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筛选获得的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适配子可阻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小鼠胃内的定植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媛 李卫鹏 +2 位作者 周晓静 孙伟莉 唐晓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3-800,共8页
目的 探索核酸适配子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对H.pylori宿主细胞黏附的阻断作用。方法 培养H.pylori菌株并提取基因组,并设计引物PCR扩增BabA基因,扩增获得的BabA基因克隆、构建至原核表达质粒,异丙基-... 目的 探索核酸适配子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对H.pylori宿主细胞黏附的阻断作用。方法 培养H.pylori菌株并提取基因组,并设计引物PCR扩增BabA基因,扩增获得的BabA基因克隆、构建至原核表达质粒,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后作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能够特异性结合BabA的单链脱氧核苷酸(ssDNA)适配子;酶联寡聚核苷酸吸附试验(ELONA)法检测并评估候选适配子的特征;随后在体外细胞水平和小鼠感染模型中,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菌落计数验证ssDNA适配子阻断H.pylori黏附的效果,同时利用ELISA检测小鼠胃黏膜细胞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L-10和IL-4的水平。结果提取H.pylori ATCC 43504基因组并构建了pET32a-BabA质粒,诱导后并纯化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9 000;经肽指纹图谱(PMF)分析其与BabA蛋白一致;以此为靶标运用SELEX筛选获得5个候选适配子,经分析鉴定适配子A10、 A30和A42识别相同位点,A3和A16与上述三个适配子各自识别不同的位点。适配子体外能够显著阻断H.pylori的黏附,且动物模型实验证明适配子经灌胃处理后,对胃黏膜的H.pylori定植有阻断效果,且能够减轻诱导的炎症反应,适配子治疗组胃黏膜匀浆中IL-4、 IL-6、 IL-8和TNF-ɑ水平低于模型组。结论 适配子特异性结合BabA封闭H.pylori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够阻断H.pylori在胃黏膜的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 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 适配子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星座链球菌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邓懋清 尤佳艳 +1 位作者 张晓曼 唐晓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探讨星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星座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星座链球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 目的探讨星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星座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星座链球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感染部位、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菌株分布、混合感染及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离菌株耐药情况。结果男性和36~55岁患者是星座链球菌感染的主要群体,冬季发病率低;感染部位多见于腹腔和胸部,最常见受累器官为阑尾,以发热、腹痛、咳嗽咳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的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血白蛋白(Alb)降低。16.7%病例合并有其他病原菌感染,与大肠埃希菌的共同感染最为常见。混合感染多见于腹内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老年组(≥65岁)住院时间(t=3.418,P=0.001)和联合用药(χ^(2)=3.972,P=0.046)要高于其他组别。星座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但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星座链球菌感染多见于伴有基础疾病的成年男性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应重视星座链球菌的培养,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链球菌 感染 临床特点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通过诱导上调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晓磊 华影 +1 位作者 李生 丁百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2-538,共7页
目的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 目的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pLPCX-Bmi-1质粒转染和H.pylori感染GES-1细胞,在过表达Bmi-1后,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胃癌组织中Bmi-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高表达Bmi-1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H.pylori感染相关;转染及H.pylori感染所致的Bmi-1表达上调后,GES-1细胞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和较低的凋亡比率。结论H.pylori感染能上调Bmi-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