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汪懿 文怀昌 +1 位作者 金孝岠 杨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Ovid、Springer、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检索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Ovid、Springer、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检索年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0月。收集国内外研究人员发表的关于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RCT,1 7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3、7d右美托咪定组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D(95%CI)分别为2.99(2.25,3.74),1.66(0.68,2.64),1.52(0.55,2.49)](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改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老年患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麻醉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利国 柴小青 +9 位作者 梅斌 顾尓伟 蒋玲玲 张野 姚卫东 金孝岠 张颖 李晓红 孙盈盈 汪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2]。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围麻醉期 多中心 合成药物 全身反应 手术过程 药物诱发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手术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2 位作者 朱美芳 曹亚 姚卫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手术患者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均分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H...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手术患者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均分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HH组硬膜外阻滞起效后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20ml/kg,速率50ml/min;C组常规输液。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CVP、ECG和PETCO2。分别于稀释前即刻(T0)、稀释后5min(T1)、120min(T2)采取桡动脉血进行电解质、乳酸(Lac)、血糖(BG)、尿素氮(BUN)、Hct及Hb测定,计算血浆渗透浓度(Posm)。结果AHH组Hct及Hb血液稀释后下降约20%。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的MAP、HR较平稳,术中输液量、尿量增多。与T0相比,AHH组T1时CVP升高,T2时pH值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BG在T2时增高,且C组高于AHH组(P<0.05)。两组各时点血电解质、Lac、BUN、HCO3-、BE、Posm等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血液稀释 内环境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项小兵 马美娜 柳兆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Ⅱ组: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Ⅲ组:0.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Ⅱ组: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Ⅲ组:0.5%布比卡因10mg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Ⅱ组给药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Ⅲ组,恶心、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T10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Ⅲ组,T10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2.5、5μg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亚 鲁卫华 +1 位作者 柳兆芳 鲁美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0.5mg/kg;曲马多组,...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0.5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寒战程度及治疗效果,用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哌替啶组(P<0.01);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哌替啶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布托啡诺镇静作用较强,而曲马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曲马多 哌替啶 寒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致硬膜外腔血肿并截瘫一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美娜 柳兆芳 +1 位作者 马启刚 项小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6,共1页
患者,男,76岁,体重50kg,因“疝气术后2d,双下肢截瘫ld余”入院。2d前的上午10:OO患者于外院在椎管内麻醉下行疝气修补术,术中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约中午12:00回病房。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双下肢截瘫 硬膜外腔血肿 疝气修补术 生命体征 患者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老龄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戴泽平 田玉科 +3 位作者 汪辉 朱美芳 杨定东 王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联用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与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方法雄性18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全麻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分别于处理后第1和第7天各断头处死10只,HE染色光镜下...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联用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与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方法雄性18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全麻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分别于处理后第1和第7天各断头处死10只,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海马tau蛋白Thr231和Ser404位点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后处死大鼠于处理后第1周行水迷宫实验。结果处理后第1天,全麻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但第2~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理后第1天,全麻组海马tau蛋白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两组Thr231、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联用可引起老龄大鼠麻醉后第1天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减退,海马tau蛋白Thr23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可能与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磷酸化 海马 认知功能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晓红 郭建荣 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血液稀释(HD)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显而易见,但血液稀释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而可能影响术中麻醉药物的作用。本文就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各种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液稀释 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 肌肉松弛药 麻醉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吸毒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邵怡 金孝岠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92-596,共5页
长期以来,吸毒问题都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公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吸毒者的数量始终居高不下,需要手术麻醉的吸毒患者也日益增多。吸毒患者的麻醉问题对麻醉医生无疑也是一大挑战,整个围术期的麻醉诊疗工作都相对复杂和困难,其中麻... 长期以来,吸毒问题都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公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吸毒者的数量始终居高不下,需要手术麻醉的吸毒患者也日益增多。吸毒患者的麻醉问题对麻醉医生无疑也是一大挑战,整个围术期的麻醉诊疗工作都相对复杂和困难,其中麻醉用药问题尤为棘手。因此,作为麻醉医生,需全面了解吸毒对人体的影响及吸毒患者麻醉处理的相关问题。本文就阿片类吸毒对人体影响及吸毒患者的围术期麻醉处理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 围术期 麻醉药物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神经肽Y的影响
10
作者 后承林 刘正德 汪雅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3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胸段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结果 :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P <0 0 1) ,血浆NPY则无显著变化 (P...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3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胸段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结果 :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P <0 0 1) ,血浆NPY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病人处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体内NPY含量的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麻醉 神经肽Y 上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潘茜恒 汪玉雯 陈永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通过术前心理干预,采用合理的禁食禁饮方案,适当的麻醉前用药,优化麻醉方式,术后早期进食等一系列措施,研究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腹股沟区手术患... 目的通过术前心理干预,采用合理的禁食禁饮方案,适当的麻醉前用药,优化麻醉方式,术后早期进食等一系列措施,研究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127例,男111例,女16例,年龄1~3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59)和多模式组(M组,n=68)。C组常规术前访视,予以一般麻醉处理。M组进行术前亲善宣教、细致访视,术前禁食4~6h,术前2h予以5%葡萄糖5ml/kg,术前1h在以手术切口处皮肤为中心2cm范围内涂抹一层厚约2mm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上盖密封敷膜,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缝皮时切口局部浸润0.25%罗哌卡因2ml,术后PACU内安慰,术后2h根据患儿恢复情况早期进食。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时的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术中全麻药的用量、拔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术后随访并记录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时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明显少于C组(P<0.05或P<0.01),拔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或P<0.01),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ERAS中有应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小儿外科 围术期 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变化及回输后对麻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彤 徐佳明 +3 位作者 王金伙 尹磊 陈永权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变化及回输后对麻醉深度、肌松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变化及回输后对麻醉深度、肌松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Hb≥120 g/L,Hct≥3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ANH组:麻醉诱导平稳后行ANH,目标Hct值28%~30%,主要手术操作步骤结束后回输自体血;对照组:常规输液输血处理。在麻醉诱导平稳(T1)、诱导平稳30 min(T2)、术毕(T3)、术毕30min(T4)、术毕1 h(T5)、术毕2 h(T6)观察并记录BIS和TOF值;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T1~6时点和储存血1 h(TS1)、2 h(TS2)、回输前(TS3)血浆中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的药物浓度。记录患者拔管时间以及T4~6时点苏醒评分。结果:两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各时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NH组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血药浓度在T3时较对照组高(P<0.05);采集血中两种麻醉药物浓度随时间延长略有降低,但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ANH组BIS值在T4时、TOF值在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ANH组苏醒评分在T4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H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药物浓度基本不变,术中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后回输仅短暂地影响患者血浆苯磺酸顺阿曲库铵浓度,但未对术后的肌松恢复以及苏醒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深度 肌松效应 血药浓度 自体血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全麻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江飞 金孝岠 +2 位作者 刘灿 杨帆 何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G)通气模式对全麻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平卧位下腹部和盆腔剖腹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C-VG模式(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V组)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5min...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G)通气模式对全麻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平卧位下腹部和盆腔剖腹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C-VG模式(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V组)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5min(T0)、15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nt)及肺顺应性(C L)和气道阻力(Raw)。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V组中Ppeak、Pmean、Pplant、Raw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C L均明显降低(P〈0.01),P组Raw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P组T1~T4时Ppeak、Pplant明显降低(P〈0.05),T4时P组cL明显升高(P〈0.05)。结论PC-VG模式对全麻患者呼吸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力学 静脉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钱小伟 金孝岠 +3 位作者 李士通 鲁惠顺 陈永权 唐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诱导插管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四组: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2μg/kg)和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组(Ⅱ组0·5μg/kg,Ⅲ组1·0μg/kg,Ⅳ组1·25μg/kg)。诱导...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诱导插管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四组: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2μg/kg)和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组(Ⅱ组0·5μg/kg,Ⅲ组1·0μg/kg,Ⅳ组1·25μg/kg)。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025mg/kg、芬太尼2μg/kg或雷米芬太尼0·5、1·0、1·25μg/kg、丙泊酚1·5mg/kg和罗库溴铵0·7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min、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3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SBP、DBP、HR,分别在诱导前5min、插管后4、6min测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各组在诱导后SBP、DBP均明显下降,其中Ⅲ、Ⅳ组下降更明显。插管后,Ⅰ、Ⅱ组SBP、DBP明显上升,HR增快。Ⅲ、Ⅳ组SBP分别在插管后2、1min下降。各时点Ⅲ、Ⅳ组SBP、DBP、HR与Ⅰ组相比显著下降。Ⅰ、Ⅱ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插管后4min明显上升。结论雷米芬太尼1·0、1·25μg/kg虽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但诱导期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血液动力学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不同给药方式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亚 鲁卫华 金孝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给药方式 氯诺昔康 术后镇痛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胃肠道不良反应 术后切口疼痛 呼吸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1 位作者 姚卫东 鲁美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颈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 布比卡因 心血管事件 中毒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鲁卫华 鲁美静 金孝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3,23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 目的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整麻醉平面为T6~S4,术中不用辅助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Ⅱ组(分娩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至3cm左右进入活跃期时,行L2-3硬膜外常规穿刺并向头端置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首剂8~10mL,控制平面在T10以下,待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后接PCA泵,维持量6~8mL/h,bolus剂量5mL,锁定时间20min,至宫口开全时停药。Ⅲ组(自然分娩组)按正常分娩常规程序处理。3组病人术中均予吸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以及15min、24h的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eurological and adaptive capacity score,NACS)。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2mL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产妇分娩过程中的HR、RR、BP,记录产妇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15min、24h的NACS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脐静脉乳酸含量比较,Ⅱ组与Ⅲ组高于Ⅰ组,Ⅲ组高于Ⅱ组。BEⅢ组高于Ⅰ组。3组间脐静脉血pH值、PCO2、PO2和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Ⅱ、Ⅲ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宫高下降幅度、泌乳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低,病人睡眠情况好。Ⅱ组产妇满意度高于Ⅰ、Ⅲ组。结论以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提供较为有效的镇痛,未见对新生儿及产妇有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分娩 产科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指数在老年患者七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晖 金孝岠 +1 位作者 潘松 吴鸿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熵指数在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诱导期间调节熵... 目的:探讨熵指数在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诱导期间调节熵指数维持在40~50,记录诱导、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参数在诱导后均下降,气管插管后又上升,P组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前明显低于S组(P<0.01),两组各时点的RE及SE数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增加值ΔHR、ΔMAP与熵指数增加值ΔSE、ΔRE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熵指数可以反映七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时的麻醉深度,但不能准确预测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老年人 七氟烷 普鲁泊福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状态指数在七氟醚或丙泊酚诱导时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晖 郭锡恩 +1 位作者 金孝岠 吴鸿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时脑状态指数(CSI)的变化。方法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S组吸入2%的七氟醚,每隔1分钟增加1%;P组每隔1分钟重复给予15 mg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患者诱... 目的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时脑状态指数(CSI)的变化。方法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S组吸入2%的七氟醚,每隔1分钟增加1%;P组每隔1分钟重复给予15 mg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患者诱导期的CSI数值,并对患者的镇静程度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标准评分。结果S组与P组术前CS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的加深,两组的CSI数值均明显下降(P<0.01),至OAA/S 1分时S组与P组的CSI数值较OAA/S 5分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S组与P组的CSI与OAA/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3和0.812。结论CSI监测可反映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时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状态指数 七氟醚 丙泊酚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呼末浓度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项小兵 连燕虹 +2 位作者 吴盈利 袁晓红 柳兆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呼末浓度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七氟醚呼末浓度0.5MAC(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组(S1组)、七氟醚呼末浓度1.0MAC组(S2组)... 目的:探讨不同呼末浓度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七氟醚呼末浓度0.5MAC(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组(S1组)、七氟醚呼末浓度1.0MAC组(S2组)和丙泊酚组(P组)。P组常规静脉诱导,诱导后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待T1(第一个肌颤搐)降至5%时行气管内插管;S1组先吸入8%浓度七氟醚并调节使其呼末浓度稳定于0.5MAC,余同P组;S2组呼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0MAC,余同S1组。术中维持分别采用全凭静脉(P组)和七氟醚持续吸入(S1组0.5MAC、S2组1.0MAC)。记录各组注入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后的插管时间、起效时间、TOF(四个成串刺激)无反应时间、阻滞维持时间、T125%恢复时间、T1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TOF70%恢复时间及血液动力学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插管时间、起效时间及血液动力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式阿曲库铵肌松阻滞期:与P组比较,S1组T125%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TOF无反应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TOF无反应时间、阻滞维持时间及T125%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S1组比较,S2组T125%恢复时间延长(P〈0.05)。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恢复期:与P组比较,S1组、S2组T1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TOF70%恢复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S1组比较,S2组T175%恢复时间、TOF70%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老年患者吸入七氟醚时,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不变,肌松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延长,且与七氟醚吸入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顺式阿曲库铵 神经肌肉阻滞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