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级恢复阈值的长江流域骤发干旱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薛联青 张泽华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及长江流域东南部区域,骤发干旱频次较低区域的骤发干旱事件平均持续时间更长;1979—2022年长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骤发干旱持续时间及强度达到最大值;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对恢复阈值最敏感,骤发干旱平均持续时间受恢复阈值影响表现出上游向中下游逐渐增大的特征,骤发干旱平均强度受恢复阈值影响程度最低;随恢复阈值升高,骤发干旱事件频次、平均持续时间上升,平均强度降低;低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短历时骤发干旱,高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季节尺度的骤发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干旱识别 土壤水分百分位数 恢复阈值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以鉴江流域化州站控制区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李杰 沈帅 +2 位作者 杨明杰 王浩东 李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67,共11页
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以鉴江流域化州站控制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氮、磷污染负荷变化的模拟分析,揭示其不同情... 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以鉴江流域化州站控制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氮、磷污染负荷变化的模拟分析,揭示其不同情景下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径流、总氮和总磷在率定期、验证期的R2大于0.6、NSE大于0.5、PBIAS小于25%,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域径流、总氮和总磷过程。②和其他情景相比,情景二流域中总氮、总磷的负荷强度最低,其年均负荷量分别为16451.42 t、4642.72 t,且年内负荷强度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说明其农业用地是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区域,雨季是控制的关键时期。③在该地区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尽量少占用林地,同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来减少农业用地氮、磷的输出。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和污染物控制提供研究思路,为保护和改善流域水环境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江流域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非点源污染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兴达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7期24-25,共2页
水利工程的发展对其建设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应用中的原则,并通过引进生态材料、培养生态意识等实际应用要点,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长... 水利工程的发展对其建设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应用中的原则,并通过引进生态材料、培养生态意识等实际应用要点,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水利工程 生态意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ine Copula的城市洪涝多致灾因子遭遇风险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薛联青 潘桐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共11页
基于C-Vine Copula构建了无锡市主城区历时分别为1、3、7 d的降水量、水位及上游流量3种致灾因子的高维联合分布模型,采用相关性系数和尾部依赖系数验证变量组合间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和依赖性,计算不同遭遇情景下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 基于C-Vine Copula构建了无锡市主城区历时分别为1、3、7 d的降水量、水位及上游流量3种致灾因子的高维联合分布模型,采用相关性系数和尾部依赖系数验证变量组合间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和依赖性,计算不同遭遇情景下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和联合遭遇重现期,探讨了多致灾因子遭遇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协同影响和动态反馈。结果表明:无锡市主城区7 d三变量组合相关性最高,尤其在高极值风险上表现较强的依赖性,其上尾依赖系数高达0.6718;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最大,双变量组合次之,单变量最小,当降水量、水位、流量重现期均为10 a时,7 d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为21.26%,双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分别为18.39%、18.37%、13.27%;对于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重现期缩减率,1 d三变量组合主要受上游流量的影响,最大联合重现期缩减率为29.2%,3、7 d三变量组合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最大联合重现期缩减率分别为29.4%、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致灾因子 C-Vine Copula 尾部依赖性 联合遭遇风险率 联合遭遇重现期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Budyko框架流域时变特征参数估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联青 陈雨欣 +1 位作者 刘远洪 杨明杰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41,共10页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ω进行模拟。通过交叉验证选择表现最优的模型,识别对ω影响显著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一步将最优模型纳入水热耦合平衡方程,构建时变Budyko框架,量化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RF模型在模拟ω时优于MLR和GB模型;1980—2019年各子流域ω值均呈增大趋势,ω主要受不透水面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等人类活动因素的控制,在气候因素中潜在蒸散发是重要的控制因素;下垫面变化是黄河中游大多数子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气候变化对沁河子流域的影响略强于下垫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框架 流域特征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梯度提升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和调理剂对镉污染富硒土壤水稻降镉富硒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宗亚 鲍广灵 +5 位作者 程林 张金福 夏丽君 吴承龙 马友华 叶文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271,共9页
为探讨优化施肥及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Cd)污染的修复及富硒(Se)效果,探索在维持水稻产量和籽粒Se含量的前提下,能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Cd含量的施肥措施,这对实现轻、中度镉污染农田富硒稻米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 为探讨优化施肥及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Cd)污染的修复及富硒(Se)效果,探索在维持水稻产量和籽粒Se含量的前提下,能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Cd含量的施肥措施,这对实现轻、中度镉污染农田富硒稻米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池州市轻度镉污染富硒农田为供试对象,开展为期1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优化施肥以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成熟期水稻根际土壤pH值、全量Cd含量、有效态Cd含量及土壤Cd的化学形态,水稻不同组织Cd、Se的吸收、富集与转运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不同调理剂处理均可降低轻度镉污染富硒农田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土壤调理剂4(TL4处理)对籽粒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达到53.24%,所有处理的籽粒Cd含量均低于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糙米中的镉限量值0.2 mg/kg。土壤调理剂1(TL1处理)对根系Cd含量降低效果最显著,达35.88%。根际土壤有效态Cd的含量范围在0.19~0.31 mg/kg之间,土壤调理剂1(TL1处理)根际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为0.19 mg/kg,相较于空白对照降幅最高,达38.71%。在土壤调理剂2(TL2)和3(TL3)的处理下,土壤的弱酸提取态Cd含量和可还原态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7.59%和40.13%。与对照相比,TL1处理对水稻籽粒Cd的富集系数(BCF籽粒)降低35.36%;优化施肥2(YH2)处理降低根部向茎叶转运Cd的能力,TL1处理使茎叶向籽粒转运Cd的能力达到最低。TL3处理水稻籽粒中的Se含量和水稻籽粒Se的富集系数较对照增幅最高,分别达69.94%和53.53%。总之,在中、轻度镉污染的富硒稻田土壤中,优化施肥及调理剂能有效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且抑制镉的迁移转运,降低水稻籽粒的镉含量及提高稻米硒的富集水平。其中,优化施肥处理以YH2处理效果最好,调理剂处理以TL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2种处理均是有效的水稻镉污染阻控和稻米富硒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化施肥 土壤调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D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丽媛 张诚 +3 位作者 田晓丹 杨丽雅 赵世雯 沈长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3-1608,共6页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对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水资源监测数据受限于单一数据来源、更新和处理周期长、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水资源生...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对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水资源监测数据受限于单一数据来源、更新和处理周期长、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首先,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光谱源实时监测水资源生态环境,采用光谱法对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结合光谱数据预处理减少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其次,结合朗伯-比尔定律和高级数据融合方法整合不同光谱源的数据信息;最后,引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模型基本拟合在真实荧光强度附近,且对紫外波长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对4种不同的水质进行测量,研究模型检测的最高准确率为91.2%,最低准确率为88.9%。结果表明,研究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资源 化学需氧量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高级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感知图像分割的大坝缺陷智能识别
8
作者 戴丽媛 田晓丹 +1 位作者 杨丽雅 沈长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55,共3页
大坝经年累月供水、防洪,极易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感知图像分割的大坝缺陷识别方法,以某拱坝为例,首先构建一个优化的AlexNet网络模型,将通道图像(RGB图)和深度图像(Depth图)作为网络输入;然后在下采样结构前... 大坝经年累月供水、防洪,极易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感知图像分割的大坝缺陷识别方法,以某拱坝为例,首先构建一个优化的AlexNet网络模型,将通道图像(RGB图)和深度图像(Depth图)作为网络输入;然后在下采样结构前设置自适应滤波器并嵌入注意力感知模块;最后以跨模态特征融合获得RGB与Depth信息流相互补充的缺陷特征分割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分割大坝裂缝缺陷的效果最佳,未误分无效区域、未遗漏裂缝区域;同时PR曲线更靠近右上角且面积最大,可较好权衡精确度与召回率之间的关系,能更精准地分割出大坝缺陷目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 感知 图像增强 自适应滤波 大坝缺陷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的密云水库入库径流频率综合不确定性研究
9
作者 杨文娇 任黎 +2 位作者 张岑 蔡文美 刘雨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28,共5页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2015年“南水”进京后担负起战略性储备水源的重任,为更好地调配水资源,需要对其入库径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设计值包括线型选取和参数估计两部分,先采用贝叶斯方法探究线型选取的不确定性,再使用...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2015年“南水”进京后担负起战略性储备水源的重任,为更好地调配水资源,需要对其入库径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设计值包括线型选取和参数估计两部分,先采用贝叶斯方法探究线型选取的不确定性,再使用贝叶斯MCMC方法探究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最后探究线型选取和参数估计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不确定性。其中在参数估计中对贝叶斯MCMC法、矩法、极大似然法、线性矩法及遗传优化算法NSGA-Ⅱ进行比较,并用图像检验法、OSL、AIC准则及K-S方法进行理论频率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P-Ⅲ型曲线适用于密云水库径流频率分析;频率不确定性分析要结合线型选择和参数估计才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贝叶斯MCMC 线型选取 参数估计 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工膜透声特性的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试验研究
10
作者 田晓丹 姜晓桢 +1 位作者 殷友超 石泽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7,共7页
针对土工膜易发生局部破损和渗漏、引发膜下垫层渗透变形的问题,提出利用土工膜的良好透声特性,开展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学监测研究。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土工膜透声特性与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C土... 针对土工膜易发生局部破损和渗漏、引发膜下垫层渗透变形的问题,提出利用土工膜的良好透声特性,开展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学监测研究。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土工膜透声特性与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C土工膜与PE土工膜均具有一定的透声性,并且两种土工膜对于低频声波的透声效果均好于高频声波;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能量主要集中在低(250 Hz以下)、中(500~750 Hz)、高(1000~1250 Hz)3个频段上,低频段声波能量最大;膜下垫层渗透变形时最大瞬时声波声压级为119.29 dB,稳定后的声波声压级仍能维持在90 dB左右,均大于无较大扰动时相关水域水下背景噪声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局部破损 垫层 渗透变形 声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氮肥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瑞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1-5,共5页
为探究减施氮肥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机械拌种的方式接种根瘤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即当地推荐施肥(CK),推荐施肥+根瘤菌剂(T1),推荐施肥减氮20%+根瘤菌剂(T2),推荐施肥减氮40%+根瘤菌剂(T3)... 为探究减施氮肥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机械拌种的方式接种根瘤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即当地推荐施肥(CK),推荐施肥+根瘤菌剂(T1),推荐施肥减氮20%+根瘤菌剂(T2),推荐施肥减氮40%+根瘤菌剂(T3)和推荐施肥减氮60%+根瘤菌剂(T4),结荚期测定其株高、根瘤数等生长指标,收获期测定其主茎节数、百粒重等生长指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大豆结荚期,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大豆结荚期根瘤数、根瘤鲜重和植株鲜重,T3的促进效果较佳,根瘤数、根瘤鲜重和植株鲜重分别为79.33个、1.20 g和228.33 g。大豆收获期,T3的大豆单株荚重、百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9.04 g、23.62 g、5130 kg/hm^(2)和3423.28 kg/hm^(2),籽粒产量较CK增加38.3%;养分累积方面,T2的大豆氮磷钾积累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方面,T3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为11.49,T4的氮素吸收效率(5.09)和氮肥偏生产力(56.88 kg/kg)最高;经济效益方面,T3的纯收入最高,为17992.95元/hm^(2),较CK增收7531.35元/hm^(2)。综合来看,推荐施肥减氮40%+根瘤菌剂处理在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氮肥利用率 产量 根瘤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大豆种植施肥技术的研究
12
作者 李瑞超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北方大豆种植过程里施肥技术的优化策略相关方面。对精准施肥、微量元素补充和施肥时机优化这类措施,在大豆产量及品质方面存在的深层次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当精准施肥技术得以运用,并将其和土壤检测以及气候预测结合起... 本文着重探讨了北方大豆种植过程里施肥技术的优化策略相关方面。对精准施肥、微量元素补充和施肥时机优化这类措施,在大豆产量及品质方面存在的深层次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当精准施肥技术得以运用,并将其和土壤检测以及气候预测结合起来,便能切实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因过度施肥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现象。另外,为大豆补给微量元素,能够强化大豆的抗逆性能,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让光合效率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大豆整体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提升。对施肥时机与施肥方式作出科学的调整,能够充分满足大豆在各个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力地推动大豆高效生长,使得品质也得到提升。优化施肥技术不光可以极大地提升大豆生产所能带来的效益,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前进,为农业日后能够达成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大豆 大豆种植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联青 章郁涵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是极端旱转涝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的突变发生在1998年,湿润区的突变在1978年,未来干旱区更易发生旱转涝事件,湿润区则相反;气象因子在湿润区对旱涝急转的贡献度更大,大气环流对干旱区的影响突出,旱涝急转与不同驱动因子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 大气环流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持续性干旱水分亏缺的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联青 王文壮 +2 位作者 刘远洪 韩强 杨明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高精度分层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量化了流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的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连续水分亏缺事件的响...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高精度分层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量化了流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的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连续水分亏缺事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生长季耕地累积总初级生产力最大、林地次之、草地最小,研究期内流域总初级生产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相对增速最大、草地次之、林地最小;流域土壤湿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表层土壤含水量波动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林地和耕地表层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远高于草地;流域草地和耕地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水分的深度敏感区间为0~40 cm,林地的深度敏感区间为0~100 cm,在深度敏感区间内,随着土壤连续水分亏缺天数的增加,草地和耕地总初级生产力依次经历短暂平稳、加速下降、降速趋缓的变化过程,而林地总初级生产力则表现出短暂下挫、长时间平稳、加速下降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土壤含水量 持续性干旱 水分亏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VI+HEC-RAS的苏北运河生态修复方法及改善效果研究
15
作者 任黎 蔡文美 +2 位作者 朱佳晨 刘雨桐 杨文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200,177,共5页
鉴于生态修复对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十分重要,以提升植被覆盖度与水质为目标,对苏北运河进行生态修复。基于2018年研究区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软件对苏北运河全河段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处理分析,并在增加上游生态来水的情况下,使用... 鉴于生态修复对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十分重要,以提升植被覆盖度与水质为目标,对苏北运河进行生态修复。基于2018年研究区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软件对苏北运河全河段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处理分析,并在增加上游生态来水的情况下,使用HEC-RAS软件对泗阳新一水厂断面的COD水质指标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苏北运河全河段植物覆盖度最大可提升至59.84%,且Kappa系数结果均大于0.6,精度符合要求;COD水质指标浓度在5、10、12月达到Ⅱ类水标准,其余月份较调控前均已达到Ⅲ类水标准,可见在增大生态来水作用下,运河水质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运河 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 水质 ENVI HEC-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足迹家族模型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16
作者 任黎 朱佳晨 宋姝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为探讨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以生态足迹、水足迹与碳足迹为基本成员的足迹家族模型,引入多个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并基于DPSIR框架,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确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随机森林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探讨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以生态足迹、水足迹与碳足迹为基本成员的足迹家族模型,引入多个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并基于DPSIR框架,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确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随机森林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组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区域资源环境压力状况与可持续性状况,进而开展了基于三维足迹家族模型的南京市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1年南京市水土资源均有占用存量资本,但占用情况整体呈下降趋势,碳足迹处于低压力范围,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逐年向好;2012~2019年南京市资源环境可持续状况为弱可持续,2020~2021年为强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足迹家族模型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DPSIR框架 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组合权重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增值尿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林 王宗亚 +3 位作者 黄双双 潘婷 邬洪艳 李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6-2364,共9页
旨在研究氨基酸增值尿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以期对增值氮肥的创制与合理施用提供依据。以黄褐土和氨基酸增值尿素为试材,开展土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U)和氨基酸增值尿素(AU)3个处理,除对照外,其余处理... 旨在研究氨基酸增值尿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以期对增值氮肥的创制与合理施用提供依据。以黄褐土和氨基酸增值尿素为试材,开展土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U)和氨基酸增值尿素(AU)3个处理,除对照外,其余处理氮磷钾施用量相同。测定不同培养时间(1 d、2 d、3 d、5 d、9 d和14 d)下的96 h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变化特征及第5天时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氨基酸增值尿素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醇类、酸类、氨基酸类、脂类和胺类碳源的代谢偏好。与普通尿素相比,显著提高了对六类碳源(酸类、胺类、醇类、脂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的利用率;主成分分析显示,醇类和胺类是引起不同氮素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差异的主要碳源;与U相比,AU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_(96h)(96 h平均光密度)呈现:AU>U>CK。整体变化为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到5 d达到最大值后,U处理开始减小,到第9天时AU处理也开始出现降低的趋势,分析5 d的AWCD_(96h)值与微生物数量时发现,与U相比,AU处理下AWCD_(96h)值提高44.21%,土壤真菌数量无明显变化,放线菌与细菌数量分别增加7.91%和22.15%。因此,氨基酸增值尿素提高了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 增值尿素 BIOLOG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磷素有效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林 王宗亚 +3 位作者 黄双双 邬洪艳 李俊 李瑞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为了明确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中的磷素有效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土培方法,设置不施磷肥(CK)、施普通磷肥(P)和施3种氨基酸增值磷肥[添加0.5%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0.5)、添加1.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1.0)... 为了明确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中的磷素有效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土培方法,设置不施磷肥(CK)、施普通磷肥(P)和施3种氨基酸增值磷肥[添加0.5%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0.5)、添加1.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1.0)和添加5.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5.0)]共5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土层、不同培养时间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从培养第7 d开始,AP0.5、AP1.0、AP5.0处理pH显著低于CK和P处理;40~60 cm土层土壤从培养第7 d开始,各处理pH显著低于CK,且都在第60 d达到最低值。土壤中有效磷和Ca-P含量与CK相比显著提高。不同深度土层中氨基酸增值磷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表现不一,总的来看,以5.0%氨基酸添加量的氨基酸增值磷肥作用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分子物质活化磷肥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增值磷肥 黄褐土 磷转化 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扩散角二级消力池水流结构的调控方法
19
作者 马腾飞 杨明杰 储高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针对每侧扩散角均为12°的二级消力池在中低水位时翼墙附近易产生大范围回流区致使主流居中的问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可增强消力池内水流横向扩散均化作用的工程方法及其适宜位置。结果表明,在第一级消力池内布设分流底坎低... 针对每侧扩散角均为12°的二级消力池在中低水位时翼墙附近易产生大范围回流区致使主流居中的问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可增强消力池内水流横向扩散均化作用的工程方法及其适宜位置。结果表明,在第一级消力池内布设分流底坎低水位时易产生急流飞溅不良流态,海漫段的水流跌落区范围较原方案时增大,最大跌落长度可为原方案时的1.77倍,不利于下游防冲安全;在第二级消力池中部布设分流底坎可明显增大左右岸处纵向出池流速,出池流速横向分布更均匀,与原方案相比其离散系数在中低水位区间平均可减小23.1%,低水位时出池水流最大跌落长度可减小22.6%,并可壅高第一级消力池内水深,提高两级消力池的消能率,总消能率最大可提高至55.53%,使消力池的整体消能防冲性能进一步增强。该成果可供水闸设计及除险加固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扩散角 二级消力池 分流底坎 横向均化 适宜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增值氮肥的增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
作者 程林 王宗亚 +2 位作者 黄双双 邬洪艳 李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70-73,共4页
氮素利用率是影响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直接因素之一。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加入氨基酸等天然活性物质生产氮肥改性增值产品,是对普通氮肥进行增值改性,提高氮素利用率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氨基酸增值氮肥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氨基酸增... 氮素利用率是影响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直接因素之一。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加入氨基酸等天然活性物质生产氮肥改性增值产品,是对普通氮肥进行增值改性,提高氮素利用率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氨基酸增值氮肥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氨基酸增效剂对作物、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氨基酸增效剂的增产效用,并对氨基酸增值氮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氨基酸作为一种肥料增效物质,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构型,对植物生理产生有益的影响,其增效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植物—土壤—肥料”系统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新型氨基酸增值肥料的创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根际微生物 作物 土壤养分 增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