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gE、外周血嗜酸细胞检测及特应性体质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沈伊娜 刘永芳 +1 位作者 蔡珍琴 睢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30例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并调查... 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30例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并调查受检者三代内特应性体质家族史。结果: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为(525.39±252.29)IU/ml,显著高于缓解期(153.92±62.23)IU/ml,P<0.001,CVA两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26±14.83)IU/ml,P<0.05。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水平(1.11±0.48)×109/L显著高于缓解期(0.50±0.23)×109/L,P<0.001,CVA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3±0.07)×109/L,P<0.05。③CVA发作期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哮喘发作期的(528.26±203.11)IU/ml和(1.16±0.43)×109/L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咳嗽变异性哮喘组阳性26/30例(8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7/30(23.3%)(P<0.01)。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IgE水平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IGE 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 特应性体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工龄护士职业紧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余结根 李荣 +6 位作者 陆琳琳 匡霞 贺连平 康耀文 陈燕 金岳龙 姚应水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工龄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7家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结果:在年龄方面,3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工龄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7家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结果:在年龄方面,30~40岁年龄组护士,职业任务、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外)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工龄方面,工作5~15年组护士,职业任务总均分及各子项(任务模糊和责任感除外)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应针对该群体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由于职业紧张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工龄 职业紧张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士发 邰海服 +2 位作者 胡芳 陈爱斌 茅双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2 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EEPH)、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 CO2、Pa O2、Sa O2、Pa O2/Fi O2;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的病死率、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mg)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EEPH)和PmeanBIPAP组低于Sl MV组(P<0.05),而Crs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 O2和Pa O2/Fi 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BIPAP组均低于Sl MV组(P<0.05),BIPAP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l MV组(4.00%vs 31.82%,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有效防治肺出血,缩短病程,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凝酶 肺出血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窦常胜 周名雄 张士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与机理。方法 设黄芪治疗组 (n =30 )及常规治疗组 (n =30 )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 ,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NO、ET 1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 ,黄芪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与机理。方法 设黄芪治疗组 (n =30 )及常规治疗组 (n =30 )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 ,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NO、ET 1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 ,黄芪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NO、ET 1水平有明显差异 ,且ET 1水平的变化同NO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黄芪对HIE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可能是通过降低NO、ET 1的水平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ET-1 黄芪 临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患儿 消失 机理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阿奇霉素静滴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志奇 任颖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在阿奇霉素静滴过程中分别伍用VitB6、思密达、654-2,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120例随机分成4组,即单用阿奇霉素、添加VitB6、思密达、654-2,每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加入VitB6与否,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而加思... 目的在阿奇霉素静滴过程中分别伍用VitB6、思密达、654-2,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120例随机分成4组,即单用阿奇霉素、添加VitB6、思密达、654-2,每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加入VitB6与否,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而加思密达可减轻腹泻、腹痛、呕吐、恶心,但不改善静脉痛;而加654-2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均明显减少。结论在小儿静滴阿奇霉素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浓度、速度外,在开始时加用654-2和口服思密达可缓解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配伍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国成 李志奇 陈爱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吸氧等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加入微量气泵雾化吸入,2次/...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吸氧等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加入微量气泵雾化吸入,2次/日。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米克令舒 毛细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8例手足口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江华 喻艳林 +2 位作者 李志鸿 杨进孙 王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4月底~7月初来我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168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胸片和血生化检查。结果:168例手足口患儿中...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4月底~7月初来我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168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胸片和血生化检查。结果:168例手足口患儿中136例有发热;尿液分析,10例尿中有微量蛋白,6例隐血阳性,6例有少量的白细胞;血常规检测,52例血白细胞数增高;生化检查提示,3例AST升高,58例ALT升高,128例LDH升高,127例HBDB升高,16例CK升高;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持续发热患儿,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多累及4岁以下儿童,常合并有心肌损伤,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生化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嘉 陆琳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6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33例好转痊愈,治愈率91.7%,3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 目的:总结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6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33例好转痊愈,治愈率91.7%,3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应严密观察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合理执行医嘱,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指导,能有效防止腹型过敏性紫癜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性紫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紧急自救与互救能力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寿枝 王金权 陆琳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紧急状况下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应对常见伤害及灾害的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大学的1 35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及模拟测试。结果:安徽省高校大...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紧急状况下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应对常见伤害及灾害的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大学的1 35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及模拟测试。结果: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及灾害(除触电、煤气中毒、地震外)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均较低。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及灾害(煤气中毒、交通伤、地震除外)的自救与互救能力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及灾害(除煤气中毒、电击、灼烫伤、火灾、泥石流、雪灾外)的自救与互救能力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的紧急自救与互救能力普遍欠缺,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急救能力培训来提高其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救 互救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浆ET-1和NO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窦常胜 刘永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MCT模型组(n=10)。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MCT模型组(n=10)。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在注射MCT3周后,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为(18.13±4.33)mmHg,模型组为(31.65±8.52)mmHg(P<0.01),血浆ET明显升高(61.08±9.46vs95.92±15.78),NO下降(115.32±27.15vs52.24±8.71)(P<0.01)。结论:野百合碱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良荣 茅双根 +3 位作者 周名雄 窦常胜 李志奇 郭本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6例患儿应用周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患儿...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6例患儿应用周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用药后30 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患儿用药前后PaO_2、PaCO_2,p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36例患儿全治愈。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鲁其乐 胡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QTd)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川崎病(KD)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做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并在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将有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损伤组... 目的:探讨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QTd)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川崎病(KD)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做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并在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将有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损伤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的为非损伤组,同时随机抽取在此期间有发热的非KD患儿34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QTd值及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QTd值(53.23±15.07,31.41±16.46)均显著延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非损伤组与对照组(22.71±9.47)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同急性期QTd值呈正相关(rs=0.551,P(0.05)。结论: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QTd值,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QT间期离散度 冠状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生长抑素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士发 茅双根 +1 位作者 周名雄 杨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液中生长抑素(S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SS、T_3、T_4、TSH,并与28例正常足月新...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液中生长抑素(S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SS、T_3、T_4、TSH,并与2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作对照。结果 HIE急性期SS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_3、T_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_(T3)<0.05、P_(T4)<0.05),且与HIE的轻重程度相关,TS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检测SS及甲状腺功能对正确判断HIE的分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生长抑素 甲状腺功能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元福 张士发 汤荣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8例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浓度。结果 静脉注射环磷腺苷葡胺治疗12天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8例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浓度。结果 静脉注射环磷腺苷葡胺治疗12天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 窒息 心肌损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ET-1和NO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睢燕 周名雄 窦常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高胆红素症的关系。方法:对7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 d及第10 d血ET-1及NO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出生理性黄疸高峰时ET-...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高胆红素症的关系。方法:对7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 d及第10 d血ET-1及NO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出生理性黄疸高峰时ET-1及NO水平。用放免法测定ET-1,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前血ET-1及N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第5 d、第10 d与治疗前比较,血清ET-1、NO水平明显下降(P<0.05),提示血清ET-1及NO与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1=0.665、r2=0.604)。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ET-1、NO水平增高,且与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提示ET-1、NO水平可反映胆红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勇 窦常胜 严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7-118,124,共3页
目的: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9例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浆NT-proBNP和hsCRP,并同时检测29例其他发热性... 目的: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9例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浆NT-proBNP和hsCRP,并同时检测29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P<0.01)及健康对照儿童。KD患儿NT-proBNP明显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但hsCRP水平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T-proBNP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KD早期诊断较好的血浆学指标,hsCRP不能作为KD早期诊断指标,但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高敏C 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士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KD患儿发病早期(<10 d)临床治疗(单一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C...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KD患儿发病早期(<10 d)临床治疗(单一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检验上述因素与KD合并CAL的相关性。结果:发病10 d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WBC、CRP、心电图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与KD合并CAL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糖皮质激素应用、WBC和心电图异常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发病10 d内可疑KD病例如有WBC显著升高、心电图异常及早期单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作为KD合并CAL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颖 马磊 刘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2011年2月一2013年1月间调查10 104个新生儿,包括监护病房收治的122例RDS患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此(O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胎龄<32周,新生...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2011年2月一2013年1月间调查10 104个新生儿,包括监护病房收治的122例RDS患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此(O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胎龄<32周,新生儿性别,低出生体重,产妇年龄,选择性剖宫产是RDS的高危因素;而产妇妊娠期疾病不能作为RD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出现RDS及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防止新生儿出现RDS的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RDS的发生率,并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的研究
19
作者 张士发 周名雄 +3 位作者 茅双根 窦常胜 严颜 李志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21-323,33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reperfusion brain damage,HIRBD)后不同时间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mRNA、AM及外周血血浆AM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将42只健康7 d龄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reperfusion brain damage,HIRBD)后不同时间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mRNA、AM及外周血血浆AM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将42只健康7 d龄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RBD后0 h、6h、12 h、24 h、48 h组,每组6只,按时剖杀各组实验大鼠,断头取血及双侧脑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脑组织AM 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浆AM水平。结果:①HIRBD各组脑组织AM mRNA、AM和血浆AM水平显著性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峰在6~24 h,24 h后开始下降。②脑组织AM mRNA水平和脑组织AM水平呈正相关(r=0.75,P〈0.05)。③外周血血浆AM水平和脑组织AM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缺氧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新生大鼠脑组织AM基因表达和转录水平的增高,并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新生大鼠HIRBD时脑组织AM基因表达和转录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外周血血浆AM增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肾上腺髓质素 缺氧缺血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客观测试对哌醋甲酯干预下ADHD转归的观察
20
作者 茅双根 胡芳 任颖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哌醋甲酯 (MPH)干预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D)的转归及注意力缺陷测试仪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176例ADHD患儿分为两组 ,分别口服MPH 1个月 (治疗Ⅰ组 )和 2个月 (治疗Ⅱ组 ) ,采用NJ2 2注意力缺陷测试仪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停... 目的 探讨哌醋甲酯 (MPH)干预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D)的转归及注意力缺陷测试仪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176例ADHD患儿分为两组 ,分别口服MPH 1个月 (治疗Ⅰ组 )和 2个月 (治疗Ⅱ组 ) ,采用NJ2 2注意力缺陷测试仪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停药 1个月后测试患儿注意力缺陷程度及其动态变化 ,比较两组疗效及停药后症状反跳情况。同时应用DSM Ⅳ量表进行对比观察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Ⅰ组和Ⅱ组的注意力轻度异常患儿显效率分别为 76 %和 82 % ,总有效率分别为 81%和 86 %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的注意力重度异常患儿显效率分别为 17%和 4 8%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采用测试仪及DSM Ⅳ量表两种方法观察 ,一致率为 73.9%。停药 1个月后两组注意障碍反跳率分别为 87%和 81%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MPH治疗ADHD短期效果肯定 ,但必须有完善的多向治疗支持才可能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NJ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 测试 哌醋甲酯 ADHD 临床转归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