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慧颖 张兵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17-120,共4页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改革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入手,在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信息素质状况和能力素质递次成长的规律,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M...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改革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入手,在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信息素质状况和能力素质递次成长的规律,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MOOC与翻转课堂、SNS平台、虚拟学习社区和实践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推行随机通达的教学模式;要以关注学习过程评价为重点,建立以"过程考核为核心、结果考核为补充"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教学改革 教学内 容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手机化存在的大学生管理范式及其走向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刚 陈桂香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4-36,共3页
大学生手机化存在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高度依赖手机并频繁使用手机,以致离开手机就无法生活的一种"人机一体"状态。这种状态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观念以及身体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大大增加了大学生... 大学生手机化存在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高度依赖手机并频繁使用手机,以致离开手机就无法生活的一种"人机一体"状态。这种状态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观念以及身体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反思现行的大学生管理范式,探索其走向,对于开创手机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显得尤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化存在 大学生 管理范式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被引量:44
3
作者 薛浩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2,共3页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问题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生活化德育的根本旨趣:构建幸福的大学生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桂香 顾爱萍 张文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6-99,共4页
高校生活化德育的根本旨趣就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幸福的大学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大学生做有理想的人;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高雅道德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执着科研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理性消费生活。高校生活化... 高校生活化德育的根本旨趣就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幸福的大学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大学生做有理想的人;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高雅道德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执着科研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理性消费生活。高校生活化德育构建幸福大学生活的具体路径是:树立科学幸福观,认识幸福;培养敏锐幸福眼,体验幸福;善于寻找幸福路,创造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德育 幸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晓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87,共2页
随着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文章澄清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明晰了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给出了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文章澄清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明晰了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给出了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推广,推动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心理健康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晓梅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之一。网络道德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纠补必须以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和心理专职机构与人员为主体,坚持"自律"和"他律"、"宏观"和"细管"的两...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之一。网络道德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纠补必须以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和心理专职机构与人员为主体,坚持"自律"和"他律"、"宏观"和"细管"的两手抓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晓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给予他们关爱,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弱势群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身在和谐氛围中得到...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给予他们关爱,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弱势群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身在和谐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弱势群体 和谐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误区及其化解路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元协同、形成合力。就高校而言,可以从构建法治信仰教育体系和优化法治信仰养成环境两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信仰 改革 环境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小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相比于一般贫困大学生,她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故而比其他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和悲观的自卑心理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性别教育、健全帮扶体...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相比于一般贫困大学生,她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故而比其他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和悲观的自卑心理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性别教育、健全帮扶体系、加强贫困观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贫困女大学生积极、健康、和谐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女大学生 自卑心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大学生友谊关系的培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172-173,共2页
在网络交友日渐盛行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友谊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炙章探讨了大学生友谊关系的特征,分析了大学生友谊关系在社会、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功能,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友谊关系的原则,在日常交往中应注意的事... 在网络交友日渐盛行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友谊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炙章探讨了大学生友谊关系的特征,分析了大学生友谊关系在社会、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功能,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友谊关系的原则,在日常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培养友谊关系和提高友谊质量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友谊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友谊关系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构共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新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通过调研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现状,进一步厘清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同构共生的内在逻辑,探索构建目标、课程、实践...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通过调研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现状,进一步厘清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同构共生的内在逻辑,探索构建目标、课程、实践、师资、创新等培养体系,发挥自我成长效能,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多维度分析,探讨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劳动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阳稻米丰产优质种植带动青年创业
12
作者 谢莹 徐苏阳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稻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稻米丰产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稻米产量、改善品质、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射阳县作为江苏省稻米产区之一,一直以来,极其注重稻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广先进技... 稻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稻米丰产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稻米产量、改善品质、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射阳县作为江苏省稻米产区之一,一直以来,极其注重稻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提升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带动青年返乡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创业 稻米产量 日常饮食 丰产优质 射阳 就业机会 主要粮食作物 返乡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 被引量:184
13
作者 叶美兰 陈桂香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31,共5页
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则需要一流的精神。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资源禀赋优势走向创新制造优势,则需要一种精神——工匠精神的支撑。虽然工匠精神诞生于古代,但其仍然是当今信息时代的... 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则需要一流的精神。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资源禀赋优势走向创新制造优势,则需要一种精神——工匠精神的支撑。虽然工匠精神诞生于古代,但其仍然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包含以下内容:尚美的情怀、求新的理念、求精的精神和求卓的格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处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端环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澄清现实对于工匠精神的种种误读,研究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构成,寻找人才培养对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主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才培养目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全链条"式、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战略:特色战略、差异发展;人才考核方式:质量为重、力求科学;人才培养队伍:德艺双馨、言传身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当代价值及其误读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振海 魏永军 +1 位作者 祖强 王春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不仅使思政教育在内涵、空间、信息和模式上呈现新的特点,而且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难度增强,师生深层次交流互动的应然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不仅使思政教育在内涵、空间、信息和模式上呈现新的特点,而且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难度增强,师生深层次交流互动的应然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索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从学生个体、环境塑造和行动决策三个层面,通过打造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上网下的同心圆共同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在线课程、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等手段,形成育人合力,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刚 陈桂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112-114,共3页
高校要以物质层面的文化为载体,以制度层面的文化为保障,寓于行为文化之中,着眼于精神层面文化的升华,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无言之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规律、富有个性;创新创业精神文化要鼓励创新,兼... 高校要以物质层面的文化为载体,以制度层面的文化为保障,寓于行为文化之中,着眼于精神层面文化的升华,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无言之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规律、富有个性;创新创业精神文化要鼓励创新,兼容并蓄;创新创业机制文化要优势互补、协同共赢;创新创业行为文化要师生共创、教学相长;创新创业物质文化要润物无声、无为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高校 创新创业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探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桂香 洪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39-143,共5页
当前科技发展已步入"大科学"时代,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协同创新的实质就是对"封闭、单一、分散、低效"的体制机制进行再设计,建立"开放、多元、集成、高效"的协同创... 当前科技发展已步入"大科学"时代,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协同创新的实质就是对"封闭、单一、分散、低效"的体制机制进行再设计,建立"开放、多元、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创新主体所在场域的一切有利的社会要素,以促进社会资源资本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实施"2011计划"的核心,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调研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试图探寻最大化积聚社会资本、最大化产生社会效益的体制机制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振海 祖强 +1 位作者 张长森 董云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5-218,242,共5页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对如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工程创新人才提出了高质量建设要求。以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构...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对如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工程创新人才提出了高质量建设要求。以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完善考评制度等方面,探索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以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产教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 被引量:137
18
作者 陈桂香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21世纪的人才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三螺旋理论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石。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存量,放大资源效能,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协同育人日... 21世纪的人才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三螺旋理论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石。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存量,放大资源效能,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协同育人日益成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加强各协同方的联系、扩大耦合界面。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互动性、时空接续性和效益放大性的特征,包括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信息协同、决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等内容。三方联动耦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可以从组织领导、资源共享、激励约束、考核评价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视域下的高校感恩教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桂香 顾红 毕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59,共3页
先哲道家的管理智慧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为:强调事物发展动因的内在性、外力作用的间接性、发展轨迹的平稳性与总体状态的和谐性。为此,文章指出高校感恩教育要做到五个转向,即"有声"... 先哲道家的管理智慧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为:强调事物发展动因的内在性、外力作用的间接性、发展轨迹的平稳性与总体状态的和谐性。为此,文章指出高校感恩教育要做到五个转向,即"有声"向"无声"转向,直接性向间接性转向、空洞说教向生动体验转向、输灌式向体验式转向、被动接受向主动习得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高校 感恩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践探索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振海 祖强 +1 位作者 董云芝 陆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8-242,共5页
为实现双创教育资源整合、知行合一、具有扶持体系的目标,该文提出构建一个覆盖全省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省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训练实践体系、构建教训一体化系统、建设实践教育中心、打造创新创业... 为实现双创教育资源整合、知行合一、具有扶持体系的目标,该文提出构建一个覆盖全省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省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训练实践体系、构建教训一体化系统、建设实践教育中心、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具体措施,平台在优化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工作实效等方面取得创新,为双创教育改革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信息化管理系统 共享 实践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