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则与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爱琴 谢庆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6,共2页
规则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恪守规则的意义阐述,分析了在独立学院产生和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 规则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恪守规则的意义阐述,分析了在独立学院产生和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独立学院 生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增强热塑性PPS复合材料耐介质老化行为研究
2
作者 王前文 张发 +1 位作者 陆振乾 周红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平纹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耐流体介质的老化行为,采用热模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平纹织物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不同角度铺贴后热模压工艺进行成型。选取水、液压油、磷酸酯液压油/水混合液、燃油、丁酮5种液体,将复合材... 为研究平纹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耐流体介质的老化行为,采用热模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平纹织物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不同角度铺贴后热模压工艺进行成型。选取水、液压油、磷酸酯液压油/水混合液、燃油、丁酮5种液体,将复合材料分别在高温或常温下浸泡至饱和状态。结合大气环境构建交通运输领域常见的9种老化使用环境,以ASTM短梁剪切标准和面内剪切标准为依据,开展复合材料层间和面内剪切试验,评估其老化后性能衰退情况。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环境对PPS复合材料层间和面内剪切性能均有明显的衰减作用,玻纤复材性能下降超50%,碳纤复材性能下降30%。液体介质浸透后,水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影响最大,液压油、燃油和丁酮影响均较小,常温测试层间和面内剪切性能下降约10%。最后,老化机理分析可为热塑性复材应用场景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织物 热塑性 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 耐介质老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胺协同含氟聚丙烯酸酯制备功能棉织物
3
作者 张伟 樊理山 +2 位作者 徐闻雪 吴焕岭 蔡露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8,共5页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能棉织物疏水耐久性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八胺质量分数为5%时,制备的功能棉织物ODA/FPA-5@Cotton的表面接触角高达153.2°,并且展现出优良的疏水耐久性和自清洁效果。1 000次摩擦的功能棉织物在100℃自修复30 min后,其接触角恢复至152.5°,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含氟聚丙烯酸酯 十八胺 自修复 自清洁 耐久疏水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重蚕丝绵的Py-GC-MS法快速鉴定
4
作者 包海峰 赵海浪 葛元宇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增重蚕丝绵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Py-GC-MS)方法,得到了聚甲基丙烯酰胺最佳热裂解条件:热裂解温度为600℃,热裂解时间为0.5 min,裂解炉接口温度为300℃。该方法在甲基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为300~2000 mg/kg的线性范围... 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增重蚕丝绵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Py-GC-MS)方法,得到了聚甲基丙烯酰胺最佳热裂解条件:热裂解温度为600℃,热裂解时间为0.5 min,裂解炉接口温度为300℃。该方法在甲基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为300~2000 mg/kg的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方法检出限为3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2.22%~112.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2%~5.81%(n=7)。若检出甲基丙烯酰胺质量分数超过300 mg/kg,则判定蚕丝绵经过增重处理。该方法可直接鉴定聚甲基丙烯酰胺增重蚕丝绵,具有快速环保、准确高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聚甲基丙烯酰胺 增重 蚕丝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纤维的多层级热防护面料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裔士钊 吴焕岭 +3 位作者 程冰莹 樊理山 金琦月 李磊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制备一种多层热防护面料,试验将玄武岩纤维(BF)织物、热塑性聚氨酯(TPU)与芳纶纤维(PA)织物复合,并引入有机硅树脂(OSR)改性TPU,采用熔融热压技术制备了BF-OSR/TPU-PA复合面料。结果表明,当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TPU和OSR的质量分别... 为制备一种多层热防护面料,试验将玄武岩纤维(BF)织物、热塑性聚氨酯(TPU)与芳纶纤维(PA)织物复合,并引入有机硅树脂(OSR)改性TPU,采用熔融热压技术制备了BF-OSR/TPU-PA复合面料。结果表明,当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TPU和OSR的质量分别为80 g、20 g与2 g时,制得的OSR/TPU复合膜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达20.7 MPa,断裂伸长率为40.8%。BF-OSR/TPU-PA复合面料的透气率降至47.71 mm/s,隔热效果大幅提升,导热率降至0.1185 W/(m·K),温差值达到56℃。此外,复合面料兼具阻燃与疏水性,未来有望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极端环境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玄武岩纤维织物 复合面料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叶片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进 张伟 林洪芹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1-8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玻璃/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综述分析了纺织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叶片中的应用情况,归纳总结了叶片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纺织复合材料 风力发电 叶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碳点负载螺吡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任安阳 朱亚楠 +1 位作者 张欣宇 刘水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为了在不改变碳点光学性能前提下提高耐高温性能,以三乙烯四胺为氮源,柠檬酸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蓝色的含氮碳量子点,并选择蓝色荧光的螺吡喃,两者在乙醇与丙酮混合溶液中反应36h,制取了表面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采用X射线衍射仪... 为了在不改变碳点光学性能前提下提高耐高温性能,以三乙烯四胺为氮源,柠檬酸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蓝色的含氮碳量子点,并选择蓝色荧光的螺吡喃,两者在乙醇与丙酮混合溶液中反应36h,制取了表面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采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透射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分析合成物的性质。结果表明:碳量子点与螺吡喃在乙醇与丙酮溶液36h结合;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具有荧光特性;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相比未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提高了其耐高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螺吡喃 耐高温 水热法 荧光性能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基柔性电子器件与智能织物研究进展
8
作者 叶超 曹雷涛 凌盛杰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24-49,共26页
近年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监测和人机互动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蚕丝及丝蛋白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蚕... 近年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监测和人机互动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蚕丝及丝蛋白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蚕丝独特的自微观多肽链、二级结构到宏观纤维的多层级结构,不仅赋予其卓越的力学性能,还为其后续加工和功能化改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蚕丝具有的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为其功能化改性及在电子器件和智能织物的应用中提供了广泛的接口。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蚕丝的结构、加工方法、功能化设计及其在电子器件与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传感器、致动器、能量收集与储能装置、智能织物等。深入探讨了这些基于蚕丝的电子器件和智能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工作原理。最后,本文讨论了蚕丝基电子器件和智能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机遇,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丝蛋白 柔性电子器件 智能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纤维的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脱胶工艺
9
作者 顾东雅 吴焕岭 金绍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采用氯化胆碱-尿素为低共熔溶剂,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对菠萝纤维的脱胶工艺。以菠萝纤维的残胶率、断裂强度、白度为评价指标,选取含水量、超声功率、超声温度为自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脱胶工艺为:氯化胆碱... 采用氯化胆碱-尿素为低共熔溶剂,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对菠萝纤维的脱胶工艺。以菠萝纤维的残胶率、断裂强度、白度为评价指标,选取含水量、超声功率、超声温度为自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脱胶工艺为:氯化胆碱和尿素物质的量比1∶2.0,含水量20%,超声功率80 W,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纤维残胶率3.54%,断裂强度4.23 cN/dtex,白度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胶 低共熔溶剂 氯化胆碱-尿素 菠萝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型声学增强材料的储存耐候性能
10
作者 孟庆华 史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6,共16页
研究了湿度和有机物小分子等储存耐候条件对声学增强材料谐振频率偏移值的影响,探讨了由不同硅铝比分子筛组成的声学增强材料在不同湿度及有机物小分子气氛中储存后的谐振频率及偏移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既定硅铝比分子筛组成... 研究了湿度和有机物小分子等储存耐候条件对声学增强材料谐振频率偏移值的影响,探讨了由不同硅铝比分子筛组成的声学增强材料在不同湿度及有机物小分子气氛中储存后的谐振频率及偏移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既定硅铝比分子筛组成的声学增强材料在25℃/50%相对湿度(RH)和25℃/95%RH条件下储存后,其谐振频率偏移值未发生明显变化.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25℃下氮气分子占据了较少的比表面积,水分子的存在不影响声学增强材料对氮气分子的吸附.在25℃/50%RH条件下放置后,声学增强材料在25℃/95%RH条件下吸附的水分子会逐渐脱附.声学增强材料在不同种类有机物小分子气氛中储存后,其谐振频率偏移值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尺寸较小的有机物小分子,由于存在可逆吸附,声学增强材料的谐振频率偏移值未有明显变化;对于尺寸较大或具有小尺寸端基基团的有机物小分子,由于存在嵌入式吸附,声学增强材料的谐振频率偏移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增强材料 分子筛 谐振频率 储存耐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光纤发光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11
作者 林洪芹 郭岭岭 +3 位作者 魏拴巧 程卫东 陈虹羽 陈春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共4页
为了满足人们对纺织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以聚合物光纤(POF)为发光体,依据光纤侧面发光原理设计开发聚合物光纤发光机织面料,介绍面料的灵感来源、光纤分布设计、组织设计、纱线设计及其排列、穿综设计、上机织造工艺等,在半自动打... 为了满足人们对纺织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以聚合物光纤(POF)为发光体,依据光纤侧面发光原理设计开发聚合物光纤发光机织面料,介绍面料的灵感来源、光纤分布设计、组织设计、纱线设计及其排列、穿综设计、上机织造工艺等,在半自动打样机上进行试织并说明织造要点。结果表明:合理利用发光体和其他纱线,结合纬向管状组织、平纹小提花组织以及缂丝技术等,开发出更加时尚化、个性化的发光面料。发光面料主要应用于装饰纺织品,其结构独特、配色协调、立体感强,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乐趣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光纤 缂丝技术 发光面料 装饰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S/CMC复配及其在活性印花中的应用
12
作者 徐福利 周培文 +3 位作者 曹长青 李星瑶 孙理 吕景春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1,共5页
为替代或降低活性染料印花中海藻酸钠(SA)的应用,采用捏合机半干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CMS-N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并按比例进行复配,探究复配比例与糊料理化性能的关系,以及其对印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复配糊料中CMC-Na用量... 为替代或降低活性染料印花中海藻酸钠(SA)的应用,采用捏合机半干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CMS-N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并按比例进行复配,探究复配比例与糊料理化性能的关系,以及其对印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复配糊料中CMC-Na用量的增加,原糊的耐剪切性逐渐提高,PVI值逐渐变大,抱水性、耐储存稳定性也逐渐提升,复配糊料与印花助剂具有较好的化学相容性;当复配糊料中CMC-Na占比为60%时,印花织物的K/S值、脱糊率较好,有望替代海藻酸钠用于活性染料印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糊料 流变性 活性染料 K/S值 手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季铵盐在桑蚕丝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伟 朱蓓 陈宇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74,共5页
基于壳聚糖季铵盐良好的抑菌性和水溶性,将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壳聚糖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和比较了壳聚糖及壳聚糖季铵盐的抗菌性,并将其用于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整理,采用振荡烧瓶法对处理前后的丝织物进... 基于壳聚糖季铵盐良好的抑菌性和水溶性,将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壳聚糖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和比较了壳聚糖及壳聚糖季铵盐的抗菌性,并将其用于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整理,采用振荡烧瓶法对处理前后的丝织物进行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性,且壳聚糖季铵盐的抑菌效果优于壳聚糖;经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处理后,桑蚕丝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明显提高,且壳聚糖季铵盐的抑菌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HTCC 抗菌 桑蚕丝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俞俭 王业师 +2 位作者 吕景春 周天池 魏取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94,共7页
为提高活性染料对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木棉纤维进行前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着重考察了强碱处理、半碱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及等离子体结合半碱处理4种不同前处理工艺对木棉纤维... 为提高活性染料对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木棉纤维进行前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着重考察了强碱处理、半碱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及等离子体结合半碱处理4种不同前处理工艺对木棉纤维强力及其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种前处理工艺均能迅速提高纤维的吸水能力和染色性能;等离子体处理仅仅在纤维的表面,采用等离子体结合半碱处理工艺,可有效地减少强碱处理对木棉纤维力学性能的损伤,并可有效地改善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以活性橙X-EN染色为例,经等离子体结合半碱处理,上染率和固色率分别达到86.63%和7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低温等离子体 活性染料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三醇改性聚脲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制与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易达 马志鹏 陆少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42,147,共4页
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分散剂,以单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亚乙基三胺(EDTA)反应并采用丙三醇进行改性形成的聚脲树脂为壳体,采用界面聚合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 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分散剂,以单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亚乙基三胺(EDTA)反应并采用丙三醇进行改性形成的聚脲树脂为壳体,采用界面聚合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等分别对微胶囊的热性能、表面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所制备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相变温度24.2℃,相变热90 J/g。对微胶囊的致密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丙三醇改性微胶囊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如耐乙醇洗涤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均比传统的未改性微胶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相变材料 聚脲 硬脂酸丁酯 丙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活性无盐染色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景春 林洪芹 +1 位作者 李静 周青青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用季铵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对壳聚糖(CTS)进行改性,制备了季铵盐壳聚糖类衍生物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CTA-CTS)。优化的改性工艺为: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65℃,反应物质量比为:m(氢氧化钠)∶m(壳聚糖)=1∶1,m(C... 用季铵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对壳聚糖(CTS)进行改性,制备了季铵盐壳聚糖类衍生物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CTA-CTS)。优化的改性工艺为: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65℃,反应物质量比为:m(氢氧化钠)∶m(壳聚糖)=1∶1,m(CTA)∶m(壳聚糖)=3∶1。CTA-CTS应用于棉织物表面改性,不仅可以实现无盐染色,而且还能在不降低色牢度的情况下改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活性染料 壳聚糖 改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锦纶6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立斌 王春霞 邱夷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98,共6页
针对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纤维材料性能的问题,通过显微镜表征染料在纤维横截面的扩散,探索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对锦纶6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DCA322动态接触角仪测得纤维的前进角和后退角分别降低10°~20°和20°~30°。... 针对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纤维材料性能的问题,通过显微镜表征染料在纤维横截面的扩散,探索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对锦纶6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DCA322动态接触角仪测得纤维的前进角和后退角分别降低10°~20°和20°~30°。通过普通、荧光和激光扫描共焦3种显微镜观察发现,染料在纤维横截面的扩散增加,从而证明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处理改善了锦纶6纤维的吸湿和染色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处理使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并在纤维表面引入极性基团,有利于纤维吸湿和染色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等离子体射流 锦纶6纤维 吸湿性 染色性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力学性能对自捻纱线自捻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红 高秀丽 +2 位作者 林洪芹 高大伟 吕立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研究纤维力学性能对自捻纱线自捻程度的影响,根据自捻形成过程的总应变能守恒推导出自捻捻回角和纤维抗弯刚度、扭转刚度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纤维抗弯刚度越大,自捻纱线的自捻捻回角越小;纤维扭转刚度越大,则自捻纱线的自捻捻回角越... 为研究纤维力学性能对自捻纱线自捻程度的影响,根据自捻形成过程的总应变能守恒推导出自捻捻回角和纤维抗弯刚度、扭转刚度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纤维抗弯刚度越大,自捻纱线的自捻捻回角越小;纤维扭转刚度越大,则自捻纱线的自捻捻回角越大;自捻捻回角的大小和纤维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刚度之比成正比,即随着纤维扭转刚度和抗弯刚度之比的增大,自捻捻回角增大,所加自捻捻回数增多。通过对苎麻、涤纶、腈纶、羊毛4种纤维所纺的自捻纱线的半周期捻回数进行测试,验证了上述关系并得出结论:羊毛和腈纶纺纱时所得自捻捻回数较多,较适合采用自捻纺纱方式进行纺纱;而涤纶和苎麻所加自捻捻回数较少,不太适合采用自捻纺纱方式开发纺织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捻 总应变能 捻回角 抗弯刚度 扭转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涤纶碱减量促进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志鹏 邢家胜 +1 位作者 刘崇伟 周天池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0,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水相溶液聚合制备P(DMC-DMDAAC),通过红外光谱(IR)分析合成产物表明,得到了所需分子结构的产物。将合成产物作为促进剂应用于涤纶碱减量处理,通过单因素分析...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水相溶液聚合制备P(DMC-DMDAAC),通过红外光谱(IR)分析合成产物表明,得到了所需分子结构的产物。将合成产物作为促进剂应用于涤纶碱减量处理,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碱减量温度、促进剂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涤纶碱减量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碱减量温度130℃,促进剂质量浓度0.6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0 g/L。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碱减量处理前后涤纶纤维表面形貌,发现纤维表面的确发生了"剥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碱减量 阳离子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棉混纺机织物的服用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俭 李祥涛 +3 位作者 高大伟 刘丽 魏取福 林洪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26,共5页
选取了混纺比为20/80、30/70、40/60、50/50规格相同的四种木棉/棉混纺纱线和纯棉纱线,并按照相同参数织成机织物,研究混纺比对木棉/棉机织物力学性能及服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棉混纺比的提高,织物的保暖性、抗紫外性和折... 选取了混纺比为20/80、30/70、40/60、50/50规格相同的四种木棉/棉混纺纱线和纯棉纱线,并按照相同参数织成机织物,研究混纺比对木棉/棉机织物力学性能及服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棉混纺比的提高,织物的保暖性、抗紫外性和折痕回复性能均有所提高,且当木棉纤维质量分数达到50%时,织物可作为防紫外线功能面料使用。但织物在拉伸强力、悬垂性、透气性等方面则有所降低,耐磨性也明显变差且更容易起毛起球。此外,由于木棉表面含有较多蜡质导致混纺织物表面亲水性变差,但芯吸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混纺织物 拉伸强力 保暖 抗紫外线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