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长神经解剖方法的探索
1
作者 吴敏 胡天寒 吴让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3,共6页
目的明确枕长神经的解剖学特征,总结其快速解剖方法,为解剖学工作者提供操作依据。方法对3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的双侧(76个)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由于使用的是学生局部解剖后的尸体标本,因此不规定具体切口,主要解剖和探查颈外... 目的明确枕长神经的解剖学特征,总结其快速解剖方法,为解剖学工作者提供操作依据。方法对3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的双侧(76个)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由于使用的是学生局部解剖后的尸体标本,因此不规定具体切口,主要解剖和探查颈外侧区、胸锁乳突肌区和枕区。重点解剖枕长神经,仔细观察其起始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76个标本均解剖出枕长神经。采用后缘线解剖法,70个标本在副神经上方1~3 cm,靠近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后缘附近发现枕长神经,占92.1%;采用拐点解剖法,6个标本在以乳突下尖与枕外隆凸尖连线中点为圆心,半径约1.5 cm的圆圈范围内发现枕长神经,占7.9%。结论采用后缘线解剖法或拐点解剖法可快速发现枕长神经,拐点解剖法虽可明确发现枕长神经,但解剖操作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小神经 副神经 颈后三角 枕长神经 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小梅 支慧 +6 位作者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VAC-Ⅰ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新发现的颈丛无名神经的解剖与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敏 胡天寒 吴让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查出现于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枕小神经的关系。方法 31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左侧和右侧,共62侧。按颈部常规切口,解剖和探查其颈外侧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枕区。结果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 目的探查出现于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枕小神经的关系。方法 31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左侧和右侧,共62侧。按颈部常规切口,解剖和探查其颈外侧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枕区。结果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经的出现率高达96.8%。其主干(颈后三角段)直径约2~3 mm,长约10 cm,它起于第2颈神经前支(C2,C2-3),通过胸锁乳突肌上三分之一深面,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位于副神经上方约1~3 cm,进入颈后三角,位置较深,然后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与其平行上行,经过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在枕骨附着点之间进入枕区,分为3~5支,分布区域位于枕小和枕大神经皮肤分布区域之间。结论颈后三角上部有一条较大的无名神经通过,依据其形态学特征或应命名其为枕长神经。它的发现对此局部的外科手术以及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小神经 副神经 颈后三角 枕长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医学伦理教育的融入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全海 李怀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348-350,共3页
在分析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实验教学融入伦理教育的融入原则,并提出了该实验教学融入伦理教育的实施措施: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进行敬畏生命教育;加强死亡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基础教育 实验教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BDNF、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敏 丁艳霞 +3 位作者 张业贵 产翠翠 龚儒杰 倪进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每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成功...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每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成功后,天麻素组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10 mg/kg,1次/d,连续14 d;Nissl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表达水平。结果:Niss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纹状体神经元结构清晰完整,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出现明显的胞体萎缩情况,细胞排列疏松。天麻素组较模型组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也有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正常组与假手术组BDNF、IL-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天麻素对脑缺血导致的纹状体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因子BDNF、下调促炎因子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纹状体 天麻素 BDNF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黏液表皮样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倩 王小明 +4 位作者 卢林明 黄曦 李佳嘉 汪向明 郭娜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liver,PM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CL患者的病史、临床资料、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左半肝,单发;镜下瘤细胞由...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liver,PM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CL患者的病史、临床资料、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左半肝,单发;镜下瘤细胞由三种细胞构成: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黏液细胞,所占比例各有不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99、CK19弥漫强阳性,黏液细胞CEA局灶阳性,CK7主要表达于表皮样细胞及黏液细胞,CK5/6、p40、p63表达于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特殊染色AB、PAS、黏液卡红染色证实黏液细胞存在,Ki67增殖指数30%~40%。FISH检测:4例PMCL均未检测到MAML2基因断裂重排,1例肿瘤发生MAML2基因扩增。结论PMCL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诊断时需与胆管腺癌、腺鳞癌等相鉴别,且无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UBE2S通过增加癌细胞干性促进肝癌的进程机制
7
作者 陈浩 李振汉 +3 位作者 王明婷 卢林明 唐乾利 罗良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目的探究UBE2S在肝癌微环境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中UBE2S转录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差异,使用CPTAC数据库分析UBE2S蛋白水平差异。使用TISCH单细胞测序数据挖掘UBE2S在不同... 目的探究UBE2S在肝癌微环境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中UBE2S转录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差异,使用CPTAC数据库分析UBE2S蛋白水平差异。使用TISCH单细胞测序数据挖掘UBE2S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通讯的强度以及细胞群各自的关键转录因子。免疫组化验证UBE2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多色免疫荧光检测UBE2S在肝癌细胞以及T细胞的表达情况。利用shRNA敲低肝癌细胞HCC-LM3中的UBE2S,分为shCtrl(对照组)、shUBE2S-1(敲低组1)、shUBE2S-2(敲低组2)3个组,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悬浮成球实验检测UBE2S敲低对HCC-LM3干性影响。结果UBE2S在TCGA数据库中非配对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1),配对肿瘤组织中也高表达(P<0.001),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转录水平逐渐增高(P<0.001);在CPTAC数据库中肝癌组织UBE2S蛋白水平表达也增高(P<0.001);肝癌中UBE2S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P<0.001);TP53突变组UBE2S转录水平更高(P<0.001)。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UBE2S在T细胞等细胞群高表达;内皮与上皮及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交互强度较高,SMAD1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prolif细胞关键转录因子。与正常组织相比,UBE2S在肝癌组织高表达;且在肝癌细胞和T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shCtrl组相比,敲低UBE2S能减少肝癌细胞克隆形成数目(shUBE2S-1,P<0.05、P<0.01;shUBE2S-2,P<0.01、P<0.05);悬浮成球实验显示:与shCtrl组相比,敲低UBE2S能减少肝癌细胞肿瘤球形成数目(shUBE2S-1,P<0.05、P<0.01;shUBE2S-2,P<0.01、P<0.01)。结论UBE2S在肝癌组织T细胞中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且其能促进肝癌细胞干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UBE2S 肝癌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旭 朱元美 +4 位作者 唐保露 任尤楠 陶善珺 杨解人 郑书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1))。丹酚酸B...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1))。丹酚酸B各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容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Alb),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和Smad7蛋白水平。结果丹酚酸B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胶原沉积,降低FBG、BUN、UAlb、SCr、MDA及TGF-β1、p-Smad2蛋白水平,使血清TAC、SOD活性和肾组织Smad7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 05)。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其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纤维化 丹酚酸B TGF-Β1 氧化应激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多糖与电针对脑缺血大鼠齿状回BDNF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缪化春 吴锋 +1 位作者 丁见 熊克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多糖与电针对脑缺血大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D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 目的:观察天麻多糖与电针对脑缺血大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D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以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周,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天麻多糖10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周;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持续30min,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DG BDNF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DG BDNF和VEGF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缺血侧DG BDNF和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5);针药结合组阳性表达显著多于电针组或天麻多糖组(P<0.01)。结论:天麻多糖与电针结合可显著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侧DG BDNF和VEGF的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且作用优于单用电针或天麻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齿状回 天麻多糖 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业贵 丁艳霞 侯良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复方丹参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复方丹参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片0.75g/kg灌胃,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持续30min,针药结合组联合采用复方丹参片灌胃和电针刺激,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连续5周。另用8只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表达明显减弱(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或P<0.05),并且针药结合组的表达高于复方丹参组和电针组(P<0.01或P<0.05)。结论:电针与复方丹参联合疗法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TrkB及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电针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 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与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GFAP和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业贵 赵健 +1 位作者 丁艳霞 侯良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及丹参与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及丹参与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5g/kg腹腔注射,电针组刺激"百会"、"大椎"穴,疏密波,频率2~15Hz,持续30min,丹参+电针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和电针,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连续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GFAP、iNOS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丹参+电针组的评分和含水量显著低于丹参组、电针组(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上述一致。模型组GFAP、iNO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GFAP、iNOS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丹参+电针组的表达明显低于丹参组、电针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和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降低iNOS的表达有关,且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NOS与AChE共存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金贵 吴国流 +1 位作者 李九成 杨会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本文用NADPH-d组化法和AChE显示法对大鼠舌内NOS阳性结构的正常分布以及NOS与AChE的共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含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舌的肌层、结缔组织、血管和味腺周围,其中NOS阳性细胞体以舌体游离段和舌根分布较多,舌尖和香体... 本文用NADPH-d组化法和AChE显示法对大鼠舌内NOS阳性结构的正常分布以及NOS与AChE的共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含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舌的肌层、结缔组织、血管和味腺周围,其中NOS阳性细胞体以舌体游离段和舌根分布较多,舌尖和香体附着段次之,它们发出的神经纤维主要支配血管、腺体和肌组织.NOS和AChE双重染色表明两者分布模式一致。上述分布特征说明,NOS阳性神经元可能主要与血流调节和腺分泌有关,并参与胆碱能神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乙酰胆碱脂酶 神经元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翠 张根葆 +2 位作者 王继胜 陆晓华 李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链脲佐菌素法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血糖、血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alondialc...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链脲佐菌素法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血糖、血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心肌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β-catenin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较,芒果苷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及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且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治疗组大鼠心肌β-catenin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下降。结论:芒果苷能够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及心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心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对糖尿病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糖尿病心肌病 Β-CATENIN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R变化在唾腺肿瘤中的诊断学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林鸿民 沈春云 汪荣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48例良、恶性唾腺肿瘤,慢性唾腺炎和正常唾腺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炎症组(I组)腺泡上皮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1.41±0.13)与...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48例良、恶性唾腺肿瘤,慢性唾腺炎和正常唾腺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炎症组(I组)腺泡上皮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1.41±0.13)与正常组(N组)的均数(x±SD=1.39±0.12)无明显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B组)与恶性肿瘤组(M组)两组瘤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2.69±0.29和4.82±2.22)之间以及各自与N组和I组相比较的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研究还表明,虽然AgNOR计数在良、恶性唾腺肿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重叠病例,但AgNOR除了数目变化之外,还有大小、形状与分布上的不同。作者认为,将这几种变化综合分析,可能在区别某些肿瘤的良、恶性和分型、分级上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腺肿瘤 AGNOR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中后期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兰荣 黄小梅 +1 位作者 顾倩 邵金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9-31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胎发育中后期大脑额叶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第7~8个月龄时,大脑额叶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散在... 目的探讨人胎发育中后期大脑额叶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第7~8个月龄时,大脑额叶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散在分布,NOS阳性反应较强;在神经元之间脑组织内有膨体神经纤维分布。第9~10个月龄时,大脑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略大,胞质丰富,形态饱满,染色深;膨体神经纤维明显;在皮质板浅层出现散在分布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胞质少,神经突起明显。结论大脑额叶皮质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基本形成神经网络系统,产生较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微环境,有利于各种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增殖、迁移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额叶 大脑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肌上皮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帆 张伟 +1 位作者 许增祥 曹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Leica BOND-MAX全自动染色仪Bond Polymer Refine Detection法,对3例乳腺肌上皮癌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乳腺肌上皮癌的癌组织多由梭... 目的 探讨乳腺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Leica BOND-MAX全自动染色仪Bond Polymer Refine Detection法,对3例乳腺肌上皮癌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乳腺肌上皮癌的癌组织多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病例可见上皮样细胞、浆样细胞和透明细胞,呈实性片状、肺泡样、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无坏死;可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CK、EMA、CD10、p40、actin、Calponin、p63;2例表达CK5/6、CK14、SMA;1例表达S-100蛋白、D2-40、CAM5.2;CD117、CD34、ER、PR、C-erbB-2/HER-2和desmin均不表达;Ki-67增殖指数为10%-20%。结论 肌上皮癌细胞形态多样,结合免疫组化组合标记可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以乳腺癌根治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癌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电针调节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额叶皮质GFAP和NSE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怀斌 吴锋 +3 位作者 缪化春 熊克仁 赵健 黄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额叶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lly acidic protein,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针药结合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的机制。方法:SD大...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额叶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lly acidic protein,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针药结合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的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天麻素、电针及天麻素+电针5个组别。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天麻素组按10 mg/kg剂量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每天1次,共治疗14d;电针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刺激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14 d;天麻素联合电针组给予天麻素与电针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缺血侧额叶皮质GFAP和NSE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FAP的表达增强,NSE的表达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天麻素组、电针组和天麻联合电针素组GFAP的表达明显减少,NSE的表达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联合电针素组与天麻素组或电针组比较,GFAP的表达减少,NSE的表达增加,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麻素与电针均可能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 NSCs)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而促进e NSCs向神经元分化,二者结合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这可能是天麻素联合电针具有较好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天麻素 电针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兰荣 朱晓群 +2 位作者 黄小梅 顾倩 谢东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2、3、4个月龄段BDNF在人胚胎大脑额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第2个月龄时,大脑额叶室管层可见到BDNF阳性神经元分布;第3... 目的探讨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2、3、4个月龄段BDNF在人胚胎大脑额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第2个月龄时,大脑额叶室管层可见到BDNF阳性神经元分布;第3个月龄时,中间层BDNF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核大,胞质少,有突起;第4个月龄时,中间层BDNF阳性神经元胞体增大,胞质相对增多,染色加深,神经元之间有神经纤维分布,膨体颗粒明显,大脑额叶边缘层可见BDNF阳性神经元。结论 BDNF阳性神经元参与了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元威 沈杰 +1 位作者 谢海棠 黄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考察天麻素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ocktail探针底物法考察天麻素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I相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CYP2E1活性的影响。... 目的:考察天麻素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ocktail探针底物法考察天麻素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I相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CYP2E1活性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对CYP450各亚型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天麻素对所考察的CYP450酶各亚型没有抑制作用,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天麻素可能不会引起由于对CYP450酶抑制作用所致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细胞色素P450 人肝微粒体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胆总管末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神经支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炎 江家元(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09-113,137,共6页
本文采用诱发荧光和胆碱酯酶组化、髓鞘染色、镀银等技术,对41例新生儿胆总管末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神经分布进行了系统地观察。证明该区有丰富的胆碱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神经的密度与平滑肌的含量有关。在此区内未见肾上腺素能节... 本文采用诱发荧光和胆碱酯酶组化、髓鞘染色、镀银等技术,对41例新生儿胆总管末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神经分布进行了系统地观察。证明该区有丰富的胆碱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神经的密度与平滑肌的含量有关。在此区内未见肾上腺素能节后神经元,但可见副交感节后神经元,后者属DogielⅠ型和DogielⅡ型神经细胞。大小不等的AChE阳性神经节,神节丛节位于外膜、肌层及乏特氏壶腹粘膜下。在该区外膜处的血管附近还发现ButhE阳性小神经节、小神经节群。ButhE阳性神经纤维布于粘膜下及血管壁,并在血管附近形成小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末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 胆碱能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 ButhE阳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