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痒疹样血管瘤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国内首报
1
作者 王斐艳 徐明圆 +2 位作者 吴南辉 吴飞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痒疹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5例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暗红色斑块,形态各异,境界较清,表面苔藓化,上覆鳞屑和(或)痂皮,一般无... 目的:分析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痒疹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5例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暗红色斑块,形态各异,境界较清,表面苔藓化,上覆鳞屑和(或)痂皮,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镜下均表现慢性单纯性苔藓和(或)结节性痒疹的表皮特征,即角化过度伴局灶性角化不全、棘层不规则增厚、表皮突下延;真皮浅层均有小血管增生,呈带状排列,与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非常相似。免疫组化示CD34在血管壁表达(+)、D2-40在淋巴管壁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论:痒疹样血管瘤是一种独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异的非肿瘤性血管病变,但其病因仍富有争议,推测可能与慢性压力或重复机械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疹样血管瘤 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 痒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
2
作者 吴南辉 徐明圆 +1 位作者 吴飞 刘业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750,共3页
幼年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是好发于婴幼儿的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疾病。JX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单发的黄红色结节,但部分病例也可累及皮外区域,临床病程和预后较难预测。其病... 幼年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是好发于婴幼儿的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疾病。JX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单发的黄红色结节,但部分病例也可累及皮外区域,临床病程和预后较难预测。其病理学改变与发病时期相关,具有差异性。该文对JXG的分类起源、临床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黄色肉芽肿 皮外表现 病理诊断 基因突变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样水疱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性质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小鸽 张燕林 +5 位作者 谢建兰 黄雨华 陈浩 刘永霞 郑媛媛 韦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种痘样水疱病(hydroa vacciniforme,HV)是发生在儿童皮肤的类似于接种牛痘疫苗后皮肤变化的一种复现性疾病。有关HV的性质众说纷纭,包括增生性、增殖性和肿瘤性;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将其称为HV样淋巴瘤,2016年修订版又将其改... 种痘样水疱病(hydroa vacciniforme,HV)是发生在儿童皮肤的类似于接种牛痘疫苗后皮肤变化的一种复现性疾病。有关HV的性质众说纷纭,包括增生性、增殖性和肿瘤性;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将其称为HV样淋巴瘤,2016年修订版又将其改为HV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该文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实际病例,对HV整体特征作基本的总结,并分析和探讨HV的性质,支持HV属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的观点,建议将其命名为HV-LPD,并根据临床和病理特征将其分为3个级别:1级为良性增生性、2级为交界性、3级为肿瘤性。同时强调:(1)细胞克隆性绝不是判断HV-LPD良、恶性和分级的唯一指标,它只是多项指标之一,不可过度依赖,也绝非缺此不可。多数情况下,临床信息和形态学特征更为重要。(2)虽然HV-LPD的第3级已经达到肿瘤的阶段,但是否必须采用化疗以及采用何种化疗仍需斟酌。(3)尽管HV-LPD的分级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但对于如何识别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 爱博斯坦-巴尔病毒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丽莎 路永红 +1 位作者 章培 涂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7-178,共2页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progressiveidiopathicatrophoder-ma)发病原因未明,病史较长,皮损表现为硬化性、萎缩性、色素增多性斑片,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略凹陷,其下可见静脉纹理。最近我科诊治1例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萎缩 特发性 进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女阴萎缩性白色病损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连举 刘秋虹 +1 位作者 吴国新 付德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18,T041,共4页
对60例女阴萎缩性白色病损做组织病理学观察。行石蜡切片,HE、PAS、黑色素、肥大细胞、弹力纤維、网状纤维染色后光镜观察,2例做透射电镜观察。本组病例中硬化性萎缩性苔藓34例,萎缩性扁平苔藓14例,慢性苔藓样角化病12例。总结各病的组... 对60例女阴萎缩性白色病损做组织病理学观察。行石蜡切片,HE、PAS、黑色素、肥大细胞、弹力纤維、网状纤维染色后光镜观察,2例做透射电镜观察。本组病例中硬化性萎缩性苔藓34例,萎缩性扁平苔藓14例,慢性苔藓样角化病12例。总结各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提出女阴萎缩性白色病损的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 萎缩 白色病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腱黄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立坤 朱圣杰 +3 位作者 冯心怡 钱婷婷 徐明圆 庄丽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2,共3页
报告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腱黄瘤。患者男,46岁。左肘部皮下结节8余年。皮肤科检查:左肘关节外侧近心端一肤色结节,约3.0 cm×2.5 cm,隆起于肤面,周围皮肤可见少许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纤维结缔组织间可见散在分布的组... 报告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腱黄瘤。患者男,46岁。左肘部皮下结节8余年。皮肤科检查:左肘关节外侧近心端一肤色结节,约3.0 cm×2.5 cm,隆起于肤面,周围皮肤可见少许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纤维结缔组织间可见散在分布的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细胞未见明显异形性,细胞核较小,呈固缩状,并可见Touton巨细胞。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脂蛋白a及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升高。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腱黄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 腱黄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疣状癌3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万惠 乐德凤 +2 位作者 孙平 徐利远 吴中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报告3例皮肤疣状癌,均为中老年男性,皮损分布在足底、小腿、包皮,直径约l~3cm,外现均呈乳头状。组织象均有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呈乳头病样增生,皮突不规则向真皮延伸,末端呈杵状,基层细胞排列紊乱,并偶见轻度异型。
关键词 疣状癌 皮肤肿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2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田翠翠 宋昊 +2 位作者 姜祎群 孙建方 陈浩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报告2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MH)。例1.患者女,38岁,左手背红色丘疹6年。皮肤科检查:左手背蚕豆大红色结节,质硬,轻度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境界不清的肿瘤团块,中央可见灶状坏死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外形... 报告2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MH)。例1.患者女,38岁,左手背红色丘疹6年。皮肤科检查:左手背蚕豆大红色结节,质硬,轻度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境界不清的肿瘤团块,中央可见灶状坏死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外形不规则,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团块周围部分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ETS相关基因蛋白(ERG)及CD31均(+);增殖核抗原(Ki-67)(10%+);CD34、P63、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蛋白均(-)。诊断:PMH。例2.患者男,69岁,左足底紫红色丘疹伴疼痛5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足底散在紫红色丘疹,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中下部可见境界不清的肿瘤细胞团块,呈束状、漩涡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部分呈上皮样,细胞质丰富、红染,细胞核轻度异形,偶见核分裂象。肿瘤间质散在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波形蛋白及ERG均(+);CD31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部分+);CD34、D2-40、S-100蛋白、EMA及结蛋白均(-);Ki-67(3%+)。诊断:P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 软组织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宁静 王晓楠 +3 位作者 吴正升 陈佳 章楚光 鞠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研究活化的STAT3(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在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皮肤黑素瘤和43例皮肤色素痣组织pSTAT3,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同一批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活化的STAT3(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在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皮肤黑素瘤和43例皮肤色素痣组织pSTAT3,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同一批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皮肤黑素瘤组织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7%和47.8%,显著高于色素痣的阳性率20.9%和23.3%(均P<0.01);黑素瘤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厚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11,P<0.01)。结论:皮肤恶性黑素瘤STAT3表达状况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呈密切相关,提示STAT3可能在黑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STAT3 侵袭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角化不良瘤8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慧 吴飞 +1 位作者 徐明园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疣状角化不良瘤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7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科诊断为疣状角化不良瘤的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病因不清,年龄25~85岁,... 目的:探讨疣状角化不良瘤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7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科诊断为疣状角化不良瘤的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病因不清,年龄25~85岁,平均(51.4±21.9)岁。8例患者中4例皮损位于头面部;2例位于大腿;1例位于胸部;1例位于肛周。临床表现均为0.2~1.0 cm的肤色或褐色丘疹、结节,无特殊不适。8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1个或多个与毛囊相关的高度扩张的杯状、结节状或囊状的皮损,其内充满角蛋白碎片,相邻及深层表皮伴有显著的棘层松解,附近可见圆体和谷粒。结论:疣状角化不良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多依赖于组织病理诊断。该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随访均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角化不良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颗粒细胞瘤并发局部多毛
11
作者 徐明圆 袁肖海 +2 位作者 陈佳 章楚光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报告1例皮肤颗粒细胞瘤并发局部多毛。患者女,62岁。右前臂屈侧结节10年,偶伴疼痛或瘙痒。皮肤科检查:右前臂屈侧一1.5 cm×1.0 cm淡黄色结节,上覆少许褐色鳞屑,周边可见毛发,质硬。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肿瘤细胞... 报告1例皮肤颗粒细胞瘤并发局部多毛。患者女,62岁。右前臂屈侧结节10年,偶伴疼痛或瘙痒。皮肤科检查:右前臂屈侧一1.5 cm×1.0 cm淡黄色结节,上覆少许褐色鳞屑,周边可见毛发,质硬。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分布,胞体大,核小呈圆形,胞质红染,充满嗜酸性颗粒物质。免疫组化: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转录因子SOX-10及CD68均阳性。诊断:皮肤颗粒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皮肤 多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瑞替尼治疗坏疽性脓皮病2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张红梅 吴南辉 +3 位作者 陈慧 李腾龙 陈金波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0-472,共3页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rensum,PG)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溃疡性皮肤病。PG的临床诊断具有挑战性,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近年来Janus激酶抑制剂(JAKi)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不断增加。本文报告2例使用新型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成...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rensum,PG)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溃疡性皮肤病。PG的临床诊断具有挑战性,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近年来Janus激酶抑制剂(JAKi)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不断增加。本文报告2例使用新型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成功治疗的溃疡型PG患者,并就PG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瑞替尼 坏疽性脓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例淋巴浆细胞性斑块
13
作者 席宁远 吴南辉 +5 位作者 周质宇 许小向 白云 梁豫琳 徐明圆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57,共4页
报告国内首例淋巴浆细胞性斑块。患儿男,9岁。右前臂伸侧红色斑块7年。皮肤科检查:右前臂伸侧不规则红色斑块,上覆白色鳞屑。皮损组织病理:连续性角化不全,表皮不规则增生,局部颗粒层变薄,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中层较密集的淋巴细胞、... 报告国内首例淋巴浆细胞性斑块。患儿男,9岁。右前臂伸侧红色斑块7年。皮肤科检查:右前臂伸侧不规则红色斑块,上覆白色鳞屑。皮损组织病理:连续性角化不全,表皮不规则增生,局部颗粒层变薄,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中层较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真皮层浅中层浆细胞膜CD38及CD138弥漫散在阳性。诊断:淋巴浆细胞性斑块。给予克立硼罗软膏外涂治疗,2个月后可见红斑较前变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性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引起头皮糜烂性脓疱性皮病样皮疹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天 李斌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患者女,58岁。因头部红斑、丘疹伴脓疱4个月余,于2016年8月13日至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就诊。2016年4月。患者因肺癌术后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靶向治疗,1周后头部皮肤逐渐出现红斑、丘疹及脓疱,瘙痒剧烈。伴头发脱落.部分... 患者女,58岁。因头部红斑、丘疹伴脓疱4个月余,于2016年8月13日至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就诊。2016年4月。患者因肺癌术后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靶向治疗,1周后头部皮肤逐渐出现红斑、丘疹及脓疱,瘙痒剧烈。伴头发脱落.部分皮损搔抓后浸渍糜烂,可见淡黄色结痂。患者无化工原料及环境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脓疱性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银屑病样皮炎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涛 陆晟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报告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导致的银屑病样皮炎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4岁。患者因肺腺癌使用2次抗PD-1抗体治疗后头部出现皮疹,伴有轻度瘙痒2个月余,未予诊治,后斑块渐增多。皮肤科检查:头皮及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A... 报告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导致的银屑病样皮炎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4岁。患者因肺腺癌使用2次抗PD-1抗体治疗后头部出现皮疹,伴有轻度瘙痒2个月余,未予诊治,后斑块渐增多。皮肤科检查:头皮及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浆液渗出,棘层增厚,海绵水肿形成,局灶性界面改变;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少量噬色素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样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药疹 银屑病 他克莫司 纳武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浆型磷脂酶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16
作者 廖洪利 郑际伦 +1 位作者 田刚 刘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9-760,共2页
目的: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δ(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δ,cPL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中cPLA2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 目的: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δ(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δ,cPL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中cPLA2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组患者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切片中cPLA2δ表达。结果:cPLA2δ的mRNA水平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而其他5个cPLA2亚型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PLA2的6个亚型表达均较低。银屑病组和对照组cPLA2δ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28.56,P<0.01)。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两组cPLA2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9,P<0.01)。结论:cPLA2δ高表达与银屑病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胞浆型磷脂酶A2δ 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毛母质瘤1例
17
作者 王连祥 蔡有龄 +1 位作者 毛换伟 邓广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38-738,共1页
患者男,51岁。左耳后淡红色结节半年于2009年5月15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发现左耳后绿豆大皮下结节.渐进增大.且顶部出现囊性物,无瘙痒及疼痛等不适,皮损未溃破。发病前无虫咬、外伤史,无其他器官肿瘤病史,家族中未见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毛母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从基因组学到表观遗传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海竞 付思祺 +3 位作者 李倩文 张慧明 陆前进 郭重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0-68,共9页
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病率极高、极难治愈的皮肤恶性肿瘤,其中转移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虽然化疗和免疫疗法(如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发展迅速,药物抵抗的高发率仍是治愈率低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研究热点逐渐转移至&... 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病率极高、极难治愈的皮肤恶性肿瘤,其中转移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虽然化疗和免疫疗法(如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发展迅速,药物抵抗的高发率仍是治愈率低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研究热点逐渐转移至"运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辅助诊断和药物反应预测"。随着检测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新型生物标志物被发现,甚至已作为治疗靶点。本文从基因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水平总结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对疾病诊断、发展和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PD-1 5-羟甲基化胞嘧啶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分割性蜂窝织炎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琢 徐明圆 +1 位作者 吴建华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反复头皮秃发、瘢痕及流脓2年。患者自述22年前吃辣后头皮开始出现脓疱伴局部头发脱落,反复外院就诊考虑“毛囊炎”等给予中药等治疗,时好时坏,病情渐加重,受累范围增大,主要在头顶部及枕部,病程中有过多次挤压... 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反复头皮秃发、瘢痕及流脓2年。患者自述22年前吃辣后头皮开始出现脓疱伴局部头发脱落,反复外院就诊考虑“毛囊炎”等给予中药等治疗,时好时坏,病情渐加重,受累范围增大,主要在头顶部及枕部,病程中有过多次挤压后溢脓。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头皮分割性蜂窝织炎 头皮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汗腺汗囊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伍洲炜 徐明圆 +1 位作者 施伟民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27-829,共3页
患者女,55岁。主诉:小阴唇丘疹6年余。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左侧小阴唇内侧一约米粒大蓝褐色丘疹,未予诊治。6年来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于2016年1月8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疼痛及瘙痒等不适。
关键词 汗囊瘤 大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