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CAR-T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2 位作者 朱传苗 毛丽 彭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7-946,共10页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继而产生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免疫抑制剂在系统性风湿性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临床中仍有相当数量的难治性系统性风湿性疾病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需要探...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继而产生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免疫抑制剂在系统性风湿性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临床中仍有相当数量的难治性系统性风湿性疾病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CAR-T)免疫疗法起始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并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近期CAR-T免疫疗法在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从而为系统性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近年来CAR-T免疫疗法在系统性风湿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CAR-T免疫疗法的认知并推动CAR-T免疫疗法在系统性风湿性疾病中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 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伴膝骨关节炎
2
作者 俞晓 徐亮 +2 位作者 冯晔 翟建 俞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793,共6页
目的观察双能CT(DECT)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GA)伴膝骨关节炎(KO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例膝关节GA(GA组)、30例KOA(KOA组)及60例膝关节GA伴KOA(GA+KOA组);比较3组间及两两组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DECT诊断膝关节GA伴KOA的效能... 目的观察双能CT(DECT)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GA)伴膝骨关节炎(KO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例膝关节GA(GA组)、30例KOA(KOA组)及60例膝关节GA伴KOA(GA+KOA组);比较3组间及两两组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DECT诊断膝关节GA伴KOA的效能。结果3组间及两两组间骨髓水肿(BME)检出率及其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A组与GA+KOA组病程、血清尿酸(SUA)、单钠尿酸盐(MSU)体积、骨侵蚀评分及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以骨侵蚀评分及CT值诊断膝关节GA伴KO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及0.824,联合上述5项诊断的AUC为0.898,高于单一各参数(P均<0.05)。结论DECT有助于诊断膝关节GA伴KOA;联合临床参数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骨关节炎 骨髓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结合相关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建军 马慧敏 +4 位作者 李志 程龙 张鹏 李小宁 冯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 B淋巴细胞与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补体活化裂解片段C4d复合物水平,分析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间的相关性及在SL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例对照的方式进行横断面研究,随机留取142例SLE患者...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 B淋巴细胞与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补体活化裂解片段C4d复合物水平,分析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间的相关性及在SL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例对照的方式进行横断面研究,随机留取142例SLE患者、 144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 B淋巴细胞表面结合的C4d和免疫球蛋白(T-C4d、 B-C4d、 T-Ig和B-Ig)的水平,体外结合实验分析SLE来源血浆去除Ig前后T-C4d、 B-C4d、 T-Ig和B-Ig的水平;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Smith (Sm)抗体等血清学指标,采用非参数方法、偏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T-C4d、 B-C4d、 T-Ig和B-Ig在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T-C4d与T-Ig(r=0.587)、 B-C4d与B-Ig(r=0.734)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SLE患者纯化Ig组T-C4d、 B-C4d、 T-Ig和B-I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去除Ig后检测组; T-C4d、 B-C4d、 T-Ig和B-Ig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 0.834、 0.707和0.825,四个指标联合诊断敏感性为85.2%,优于抗dsDNA抗体的38.7%。结论 T-C4d、 B-C4d、 T-Ig和B-Ig在SLE人群中水平升高, T-C4d、 B-C4d的形成与血细胞自身抗体的存在高度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SL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补体活化产物 自身抗体 实验室诊断 C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不同形式循环游离DNA(cfDNA)的水平和免疫活性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建军 李志 +3 位作者 程龙 张鹏 李小宁 冯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3-640,共8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不同形式循环游离DNA(cf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含量和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刺激活性。方法募集58例SLE患者、66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on-SLE)和60例正常对照,提取血浆中总cfDNA、外泌体cfDNA和... 目的检测并分析不同形式循环游离DNA(cf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含量和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刺激活性。方法募集58例SLE患者、66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on-SLE)和60例正常对照,提取血浆中总cfDNA、外泌体cfDNA和免疫复合物cfDNA,采用荧光法检测不同形式cfDNA含量,采用抗体捕获法检测不同形式cfDNA总甲基化水平。体外诱导培养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别与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或IgG特异性降解酶处理前后的SLE来源的外泌体或免疫复合物共培养,采用多重荧光微球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MIP-1a)、MIP-1b、白细胞介素4(IL-4)、IL-1β、IL-2、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IL-9、IL-10、IL-1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和IFN-γ分泌以及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6。结果SLE组、non-SLE组外泌体cfDNA和免疫复合物cfDNA水平显著增加,SLE患者组也显著高于non-SLE组,单纯cfDNA在三组间无明显变化。除单纯cfDNA以外,SLE患者血浆不同类型cf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non-SLE组和健康人群。消化酶处理后的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刺激分泌的MIP-1a、MIP-1b、IL-4、IL-1β、IL-2、IL-1ra、MCP-1、IL-6、IL-9、IL-8、TNF-α和IFN-α水平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刺激物,DNASE1L3处理后的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刺激后分泌的细胞因子量也显著低于IgG酶消化处理后得刺激物。与处理前相比,SLE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经DNASE1L3处理后,对CD80、CD86和CD40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刺激反应性均显著降低(CD86在巨噬细胞上的反应性无明显改变);IgG特异性降解酶降解处理前后的刺激对CD80、CD86和CD40在两种细胞的反应性表现不一,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SLE患者血浆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cfDNA水平显著升高,可刺激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较强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cf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外泌体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抗体诱发散发性SLE患者NET降解障碍
5
作者 黄建军 毛桐俊 +2 位作者 张军 李志 武其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及相应自身抗体,免疫沉淀法分离样本DNase1和DNase1L3,改进的免疫荧光法检测NET和酶降解活性,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PCR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DNase1L3能力。结果H3-dsDNA和Ela-dsDNA两种复合物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G)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LDG与H3-dsDNA和Ela-dsDNA两种NET复合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SLE患者血浆体外降解NET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群;DNase1和DNase1L3不同比例的综合降解实验显示DNase1L3降低是影响NET残留升高的关键;SLE患者人群DNase1L3自身抗体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SLE患者PBMC分泌DNase1L3的能力相对正常人群减退。结论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是SLE人群NET降解能力减退的主要因素,为SLE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1L3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教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吕建萍 范晓莉 +3 位作者 许崇武 匡霞 周志庆 叶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 :探索可视教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得出的前几位高危情景和因素,录制成教育视频并绘制成宣传教育画册及墙报,应用于院内... 目的 :探索可视教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得出的前几位高危情景和因素,录制成教育视频并绘制成宣传教育画册及墙报,应用于院内5个患者跌倒坠床高危试点病区,落实跌倒坠床情景和视频教育再辅以常规的跌倒坠床分级预防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患者构成及跌倒坠床发生率。并抽样调查患者住院前后对跌倒坠床预防措施的认知、行为及对医院防跌倒坠床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试点病区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低、中、高危患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干预后较干预前环比明显降低(28.26%-46.34%),具有临床意义。干预后患者对预防跌倒坠床认知及行为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医院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满意度达91.67%。无1例患者因发生跌倒坠床而投诉及索赔。结论 :中、高危跌倒坠床风险患者是发生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主要人群,可视教育并执行跌倒坠床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对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度及满意度,有效降低潜在的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教育 预防 跌倒坠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