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奠基之作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学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3-16,22,共5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借助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的批判,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剖析,论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初步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的劳动思想研究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看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学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劳动主体和劳动过程的分析,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劳动辩... 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劳动主体和劳动过程的分析,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劳动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论借助劳动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和走向灭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剩余价值论 科学性 劳动 劳动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国模式——反思“十年课改”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孔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3,共6页
反思"十年课改",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十年课改"呈现出学习、改革、体制、发展与文化等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别国先进经验为参照,以厚重优秀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丰富多样的... 反思"十年课改",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十年课改"呈现出学习、改革、体制、发展与文化等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别国先进经验为参照,以厚重优秀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丰富多样的有效教学为实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中国模式;"十年课改"对于基础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植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国模式 十年课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孔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0,共7页
视频公开课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视频公开课对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但个人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兴趣、课... 视频公开课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视频公开课对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但个人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兴趣、课程宣传推广、开课学校影响力、主讲教师知名度、课堂教学气氛、课程内容吸引力及视频上线速度是影响课程应用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探究了视频公开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宣传推广不力、服务对象不明确、精品意识不强、覆盖领域亟须拓展等;最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方案,以期提高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 应用现状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美英围绕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交涉(1951—1955) 被引量:4
5
作者 傅敏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中国代表权问题不仅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的最重要的冷战问题之一,而且是美国阵营内部歧见纷呈的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维护台湾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是英国并不紧随美国的指挥棒合拍地起舞。台湾利用美苏阵... 中国代表权问题不仅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的最重要的冷战问题之一,而且是美国阵营内部歧见纷呈的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维护台湾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是英国并不紧随美国的指挥棒合拍地起舞。台湾利用美苏阵营的尖锐对抗,以小搏大,竭力争取美国支持直接否决反对台湾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的方案。台美英三方均有各自的立场与考量,有时限的"缓议案"是三方博弈后的产物。随着美苏阵营对抗的渐趋缓和,台湾当局所能做的必定越来越多的是妥协与退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局 美国 英国 联合国中国代表权 缓议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里格比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学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5,89,共5页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误读,主要是由于他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失足和...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误读,主要是由于他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失足和在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上的缺失。里格比采用了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研究法和目的分析法对唯物史观进行解读;对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亦存在明显的学术盲点。深入剖析里格比的学术上的错误和意识形态倾向性,利于消除其在学术界的负面影响和维护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格比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批判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