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水碳氮比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途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严春敏 朱立琴 +3 位作者 张海阔 孙玮 王玲 李一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进水碳氮比(C/N)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进水C/N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系统分析了人工湿地中植物、土壤及微生物三个关键组成要素在氮去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结... 进水碳氮比(C/N)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进水C/N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系统分析了人工湿地中植物、土壤及微生物三个关键组成要素在氮去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NH_(4)^(+)-N(95.91%~96.83%)、NO_(3)^(-)-N(64.75%~99.44%)、TN(76.36%~95.30%)和COD(88.54%~93.01%)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提高C/N能够显著提升人工湿地NO_(3)^(-)-N、TN和COD的去除效果(P<0.05)。总体而言,进水C/N为4时对NH_(4)^(+)-N(95.91%)、NO_(3)^(-)-N(99.44%)和TN(95.30%)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土壤和植物对氮的平均去除占系统氮去除量的6.41%~10.45%和9.23%~14.11%,忽略氨挥发过程,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得出微生物作用在系统氮去除的占比为51.43%~77.74%,表明微生物转化脱氮居主导地位,其中进水中投加碳源的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作用占比提高了36.01%~51.16%,C/N=8时,微生物作用占比最大。本研究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最佳进水C/N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脱氮途径的定量化解析对深入理解碳源对人工湿地氮去除机制的影响以及提高氮素去除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碳氮比 污染物去除效果 氮去除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氮素组成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玮 李一平 +7 位作者 朱立琴 张海阔 严春敏 商鹤琴 宋从清 李大胜 王玲 孙佳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13-4023,共11页
为探究进水氮素组成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N_(2)O排放的影响,构建了进水氮素组成分别为ρ(NH_(4)^(+)-N)/ρ(NO_(3)^(-)-N)=0:1(CW-A)、ρ(NH_(4)^(+)-N)/ρ(NO_(3)^(-)-N)=0.7:1(CW-B)、ρ(NH_(4)^(+)-N)/ρ(NO_(3)^(-)-N)=4:1(CW... 为探究进水氮素组成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N_(2)O排放的影响,构建了进水氮素组成分别为ρ(NH_(4)^(+)-N)/ρ(NO_(3)^(-)-N)=0:1(CW-A)、ρ(NH_(4)^(+)-N)/ρ(NO_(3)^(-)-N)=0.7:1(CW-B)、ρ(NH_(4)^(+)-N)/ρ(NO_(3)^(-)-N)=4:1(CW-C)以及实际微污染河水(CW-D)的4个小试试验系统,分析了水中氮素变化规律以及N_(2)O排放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工湿地水中氮素去除与N_(2)O排放协同效应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高进水氨氮(NH_(4)^(+)-N)比例的CW-C组总氮(TN)平均去除率(68.31±14.56)%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P<0.05),实际微污染河水组(CW-D)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也表现出较好的脱氮效果(41.06±17.55)%;高进水硝酸盐氮(NO_(3)^(-)-N)比例CW-A组的NH_(4)^(+)-N去除率(-110.1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可能与植物吸收特性有关;NO_(3)^(-)-N去除率随着NO_(3)^(-)-N浓度增加而升高,CW-A组NO_(3)^(-)-N去除率(87.60%)显著高于CW-C组(39.96%,P<0.05).所有处理的N_(2)O释放通量分别为(8.73±7.64),(36.68±6.43),(-0.02±7.43)和(15.08±10.77)μg/(m^(2)·h),仅CW-C组为N_(2)O的吸收汇.综合考虑氮素和N_(2)O的削减量及削减速率,进水氮素组成为ρ(NH_(4)^(+)-N)/ρ(NO_(3)^(-)-N)=4:1的CW-C组的氮素去除与N_(2)O减排协同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组成 表面流人工湿地 微污染水 脱氮效果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自动化在自来水厂的应用及维护探思
3
作者 肖秀健 《河北农机》 2022年第2期94-96,共3页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推动科学技术日益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因此不断完善。相较于传统供水模式,自动化供水系统具有更加专业的特点,使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运用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与优势...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推动科学技术日益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因此不断完善。相较于传统供水模式,自动化供水系统具有更加专业的特点,使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运用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与优势,并为供水系统的优化完善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希望可以有效提高自来水质量,推动供水工作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自来水厂 应用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