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糖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丁孟汝 王国栋 +4 位作者 袁平川 何曙光 邵太丽 柳春燕 孔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1-474,F0003,共5页
多糖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结构的单糖通过糖苷键结合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和微生物细胞壁中,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近年研究发现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低血糖与血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 多糖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结构的单糖通过糖苷键结合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和微生物细胞壁中,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近年研究发现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低血糖与血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中,多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的功效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很多多糖能够通过修护胰岛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糖脂代谢中关键酶的活性等作用机制来发挥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本文综述了多糖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如多糖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包括修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含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代谢中关键酶的活性;增加肝糖原的合成;调节肠道菌群;多糖还能够通过改善机体免疫调节,拮抗升高血糖素来调节糖代谢。多糖对脂代谢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调节脂质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调节体内PPAR-α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脂代谢酶的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多糖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及调节信号通路来调节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糖代谢 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酚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及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9
2
作者 孔祥 华强 +3 位作者 姚新明 孟祥健 钟民 郭莉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芝麻酚能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及胰岛素抵抗。方法:建立高脂饲料喂饲的肥胖小鼠模型,灌服芝麻酚(100 mg/kg)8周,行腹腔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小鼠,测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免疫印迹检测附睾脂... 目的:探讨芝麻酚能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及胰岛素抵抗。方法:建立高脂饲料喂饲的肥胖小鼠模型,灌服芝麻酚(100 mg/kg)8周,行腹腔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小鼠,测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免疫印迹检测附睾脂肪组织P-AKT和P-JNK蛋白表达。脂肪组织切片行F4/80及Cd11c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脂肪组织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mRNA表达。结果:芝麻酚治疗后降低肥胖小鼠体质量及血脂水平,改善糖耐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芝麻酚治疗组小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少,P-AKT表达恢复,P-JNK表达降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c、i NOS、TNF-α和IL-6)mRNA表达减少,M2型标志物(Chi3l3、Arg1和Mgl1)mRNA表达增加。结论:芝麻酚减轻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其作用与芝麻酚抑制脂肪组织JNK信号通路,改善巨噬细胞极化失衡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酚 肥胖小鼠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吸入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生物等效性试验中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敏 孔祥 +3 位作者 章叶 顾逸飞 项雪梅 黄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31-1138,共8页
目的:探讨无锡市人民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的经口吸入制剂(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2022年在无锡人民医院参加20项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的482例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比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发生不良事件(AE... 目的:探讨无锡市人民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的经口吸入制剂(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2022年在无锡人民医院参加20项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的482例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比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发生不良事件(AE)的差异性,以及性别、年龄、作用机制、装置类型对AE的影响。结果:77例受试者(16.0%,77/482)共发生AE 102例次,与试验药物相关AE 87例次,均属于轻、中度,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物相关AE发生率并无差异,性别、年龄、药物作用机制和装置类型对AE发生也无明显影响。结论:在20项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健康受试者用药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且OIDPs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安全性特征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吸入制剂 健康受试者 生物等效性试验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miRNA-10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祥 华强 +3 位作者 孟祥健 姚新明 王勇 夏礼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测定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miRNA-10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30例初诊T2DM患者及正常受试者血清中miRNA-101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关临床指标。两因素间关系采用Pear... 目的:测定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miRNA-10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30例初诊T2DM患者及正常受试者血清中miRNA-101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关临床指标。两因素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miRNA-101和其他参数的关联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初诊T2DM患者血清中miRNA-10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iRNA-101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呈正相关(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iRNA-101水平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清miRNA-10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HbA1c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A1C miRNA-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吸入制剂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筛选失败原因分析
5
作者 刘敏 孔祥 +4 位作者 章叶 顾逸飞 项雪梅 贺晴 黄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758-766,共9页
目的:探讨经口吸入制剂(OIDPs)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1432例健康受试者参与OIDPs临床试验的筛选情况,归纳分析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筛选失败率的性别差异以及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OIDPs临床试验筛选失败率为72... 目的:探讨经口吸入制剂(OIDPs)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1432例健康受试者参与OIDPs临床试验的筛选情况,归纳分析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筛选失败率的性别差异以及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OIDPs临床试验筛选失败率为72.4%,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女性略高于男性。除生命体征异常(17.3%)、实验室检查异常(16.5%)和撤回知情(7.6%)等常见筛选失败原因外,静脉条件差(13.9%)、烟检阳性(12.6%)和吸入培训考核失败(7.1%)也成为影响OIDPs筛选成功率的三大主要原因。生命体征异常和静脉条件差分别是男性和女性受试者筛选失败的首要原因。结论:充分的知情、有效的沟通、选择理解能力强的年轻受试者和提高研究人员的培训能力,有助于提高筛选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吸入制剂 健康受试者 筛选失败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