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联合问题引导在创伤骨科培训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林 杨民 左学良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案例联合问题引导在临床医学创伤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临床医学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方式,研... 目的:探究案例联合问题引导在临床医学创伤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临床医学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方式,研究组接受以案例为中心联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比较两组教学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CTDI-CV评分)、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学生病史采集得分、诊断及鉴别诊断得分、病情分析得分、治疗方案拟定得分、理论总成绩得分及骨牵引制动得分、体格检查得分、复位石膏固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学后CTDI-CV各维度得分(信心、认知成熟度、求知欲、开放思想、分析能力、寻求真相、系统化能力)均较教学前升高(P<0.05);研究组CTDI-CV各维度得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自学能力、教学互动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联合问题引导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创伤骨科学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临床考核成绩,改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学 临床医学 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教学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融合翻转课堂在临床技能大赛骨科项目培训中的应用
2
作者 汪正宇 童九翠 +3 位作者 施松 许慧阳 纪胜义 杨民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融合翻转课堂教学在临床技能大赛骨科项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临床技能大赛培训的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虚拟仿真融合翻转...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融合翻转课堂教学在临床技能大赛骨科项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临床技能大赛培训的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虚拟仿真融合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人文测试成绩以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88.52±5.44)、(83.16±5.83)分]均高于对照组[(82.00±5.26)、(75.36±5.69)分],P<0.05。实验组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人文测试成绩[(100.20±8.73)、(80.64±5.43)分]均高于对照组[(79.76±7.47)、(70.28±4.47)分],P<0.01。实验组在教学模式满意度、团队协作能力、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仿真融合翻转课堂在临床技能大赛骨科项目培训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技能大赛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劲松 谢加兵 +4 位作者 王强 宣华兵 汪正宇 杨民 周茂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31例胫腓骨多段骨折病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3±7.8)岁。AO分型B型16例,C型15例;开放性骨折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31例胫腓骨多段骨折病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3±7.8)岁。AO分型B型16例,C型15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固定,并对术中透视、出血量、骨折愈合和膝踝关节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8.27±8.25)min,平均术中出血(68.63±7.23)m L,平均随访(19.1±4.3)个月。术中远端锁孔一次性锁定率为96.77%;均进行胫骨干角、胫骨上角、胫骨踝穴角和胫骨踝穴角测量,并进行术前、术后角度的比较,其术后角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经配对t检验,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对膝踝关节进行Johner-Wruhs疗效评定,其中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4%。结论: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远端锁钉锁定准确且术中透视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锁定型胫骨髓内钉 红外导航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旭峰 杨民 +2 位作者 丁国正 周茂生 袁建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Ⅰ期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对10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单一...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Ⅰ期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对10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单一前外侧切口结合MIPPO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1~68岁。开放性骨折根据Gustilo分型,Ⅰ型6例,Ⅱ型3例,ⅢA1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手术时间85~12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骨折愈合时间18~30周。9例Gustilo分型为Ⅰ、Ⅱ型患者伤口均取得满意愈合,1例GustiloⅢA期患者原创口愈合差,给予Ⅱ期皮瓣移植取得愈合,所有患者无钢板外露及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总分61~97分,其中优8例,良1例,差1例。结论:MIPPO技术结合小腿前方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术中保护原内侧切口,通过前外侧伸肌群覆盖内固定物避免钢板外露,MIPPO技术微创操作保护骨折端血供提高骨折端愈合率,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手术 手术切口 胫骨 腓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迎霞 鲍敏 陶周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7月在我科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资料。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主要有心理支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功能锻炼,围手术期疼痛...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7月在我科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资料。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主要有心理支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功能锻炼,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及Lequesne指数评分表评定患者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心理支持后使患者积极、乐观接受手术,坚持功能锻炼。经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后,18例患者出院前VAS评分、Lequesne评分、Lysholm评分(1.06±0.64、4.56±2.09、68.39±13.81)与入院时(4.83±0.71、14.56±3.07、26.33±6.54)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膝关节创口无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康复出院。结论:规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疼痛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形空心钉与传统3枚平行钉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文静 丁国正 +3 位作者 谢家兵 李天霖 张扬 龚延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78-682,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F”形空心钉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根据置入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18例,采用“F”形空... 目的:分析比较“F”形空心钉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根据置入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18例,采用“F”形空心钉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37~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B组20例,采用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拉力螺钉固定,男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 d。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空心螺钉退出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5~31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螺钉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形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短期疗效相似,但“F”形空心钉退钉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兴净 陶周善 +2 位作者 徐宏光 丁国正 杨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闭合复位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拉力螺钉与股骨颈轴心线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夹角的大小,分为拉力螺钉前倾角正常组和... 目的:探讨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闭合复位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拉力螺钉与股骨颈轴心线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夹角的大小,分为拉力螺钉前倾角正常组和非正常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2.30±1.21 vs.2.24±1.3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83.92±3.81 vs.81.76±5.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3.56±7.12 vs.3.62±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非正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高于前倾角正常组(16.67%vs.8.00%),但P=0.6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变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拉力螺钉 前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重建钢板结合MIPPO技术固定骨盆前环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旭峰 杨民 +1 位作者 丁国正 王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重建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前环骨折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1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0~6... 目的:探讨长重建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前环骨折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1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0~60岁,平均46.5岁。骨盆骨折依据Tile分型,B1型4例,B2型6例,C1型4例,C2型2例。所有骨折为闭合性,受伤至手术时间7~10 d,平均6.2 d。术后对16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9.1个月。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7.8 min;术中出血量120~600 ml,平均368.1 ml;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3周。依据Matta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优6例,良8例,可2例。1例患者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后出现大腿外侧感觉减退,6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由于自觉髂窝处内固定物刺激疼痛,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改善,16例患者骨折均取得满意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末次随访Majeed评分67~95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结论:运用长重建钢板结合MIPPO技术通过前方入路闭合复位固定骨盆前环骨折,损伤小,术中出血时间少,节省手术时间,术中安全性及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茂生 丁国正 +3 位作者 胡旭峰 杨民 王林 陶周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B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20例,同期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复... 目的:回顾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B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20例,同期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椎板减压(A组)治疗24例。比较两组间骨折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及1年时ASIA评分和ODI评分,以及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LSS、TLICS及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上均多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ASI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B组患者术后1年ASIA评分亦较术后6个月升高;但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ASI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1年时局部后凸角(LKA)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而A组随访1年LKA较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丢失(P<0.05);B组LKA矫正丢失低于A组(P<0.05),而两组在术前和术后LK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ODI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时改善(P<0.05),B组术后6个月和1年ODI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更好地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减压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但手术创伤较大,应控制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 椎板减压 后方韧带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闭合手法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旭峰 丁国正 +2 位作者 杨民 周茂生 汪正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手法复位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经皮闭合手法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3±5.2)岁。...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手法复位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经皮闭合手法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3±5.2)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未合并有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其中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按照AO分型(B型6例,C型9例),其中有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合并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术后对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肘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月,平均(14.2±3.1)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4~22周,平均(15.8±2.1)周,未发生钢板内固定断裂及桡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1例,可2例,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经皮闭合手法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损伤小、不影响骨折端血供、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及愈合率高、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修饰掺锶磷酸钙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茂生 胡旭峰 +2 位作者 谢加兵 吴兴净 张欣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修饰掺锶磷酸钙(CPC)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去卵巢术后12周后OVX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CPC组(CPC组)、BMP-2/CPC组(BCPC组)和BMP-...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修饰掺锶磷酸钙(CPC)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去卵巢术后12周后OVX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CPC组(CPC组)、BMP-2/CPC组(BCPC组)和BMP-2/Sr/CPC组(BSCPC组),随后制作缺损模型并植入相应材料治疗。8周后取双侧股骨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和组织学检测。同时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损部位Notch 1、CBF 1、Jagged 1和RUNX-2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Micro-CT和HE切片显示,与Con组相比,BSCPC组和BCPC组缺损部位较多的新形成骨组织充填,缺损区被修复较多,但是可见较多的生物材料残留。与CPC组或BCPC组相比,BSCPC组缺损部位从缺损边缘到中心均可见大量的骨组织形成,可见较多成熟骨组织,只有较少的生物材料残留。定量结果显示CPC组、BCPC组和BSCPC组微结构参数BV/TV、Tb.Th、Tb.N高于Con组,而Tb.Sp低于Con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PC组、BCPC组和BSCPC组Notch 1、CBF 1、Jagged 1和RUNX-2蛋白表达上调。结论:BMP-2修饰CPC能有效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且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激活和RUNX-2表达上调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磷酸钙 骨缺损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丙戊酸钠干预下骨质疏松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杨 张若天 +2 位作者 刘合栋 任茂贤 杨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丙戊酸钠(SVP)干预下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行双侧去卵巢手术(OVX)。随后在剩余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2.5 mm的圆形骨缺损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OVX组、SVP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丙戊酸钠(SVP)干预下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行双侧去卵巢手术(OVX)。随后在剩余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2.5 mm的圆形骨缺损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OVX组、SVP组、SVP+SIM组。所有大鼠在药物干预8周后行安乐死,收集股骨分别行Micro-CT扫描、骨应力学测试及骨组织切片染色分析。结果:SVP组与OVX组相比,大鼠股骨骨密度以及骨应力强度降低,股骨骨缺损延迟愈合,骨组织OCN、Col I表达下降;SVP+SIM组与SVP组相比骨组织的强度更高,股骨骨缺损恢复效果更佳,且OCN、Col I水平提高。结论:SVP治疗后的大鼠股骨骨密度以及骨应力强度降低,股骨骨缺损延迟愈合;而SIM的治疗可有效逆转SVP对骨质的负面效应,增强各组大鼠的骨密度及骨骼强度,促进大鼠股骨骨缺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辛伐他汀 丙戊酸钠 骨质疏松 去卵巢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旭峰 丁国正 +3 位作者 杨民 汪正宇 周茂生 王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7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组(A组,40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组(B组,36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7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组(A组,40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组(B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5 d、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收集术前及术后12个月CT资料,观察椎管占位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3. 6±4. 7)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压缩高度比、Cobb角、椎管占位率、VA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术后5 d及术后12个月均优于B组(P<0. 05),A组椎管占位率术后12个月优于跨伤椎B组(P<0. 05); A组患者VAS及SF-36评分术后12个月较B组好转(P<0. 05)。结论:经后路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能够有效重建并维持伤椎复位椎体高度,矫正胸腰段后凸畸形,降低椎管占位率,有利于增加内固定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 固定 胸腰段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汪正宇 韦山 +6 位作者 胡旭峰 袁建敏 黄元声 陶周善 薛刚 张欣 王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应用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中有18例为髋臼后壁后柱骨折,2例合并前壁骨折,1例合... 目的:探讨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应用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中有18例为髋臼后壁后柱骨折,2例合并前壁骨折,1例合并前柱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合并前壁和前柱骨折病例联合应用髂腹股沟入路(1例因后壁骨折涉及髋臼顶部并偏前,采用大粗隆截骨术)。采用改良的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后临床效果,Matta放射学标准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23例患者随访时间3~33(16.5±3.6)个月。影像学评分优11例(48%),良8例(35%),可3例(13%),差1例(4%),优良率83%。临床效果优12例(52%),良8例(35%),可2例(9%),差1例(4%),优良率87%。结论:完善的影像学资料、精准的髋臼骨折分型、细致的术前设计、多种手术技巧的合理使用和并发症的积极预防,皆有助于提升K-L入路手术方案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Kocher-Langenbeck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N2调控AKT/mTOR 通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
15
作者 胡旭峰 王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14-216,22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N2(PKN2)调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通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组,重组PKN2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各10只,模型组注射5μL PBS,重组PKN...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N2(PKN2)调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通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组,重组PKN2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各10只,模型组注射5μL PBS,重组PKN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5μL、10μL和20μL的rhPKN2(10 ng/μL),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所有大鼠于干预后每周测定大鼠坐骨神经指数(SFI),干预结束后测量股三头肌肌湿重,评估肌肉萎缩程度,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髓鞘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FI、肌湿重比值、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下降,PKN2、AKT和mTOR蛋白下调(P<0.05),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SFI、肌湿重比值、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PKN2、AKT和mTOR蛋白上调(P<0.05),神经细胞凋亡数量降低(P<0.05);与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SFI、肌湿重比值、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PKN2、AKT和mTOR蛋白上调(P<0.05),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结论:PKN2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过程,其作用可能与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修复 蛋白激酶N2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