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小梅 支慧 +6 位作者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VAC-Ⅰ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黏液表皮样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倩 王小明 +4 位作者 卢林明 黄曦 李佳嘉 汪向明 郭娜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liver,PM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CL患者的病史、临床资料、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左半肝,单发;镜下瘤细胞由...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liver,PM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CL患者的病史、临床资料、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左半肝,单发;镜下瘤细胞由三种细胞构成: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黏液细胞,所占比例各有不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99、CK19弥漫强阳性,黏液细胞CEA局灶阳性,CK7主要表达于表皮样细胞及黏液细胞,CK5/6、p40、p63表达于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特殊染色AB、PAS、黏液卡红染色证实黏液细胞存在,Ki67增殖指数30%~40%。FISH检测:4例PMCL均未检测到MAML2基因断裂重排,1例肿瘤发生MAML2基因扩增。结论PMCL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诊断时需与胆管腺癌、腺鳞癌等相鉴别,且无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肌上皮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帆 张伟 +1 位作者 许增祥 曹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Leica BOND-MAX全自动染色仪Bond Polymer Refine Detection法,对3例乳腺肌上皮癌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乳腺肌上皮癌的癌组织多由梭... 目的 探讨乳腺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Leica BOND-MAX全自动染色仪Bond Polymer Refine Detection法,对3例乳腺肌上皮癌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乳腺肌上皮癌的癌组织多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病例可见上皮样细胞、浆样细胞和透明细胞,呈实性片状、肺泡样、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无坏死;可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CK、EMA、CD10、p40、actin、Calponin、p63;2例表达CK5/6、CK14、SMA;1例表达S-100蛋白、D2-40、CAM5.2;CD117、CD34、ER、PR、C-erbB-2/HER-2和desmin均不表达;Ki-67增殖指数为10%-20%。结论 肌上皮癌细胞形态多样,结合免疫组化组合标记可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以乳腺癌根治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癌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UBE2S通过增加癌细胞干性促进肝癌的进程机制
4
作者 陈浩 李振汉 +3 位作者 王明婷 卢林明 唐乾利 罗良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目的探究UBE2S在肝癌微环境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中UBE2S转录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差异,使用CPTAC数据库分析UBE2S蛋白水平差异。使用TISCH单细胞测序数据挖掘UBE2S在不同... 目的探究UBE2S在肝癌微环境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中UBE2S转录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差异,使用CPTAC数据库分析UBE2S蛋白水平差异。使用TISCH单细胞测序数据挖掘UBE2S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通讯的强度以及细胞群各自的关键转录因子。免疫组化验证UBE2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多色免疫荧光检测UBE2S在肝癌细胞以及T细胞的表达情况。利用shRNA敲低肝癌细胞HCC-LM3中的UBE2S,分为shCtrl(对照组)、shUBE2S-1(敲低组1)、shUBE2S-2(敲低组2)3个组,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悬浮成球实验检测UBE2S敲低对HCC-LM3干性影响。结果UBE2S在TCGA数据库中非配对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1),配对肿瘤组织中也高表达(P<0.001),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转录水平逐渐增高(P<0.001);在CPTAC数据库中肝癌组织UBE2S蛋白水平表达也增高(P<0.001);肝癌中UBE2S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P<0.001);TP53突变组UBE2S转录水平更高(P<0.001)。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UBE2S在T细胞等细胞群高表达;内皮与上皮及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交互强度较高,SMAD1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prolif细胞关键转录因子。与正常组织相比,UBE2S在肝癌组织高表达;且在肝癌细胞和T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shCtrl组相比,敲低UBE2S能减少肝癌细胞克隆形成数目(shUBE2S-1,P<0.05、P<0.01;shUBE2S-2,P<0.01、P<0.05);悬浮成球实验显示:与shCtrl组相比,敲低UBE2S能减少肝癌细胞肿瘤球形成数目(shUBE2S-1,P<0.05、P<0.01;shUBE2S-2,P<0.01、P<0.01)。结论UBE2S在肝癌组织T细胞中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且其能促进肝癌细胞干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UBE2S 肝癌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R变化在唾腺肿瘤中的诊断学意义 被引量:21
5
作者 林鸿民 沈春云 汪荣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48例良、恶性唾腺肿瘤,慢性唾腺炎和正常唾腺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炎症组(I组)腺泡上皮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1.41±0.13)与...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48例良、恶性唾腺肿瘤,慢性唾腺炎和正常唾腺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炎症组(I组)腺泡上皮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1.41±0.13)与正常组(N组)的均数(x±SD=1.39±0.12)无明显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B组)与恶性肿瘤组(M组)两组瘤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2.69±0.29和4.82±2.22)之间以及各自与N组和I组相比较的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研究还表明,虽然AgNOR计数在良、恶性唾腺肿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重叠病例,但AgNOR除了数目变化之外,还有大小、形状与分布上的不同。作者认为,将这几种变化综合分析,可能在区别某些肿瘤的良、恶性和分型、分级上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腺肿瘤 AGNOR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中后期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兰荣 黄小梅 +1 位作者 顾倩 邵金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9-31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胎发育中后期大脑额叶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第7~8个月龄时,大脑额叶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散在... 目的探讨人胎发育中后期大脑额叶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第7~8个月龄时,大脑额叶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散在分布,NOS阳性反应较强;在神经元之间脑组织内有膨体神经纤维分布。第9~10个月龄时,大脑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略大,胞质丰富,形态饱满,染色深;膨体神经纤维明显;在皮质板浅层出现散在分布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胞质少,神经突起明显。结论大脑额叶皮质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基本形成神经网络系统,产生较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微环境,有利于各种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增殖、迁移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额叶 大脑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兰荣 朱晓群 +2 位作者 黄小梅 顾倩 谢东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2、3、4个月龄段BDNF在人胚胎大脑额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第2个月龄时,大脑额叶室管层可见到BDNF阳性神经元分布;第3... 目的探讨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2、3、4个月龄段BDNF在人胚胎大脑额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第2个月龄时,大脑额叶室管层可见到BDNF阳性神经元分布;第3个月龄时,中间层BDNF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核大,胞质少,有突起;第4个月龄时,中间层BDNF阳性神经元胞体增大,胞质相对增多,染色加深,神经元之间有神经纤维分布,膨体颗粒明显,大脑额叶边缘层可见BDNF阳性神经元。结论 BDNF阳性神经元参与了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时序表达
8
作者 郑兰荣 汪仁平 +1 位作者 周永康 吴孝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1)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NOS1在0月、3月、6月、12月、24月和120月龄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0月期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分子层...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1)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NOS1在0月、3月、6月、12月、24月和120月龄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0月期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分子层未见有荧光反应,而外网状层、细胞层、内网状层均有NOS1阳性荧光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质区增厚,分子层有阳性荧光反应,主要表现在细胞层中NOS1阳性荧光反应增强。到120月龄,NOS1阳性荧光在细胞层集中,黄绿色明亮荧光增多,并有荧光尾线伸出,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均增厚。在各年龄期,血管周围可见黄绿色荧光反应。通过对其表达的荧光密度图像分析得出各年龄段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NOS1参与了扬子鳄大脑胚后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大脑 胚后发育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中IGFB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5 位作者 胡浩然 吕大伦 张帆 吴海龙 孙燃 谢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TNBC和40例非TNBC病例采用组织芯...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TNBC和40例非TNBC病例采用组织芯片方法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IGFBP2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TNBC组和非TNBC组中,IGFBP2的阳性率分别是35.6%和85.0%;与非TNBC组相比,TNBC组IGFBP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30),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CK5/6或EGFR表达、Ki-67增殖指数、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非TNBC相比,TNBC组患者IGFBP2表达下降,且IGFBP2表达与TNBC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IGFBP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小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10
作者 郑兰荣 邵金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人胚胎小脑皮质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并探讨其形态学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胚胎小脑皮质NGF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并检测积分吸光度(IA)。结果第3~4个月龄时,小脑室管层、中间层和边缘... 目的观察人胚胎小脑皮质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并探讨其形态学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胚胎小脑皮质NGF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并检测积分吸光度(IA)。结果第3~4个月龄时,小脑室管层、中间层和边缘层内可见NGF阳性神经元细胞,胞体呈圆形,细胞有短小突起。第5~7个月龄时,NGF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增多,表达增强,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细胞体积增大;小脑蒲肯野细胞层有NGF阳性表达。第8个月龄时,NGF阳性反应增强,染色加深,蒲肯野细胞胞体逐渐增大,颗粒细胞层和分子层NGF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第3、4、5、6、7、8月龄组人胚胎小脑皮质中NGF阳性表达的IA值呈由弱到强的规律,每两个月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脑皮质NGF阳性神经元对小脑神经元的分化、增殖、迁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 小脑 人胚胎免疫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及其癌旁粘膜P53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敦发 林鸿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大肠癌及其癌旁粘膜P53表达及意义彭敦发,林鸿民皖南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安徽省芜湖市24100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6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移行粘膜的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了其与传统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大肠癌及其癌旁粘膜P53表达及意义彭敦发,林鸿民皖南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安徽省芜湖市24100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6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移行粘膜的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了其与传统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所有标本均取自皖南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癌旁粘膜 P53蛋白 基因表达
全文增补中
益心舒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浩 吴霏 +3 位作者 李振汉 陆薇 卢林明 唐乾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0-1448,共9页
目的:探究益心舒(YXS)对急性心肌梗死(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联合TCMSP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YXS可能的作用靶点。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和YXS预处... 目的:探究益心舒(YXS)对急性心肌梗死(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联合TCMSP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YXS可能的作用靶点。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和YXS预处理组(YXS+MI组),每组各20只。YXS+MI组给予YXS(60 mg·kg^(−1)·d^(−1))灌胃,连续14 d,sham组和MI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MI模型,术后1 d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小鼠心功能;通过TTC染色检测MI面积;通过HE染色和CD45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梗死部位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和线粒体损伤;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源性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小鼠左心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也显著下降(P<0.01),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多,心肌超微结构受到破坏,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Bax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Bcl2蛋白显著降低(P<0.01),流式结果显示髓源性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加(P<0.01)。与MI组比较,YXS+MI组EF和FS显著上升(P<0.05),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显微结构损伤减轻,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Bcl2蛋白表达增多(P<0.01),髓源性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YXS预处理能够减轻小鼠急性MI后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并降低髓源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舒 炎症细胞 心肌梗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