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夏亚斌 陈方正 +1 位作者 张义胜 赵国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7期817-819,共3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普遍推广及应用,从临床教学的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应该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观念。现对在日常...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普遍推广及应用,从临床教学的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应该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观念。现对在日常普通外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 应用 医学教育模式 临床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 医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应月强 史良会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实践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性超声治疗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4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良西 鲁柯兵 +2 位作者 江峰 徐华平 蒋大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42例积液类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并与同期20例行单纯临床支持保守治疗的资料(对照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42例积液类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并与同期20例行单纯临床支持保守治疗的资料(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介入性超声治疗组和单纯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率及平均外科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0.5%、55%及(10.7±4.5)d、(22.5±7.5)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积液类并发症的有效、安全、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 腹部外科 积液类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被引量:3
4
作者 芮景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外科学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因而英文称外科为surgery,来自拉丁文chirurgia,其字源是希腊文cheir(手)和ergon(工作),体现了外科学的特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科学在理...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外科学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因而英文称外科为surgery,来自拉丁文chirurgia,其字源是希腊文cheir(手)和ergon(工作),体现了外科学的特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科学在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上均有了极大的进步,手术虽仍是外科工作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外科看成单纯是手的工作时代早已过去,现代外科已经并将越来越需要手与脑高度结合,越来越需要用缜密的思维与精湛的技巧完成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生 实践 临床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小龙 谭迦南 +4 位作者 沙德驹 任刚 龚荣福 丁伯应 江道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58-259,共2页
自1987年8月至1991年6月,应用 GF-1管型消化道吻合器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共92例(食管癌42例,贲门癌5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本文对应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术后并发症较少等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此法在临床... 自1987年8月至1991年6月,应用 GF-1管型消化道吻合器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共92例(食管癌42例,贲门癌5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本文对应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术后并发症较少等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此法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外科手术 消化道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体会
6
作者 沙德驹 谭迦南 +4 位作者 杨小龙 任刚 龚荣福 丁伯应 江道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23-24,共2页
动脉导管未闭症(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心病人的21%.我院自1979年12月~1991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34例,无并发症和死亡,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28岁。30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胸骨左缘2... 动脉导管未闭症(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心病人的21%.我院自1979年12月~1991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34例,无并发症和死亡,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28岁。30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胸骨左缘2~3肋间有典型连续性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临床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芮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窄性心包炎18例外科治疗体会
8
作者 熊克品 丁伯应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98-29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外科治疗 体会 外科手术治疗 病人 例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石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9
作者 夏祥厚 朱家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306-307,共2页
胰石症,又称钙化性胰腺炎,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且与胰腺癌有联系,因而受到重视。
关键词 胰石症 胰腺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540例法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方列 陈峰 戴易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残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0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对伤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类型、主要并发症、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型颅脑损伤多见(394例),最常...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残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0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对伤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类型、主要并发症、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型颅脑损伤多见(394例),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脑挫裂伤,主要并发症有脑积水(3.15%)、癫痫(2.03%)、偏瘫(1.48%),鉴定时间最多的是3~6个月,最常见伤残等级Ⅹ级。结论: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伤残评定应掌握适当鉴定时限,同时注意相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颅脑损伤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附57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68-269,共2页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5 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 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 ,2 7例行非手术引流治疗。结果  3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 11例存活 14月以上 ,2 7例行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术患者均在 8月内死亡。结论 外...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5 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 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 ,2 7例行非手术引流治疗。结果  3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 11例存活 14月以上 ,2 7例行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术患者均在 8月内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疗效明显优于ENBD或ERBD胆管内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临床分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关键技术及流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斌 鲍胜华 +7 位作者 张文君 戴大飞 钱锐 石代伟 黄晨 彭俊璐 俞远林 陈晓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2-855,共4页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并开始用于治疗HL,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其具体技术及操作流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治疗方式 腹腔镜 肝内胆管结石病 肝切除 常见疾病 长江流域 肝左外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6
13
作者 方小三 王小明 +1 位作者 胡明华 孙卫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方式对小儿疝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对524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20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316例,比较两组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方式对小儿疝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对524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20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316例,比较两组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自主活动时间少、术后禁食时间短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瘢痕细微的优点,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疝修补术 腹股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潘丽英 汤云 +4 位作者 黄先娥 倪爱珍 徐莉莉 宗云 徐智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与非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及致病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因颅脑损伤而需要留置导尿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冲洗组与非冲洗组,冲洗组每天用1∶5 000呋喃西林液300 ml冲洗膀胱1次,非冲洗组不做冲洗处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与非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及致病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因颅脑损伤而需要留置导尿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冲洗组与非冲洗组,冲洗组每天用1∶5 000呋喃西林液300 ml冲洗膀胱1次,非冲洗组不做冲洗处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导尿后第1、3、5、7、9和11天行中段尿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两组病人尿液细菌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构成有所不同。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地预防或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尿菌阳性率,同时可增加新的感染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 泌尿道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夏亚斌 窦千 +5 位作者 黄晓旭 张强 胡凯锋 李树仁 李仁志 史良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26例Ⅰ~Ⅲ期胃癌施行反穿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端胃癌根治术8例,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癌根治术2例),通过主操作孔将...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26例Ⅰ~Ⅲ期胃癌施行反穿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端胃癌根治术8例,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癌根治术2例),通过主操作孔将吻合器抵钉座放入腹腔,切开食管(或十二指肠)前壁3~4 cm,置入抵钉座,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切割闭合食管(或十二指肠)残端,完成抵钉座放置。在腹腔内完成胃切除,在上腹正中3~5 cm小切口辅助下进一步完成食管-空肠吻合、食管-残胃吻合或十二指肠-残胃吻合。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抵钉座放置时间5~16 min,平均12 min,均在术后第2~3天肛门排气,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9~10 d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反穿刺技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较满意,可减小腹壁辅助切口,达到微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反穿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学武 徐宏光 +1 位作者 刘平 王凌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晓旭 许力 +6 位作者 孙大勇 胡凯峰 窦千 张强 李树仁 李仁志 夏亚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放置食管残端抵钉座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8月,60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反穿刺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食管空肠吻合采用常规荷包缝合置入抵钉...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放置食管残端抵钉座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8月,60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反穿刺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食管空肠吻合采用常规荷包缝合置入抵钉座,反穿刺组使用反穿刺技术完成抵钉座放置,其余手术方式2组相同。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反穿刺组放置抵钉座时间短[(11.5±2.6)min vs.(13.1±3.2)min,t=-2.123,P=0.038],手术时间短[(226.2±22.4)min vs.(239.2±23.5)min,t=-2.195,P=0.032],切除食管长[(4.6±1.2)cm vs.(2.9±1.0)cm,t=2.388,P=0.020],引流管留置时间短[(8.4±1.7)d vs.(9.8±2.4)d,t=-2.541,P=0.014],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随访6个月,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反穿刺技术可以安全应用于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且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反穿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勇 黄书文 +1 位作者 张义胜 卢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74-175,181,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 0例胃癌根治术后标本检测ER、PR。结果 ①ER、PR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32 .5 %、30 .8%,两者共同阳性2 8.3%;②ER、PR在胃癌中与Borrman... 目的 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 0例胃癌根治术后标本检测ER、PR。结果 ①ER、PR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32 .5 %、30 .8%,两者共同阳性2 8.3%;②ER、PR在胃癌中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1) ,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 (P >0 .0 5 )。结论 ER、PR阳性表达的胃癌具有激素依赖性 ,测定胃癌中ER、PR对临床判定预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酮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16
19
作者 夏友传 赵国海 +3 位作者 司春强 薛清泉 冯桂林 梁双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7月总计40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凝组260例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非抗凝组140例术后未常...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7月总计40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凝组260例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非抗凝组140例术后未常规应用抗凝。结果:抗凝组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而非抗凝组出现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常规抗凝有助于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手术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晓旭 许力 +2 位作者 朱家胜 李树仁 王道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h vs(102±19)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胃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