在硝化速率和潜在N_(2)O产生速率(P_(N_(2)O))分别增加了33.3%~76.4%、88.2%~388.1%、111.4%~4826.3%、22.6%~152.4%和13.8%~78.9%(P<0.05),同时净N_(2)O排放潜能也降低了64.6%~78.9%(P<0.05),表现出明显的磷后效,且在作物生长季更为明显。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AP和pH是影响以上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最主要的因子。近三年作物平均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无显著差异,但与土壤TP、AP和pH呈显著正相关;但在长期尺度上(1992—2019年),P1000处理相对于其他低磷处理累积增产效应达3%~23%。以上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短期大量施用磷肥多年后,由于大量磷肥投入导致的土壤pH提升和磷的缓释效应,使得磷肥在促进土壤肥力、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氮循环转化活性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后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后效
氮循环
红壤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滩底栖微藻-泥沙组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周怡
张荷悦
康梦涵
谷玉先
杨洪燕
龚明劼
周曾
张亚楠
机构
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
中心
自然
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2,共12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SMNR-G202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1316,42361144873)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220202077)
黄海湿地课题项目(HHSDKT202306)。
文摘
潮滩的泥沙组分与底栖微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潮滩生态系统稳定和地貌演变。为探究底栖微藻对泥沙组分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条子泥典型粉砂淤泥质潮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阐明了底栖微藻与泥沙组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底栖动物活动、沙源等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季节性及空间性变化导致了底栖微藻生物量与沉积物粒径分布的时空差异性,秋冬季底栖微藻生物量高出春夏季18.6%,约50%底栖微藻分布于表层0~1cm,春夏季中值粒径高出冬季17.8%;潮沟两侧水动力差异导致底栖微藻生物量与泥沙组分的同步突变现象,凸岸区域淤积作用明显,细颗粒泥沙大量沉积,中值粒径减小约75%且微藻生物量增幅最高达113%,而凹岸区域侵蚀强烈,中值粒径增幅最高可达213%,生物量降低约76%;环境条件和微藻群落组成共同驱动底栖微藻与泥沙组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春秋季因温度及光照适宜,底栖微藻生物量与细颗粒泥沙组分含量的相关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夏冬季因气候极端,次表层相关性最高,夏季多样化的微藻群落增强了对各组分泥沙的生物稳定作用,而冬季硅藻的优势地位加强了对黏土及细粉砂的选择性。
关键词
潮滩
底栖微藻
泥沙组分
生物稳定
时空分布
Keywords
tidal flat
benthic microalgae
sediment components
biostabiliz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737.1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Q938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鸟类新记录——欧亚旋木雀
2
作者
冉全
周晨曦
杜进进
张亚楠
吕慧华
机构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盐城市
观鸟协会
盐城
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47,共1页
基金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JSZRHYKJ202301)
盐城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YCBE202307)。
文摘
2024年1月16日,江苏省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在组织开展盐城市越冬鸟类调查时,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四卯酉海堤林中(120°41′40″E,33°21′55″N,海拔0 m)发现并拍摄到1只体长12~15 cm的小型林鸟(图1),鉴定为欧亚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及中国观鸟中心记录数据(https://www.birdreport.com),确认为江苏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郑光美
分布新记录
越冬鸟类
分类与分布
江苏省盐城市
鸟类新记录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磷肥在旱地红壤上的后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石伟
张丽梅
王劲松
李聪平
顾朝令
赵会玉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
中心
城市
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曲靖市土肥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0-111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130357)资助。
文摘
红壤地区施入的磷肥很容易被吸附固定而留存于土壤中,降低磷肥利用效率,留存于土壤中的磷对土壤生态功能和作物养分供应的后续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处理(CK)以及短期施入不同磷肥量(P_(2)O_(5),0、50、100、150和1000 kg·hm^(-2))多年后土壤养分、土壤氮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磷肥处理下,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转化过程的潜在速率以及产量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磷的后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投入高剂量磷肥(1000 kg·hm^(-2),P1000)27年后,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氮循环相关过程速率,包括氮矿化速率(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Nmin)、固氮酶活性(Soil nitrogenase activity,SNA)、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P<0.05),同时降低了净N_(2)O排放潜能(Net N_(2)O production rate,N_(N_(2)O))(P<0.05)。与不施磷(P0)和短期投入低剂量磷肥处理(50,100,150 kg·hm^(-2))相比,P1000处理中,土壤有效磷(AP)、氮矿化速率、固氮酶活性、潜在硝化速率和潜在N_(2)O产生速率(P_(N_(2)O))分别增加了33.3%~76.4%、88.2%~388.1%、111.4%~4826.3%、22.6%~152.4%和13.8%~78.9%(P<0.05),同时净N_(2)O排放潜能也降低了64.6%~78.9%(P<0.05),表现出明显的磷后效,且在作物生长季更为明显。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AP和pH是影响以上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最主要的因子。近三年作物平均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无显著差异,但与土壤TP、AP和pH呈显著正相关;但在长期尺度上(1992—2019年),P1000处理相对于其他低磷处理累积增产效应达3%~23%。以上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短期大量施用磷肥多年后,由于大量磷肥投入导致的土壤pH提升和磷的缓释效应,使得磷肥在促进土壤肥力、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氮循环转化活性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后期效应。
关键词
磷后效
氮循环
红壤
长期施肥
Keywords
Residual effect of phosphorus
Nitrogen cycle
Red soil
Long-term fertilization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潮滩底栖微藻-泥沙组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周怡
张荷悦
康梦涵
谷玉先
杨洪燕
龚明劼
周曾
张亚楠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苏鸟类新记录——欧亚旋木雀
冉全
周晨曦
杜进进
张亚楠
吕慧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磷肥在旱地红壤上的后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石伟
张丽梅
王劲松
李聪平
顾朝令
赵会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