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远珍 李朝品 +4 位作者 章泾萍 吕建萍 唐丽玲 何圣红 鲍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某三甲医院新进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于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培训人员,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6...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某三甲医院新进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于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培训人员,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67.44±4.49)分和(88.12±6.17)分(t=30.523,P<0.0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的培训者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94%的培训者认为情景模拟教学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结论: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中不仅激发了年轻护士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者沟通、协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在职培训 教学方法 应用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护生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爱平 潘玲玲 +1 位作者 郑微艳 袁晓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护生在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4年7-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参加高仿真模拟教学课题类实验研究的17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借助NVivo8.0软件,根据Colai... 目的深入了解护生在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4年7-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参加高仿真模拟教学课题类实验研究的17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借助NVivo8.0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护生在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即情景仿真可激发学习兴趣、环境仿真可提供安全的实践、实训仿真使应对充满信心。结论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为护生提供了无风险、逼真的实践环境,可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仿真模拟教学 危重症护理 护生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拳法临床路径在原发性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章泾萍 潘丽英 +4 位作者 倪爱珍 黄静 黄先娥 孙玉 汤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63-464,共2页
目的:降低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和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方法:将324例各部位颅内原发性肿瘤患者应用组合拳法临床路径和传统的"请求-应答模式"后,对患者治愈情况、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平... 目的:降低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和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方法:将324例各部位颅内原发性肿瘤患者应用组合拳法临床路径和传统的"请求-应答模式"后,对患者治愈情况、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愈率由56.5%上升至65.4%,症状明显改善由原来24.2%提高至29.7%,术后出现并发症者由48.4%降至34.6%,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21.5±2.72)d下降至(15.5d±3.5)d,平均医疗费用由(26410±662.20)元减少至(17320±688.23)元,患者的满意度由91.4%上升至97.6%。结论:采用组合拳临床路径方法,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拳法 临床路径 颅内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体系在我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陶秀彬 鲍娟 匡霞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12期87-89,共3页
目的:提高我院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将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入到护士管理机制中。结果:实施KPI考核指标体系的2年多来,我院护士在公共考核指标和护理岗位考核指标上的增幅都取得了较大提高。结论:KPI绩效管理可以将医院的战略目标和... 目的:提高我院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将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入到护士管理机制中。结果:实施KPI考核指标体系的2年多来,我院护士在公共考核指标和护理岗位考核指标上的增幅都取得了较大提高。结论:KPI绩效管理可以将医院的战略目标和护士的具体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护士绩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推动了医院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绩效考核 KPI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C PICC置管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9
5
作者 章泾萍 鲍仕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CVC,PICC置管患者导管感染的原因。方法:对204例置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15.69%。导管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留置天数、病情、更换敷贴次数。结论:置管感染的高危险因素为置留天数、病情、更换敷贴次... 目的:观察应用CVC,PICC置管患者导管感染的原因。方法:对204例置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15.69%。导管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留置天数、病情、更换敷贴次数。结论:置管感染的高危险因素为置留天数、病情、更换敷贴次数。因此,我们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4年7~10月在我院消化科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脉冲式缓慢推注正压封管基础上采用抓取关闭夹外侧的延长管推入关闭夹;对照组在脉冲...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4年7~10月在我院消化科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脉冲式缓慢推注正压封管基础上采用抓取关闭夹外侧的延长管推入关闭夹;对照组在脉冲式缓慢推注正压封管基础上,采用习惯做法:用拇指抵住关闭夹一端,食指、中指分别置于关闭夹两侧,将延长管送入关闭夹。比较两组封管后第1天、第2天的回血例数及堵管例数。结果:第1天封管后,观察组、对照组的回血率分别为0%(0/50)、98%(49/50),P<0.01,堵管率分别是0%(0/50)、12%(6/50),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封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回血率分别为0%(0/50)、100%(44/44)(P<0.01),堵管率分别为2%(1/50)、20.5%(9/4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堵管率明显下降,封管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抓取关闭夹外侧的延长管推入关闭夹的方法明显减少回血次数,并降低了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封管方法 堵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体温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章泾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9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变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50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监控其体温变化,测量术前1d、术日及术后1—14d的体温。结果患者术后体温呈“双峰”现象:术后第1—3天为第一高峰,平均为(38.0±0.5)℃... 目的通过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变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50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监控其体温变化,测量术前1d、术日及术后1—14d的体温。结果患者术后体温呈“双峰”现象:术后第1—3天为第一高峰,平均为(38.0±0.5)℃;此后体温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达最低,平均为(37.0±0.3)℃;此后体温又逐渐升高,术后第8—10天为第二高峰,平均为(37.5±0.4)℃。结论上述规律有利于加强术前卫生宣教,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发热 体温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住院病人院内获得性压疮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方 鲍娟 +2 位作者 章泾萍 吕建萍 李慧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2013年上报的69例院内发生压疮事件,对压疮发生的年龄、部位、科室、分级、预后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2013年上报的69例院内发生压疮事件,对压疮发生的年龄、部位、科室、分级、预后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排序前三位年龄范围分别为89岁以上、80~89岁及70~79岁;前三位压疮部位分别为骶尾部、足跟及髂嵴;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肿瘤内科及神经外科。根据上报性质不同,住院病人HAPU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预报难免压疮后发生,第二类为未预报发生;预报难免压疮后发生的HAPU分级严重度低于未预报后发生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预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病人自身存在高危因素是导致预报难免压疮后发生HAPU的主要原因,而预防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是导致未预报后发生HAPU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提高护士的压疮风险预测及评估意识,并根据HAPU发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压疮 护士 评估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