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里下河地区沿海主要港道冲淤规律及影响要素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建英 李春华 陆体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探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主要排涝入海通道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闸的下游港道在近几年工情发生变化后的冲淤规律,利用2008年至2013年4月港道监测以及排水量资料分析得出,在非汛期,除射阳河外,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3条港... 为探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主要排涝入海通道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闸的下游港道在近几年工情发生变化后的冲淤规律,利用2008年至2013年4月港道监测以及排水量资料分析得出,在非汛期,除射阳河外,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3条港道的淤积量与排水量、阶段平均排水流量高度相关;在汛期,射阳河等4条港道冲淤量、单位水量冲淤量与河床容积明显相关;得到各港道基本维持冲淤平衡或冲刷的阶段平均排水流量,并提出将阶段平均流量与淤积量的乘积作为易淤指标,以判断不同港道淤积特性。分析成果为改进四大港闸调水冲淤运行、尽可能减轻淤积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闸下港道 径流 冲淤 易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建闸河口的闸下水体悬沙输运过程:以新洋港河口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明亮 汪亚平 +7 位作者 朱国贤 杨旸 项明 陆体成 成建 周俭华 张继才 高建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河口建闸使河口区沉积动力条件发生剧烈改变,常产生航道淤浅、泄洪不畅的危害。以新洋港河口为例,于2012年8月18-24日在对新洋港闸下河口进行全潮锚系观测,分析水位、流速及悬沙浓度时空变化和悬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建闸河口区为不规... 河口建闸使河口区沉积动力条件发生剧烈改变,常产生航道淤浅、泄洪不畅的危害。以新洋港河口为例,于2012年8月18-24日在对新洋港闸下河口进行全潮锚系观测,分析水位、流速及悬沙浓度时空变化和悬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建闸河口区为不规则半日潮,大潮期间涨潮历时短、潮流强,落潮历时长、流速相对较小;潮周期内沉积物发生强烈的再悬浮和沉降作用,再悬浮通量数量级可达到10-3kg m-2s-1;小潮期间流速、悬沙浓度和再悬浮通量均小于大潮期间的数值。大潮期间的强涨潮流导致水体不但能够产生强烈再悬浮,同时还将高浓度悬沙水体向上游输送、抵达闸下区域,这是造成建闸河口水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上游开闸初期和后期,存在较强的盐度垂向梯度,水体层化特征显著;但当上游淡水量较大时,流速迅速增强、再悬浮较为显著,水流可将高悬沙水体向外海输送,对河口水深的维持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挡潮闸 再悬浮 沉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洋港河口悬沙特征与再悬浮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亮 杨旸 +5 位作者 项明 朱国贤 陆体成 周俭华 高建华 汪亚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78,共13页
中小型入海河口由于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沉积动力学特征对于河口区的地貌环境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新洋港河口是江苏淤泥质平原海岸上的典型中小型建闸河口,本文通过在新洋港河口进行的高精度三船同步现场观测,研究了河口的悬沙特征及... 中小型入海河口由于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沉积动力学特征对于河口区的地貌环境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新洋港河口是江苏淤泥质平原海岸上的典型中小型建闸河口,本文通过在新洋港河口进行的高精度三船同步现场观测,研究了河口的悬沙特征及沉积物对再悬浮作用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潮周期内悬沙浓度变化显著,涨潮及开闸放水期间悬沙浓度较大,最大平均悬沙浓度达1.45g·L^-1;而在其它时间段内悬沙浓度较小,从口门至闸门悬沙浓度有逐渐增大趋势.潮周期内典型时刻悬沙垂向分布符合"L型"分布特点,表、底层悬沙浓度差异显著.在有径流下泻期间,悬沙浓度垂向变化较为均匀,水体混合作用显著.悬沙平均粒径介于5~10μm;悬沙组分以粉砂为主,平均含量在70%以上.闸下及入海口区域再悬浮作用显著,最大再悬浮通量为10-4~10^-3 kg·m^-2·s^-1,从口门至河闸呈递减趋势;同时,悬沙出现粗化现象,砂组分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入海河口 悬沙特征 再悬浮过程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里下河地区引江冲淤保港之联合调度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建英 季红飞 +1 位作者 陆体成 杨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里下河地区沿海引江冲淤保港及改善水环境试验成果,结合2000年以来的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江资料、四大港道冲淤测验资料,初步分析了两枢纽的引江能力以及港道淤积规律、提高梅汛期四大港排涝能力... 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里下河地区沿海引江冲淤保港及改善水环境试验成果,结合2000年以来的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江资料、四大港道冲淤测验资料,初步分析了两枢纽的引江能力以及港道淤积规律、提高梅汛期四大港排涝能力的引江冲淤时机、可冲淤水量,提出了两枢纽与沿海四港闸的联合调度运用有关建议,可作为今后具体实施引江冲淤调度的参考,以实现冲淤保港、改善水环境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引江 冲淤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闸背景下的中小型入海河流河口治理——以盐城海岸为例
5
作者 陆体成 李明亮 +3 位作者 陈景东 杨磊 龚绪龙 陆立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92-498,共7页
中小型入海河流数量众多,每年输运大量沉积物、营养盐与污染物入海,会对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化、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在入海河口建闸,改变原有的物质输运格局,将产生一系列需要治理的河口问题,如河口淤积、污染... 中小型入海河流数量众多,每年输运大量沉积物、营养盐与污染物入海,会对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化、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在入海河口建闸,改变原有的物质输运格局,将产生一系列需要治理的河口问题,如河口淤积、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以盐城海岸主要入海河口为例,分析了建闸河口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建闸河口可持续治理概念与对策措施,以确保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闸河口 河口治理 盐城海岸 可持续治理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分析
6
作者 陈文斌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6期125-126,共2页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传统农业灌溉手段实施创新改革的有效措施,通过对该工程进行有效建设,能够对农业生产进行改良,为农作物稳产增产创造良好条件,当然也能够因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经济发...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传统农业灌溉手段实施创新改革的有效措施,通过对该工程进行有效建设,能够对农业生产进行改良,为农作物稳产增产创造良好条件,当然也能够因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当中,我们既要看到工程建设可以带来的实际收益和良好效果,也要明确施工建设当中的难点,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使得工程能够真正在农业发展当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维护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为工程的后续使用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施工难点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