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亮东 朱鹏 +1 位作者 陈超 陈尚云 《河南农业》 2017年第8期31-32,共2页
本文利用江苏海北垦区和港口2011—2016年的大风资料,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垦区和港口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4.7、5.3 m/s,两者之间的年平均风速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最大风速年平均... 本文利用江苏海北垦区和港口2011—2016年的大风资料,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垦区和港口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4.7、5.3 m/s,两者之间的年平均风速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最大风速年平均值分别为14.4、14.0 m/s,2个地区最大风速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风速数值不尽相同;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极大风速年平均值分别为19.2、18.8 m/s,极大风速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极大风速的峰值出现在2015年8月11日,风速分别为31.8、30.4 m/s,其次出现在2016年9月16日,最大风速分别为25.3、26.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极大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的盐城大丰区降水量时间序列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超 李鹏飞 +2 位作者 陈尚云 陈凯 陈则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209-211,225,共4页
[目的]研究盐城大丰地区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规律。[方法]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Hilbert变换对降水量数据进行多尺度特征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显著性和误差检验。[结果]近55 a盐城大丰地区年降水量序列可以分解... [目的]研究盐城大丰地区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规律。[方法]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Hilbert变换对降水量数据进行多尺度特征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显著性和误差检验。[结果]近55 a盐城大丰地区年降水量序列可以分解成4个IMF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主要存在0~0.05和0.45~0.50 Hz 2个频率区间,其间主周期为2.12 a年际周期和27.50 a年代际周期,二者均通过95%显著性检验。EEMD可以有效地重构原始降水量数据变化曲线,与原始数据对比误差百分比始终控制在±0.6%范围内,由白噪声带来的干扰误差几乎可以完全忽略。[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水文资源、防汛抗旱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时间序列 EEMD HILBERT变换 显著性检验 盐城大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与Markov Chain的雷暴日动态与趋势预测——以盐城地区为例
3
作者 陈超 李鹏飞 +2 位作者 肖稳安 张春龙 吕东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4-99,共6页
以盐城地区为例,通过滑动t突变检验、E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on)以及Markov Chain(马尔科夫链)统计模型,对盐城地区54 a年雷暴日数据进行动态与趋势预测研究,并对周期研究结果进行显著性和误差检验,... 以盐城地区为例,通过滑动t突变检验、E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on)以及Markov Chain(马尔科夫链)统计模型,对盐城地区54 a年雷暴日数据进行动态与趋势预测研究,并对周期研究结果进行显著性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盐城地区54 a年雷暴日呈现减少的趋势,突变年为1966年,其54 a年雷暴日序列可以分解成4个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主要存在0~0.05、0.45~0.50 Hz两个频率区间,相应的其周期为2.22 a年际周期和27 a年代际周期(可信度均超过95%)。EEMD重构雷暴日数据与原始数据的误差百分比处于±0.8%范围内,其马尔科夫链长周期预测显示未来年雷暴日处于25~35 d之间的概率为45%,大于35 d的概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地区 年雷暴日 EEMD HILBERT变换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孟珂 潘亮东 田晨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225-225,228,共2页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多媒介播报气象信息、完善气象软件服务政策和流程等建议,以期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多媒介播报气象信息、完善气象软件服务政策和流程等建议,以期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气象服务体系 灾害防御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ENSO背景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环流特征及关键系统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黎娟 蔡聪 张海燕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7-629,共13页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74项环流指数、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衰减阶段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EP型ElNio(LaNia)事件次年夏季...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74项环流指数、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衰减阶段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EP型ElNio(LaNia)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由北至南呈正负正(负正负)的三极型反相分布;CP型ElNio(LaNia)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由北至南呈正负(负正)的偶极型反相分布;2)ElNio事件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及南亚高压均偏强,EP型西太副高偏西、南亚高压偏东,CP型西太副高范围更大、强度更强;LaNia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副高及南亚高压强度偏弱,CP型强于EP型但弱于气候平均;3)ElNio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上存在异常反气旋,EP型位置偏南,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CP型位置偏北,范围更大;LaNia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区域至中国东南部存在异常气旋,EP型异常气旋的强度及范围均不及CP型;4)两类ElNio事件期间异常反气旋的差异可能与印度洋海盆增暖及太平洋海温持续性偏冷有关;两类LaNia事件期间异常气旋的差异可能由赤道西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ENSO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异常反气旋 异常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报及其空间相关性和时间连续性重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姝苏 智协飞 +4 位作者 俞剑蔚 陈超辉 周红梅 朱寿鹏 赵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5,共10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以及英国气象局(UKMO)四个中心1~7 d日累计降水量集合预报资料,以中国降水融合产品作为"观测值",对我国地面降水量进行统计降尺度预报,并对预...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以及英国气象局(UKMO)四个中心1~7 d日累计降水量集合预报资料,以中国降水融合产品作为"观测值",对我国地面降水量进行统计降尺度预报,并对预报降水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连续性进行重建。对降水量进行分级后,建立各个量级的回归方程进行统计降尺度预报。此外,还利用Schaake Shuffle方法重建丢失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连续性。结果表明,分级回归比未分级回归后的预报结果相关系数更高,预报误差更小,更接近观测值。Schaake Shuffle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降水预报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连续性,使之更接近实况观测,集合成员间的相关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预报 统计降尺度 Schaake Shuffle方法 相关性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提升对策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超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0期191-192,共2页
天气预报能够合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极其重要。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种类的... 天气预报能够合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极其重要。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种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出了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农业生产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太阳总辐射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
8
作者 喻丽 王姝苏 +2 位作者 褚荣浩 顾俊杰 潘亮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192-196,239,共6页
[目的]研究近30年我国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国62个站点1986—2015年太阳总辐射实测资料,分析了总辐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结果]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而季节总辐射上升... [目的]研究近30年我国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国62个站点1986—2015年太阳总辐射实测资料,分析了总辐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结果]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而季节总辐射上升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太阳总辐射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内陆高、沿海低,高原高、平原低,干燥区高、湿润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川黔渝山地分别为我国太阳总辐射高值和低值区;春夏两季太阳总辐射的增加是全年总辐射上升的主要原因;1996—2005年总辐射量的显著增加是导致30年来我国总辐射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