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4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性病科教学若干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威 王培中 连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B06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科 高等医学院校 教学特点 对策 讲座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更名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启事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6,共1页
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09]592号),同意《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更名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原刊号CN44—1523/R作废.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4—1671/R。其他登记项目不变。
关键词 皮肤性病科 杂志 诊疗 岭南 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出版局 出版物号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更名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启事
3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0,共1页
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09]592号),同意《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更名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原刊号CN44—1523/R作废,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4—1671/R。其他登记项目不变。
关键词 皮肤性病科 杂志 诊疗 岭南 启事 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出版局 出版物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重点学科的报告——皮肤性病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科 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 重点学科 创刊 反映 中日 点号 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皮肤性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伦理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国兴 陆春 黄怀球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年第2期4-5,共2页
探讨了目前临床上诊疗老年皮肤性病患者时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主要有 ( 1 )询问病史时道德责任感不强 ,问诊不讲究技巧 ;( 2 )体格检查时不细致 ,伤害患者的人格 ;( 3)临床检验态度不严谨 ,操作不规范 ;( 4 )治疗方案不规范 ,未考虑老... 探讨了目前临床上诊疗老年皮肤性病患者时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主要有 ( 1 )询问病史时道德责任感不强 ,问诊不讲究技巧 ;( 2 )体格检查时不细致 ,伤害患者的人格 ;( 3)临床检验态度不严谨 ,操作不规范 ;( 4 )治疗方案不规范 ,未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包括 ( 1 )询问病史时要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 ,结合老年人的特点问诊 ;( 2 )体格检查时全面系统、认真负责 ,尊重和关心老年患者 ;( 3)临床检验要态度严谨、操作规范 ,方便老年患者 ;( 4 )治疗时尽可能考虑老年人的特点 ,合理治疗 ;( 5)尊重和爱护生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性病 诊断 治疗 老年人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器治疗皮肤性病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录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CO2激光器 治疗 皮肤性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性角化病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7
作者 常树霞 林尔艺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AK)在偏振光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5例AK患者(共45处皮损),对其皮肤镜特征、RCM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AK)在偏振光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5例AK患者(共45处皮损),对其皮肤镜特征、RCM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其中非色素性AK 30例和色素性AK 5例。45处皮损皮肤镜下均表现为红色背景及红褐色背景,黄白色鳞屑,毛囊周围的红色、褐色假网状结构,毛囊周围白晕及毛囊角栓,玫瑰花瓣征及血管结构,部分皮损可见灰褐色点球或颗粒。RCM镜下均表现为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细胞排列紊乱和不规则的靶形细胞;真皮浅层可见血管扩张、不等量的炎性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噬色素细胞,部分真皮胶原纤维日光性弹力组织变性。本组患者皮肤镜下观察到红色背景、红色假网状结构主要见于非色素性AK;红褐色背景、褐色假网状结构、灰褐色点球或颗粒主要见于色素性AK。RCM镜下噬色素细胞主要见于色素性AK,非色素性AK和色素性AK其余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患者皮损在皮肤镜及RCM镜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能为本病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角化病 皮肤镜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皮肤外科手术63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航 杨淑霞 王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对63例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的共性、特点。方法:应用SPSS10.0和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92±18.63)岁,男女性别构成比相近。患基底细胞癌的病例最多(42.9%),... 目的:对63例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的共性、特点。方法:应用SPSS10.0和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92±18.63)岁,男女性别构成比相近。患基底细胞癌的病例最多(42.9%),色素痣其次(38.1%),其余均为良性肿物。手术部位中鼻翼占52.4%,鼻梁占22.2%,鼻尖占15.9%,其余部位占9.5%。所有病例中,应用单纯闭合手术者占69.8%,应用到复杂成形技术的占30.2%。统计结果显示,单纯闭合与复杂成形修复在手术部位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所对应的切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物在是否应用了复杂成形技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生于鼻部的皮肤恶性肿瘤及常见良性肿物除应用经典皮肤外科手段———Mohs显微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或肿物)以外,熟练应用鼻部成形修复技术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病 皮肤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皮肤科杂志》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章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献 刘宏杰 +2 位作者 汪盛 冉玉平 郭在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7-338,共2页
为了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的现状,采用手工检索调查1981~2000年间《临床皮肤科杂志》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并根据循证医学推荐的国际标准对所发表的RC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314篇临床研究论文中,RCT... 为了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的现状,采用手工检索调查1981~2000年间《临床皮肤科杂志》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并根据循证医学推荐的国际标准对所发表的RC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314篇临床研究论文中,RCT文章有182篇(占文章总数3.42%),且多为中小样本的研究。本结果提示皮肤科领域中RCT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应提倡严格科学设计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皮肤科杂志 循证医学 随机对照试验 方法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皮肤病性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德宪 陆富永 +5 位作者 胡继荣 王军 李萍 尹仲 明海霞 马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2-673,共2页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皮肤病性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有条件地选择2003年7月--2003年8月首次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皮肤病性病患者1098例,采用抑郁自我评定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分级(HAMD)量表进行调查分析,...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皮肤病性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有条件地选择2003年7月--2003年8月首次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皮肤病性病患者1098例,采用抑郁自我评定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分级(HAMD)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抑郁症状在桂北地区常见皮肤病性病患者中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性病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宁 陈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测序计划后崛起的又一新兴科学和研究手段,逐渐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该文就蛋白质组学的技术进展及其在皮肤病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及白芍总苷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阳 陈睿轩 +2 位作者 闵力 马致洁 梅雪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白芍及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白芍及白芍总苷在抗炎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逐步被认识,它们在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 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白芍及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白芍及白芍总苷在抗炎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逐步被认识,它们在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在增效减毒、降低疾病复发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芍及白芍总苷治疗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白芍总苷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3种皮肤科杂志10年刊载的浅部真菌病临床治疗文献评价
13
作者 熊琳 罗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评价国内3种皮肤科杂志所载有关浅部真菌病治疗试验的质量,为改变和提高临床治疗试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92~2001年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和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上的浅部真菌病临床治疗试验文献共369篇进行调... 目的:评价国内3种皮肤科杂志所载有关浅部真菌病治疗试验的质量,为改变和提高临床治疗试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92~2001年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和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上的浅部真菌病临床治疗试验文献共369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随机对照试验62篇(16.80%),对照试验中以药物对照为主;疗效标准缺乏统一性。结论:浅部真菌病治疗试验设计总体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临床试验 文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14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9-959,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的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张学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遗传性皮肤病的病因学研究方面再获重要突破。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纯发-甲型外胚叶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为HOXC13,揭示了HOXC13基因在人类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的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张学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遗传性皮肤病的病因学研究方面再获重要突破。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纯发-甲型外胚叶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为HOXC13,揭示了HOXC13基因在人类皮肤附属器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人类遗传学 课题组 皮肤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外胚叶发育不良 杂志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妊娠期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重度寻常型银屑病4例及文献综述
15
作者 丁琦 王新 +1 位作者 张捷 傅琳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7-290,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女性发病年龄平均为28岁,大部分患者在妊娠期病情会稳定或缓解,但约23%妊娠后病情会加重[1]。既往研究也显示,银屑病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母...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女性发病年龄平均为28岁,大部分患者在妊娠期病情会稳定或缓解,但约23%妊娠后病情会加重[1]。既往研究也显示,银屑病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2]。因此,围妊娠期重度银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系统用药,如阿维A、甲氨蝶呤和环孢素,并不适用于妊娠期银屑病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先后批准近10种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虽然现有的临床观察数据未显示生物制剂有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然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生物制剂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可通过乳汁排泄[3]。围妊娠期银屑病患者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报道4例围妊娠期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在围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围妊娠期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妊娠期 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司库奇尤单抗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勇、林志淼课题组发现皮肤角蛋白代谢新基因
16
作者 杨勇 林志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9-1089,共1页
2016年10月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杨勇、林志淼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谭旭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题为"Stabilizing mutations of KLHL24 ubiquitin ligase cause loss of keratin 14 and human skin fragilit... 2016年10月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杨勇、林志淼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谭旭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题为"Stabilizing mutations of KLHL24 ubiquitin ligase cause loss of keratin 14 and human skin fragility"。该研究在国际上确定了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的一种新致病基因KLHL24及其全新发病机制,同时,研究还发现,KLHL24是皮肤结构分化形成及蛋白代谢稳态的重要调节基因,揭示了皮肤角蛋白泛素化的信号传导通路,为角蛋白异常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蛋白代谢 课题组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新基因 UBIQUITIN KERA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冉 吴宇皓 +1 位作者 狄梅 王晓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安贞医院皮肤性病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至少16周的老年AD患者,比较治疗前、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的临... 目的: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安贞医院皮肤性病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至少16周的老年AD患者,比较治疗前、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包括瘙痒数字评价量表(pruritus numerical rating score,PNRS)、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同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外周血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表达情况。结果:共90例老年性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本研究,EASI、PNRS、DLQI评分在治疗期间均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启动治疗后的前4周内快速下降,随后下降逐渐趋于平缓。两两时间点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第4周EASI、PNRS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第16周时,以上疗效指标评分均进一步降低,与第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EASI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比前一时间点明显降低,表明患者皮损持续明显改善。对度普利尤单抗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治疗4周时有62.89%的患者达到EASI-50(即EASI评分下降≥50%),74.4%的患者DLQI评分下降≥4分;16周时有57.8%的患者达到EASI-75,32.2%的患者达到EASI-90,且所有患者的PNRS、DLQI评分均下降≥4分。外周血炎症指标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治疗16周后IL-4、IL-6表达水平分别为(31.62±6.23)ng/L、(14.36±2.25)n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IFN-γ的表达水平为(15.37±3.14)ng/L,较治疗前上升(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结膜炎(2例)、注射部位反应(3例)及背部多发性细菌性毛囊炎(2例),对症治疗均可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度普利尤单抗在老年AD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瘙痒、皮损等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普利尤单抗 老年 特应性皮炎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湖南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53
18
作者 肖嵘 文海泉 +7 位作者 曹成海 苏玉文 甘小燕 周怡新 张静 李干群 周英 颜兰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尿道炎 非淋菌性 药敏试验 性病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楠 牛悦青 +3 位作者 陈璨 仲少敏 刘慧贤 吴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30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左右脸对照的方法,治疗侧外用3%氨甲环酸溶液,对照侧外用基质溶液,每天2次。2周后评价双侧红斑程度、炎症性皮损数量及屏障相关生理指标...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30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左右脸对照的方法,治疗侧外用3%氨甲环酸溶液,对照侧外用基质溶液,每天2次。2周后评价双侧红斑程度、炎症性皮损数量及屏障相关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pH值1,并检测角质层完整性、角质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以及LL-37表达。结果:治疗侧较对照侧红斑程度轻,炎症性皮损数量显著减少(P<0.05);皮肤屏障相关生理指标、角质层完整性及乳酸刺激试验结果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还可以明显抑制角质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P<0.05)和LL-37的表达。结论:外用氨甲环酸可通过抑制角质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及抗菌肽LL-37表达改善玫瑰痤疮患者受损的屏障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可作为玫瑰痤疮治疗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氨甲环酸 皮肤屏障功能 角质层蛋白酶活性 LL-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皮肤类型与皮肤屏障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陶荣 牛悦青 +2 位作者 郭建美 仲少敏 吴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主观皮肤类型(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利用无创性方法对自评为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的20—25岁北京城市女性(各30例)进行皮脂分泌率(SER)、角质层含水量、pH值和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 目的:比较不同主观皮肤类型(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利用无创性方法对自评为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的20—25岁北京城市女性(各30例)进行皮脂分泌率(SER)、角质层含水量、pH值和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值的检测.并采用胶带连续粘脱后监测TEWL值变化的方法评价角质层完整性,采用角质层取样蛋白定量的方法评价角质层黏合力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结果:主观皮肤类型为中性皮肤者具有最佳的屏障功能;干性皮肤和油性皮肤者面颊部的屏障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表现为TEWL值明显升高、pH值升高、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增加;但二者也有区别,油性皮肤者角质层完整性下降更明显,而干性皮肤主要是角质层黏合力明显减弱。结论:自评为油性和干性皮肤者与中性皮肤者相比,屏障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均具有不同特点,且与其屏障受损的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性皮肤 中性皮肤 干性皮肤 皮肤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