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在急性肺损伤所致肺血管屏障受损中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徐雯 李家飞 +2 位作者 王芳 吴南林 秦立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13,共10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所致肺血管屏障受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ALI中Cdc42和含IQ基序GTP酶激活蛋白1(...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所致肺血管屏障受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ALI中Cdc42和含IQ基序GTP酶激活蛋白1(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的表达。(2)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重症医学科确诊为ALI的30例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同时收集ALI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动物实验选取1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LPS+ML141(Cdc42抑制剂)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在72 h后处死,收集BALF,计数BALF细胞数目,BCA法测定BALF中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人血浆及小鼠BALF中Cdc42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小鼠肺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肺损伤程度。(3)内皮磁珠分选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细胞实验分为CON组、LPS组和LPS+ML141组。采用血管成环实验检测各组PMVECs的血管成环能力,细胞Ca^(2+)成像技术测定PMVECs的Ca^(2+)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PMVECs的ROS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各组PMVECs中Cdc4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MLC(phosphorylated MLC,p-MLC)和IQGAP1的蛋白水平。结果:(1)GEO数据库分析显示,ALI模型中Cdc4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ALI患者血浆中Cdc42及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BALF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ALI动物模型显示,BALF细胞计数、蛋白浓度、炎症因子及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ML141处理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3)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PS组PMVECs中Cdc42、ICAM-1、p-MLC、IQGAP1、ROS及Ca^(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VE-cadherin和血管成环能力则显著下降(P<0.01);ML141处理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Cdc42可能通过调节PMVEC中Ca^(2+)通量影响IQGAP1,从而参与ALI所致肺血管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钙黏蛋白 含IQ基元GTP酶激活蛋白1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耿彪 孙珍贵 +1 位作者 赵春阳 陈兴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浸润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4年...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浸润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92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依据免疫组化法检测MDSC的浸润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浸润组(MDSC≥2)和低浸润组(MDSC<2)。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immun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iORR)、疾病控制率(immune disease control rate,i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低MDSC浸润组有53例患者,高MDSC浸润组有39例患者。低MDSC浸润组的患者在治疗反应上显著优于高浸润组,iORR为77.3%,高于高MDSC浸润组的56.4%(P=0.033),iDCR为94.3%,也明显高于高浸润组的66.7%(P=0.001)。此外,低MDSC浸润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16.9个月和27.6个月,显著长于高浸润组(PFS 12.6个月,OS 22.3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MDSC低浸润组的PFS、OS均比MDSC高浸润组延长。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PD-L1表达水平、肿瘤分期及MDSC浸润水平可能与PFS和OS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高MDSC浸润是影响PFS(HR=2.678,P=0.013)和OS(HR=2.254,P=0.02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MDSC浸润水平与NSCLC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高MDSC浸润提示联合治疗敏感性降低及不良预后,MDSC浸润水平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NSCLC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RNF7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D-1耐药:基于活化NF-kB通路促进CXCL1表达和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募集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娜 王会杰 +2 位作者 赵文英 孙珍贵 耿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4-1711,共8页
目的探讨RNF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IMER2.0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IHC)分析RNF7在NSCLC中表达水平。Kaplan-Meier曲线分析RNF7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TIMER2.0数据库和多... 目的探讨RNF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IMER2.0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IHC)分析RNF7在NSCLC中表达水平。Kaplan-Meier曲线分析RNF7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TIMER2.0数据库和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评估RNF7的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通过C57BL/6小鼠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RNF7过表达对照组(lenti-GFP,n=10)和RNF7过表达组(lenti-RNF7,n=10),RNF7敲低对照组(Ctrl,n=12)和RNF7敲低组(shRNF7,n=12)的CMT-167细胞分别种植到小鼠皮下,对于RNF7敲低对照组和RNF7敲低组的小鼠7 d后给予anti-PD-1治疗或同型IgG治疗,30 d后获取肿瘤组织,观察皮下瘤体积。通过IHC检测肿瘤组织中S100A8+A9、Gr-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MDSCs的浸润程度。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RNF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的调控通路。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素酶检测RNF7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ELISA和RT-qPCR观察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的表达情况。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RNF7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生存分析显示,肺癌患者中RNF7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01),TIMER2.0数据库显示RNF7的表达与MDSCs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01)。GESA分析提示,在NSCLC中,RNF7高表达富集于NF-κB信号通路。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RNF7低表达能够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通过ELISA和RT-qPCR结果显示,敲除RNF7可显著降低CXCL1的转录和翻译(P<0.01)。小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RNF7可增加MDSCs的浸润程度,敲除RNF7减少MDSCs的浸润程度(P<0.001)。并减轻MDSCs对效应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增强了抗PD-1的功效。结论RNF7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CXCL1的表达,从而使MDSCs趋化募集,使肿瘤产生抗PD-1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F7 非小细胞肺癌 NF-ΚB通路 MDSCS 抗PD-1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化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患者应用舒尼替尼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珍贵 钟云华 程玉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908-2912,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切除患者应用舒尼替尼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肺癌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舒尼替...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切除患者应用舒尼替尼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肺癌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舒尼替尼治疗)和对照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评价。检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00%)和疾病控制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CYFRA 21-1和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表达显著升高,而CD8+表达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带瘤中位缓解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肺癌切除患者应用舒尼替尼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切除术 舒尼替尼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10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基于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会杰 孙珍贵 +1 位作者 赵文英 耿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3-740,共8页
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在肺腺癌(LUAD)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S100A10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S100A10在LUAD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CCK-8和... 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在肺腺癌(LUAD)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S100A10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S100A10在LUAD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CCK-8和EdU、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S100A10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S100A10在肺腺癌中可能的调控通路。分别将A549-shS100A10和A549-shCtrl细胞,H1299-S100A10和H1299-GFP的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观察S100A10的表达水平对肿瘤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S100A1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且S100A10表达水平升高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远处器官转移有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S100A10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01)。体外实验显示,上调S100A10的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01)。GSEA分析显示S100A10高表达显著富集至糖代谢、糖酵解、mTOR信号通路等基因集。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实验表明,上调S100A10促进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的生成,相反,下调S100A10抑制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的生成。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100A10能够促进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上调S100A10的表达促进肿瘤增殖,而下调S100A10的表达则抑制肿瘤增殖(P<0.001)。结论S100A10通过激活Akt-mTOR-糖酵解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10 肺腺癌 临床病理参数 Akt-mTOR 糖酵解 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通过内皮-间充质转化参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小鼠右心室纤维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彤 秦立龙 +2 位作者 王寒黎 汪丽静 程玉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6-1764,共9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是否通过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参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小鼠右心纤维化。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8周龄)18只,随机分成常氧对照(NC)组、PAH模型[SU54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低氧,S...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是否通过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参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小鼠右心纤维化。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8周龄)18只,随机分成常氧对照(NC)组、PAH模型[SU54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低氧,SuHx]组和SuHx+ML141(Cdc42抑制剂)组,每组6只。所有存活小鼠在4周后用异氟烷麻醉,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右心室收缩压(RVSP)监测,之后处死小鼠。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右室心肌细胞改变及纤维化程度。使用磁珠分选小鼠心脏内皮细胞并用不同条件处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组织Cdc42表达水平及内皮细胞Cdc42和End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锌指蛋白Snail]表达水平,同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内皮细胞形态。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uHx组小鼠心脏组织Cdc4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预防给予ML141(8 mg/kg)可降低小鼠RVSP,增大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减轻心脏(尤其是血管旁)纤维化(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uHx组和低氧72 h组小鼠心脏内皮细胞Cdc4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ndMT增强,EndMT相关蛋白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显著增加,CD31和V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预防给予ML141(10μmol/L)后可缓解低氧72 h诱导的EndMT。结论:Cdc42可能通过上调EndMT参与PAH小鼠右心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内皮-间充质转化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