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播稻高产栽培五项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卞爱群 吴建中 +4 位作者 张凤珠 孙志庚 陈忠兰 刘蔚华 吴长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6期71-72,108,共3页
对直播水稻品种的选用、适宜播种期、播种量、氮肥施用数量及运筹方式、抗倒伏技术等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是:根据茬口、播种期和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选用相应类型的品种,以确保安全齐穗和正常灌浆结实为原则;播种... 对直播水稻品种的选用、适宜播种期、播种量、氮肥施用数量及运筹方式、抗倒伏技术等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是:根据茬口、播种期和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选用相应类型的品种,以确保安全齐穗和正常灌浆结实为原则;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期推迟,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穗型变小,6月15日为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临界播种期;直播栽培应控制播种量,降低基本苗。发芽率高、播种质量好,适宜播种量为45~60kg/hm2。直播水稻总用氮量为270kg/hm2,基蘖肥与穗肥用量之比为6:4最佳;秧苗期(3叶期之前)排水露田喷施"壮丰安"、破口期喷施"劲丰"抗倒伏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高产栽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田稆稻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方元 吴建中 +5 位作者 刘蔚华 吴长青 张凤珠 陈忠兰 胥益锋 凌晓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盐城市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市2005年直播稻面积仅有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2006年-2007年直播稻面积成倍增加。2008年直播稻面积发展到22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2%,部分地方达到90%... 近年来盐城市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市2005年直播稻面积仅有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2006年-2007年直播稻面积成倍增加。2008年直播稻面积发展到22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2%,部分地方达到9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田 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水稻种植面积 里下河 盐城市 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优势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凤珠 吴建中 +4 位作者 孙志庚 陈忠兰 刘蔚华 吴长青 周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6期77-78,92,共3页
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条件适合,耕作制度需要,科研育种力量强,品种更新换代快,啤麦品质较好,啤麦加工能力逐年扩大和升级,啤酒大麦生产的区位价格和供麦时段优势明显;优... 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条件适合,耕作制度需要,科研育种力量强,品种更新换代快,啤麦品质较好,啤麦加工能力逐年扩大和升级,啤酒大麦生产的区位价格和供麦时段优势明显;优化品种布局,适期适量播种,科学用肥,抗灾应变,适期收获,安全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麦 生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生产特点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红俊 吴建中 +3 位作者 吴玉涛 孙万纯 陈琪祥 刘春来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4期70-71,共2页
本文介绍了直播稻在生产的利与弊,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直播稻 生产特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棉研3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仇玉章 蔡晓祥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70-70,共1页
"鲁棉研34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集丰产、优质、抗病、抗虫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笔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鲁棉研34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4号高密度播种适宜播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红俊 吴建中 +4 位作者 吴玉涛 陈琪祥 俞勇权 陶亚萍 钮红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期54-56,68,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高密度播种条件下播种期对群体、个体动态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29日播种,干物质积累多,孕穗、开花期叶面积系数最大,但花后10d下降快,植株高,茎秆壮,分蘖发苗快,成穗率高,穗数足...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高密度播种条件下播种期对群体、个体动态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29日播种,干物质积累多,孕穗、开花期叶面积系数最大,但花后10d下降快,植株高,茎秆壮,分蘖发苗快,成穗率高,穗数足,穗型大,粒重中等,产量高,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面筋含量低,沉降值较高。从产量、品质两方面综合考虑,10月23日至11月4日为扬麦14号小麦高密度播种条件下的适宜播种期,最佳播期为10月29日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麦14号 高密度播种 适宜播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的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建中 吴玉涛 +4 位作者 王受荣 刘春来 蔡红俊 胥益锋 何宜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46-47,51,共3页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因此,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240万/hm^2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5号 最佳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4号小麦适宜密度研究
8
作者 吴玉涛 吴建中 +4 位作者 张凤珠 陈琪祥 胥益锋 俞勇权 宋勇兵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有升有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万-21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之后又开始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hm^2左右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麦14号 小麦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农啤5号偏早播种适宜密度研究
9
作者 吴玉涛 吴建中 +4 位作者 陈琪祥 胥益锋 王受荣 陶雅萍 钮红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4期56-57,121,共3页
扬农啤5号偏早播种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分蘖、成穗及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 扬农啤5号偏早播种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分蘖、成穗及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单产以基本苗180万/hm2最高,之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逐渐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4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5号 偏早播种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