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皖南地区728例恶性淋巴瘤的构成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冰 张帆 +3 位作者 卢林明 朱晓群 刘银华 何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皖南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构成情况,探讨本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2003.03-2012.03间诊断明确的淋巴瘤标本,全部病例经重新HE切片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辅助检测...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皖南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构成情况,探讨本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2003.03-2012.03间诊断明确的淋巴瘤标本,全部病例经重新HE切片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辅助检测,部分病例采用EBER原位杂交法(EBER-ISH)协助诊断,并参照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型。结果:728例中霍奇金淋巴瘤(HL)占9.34%(68/72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90.66%(660/728),NHL中B细胞来源占77.42%(511/660)。T/NK细胞来源占22.58%(149/660),此外,在收集的淋巴瘤标本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49.73%(362/728),其余较多见的六大类型依次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61例占8.3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56例占7.69%,外周T细胞淋巴瘤50例占6.87%,套细胞淋巴瘤36例占4.95%,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32例占4.40%,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31例占4.26%。男性433例,女性29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年龄最小5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1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发病率为86.6%(13/15)。最好发的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胃、肠、鼻咽部、扁桃体、涎腺、甲状腺、眼眶、骨和脾等。结论:中国皖南地区HL以结节硬化型和混合型居多,未见"双峰性",且以原发于左颈淋巴结多见。NHL中还是DLBCL为最多见,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67岁以上发病率较高,提示恶性淋巴瘤在亚类和分类上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布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曦 卢林明 +1 位作者 汪向明 梅晶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1例SPPT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1例SPPT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年龄17~6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1例SPPT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1例SPPT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年龄17~60岁,平均33岁。肿瘤切面均为囊实性,有包膜,直径3.2~10.0 cm。镜下肿瘤由乳头区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标记表达EMA (1/11)、vimentin (10/11)、NSE (11/11)、Syn (7/11)、CgA(1/11)、CD56(11/11)、CD10(11/11)、PR(9/11)、CD99(9/11)、α-AT(11/11)、β-catenin(11/11)、E-cadherin(11/11)、Cyc-lin D1(11/11)、c-Myc(11/1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1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并存活至今。结论 SPPT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胰腺肿瘤,可能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其发生与β-catenin通路关系密切;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对SPP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β-catenin通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安徽省皖南地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TGF-β通路候选基因关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沈丽娟 钟芳芳 +2 位作者 吴平平 曹晓智 卢林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TGF-β通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通路,由于人种遗传差异性,中国人群中是否与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文中探讨安徽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纵向随访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TGF-β通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通路,由于人种遗传差异性,中国人群中是否与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文中探讨安徽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纵向随访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2例,提取DNA保存并对选取的5个候选基因进行分型,评价患者基因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不同遗传模型下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联。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上POU2AF1基因SNP rs10749971的A等位基因在加性、隐性遗传模型下,均显著增加具有Ⅲ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风险(HR=1.968,P=0.004;HR=2.174,P=0.010);BMP2基因SNP rs961253的C等位基因在隐形遗传模型下,可同时增加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复发(HR=1.992,P=0.005)及死亡风险(HR=3.161,P=0.007),SMAD7基因SNP rs4464148的A等位基因在显性遗传模型下可显著降低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HR=0.382,P=0.017;HR=0.230,P=0.006)。对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多基因累积效应显示,基因高风险组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R=15.512,95%CI:1.611-149.360)。结论 在不同遗传模型下,TCF-β通路上的POU2AF1、BMP2及SMAD7基因的SNP位点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存在关联,且随着携带不利基因数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基因多态性 TGF-β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晓群 应月强 +2 位作者 黄文斌 徐国祥 齐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和 6 3 5 %。结直肠癌中TGF β1、VEGF蛋白的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VEGF在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 (P <0 0 5 ) ,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MVD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P <0 0 5 )。结论 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GF-Β1表达 肿瘤 浸润转移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27^(KIP1)和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文斌 杜少陵 +2 位作者 徐国祥 齐琼 林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探讨 p2 7KIP1和MMP 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6例胃癌中 p2 7KIP1和MMP 9蛋白的表达。结果 :p2 7KIP1和MMP 9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4 6 4 %和 5 3 6 %。p2 7KIP1蛋... 目的 :探讨 p2 7KIP1和MMP 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6例胃癌中 p2 7KIP1和MMP 9蛋白的表达。结果 :p2 7KIP1和MMP 9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4 6 4 %和 5 3 6 %。p2 7K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MMP 9的表达只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结论 :p2 7KIP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展 ,MMP 9可能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27KIP MMP-9 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67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莲芝 黄文斌 +3 位作者 张莹 张正荣 军文 徐国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 探讨cyclinD1、PCNA和Ki 6 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单纯性增生 30例、复杂性增生 30例、非典型增生 30例和子宫内膜腺癌 4 7例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 6 ... 目的 探讨cyclinD1、PCNA和Ki 6 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单纯性增生 30例、复杂性增生 30例、非典型增生 30例和子宫内膜腺癌 4 7例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 6 7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 ,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 3%、16 7%、30 0 %和 5 7 8%。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 (P <0 0 5 ) ,cyclinD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 )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PCNA和Ki 6 7在非典型增生组标记指数 (LI)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组 ,子宫内膜腺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 (P <0 0 5 ) ,PCNA和Ki 6 7LI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PCNA和Ki 6 7在cyclinD1阳性表达组的LI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CYCLINDL PCNA KI-67 表达 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CASC1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健君 李晓敏 +3 位作者 何雷 钟树志 彭彦霄 季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ASC1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对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ASC19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检测CASC19在5株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小干扰RNA...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ASC1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对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ASC19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检测CASC19在5株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小干扰RNA下调结直肠癌细胞中CASC19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实验研究CASC19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结果 CASC1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7,P<0.000 1),其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相关(P=0.044);下调CASC19的表达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ASC1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CASC1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部位、分化无相关性,而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提示CASC19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19 结直肠癌 迁移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文斌 朱晓群 +3 位作者 史良会 徐国祥 齐琼 林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大肠癌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表达情况。结果 :87例大肠癌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表...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大肠癌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表达情况。结果 :87例大肠癌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6 3 %和 55 2 %。MMP 2和MMP 9在侵及肌层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侵及浆膜层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Dukes分期中 ,C、D期中MMP 2和MMP 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 (P <0 0 5) ,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关 (P >0 0 5)。结论 :MMP 2和MMP 9可能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孔丽娜 孙青 +3 位作者 罗永红 丁华峰 李铁臣 卢林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1-544,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子宫腺肌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 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2 2例对照组 (正常子宫内膜 )的nm2 3-H1、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膜型 1-基质金...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子宫腺肌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 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2 2例对照组 (正常子宫内膜 )的nm2 3-H1、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膜型 1-基质金属蛋白酶 (MT1-MM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 1)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子宫腺肌症中 ,MMP - 2、MMP - 9和MT1-MM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m2 3-H1和TIMP - 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MMP - 2、MMP - 9和MT1-MMP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NM23-H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兆根 龚晓萌 +3 位作者 谢群 冯振中 徐浣白 汪向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及双下肢皮肤多发暗红色质硬斑片及斑块。镜检: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较多扩张的小血管,血管腔内见中等到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CD56和TIA-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70%。EBER分子原位杂交阳性。确诊后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2个疗程,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皮肤IVNKL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预后较差且容易误诊,皮肤活检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淋巴瘤 皮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CD44v6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晓群 黄文斌 +3 位作者 赵有才 徐国祥 齐琼 林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protein ,MRP)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4例食管癌组织中MRP和CD44v6的蛋白表达。结果 MRP和CD44v6在...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protein ,MRP)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4例食管癌组织中MRP和CD44v6的蛋白表达。结果 MRP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1 4 %和 83 8%,食管癌中MRP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CD44v6在MRP阳性食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MRP阴性食管癌中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肿瘤多药耐药可能与肿瘤转移有关 ,检测食管癌中MRP和CD44v6的表达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组织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D44V6 基因表达 细胞粘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术中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亚兵 洪书剑 +3 位作者 武健 吴佩 徐国强 张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发现微转移,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以了解快速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及发现微转移的能力。结果:56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90.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0例SLN癌转移,36例阴性者行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发现2例微转移,术后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又发现2例微转移。结论:美蓝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术中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IGF-Ⅰ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杨 吉兆宁 +1 位作者 王潞 张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MMP-2和MMP-9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丽娜 孙青 +3 位作者 李书勤 罗永红 李铁臣 卢林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MMP-2和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2及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研究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 目的:探讨MMP-2和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2及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研究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2和MMP-9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的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各自的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P<0.05)。结论:MMP-2和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明胶酶A 明胶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80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贤军 王亚兵 +3 位作者 洪书剑 武健 徐国强 张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8年3月本科共收治8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兰染色SLNB,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冰冻切片,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8年3月本科共收治8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兰染色SLNB,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冰冻切片,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结果:69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86.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4例SLN癌转移,45例阴性者术后行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发现5例微转移。结论:美兰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前哨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重要预示价值,SLN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肠套叠为首发症状的结肠淋巴瘤1例
16
作者 刘银华 张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肠套叠 首发症状 结肠淋巴瘤 病理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可 孟刚 +1 位作者 龚西騟 张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0-525,530,共7页
目的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IDPN)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根据WHO分类(2003)和Tavassoli等(1999、2003)有关标准,筛选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41例,对上述病例进行HE... 目的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IDPN)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根据WHO分类(2003)和Tavassoli等(1999、2003)有关标准,筛选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41例,对上述病例进行HE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选用的一抗有CK5、CK34βE12、CK8、CD34、SMA、p63、CD10。结果(1)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镜检为扩张的导管或小管内含纤维-脉管轴心的乳头状病变,由腺(系)上皮和肌上皮覆盖轴心形成双层构型。其中16例伴腺(系)上皮普通性增生,2例〈10%的乳头覆盖上皮呈不典型增生(AH)改变。腺(系)上皮CK5 17例(89.5%)中~强阳性;CK34βE1216例(84.2%)中~强阳性。肌上皮SMA、p63、CD10均阳性。(2)非典犁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3例伴发于囊内乳头状癌,1例作为主要诊断。表现为≥10%而〈90%的乳头覆盖上皮呈AH改变。其AH区域CK5均阴性,3例CK34βE12阴性~弱阳性。(3)导管内乳头状癌21例,其中①2例仅表现为≥90%的乳头区肌上皮层完全缺乏;②1例仪表现为〉90%的乳头覆盖上皮呈低级导管原位癌(DCIS)样改变;③8例兼具上两种特征;④10例乳头覆盖上皮呈中~高级别DCIS样改变。符合②及③者CK5均阴性,CK34βE12 6例(66.7%)阴性~弱阳性;符合④者CK5、CK34βE12 8例(80%)均阴性~弱阳性。结论IDPN是一组良恶性不同的病变,各自的HE形态和免疫表型均有差异,应采用HE形态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综合标准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LH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甲基化水平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卉 汪竹 +3 位作者 袁昕 焦南林 张有为 童建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调取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8例CRC患者术后组织蜡块,所有患者均接受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4~6... 目的: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调取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8例CRC患者术后组织蜡块,所有患者均接受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4~6个周期,显微切割结合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结果:68例CRC组织中,16例(23.5%)检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3/68,4.4%,P=0.001)。尽管hMLH1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生存分析表明hMLH1甲基化与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获益有关(P值分别为0.039、0.045)。结论:hMLH1基因甲基化可望成为5-Fu辅助化疗CRC患者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氟尿嘧啶 HMLH1 甲基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琦 王道明 +3 位作者 胡凯峰 夏亚斌 朱家胜 卢林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9-861,共3页
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又称为弥漫性囊性腺体畸形,临床上极为罕见。我科2015年7月收治1例,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64岁。
关键词 囊性 胃炎 临床资料 弥漫性 G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部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1例
20
作者 李庆 曹立宇 张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1273,共3页
患者女性,71岁,因左手疼痛10个月、加重2个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在当地医院行小针刀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CT检查示左侧第一掌骨下方外侧皮下软组织内见一... 患者女性,71岁,因左手疼痛10个月、加重2个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在当地医院行小针刀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CT检查示左侧第一掌骨下方外侧皮下软组织内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2.4 cm×1.8 cm,CT值约204 HU(图1),左侧腕骨内见多发小囊状透亮影,部分腕骨间隙狭窄;查体:左侧第一掌骨基底部稍红肿,可触及一囊实性包块,大小2.0 cm×2.0 cm,移动度差,稍凸起,压痛明显,腕掌关节活动稍受限,包块皮温稍高,末梢感觉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磷1.36 mmol/L(正常值0.78~1.65 mmol/L),血钙2.34 mmol/L(正常值2.11~2.52 mmol/L),碱性磷酸酶97 mmol/L(正常值50~13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部肿瘤 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