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R波谱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尚文文
殷信道
+1 位作者
薛海林
冯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两组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两组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NAA、Cr、Cho、NAA/Cr、Cho/Cr、NAA/Cho等值的差异。结果 (1)溶栓组与非溶栓组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Cho均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2)溶栓组病灶中心区与病灶边缘区Cr、NAA/Cho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病灶边缘区Lac、Lac/Cr低于非溶栓组(P<0.05)。(3)溶栓组患者病灶侧NAA、NAA/Cho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病灶侧Lac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非溶栓组患者病灶侧Lac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1H-MRS可以直接、准确地、全面地检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受损神经元的恢复情况,能客观评价脑梗死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急症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波谱学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应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慧丽
张颖冬
+1 位作者
殷信道
王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4-1607,161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于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于43例SVD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检查,测量病灶及健侧、双侧内囊后肢和双侧...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于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于43例SVD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检查,测量病灶及健侧、双侧内囊后肢和双侧大脑脚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和纤维束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DTT技术获得每位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s,CST)图像。结果:在43例患者51个SVD病灶中,CST表现为纤维束走行自然、形态完整(41/51),纤维束受压、推移(9/51)和纤维束截然中断(1/51)3类情况。比较患侧与健侧的DCavg值和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二者呈负相关(P<0.05);比较慢性腔隙性梗死灶与慢性缺血灶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DTT图像对于了解SVD对CST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小血管病
皮质脊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R波谱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尚文文
殷信道
薛海林
冯源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学
影像
科
江苏省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学院
出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59-364,共6页
基金
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第一层次)(编号:QRX11035)
南京市2015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03021)~~
文摘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两组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NAA、Cr、Cho、NAA/Cr、Cho/Cr、NAA/Cho等值的差异。结果 (1)溶栓组与非溶栓组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Cho均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2)溶栓组病灶中心区与病灶边缘区Cr、NAA/Cho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病灶边缘区Lac、Lac/Cr低于非溶栓组(P<0.05)。(3)溶栓组患者病灶侧NAA、NAA/Cho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病灶侧Lac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非溶栓组患者病灶侧Lac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1H-MRS可以直接、准确地、全面地检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受损神经元的恢复情况,能客观评价脑梗死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急症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波谱学
疗效比较研究
Keywords
Intracranial embolism and thrombosis
Emergencies
Thrombolytic therapy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3.3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应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慧丽
张颖冬
殷信道
王未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医学
影像
科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大学医
学院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4-1607,1612,共5页
基金
南京市卫生局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
南京市科技局面上项目(2012sc3150079)
文摘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于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于43例SVD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检查,测量病灶及健侧、双侧内囊后肢和双侧大脑脚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和纤维束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DTT技术获得每位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s,CST)图像。结果:在43例患者51个SVD病灶中,CST表现为纤维束走行自然、形态完整(41/51),纤维束受压、推移(9/51)和纤维束截然中断(1/51)3类情况。比较患侧与健侧的DCavg值和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二者呈负相关(P<0.05);比较慢性腔隙性梗死灶与慢性缺血灶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DTT图像对于了解SVD对CST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小血管病
皮质脊髓束
Keywords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ortical spinal tracts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R波谱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尚文文
殷信道
薛海林
冯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应用初步研究
张慧丽
张颖冬
殷信道
王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