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滩涂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生长对盐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洪立洲 邢锦城 +3 位作者 魏福友 刘冲 董静 吴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44-47,共4页
为了改良江苏沿海滩涂地的土壤结构,增加滩涂地经济效益,以甘薯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生长性状的差异以及甘薯生长对沿海滩涂盐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株距为20、25 cm时,甘薯的生长性状较好,鲜薯产量也较高,其... 为了改良江苏沿海滩涂地的土壤结构,增加滩涂地经济效益,以甘薯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生长性状的差异以及甘薯生长对沿海滩涂盐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株距为20、25 cm时,甘薯的生长性状较好,鲜薯产量也较高,其中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鲜薯产量比株距15、30 cm处理分别增加13.5%、27.9%;同时,随着甘薯生长期的延长,沿海滩涂的盐渍土壤环境有较大改善,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孔隙度提高;其中,种植株距为20 cm的处理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分别为种植前的63.6%、105.6%;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分别为种植前的52.2%、120.0%;在土壤结构方面,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土壤团粒结构增多,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得到改善,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知,在盐碱地上种植甘薯不仅可以收获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环境,以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壤 甘薯 种植密度 土壤改良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绿聚能复合肥对武运粳23号产量·根系性状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王子涵 曹文雅 +11 位作者 朱正康 彭斌 王树深 伏桐 丁周宇 杨英 舒小伟 周娟 姚友礼 黄建晔 王余龙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20-126,143,共8页
在盆栽和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中东绿聚能复合肥对武运粳23号水稻产量、根系性状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东绿聚能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盆栽和大田试验均能显著提高武运粳23号水稻的产量。施用量或施用比例越大增产幅度越大... 在盆栽和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中东绿聚能复合肥对武运粳23号水稻产量、根系性状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东绿聚能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盆栽和大田试验均能显著提高武运粳23号水稻的产量。施用量或施用比例越大增产幅度越大,越早施用增产效果越好,基肥增幅最大。从大田试验来看,MT5和HT5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优。产量增加主要是穗数的显著增加;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平均增加24.9%,对比、施用量、施用时期平均分别增加30.03%、23.66%、20.79%。随着绿聚能施用量的增加氮素累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在促分蘖、促大穗的肥料中,早施的效应明显大于晚施;对氮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有促进作用,随着绿聚能施用量的增加,后3个指标总体呈增加趋势;栽后30 d的水稻单株不定根数、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根干重、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均较低,单株根活力、最长根长、众数根长较高;抽穗期上述根系性状均高于对照,但冠根比低于对照。成熟期冠根比高于对照。由此可知,施用绿聚能复合肥能显著促进水稻穗数的增加,提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聚能复合肥 水稻 产量 根系性状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种源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发育对盐分胁迫的响应和适应 被引量:25
3
作者 彭斌 许伟 +2 位作者 邵荣 封功能 石文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90,共10页
为探讨盐地碱蓬适应不同生境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0,200和400 mmol/L的NaCl;0,200和400mmol/L的KCl)对盐碱地和潮间带两种种源盐地碱蓬的生长发育、植株离子积累、叶片光合荧光指标和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 为探讨盐地碱蓬适应不同生境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0,200和400 mmol/L的NaCl;0,200和400mmol/L的KCl)对盐碱地和潮间带两种种源盐地碱蓬的生长发育、植株离子积累、叶片光合荧光指标和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0mmol/L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400mmol/L的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K^+和Cl^-含量显著增加,Na^+含量显著降低。200mmol/L的NaCl处理对碱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放氧速率、F_v/F_m值和φPSⅡ值无明显影响,而KCl处理则使碱蓬叶片各光合荧光参数显著降低。低浓度(200mmol/L)NaCl处理使碱蓬SOD活性显著增加,但高浓度(400mmol/L)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均使碱蓬SOD活性显著降低。两种离子的不同浓度处理均使碱蓬POD活性显著增加。潮间带种源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光合荧光参数、地上部离子含量(Na^+和Cl^-)均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钾盐对盐地碱蓬的胁迫效应显著大于钠盐。盐碱地生境种源盐地碱蓬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显著高于潮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生境 盐分胁迫 生长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沼液对籼稻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侯福银 陈应江 +5 位作者 杨智青 金崇富 时凯 陈长宽 封功能 李洪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1,共7页
为推进生态养殖及粪尿发酵沼液合理资源化利用,试验设置了14个不同处理组(N1~N14),探索了其对籼稻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沼液施用量(N 40%~480%)范围内,籼稻总体长势、产量和品质都优于无氮施肥处理时;... 为推进生态养殖及粪尿发酵沼液合理资源化利用,试验设置了14个不同处理组(N1~N14),探索了其对籼稻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沼液施用量(N 40%~480%)范围内,籼稻总体长势、产量和品质都优于无氮施肥处理时;与常规施肥(N2)相比,除N3株高和N4分蘖数显著降低外,其他沼液施肥组株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变化不显著(P>0.05)。2)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与N2相比,N5和N8处理组稻谷增产效果较好,分别增加了9.5%(P>0.05)和8.9%(P>0.05);就地上部生物量而言,N8和N9分别增加了21.4%(P<0.05)和5.4%(P>0.05);N6~N9各处理组千粒质量有增加趋势,其中N7增加了11.3%(P<0.05);但当沼液超过N10处理(816t/hm2)施用量时,籼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常规施肥组(N2)。3)N5~N14各处理组籼稻糙米蛋白质含量都高于N1组,其中N7~N14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而各处理组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与N2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总体而言,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沼液施用比常规施肥更有利于籼稻的生长,当沼液控制在N8处理(612 t/hm^2)施用量时,可有效提高籼稻产量和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籼稻 农艺性状 产量 饲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清山黄杉林区土壤耐性孢子对花旗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温祝桂 朱小梅 +5 位作者 刘冲 赵宝泉 邢锦城 丁海荣 董静 洪立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5,共7页
对江西三清山黄杉林区耐性孢子与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形成的菌根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形成的菌根真菌种类、幼苗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菌根数量、侵染率、不同种类对幼苗生长以及土壤微环境对菌根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 对江西三清山黄杉林区耐性孢子与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形成的菌根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形成的菌根真菌种类、幼苗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菌根数量、侵染率、不同种类对幼苗生长以及土壤微环境对菌根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的侵染可以有效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在两种菌种共存的情况下(地上:y=-0.010x2+0.042x+0.047,R2=0.308,P<0.001;地下:y=-0.007x2+0.032x+0.048,R2=0.225,P<0.001),其中菌种Meliniomyces sp.和Rhizopogon sp.对幼苗生长影响最为明显;菌根的侵染率与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存在正相关性(y=0.054+0.145x,R2=0.404,P<0.001);在孢子群落中占优势地位,与宿主特异性共生,同时有效地促进宿主幼苗生长的菌种Rhizopogon sp.,可能是在黄杉林业重建中具有应用前景的菌根真菌;在所测定土壤因子中,K、OM、Cond以及p H值是影响菌根群落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菌根技术进行林业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 菌根真菌 生长 林业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