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血清MMP-9、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苏丹丹 潘绍新 +1 位作者 王春红 李薇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38例(138只眼),男性64例(64只眼)、女性74例(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38例(138只眼),男性64例(64只眼)、女性74例(74只眼),年龄(70.28±8.87)岁。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分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为A组64例(64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B组74例(74只眼),根据晶状体皮质混浊程度或核硬度进行组内分组,A1、B1组为晶状体中度混浊组,A2、B2组为晶状体重度混浊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9、TGF-β1在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MMP-9及TGF-β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高于B组(P<0.001);两组患者血清中均存在MMP-9、TGF-β1的表达,A组血清中MMP-9、TGF-β1表达量高于B组(P<0.001);A1组血清中MMP-9、TGF-β1表达量低于A2组(P<0.001);B1组血清中MMP-9、TGF-β1表达量与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外周血清MMP-9(r=0.601,P<0.01)及TGF-β1(r=0.649,P<0.01)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MMP-9、TGF-β1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与血糖水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绍新 李薇 +2 位作者 贾杨雪 汪鹏 夏璐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并确诊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6只眼),随机分为改良组即小梁切除联合改良可调节缝线联合早期眼... 目的:探究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并确诊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6只眼),随机分为改良组即小梁切除联合改良可调节缝线联合早期眼球按摩20例(20只眼),传统组即传统小梁切除术16例(16只眼)。比较两组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有效滤过泡占比、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均低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术后1周前房形成率为87.5%,改良组术后1周100.0%形成良好前房。改良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100.0%)高于传统组(75.0%),P=0.03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爆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可调节缝线联合早期眼球按摩可有效降低术后早期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维持良好术后眼压及有效滤过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眼球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卡波姆治疗TAO合并眼表损害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汪鹏 潘绍新 王春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58-360,364,共4页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眼表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5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68眼)TAO合并眼表损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法按先后顺序分为对...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眼表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5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68眼)TAO合并眼表损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法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7例。对照组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联用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眼表损害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5%)高于对照组(76.47%),P<0.05。干预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SIT)分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角膜荧光染色检查(FL)、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OSDI分值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治疗后BUT、FL、SIT、OSDI分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TAO合并眼表损害的疗效显著,有利于加强治疗效果及保证泪膜稳定效果,改善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干眼症 玻璃酸钠滴眼液 卡波姆凝胶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春红 梅立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8例121眼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6例6眼后囊破裂患者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8例121眼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6例6眼后囊破裂患者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6例6眼(4.96%),其中术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2眼,术后1wk行Ⅱ期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2例2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例2眼。术后1-3mo门诊复诊,矫正视力〈0.1者1例1眼,为黄斑病变眼底;0.3者1例1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0.4-0.6者2例2眼;〉0.6者2例2眼,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术中任何步骤。术者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并不断积累经验,可有效地减少后囊破裂的发生率;即使术中出现后囊破裂,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患者术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并发症 后囊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春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218-219,共2页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48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4例(24只眼),给予和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24例(24只眼),给予尿激酶治疗。2组均以15d为1...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48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4例(24只眼),给予和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24例(24只眼),给予尿激酶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5d。观察患者用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和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7%。对照组为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可有效缓解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能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视网膜静脉阻塞 和血明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俯卧位趴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徐进 许艳群 +2 位作者 王春红 杜长虹 刘银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俯卧位趴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60眼确诊为视网膜脱离且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时头部使用自制俯卧位趴枕,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自制俯卧位趴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60眼确诊为视网膜脱离且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时头部使用自制俯卧位趴枕,对照组术后俯卧位时采用眼科病房常规使用的“O”型枕。观察两组患者俯卧位时趴枕对身体局部造成的疼痛程度、依从性及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时额部皮肤红痛、眼球压迫痛、颈肩疼痛以及鼻部通气障碍等不适症状的评分等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时间和俯卧位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使用自制俯卧趴枕不仅有效改善患者俯卧位的舒适度,并能提高患者术后的依从性,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俯卧位趴枕 视网膜脱离 俯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眼植入Bigbag与209M人工晶体术后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夏璐 张鹏飞 戴巧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Bigbag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共26例(26眼),按植入人工晶体不同分两组,A组为Bigbag组13例,B组为209M组13例。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力、中... 目的:探讨Bigbag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共26例(26眼),按植入人工晶体不同分两组,A组为Bigbag组13例,B组为209M组13例。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力、中轴区后囊膜到视网膜的距离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结果:(1)两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两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两组手术前后中轴区晶体后囊膜与视网膜距离差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Bigbag组患者夜间发生眩光现象少于209M组(P<0. 05)。结论:Bigbag人工晶体及209M人工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临床应用都是安全有效的,与209M人工晶体相比,其植入疗效更佳,患者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bag人工晶体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LASIK微型角膜刀的临床应用探讨
8
作者 林翔 熊万红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比较KN- 5000 型微型角膜刀与Moria 微型角膜刀在LASIK 术中制作角膜瓣时的优缺点。方法 选用连续病例56 例103 眼,随机分KN 组和Moria 组,KN 组28 例53眼,术前近视度数平均为- 9-21... 目的 比较KN- 5000 型微型角膜刀与Moria 微型角膜刀在LASIK 术中制作角膜瓣时的优缺点。方法 选用连续病例56 例103 眼,随机分KN 组和Moria 组,KN 组28 例53眼,术前近视度数平均为- 9-21±7-41D,散光≤-5-00D,Moria 组28 人50 眼,术前近视度数平均为-10-47±3-73D,散光≤-2-50D,术中分别用KN-5000 微型角膜刀和Moria 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结果 两组病例角膜瓣边缘整齐。基质面:KN组全部术眼光滑、规则,Moria 组部分术眼有“搓衣板”现象。瓣异常:KN组游离瓣2 眼,Moria 组不全瓣5 眼。KN组角膜瓣质量优于Moria 组,瓣异常率低于Moria 组。结论 KN- 5000 微型角膜刀在LASIK术中制瓣时性能及安全性、稳定性优于Moria 组微型角膜刀。KN- 5000 微型角膜刀还具有良好的易学性和进行LASIK角膜板层移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微型角膜刀 角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红 黄宝玲 +2 位作者 林翔 赵美娟 夏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4/2019-06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无明显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40例79眼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64例119眼为对照组。采用3D OC... 目的:分析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4/2019-06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无明显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40例79眼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64例119眼为对照组。采用3D OCT获得两组受检者黄斑区9个区域平均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平均视网膜厚度(ART)及视网膜体积(TV),并分析两组受检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RT、ART、TV(193.99±14.58μm、291.07±12.24μm、8.22±0.35mm 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187.38±12.24μm、280.54±8.71μm、7.92±0.25mm 3),且观察组患者黄斑区9个区域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显视力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较正常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黄斑区视网膜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美娟 王春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1例(62眼)。所有患者均完善白内障术前检查,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影响术后视力... 目的:分析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1例(62眼)。所有患者均完善白内障术前检查,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0.49±0.24)较术前视力(1.37±0.43)改善(P<0.001),低视力组患者的眼轴[(29.61±2.13)mm]长于正常视力组[(28.40±1.84)mm](P<0.05)。术后3个月时BCVA与眼轴(r=-0.297,P<0.05)、后巩膜葡萄肿(r_(s)=-0.465,P<0.001)均呈负相关,与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带完整性呈正相关(r_(s)=0.4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眼轴(Or=1.429,95%CI:1.040~1.964)、有后巩膜葡萄肿(Or=5.348,95%CI:1.658~17.254)是低视力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提高视力,术后视力与眼轴长度和后巩膜葡萄肿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64例总结
11
作者 焦祖梅 《临床眼科杂志》 1998年第4期270-271,共2页
关键词 后房型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