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的电生理检测和咬合干扰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云 钱金萍 +2 位作者 顾亚茹 陈传俊 汪萌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记录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VC)生物电活动的技术,观察咬合干扰对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功能、SPVC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80 g)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 目的通过建立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记录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VC)生物电活动的技术,观察咬合干扰对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功能、SPVC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80 g)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n=10)。模型组大鼠用光固化流动树脂粘接法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制造咬合高点造模,持续咬合干扰30 d,期间用von Frey尼龙毛检测咬肌压痛并进行痛敏评分鉴定。然后在乌拉坦麻醉下同步记录SPVC生物电活动和心电、呼吸肌肌电、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并观察电刺激TG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 d即开始出现咬肌的痛敏评分升高,7 d后达到高峰;咬合干扰30 d后模型组大鼠SPVC自发放电频率增加(P<0.05);给予TG不同强度的单脉冲刺激(0.5~8.0 mA,0.1~0.2 ms),在两组大鼠SPVC均可诱发放电性反应,其幅值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P<0.05),在4 mA和8 mA强度模型组大鼠的反应幅值与对照组相似(P>0.05);给予TG高频串刺激(0.2 ms,1 mA,30 s,100 Hz),在两组大鼠SPVC均引发放电频率呈一过性升高,但仅模型组刺激后放电频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的活动可用电刺激TG记录SPVC生物电活动的方法进行检测,咬合干扰可能提高该通路的敏感性和SPVC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通路的神经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痛觉 传入通路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咬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咀嚼干预治疗改善咬肌活动不对称性的肌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云 滕琛 汪萌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各组前后在下颌姿势位(MPP)、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分析比较各组前后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A0组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去诱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著低于干预前;(3)B0组在咀嚼运动中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偏侧咀嚼无论有无诱因均应干预治疗,有诱因则在诱因去除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干预治疗 肌电图 咬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痉药巴氯芬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汪萌芽 朱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5-339,共5页
巴氯芬(Baclofen,Lioresal,Ciba34647—Ba),又称氯苯氨丁酸,化学名β—对氯苯基-γ-氨基丁酸,作为γ—氨基丁酸(GA-BA)的衍化物,临床上以其外消旋制剂于60年代中期用于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称之肌松药或解痉药。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及... 巴氯芬(Baclofen,Lioresal,Ciba34647—Ba),又称氯苯氨丁酸,化学名β—对氯苯基-γ-氨基丁酸,作为γ—氨基丁酸(GA-BA)的衍化物,临床上以其外消旋制剂于60年代中期用于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称之肌松药或解痉药。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了迅速的发展.现作一综述。1 药代动力学巴氯芬po或iv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颇多,应用放射性核素检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劳 肌肉松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成瘾大鼠的心理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文婷 杨丽勤 +5 位作者 张忠楠 梁俊 江楠 蒋淼 郭文俊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08-61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对丙泊酚的成瘾性及其心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3只,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opofol Group,n=18)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n=15),在一周适应性饲养后,接受为期11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包括前测阶段、训... 目的:探讨大鼠对丙泊酚的成瘾性及其心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3只,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opofol Group,n=18)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n=15),在一周适应性饲养后,接受为期11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包括前测阶段、训练阶段和后测阶段。CPP实验后,在乌拉坦麻醉下分别对大鼠伏隔核核心部(Acbc)和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生物电活动进行细胞外记录,并同步记录体温、心电图(ECG)、呼吸肌肌电(EMG),观察腹腔注射30mg/kg丙泊酚的影响。结果:(1)丙泊酚组大鼠后测阶段在伴药箱停留时间较前测阶段增加(P<0.01),丙泊酚组大鼠后测阶段与前测阶段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的差值较对照组增加(P<0.05);(2)丙泊酚组(n=10)大鼠Acbc和BLA的放电频率较对照组(n=5)均升高(Acbc:P<0.01,BLA:P<0.05);(3)丙泊酚组大鼠核团放电频率的Acbc/BLA比值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4)急性腹腔注射30mg/kg丙泊酚后,两核团放电频率均无明显变化,但丙泊酚组大鼠呼吸频率、体温下降(P<0.05,n=8)。结论:短期重复给予小剂量丙泊酚即有成瘾性,其机制可能与脑内奖赏-惩罚系统的平衡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成瘾 条件性位置偏爱 心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根传入纤维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根葆 汪萌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哺乳动物的腹根中存在感觉传入纤维,主要传导伤害性信息,经背根或膜根进入脊髓并与脊髓神经元发生广泛联系,在调制和传递感觉信息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腹根传入纤维 感觉传入纤维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运段结肠到肠系膜下神经节机械感觉径路的研究
6
作者 周小萍 蒋志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0-244,共5页
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及其支配的结肠段联合标本上,用微电极进行胞内记录。结果表明:①肠段预置张力为零时,约50%IMG 细胞有自发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活动,但无慢突触电位活动;②扩张肠管除30%受试细胞出现f-EPSP或背景f... 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及其支配的结肠段联合标本上,用微电极进行胞内记录。结果表明:①肠段预置张力为零时,约50%IMG 细胞有自发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活动,但无慢突触电位活动;②扩张肠管除30%受试细胞出现f-EPSP或背景f-EPSP增加外,有46%的细胞出现缓慢的去极化电位;③扩张结肠引起IMG 细胞去极化期间,串刺激腹下神经诱发的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幅值增大;④牵拉肠管,仅在38%受试细胞诱发f-EPSP或背景f-EPSP增加。提示:从远段结肠到IMG存在有胆碱能和非胆碱能机械感觉径路。牵拉纵肌和扩张环肌是这一径路的适宜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交感 突触传递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作用的脊髓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克春 汪萌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全麻药对脊髓有着广泛和复杂的作用 ,深入研究全麻药作用的脊髓机制 ,无疑有助于全麻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和对全麻药作用机制的认识。本文综述了全麻药对脊髓内神经元、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
关键词 全麻药 脊髓 突触传递 受体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咬肌电活动联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兰芳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双侧咬肌肌电(EMG)等多项生理指标,并对给予咬肌神经电刺激时同步记录到的肌电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记录稳定信号30min,可见Mo5区神经元呈一低频放电模式:左侧(1.25±0.09)Hz,右侧(1.20±0.39)Hz,P〉0.05,咬肌未见可测的电活动;2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0.1-20mA,200μs,0.3Hz)不仅诱导出同侧咬肌H反射,也诱导出对侧咬肌H反射;3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发H反射时,同时引发同侧和对侧Mo5核团生物电反应;4刺激侧咬肌EMG幅值明显高于对侧(P〈0.05);刺激侧Mo5核团生物电幅值与对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Mo5区和咬肌电活动可进行有效的同步记录和分析,可用于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运动核 H反射 细胞外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曦 江楠 +4 位作者 王美美 高道宽 方洁 邵德翠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n=8),AD模型组(n=10),AD+青蒿琥酯高剂量组(n=6)和AD+青蒿琥酯低剂量组(n=7),双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n=8),AD模型组(n=10),AD+青蒿琥酯高剂量组(n=6)和AD+青蒿琥酯低剂量组(n=7),双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制备AD模型大鼠,连续14 d腹腔注射青蒿琥酯(80mg/kg和20 mg/kg)。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ELISA检测脑内皮质组织IL-6、TNF-α的含量;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GluR2、GluR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0. 05);与AD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有所缩短(P <0. 05),且空间探索实验中的原平台穿越次数增加(P <0. 05);而青蒿琥酯低剂量组的平台穿越次数较AD模型组增加(P <0. 05),但其逃避潜伏期与AD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ELISA检测结果显示,AD模型组大鼠的IL-6和TNF-α高于假手术组(P <0. 01),而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低于AD模型组(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模型组大鼠海马GluR2和GluR1的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 05),而高剂量青蒿琥酯组高于AD模型组(P <0. 05)。结论:青蒿琥酯对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缓解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数量减少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阿尔茨海默症 学习与记忆 炎症 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海马内Aβ_(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柳星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n=7)和不作处理的正常组(n=10)...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n=7)和不作处理的正常组(n=10);AD模型大鼠分设天麻素组、石杉碱甲组和模型组(各n=8),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q.d.)后,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天麻素对海马内Aβ1-40注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迷宫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导致抑郁症与单胺类递质系统稳态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洁 黄宏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当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刺激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使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在新的稳态。如果应激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过于强烈,超过了机体稳态调节的范围,应激刺激就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产生破坏。与应激相关的精神... 当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刺激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使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在新的稳态。如果应激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过于强烈,超过了机体稳态调节的范围,应激刺激就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产生破坏。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不仅抑郁症一种,应激影响单胺类递质系统造成抑郁症可能主要是影响了5-HT递质系统的功能,而对NE递质系统或DA递质系统造成的影响不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激除了改变神经系统,还会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抑郁症病人的发病和临床症状极为复杂。主要综述应激,特别是长期的、慢性的应激引起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改变,进而导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单胺类递质系统 稳态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抑制离体交感神经节的胆碱能突触传递 被引量:8
12
作者 梅仁彪 王邦安 汪萌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3-455,共3页
了解山莨菪碱(Am)对交感神经节细胞烟碱型乙酰胆碱(Ach)受体的作用。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Ani对胆碱能突触传递的影响。Ani0.1~1.0mmol·L-1灌流15~20min(n=28),对... 了解山莨菪碱(Am)对交感神经节细胞烟碱型乙酰胆碱(Ach)受体的作用。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Ani对胆碱能突触传递的影响。Ani0.1~1.0mmol·L-1灌流15~20min(n=28),对电刺激交感节前纤维诱发的顺行动作电位,可有起始段上升速率减慢、超极化后电位增大、去极化后电位减小以及在1.0mmol·L-1使57%的细胞(4/7)顺行动作电位发放率下降或完全取消等作用,其综合抑制有效率在0.1,0.3,1.0mmol·L-1分别为20%,50%和100%。另外,Ani还可逆地降低外源性Ach电位的幅度并缩短时程(n=3)。结论:高浓度Ani对交感神经节细胞的烟碱型Ach受体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胆碱能突触传递 抑制 交感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筒箭毒碱抑制蟾蜍椎旁神经节胆碱能传递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萌芽 郑健全 刘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7-70,共4页
应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PVG)细胞内记录技术,测得灌流氯化筒箭毒碱(d-TC)15min抑制PVG快突触反应(f-EPSP)的ECS50±L95(斜率)为21±8(3.198)μmol·L-1,并发现作... 应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PVG)细胞内记录技术,测得灌流氯化筒箭毒碱(d-TC)15min抑制PVG快突触反应(f-EPSP)的ECS50±L95(斜率)为21±8(3.198)μmol·L-1,并发现作用的潜伏期和时程呈浓度依赖性关系(P<0.05).其双曲线型四参数模型的拟合方程分别为:=189.0054/(ln+O.2972)1.9537-2.4806和=152.8388/(6.3945-ln)2.2199-0.3209。结果表明d-TC对离体蟾蜍PVG胆碱能传递的抑制作用存在双曲线型时反应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筒箭毒碱 交感神经节 细胞内记录 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张闭口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玲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7-889,893,共4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大张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大张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与双侧咀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显著低于双侧咀嚼组(P<0.01)。结论:最大张闭口运动中偏侧咀嚼组开口型多数偏向工作侧,50%的人群开闭口轨迹分离,开口度减小,说明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张闭口运动轨迹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张闭口运动 下颌切点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增强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小未 王邦安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Hup-A)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Hup-A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膜电性质和刺激Schaffer侧...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Hup-A)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Hup-A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膜电性质和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结果:(1)Hup-A(1μmol/L)灌流15min对CA1锥体神经元的膜电性质没有显著性影响。(2)Hup-A(0.3~3.0μmol/L)浓度依赖性使EPSP幅度升高、时程延长、曲线下面积增大,该作用可被阿托品(10μmol/L)预处理取消。(3)Hup-A对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去极化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Hup-A可增强CA1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其增强突触传递作用与M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海马 锥体神经元 突触传递 学习与记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中生长抑制因子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铁臣 朱延玲 +2 位作者 宫磊 曹宏伟 汪萌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基因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34例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和24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的ING4基因和内参照GAPDH基因,凝胶分析软件对RT-PCR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ING4基因mRN...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基因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34例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和24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的ING4基因和内参照GAPDH基因,凝胶分析软件对RT-PCR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ING4基因mRNA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的标本均扩增出ING4基因的目的条带。神经胶质瘤中的ING4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恶性度高的神经胶质瘤组明显低于低度恶性神经胶质瘤组(P<0.05)。结论:ING4基因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且与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ING4基因 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对大鼠海马脑片CA1神经元θ节律及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小未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HupA)对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以分析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石杉碱甲对大鼠海马脑片的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HupA)对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以分析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石杉碱甲对大鼠海马脑片的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结果:(1)未用药组出现膜电位振荡前后4~10Hz(θ节律)功率分量之和无显著性差异,但在HupA(1μmol·L-1)灌流15min后出现膜电位振荡,与用药前没有膜电位振荡的4~10Hz功率分量之和配对t检验比较有显著差异(n=3,P<0.005)。(2)在LTP期间,对照组EPSP幅度在强直刺激后30min显著性的升高(P<0.05),而HupA组在强直刺激后15min即出现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HupA可增加大海马锥体神经元在θ频率范围内的功率分量,并易化LTP的诱发,这可能是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脑片 锥体神经元 Θ节律 长时程增强 石杉碱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哇巴因对离体蟾蜍心脏毒性作用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甫同 汪萌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96-396,共1页
尽管哇巴因作为经典的强心甙药物已充分研究.但对其作用的时间强度研究甚少.现以蟾蜍心脏标本为对象对哇巴因毒性作用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按前文方法制备Straub蟾蜍心脏70只.以含CaCl_21.1mmol·L^(-1)的... 尽管哇巴因作为经典的强心甙药物已充分研究.但对其作用的时间强度研究甚少.现以蟾蜍心脏标本为对象对哇巴因毒性作用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按前文方法制备Straub蟾蜍心脏70只.以含CaCl_21.1mmol·L^(-1)的Ringer溶液灌注并作机械收缩和心电变化同步记录。哇巴因(Oua·Sigma)用Ringer液配成高浓度为30 mmol·L^(-1)、低浓度为0.O1 mmol.L^(-1)的8个浓度组.按换液法(0.4 ml)用药.观察30min。结果以r±s表示.方差齐性测验用Bartlett法.x差异用F或产F'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哇巴因 心脏毒性 TDRR 时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对离体视上核神经元谷氨酸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宏平 汪萌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8-992,共5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对视上核(supraopticnucleus,SON)神经元谷氨酸反应的影响,以了解NO对SON细胞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下丘脑冠状切片SON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测定其细胞电生理...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对视上核(supraopticnucleus,SON)神经元谷氨酸反应的影响,以了解NO对SON细胞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下丘脑冠状切片SON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测定其细胞电生理参数。结果对12个SON细胞局部压力喷射微量谷氨酸,均诱发伴有膜电阻减小的去极化反应,并呈剂量和膜电位依赖性特征。SNP在67%的细胞使谷氨酸反应幅度降低(P<0.05,n=8),时程缩短(P<0.01),而在33%的细胞延长谷氨酸反应时程(P<0.05,n=4)。结论SNP对SON神经元谷氨酸反应具有抑制和增强两种不同的调制作用,提示NO对SON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可能有双向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视上核 一氧化氮 谷氨酸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对离体视上核神经元的抑制和兴奋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宏平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NO供体硝普钠(SNP)对视上核(SON)神经元的影响 ,以了解NO对SON细胞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下丘脑切片SON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 ,测定细胞电生理参数。结果在11个安静的细胞灌流给药SNP(1mmol·L-1)3~5min ,... 目的观察NO供体硝普钠(SNP)对视上核(SON)神经元的影响 ,以了解NO对SON细胞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下丘脑切片SON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 ,测定细胞电生理参数。结果在11个安静的细胞灌流给药SNP(1mmol·L-1)3~5min ,使55%的细胞发生去极化(P<0.05) ,伴有膜电阻和时间常数减小 ,而使45%的细胞超极化 (P<0.05)。SNP使73 %细胞的诱发动作电位的幅度和超射值减小、半幅时程增大(P<0.05) ,并伴放电频率降低、电流_电压曲线斜率减小、AHP幅度增大(P<0.05) ;但在6个有自发性放电的细胞 ,SNP使67%细胞的自发性放电频率升高(P<0.05)。结论SNP能细胞类型和功能状态依赖性地对SON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视上核神经元 一氧化氮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