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6例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1
作者 霍起森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1-112,共2页
本文统计了66例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案例,通过对致伤凶器、方式、部位,听力传导环节受损部位及鉴定结果分析,发现钝器损伤占96.7%,质量较重砍器占3.3%,因此提出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成因可归属钝器损伤范围。受伤部位以颞耳面... 本文统计了66例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案例,通过对致伤凶器、方式、部位,听力传导环节受损部位及鉴定结果分析,发现钝器损伤占96.7%,质量较重砍器占3.3%,因此提出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成因可归属钝器损伤范围。受伤部位以颞耳面部、鼓膜损伤最常见,听骨链、内耳损伤次之,听神经、听中枢最少。颞骨骨折在听力传导各环节受损中起直接因果关系,伴颞骨骨折的听力损伤程度均在轻伤起点之上。伤情中以轻伤最多,重伤中无一例外地伴内耳至听中枢某一环节受损。根据鉴定结果对听力损伤的鉴定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伤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德雨 朱旭阳 +3 位作者 方伟敏 金鹤天 邹伯兴 朱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1-43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肋骨骨折35例,分别采用X线摄片、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论35例检查都取得清晰的立体图像,且可以消除周围组织结构,单独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肋骨骨折35例,分别采用X线摄片、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论35例检查都取得清晰的立体图像,且可以消除周围组织结构,单独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法医临床学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学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致死案例的法医病理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永莉 朱旭阳 +1 位作者 夏显东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4,167,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法医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枫 胡永良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8,211,共3页
目的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Bcl-2蛋白在心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Bcl-2蛋白表达。Bcl-2蛋白再灌注0.5h后即可在缺血区域表达,且表达... 目的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Bcl-2蛋白在心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Bcl-2蛋白表达。Bcl-2蛋白再灌注0.5h后即可在缺血区域表达,且表达主要在心肌内层。再灌注1h后可观察到Bcl-2蛋白不仅表达于心肌内层且已经扩展至心肌的全层。再灌注2h发现心肌外层表达明显强于心肌内层,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以发现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Bcl-2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可以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诊断提供一项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 BCL-2蛋白 法医病理学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胡永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蛋白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细胞观察到C-FOS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FOS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6h表达达高峰,直至损伤后96h均有大量C-FOS蛋白表达。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震荡 C-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经过时间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弘飞 李永宏 +1 位作者 陈阳 程利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1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和扩张性心肌病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57%,三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52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肌中细胞骨架蛋白均有破坏,且随着由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dystroph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说明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与dystrophin的被破坏有关,病毒感染并破坏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功能受损,从而使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DYSTROPHIN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Bcl-2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旭阳 汪枫 +1 位作者 方维华 吴茂旺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19,F0002,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等脑区内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Bcl-2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h组可在神经细...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等脑区内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Bcl-2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h组可在神经细胞内观察到少量Bcl-2蛋白的表达,4d达到高峰,8d和16d,Bcl-2蛋白表达随后逐渐下降。结论Bcl-2的检测可能成为脑震荡的诊断和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道友 杨利才 +3 位作者 汪枫 杨沿浪 张帆 徐海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肾功能(Scr、BUN)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内皮素-1(ET-1)mRNA及一氧化氮合酶3(eNOS-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周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加,缬沙坦、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组能明显降低5/6肾切除大鼠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P<0.01);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心肌ET-1mRNA、eNOS-3 mRNA转录水平均较模型组减弱。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能防治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心肌ET-1 mRNA、eNOS-3 mRNA转录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 慢性肾衰竭 左室肥厚 内皮素 一氧化氮合酶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震荡后GFAP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纯兵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8-89,92,共3页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GFAP在脑内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4只SD大鼠按不同损伤时间分成3,6,12,24h和2,4,7,10d及对照组,用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脑...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GFAP在脑内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4只SD大鼠按不同损伤时间分成3,6,12,24h和2,4,7,10d及对照组,用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脑震荡后GFAP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可见少量GFAP阳性细胞,脑震荡后6h后,随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GFAP表达逐渐增强,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增多,染色加深,至伤后7d达高峰。结论GFAP的检测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脑震荡的依据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12个STR位点群体遗传学调查
10
作者 方维华 张越 梅善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240个汉族无关个体12个STR位点基因频率调查及其法医学应用;方法采用12位点复合扩增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结果该系统12个STR基因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均为高识别率位点,特别适合于陈旧血痕检验;结论12位点STR-PCR复合扩增... 目的240个汉族无关个体12个STR位点基因频率调查及其法医学应用;方法采用12位点复合扩增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结果该系统12个STR基因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均为高识别率位点,特别适合于陈旧血痕检验;结论12位点STR-PCR复合扩增系统检测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在法医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PCR 等位基因频率 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myc癌基因的表达
11
作者 方维华 王栋良 汪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3-334,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段脑内c-myc蛋白表达的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myc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20min可...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段脑内c-myc蛋白表达的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myc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20min可在神经细胞内观察到c-myc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c-myc蛋白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8h表达达高峰,随后阳性细胞数和表达范围逐渐缩小。结论c-myc原癌基因的检测可能成为诊断脑震荡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C-MYC蛋白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后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德雨 孔清泉 +3 位作者 张纯兵 朱建华 陈明娣 王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6-248,25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为博落回中毒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制作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实验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技术,观测不同时间段大鼠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 目的观察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为博落回中毒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制作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实验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技术,观测不同时间段大鼠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博落回总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不同,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博落回总碱中毒症状不明显情况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可作为鉴定博落回总碱中毒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中毒 博落回 肌细胞 心脏 BCL-2蛋白 BAX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HSP70m RNA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俊辉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观察家兔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变化,为心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研究。结果心肌缺血15min再灌流30min后,缺血区HSP70mRNA阳性... 目的观察家兔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变化,为心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研究。结果心肌缺血15min再灌流30min后,缺血区HSP70mRNA阳性反应增强,阳性颗粒均匀散布于心肌全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加深。结论HSP70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 HSP70 MRNA 原位杂交技术 地高辛 心性猝死 法医病理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的病理学
14
作者 李永宏 王寿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74-76,共3页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重要的课题,也是法医病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暴力损伤。颅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对基层医务人员和法医工作者都十分重要。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颅脑损伤的材料,对颅脑损伤的类型、诊断及其病理学特征加以整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重要的课题,也是法医病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暴力损伤。颅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对基层医务人员和法医工作者都十分重要。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颅脑损伤的材料,对颅脑损伤的类型、诊断及其病理学特征加以整理,介绍如下。头皮损伤头皮损伤与颅内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颅脑损伤 病理学
全文增补中
症状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死亡3例
15
作者 常先扬 汪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3-304,共2页
1 案例 案例1:某女,59岁。因双下肢水肿到私人诊所就诊,予10%GS500mL、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等输液治疗,换第2瓶药液不久,感胸闷、烦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体表未见损伤。心质量320g,左心室壁厚1.7c... 1 案例 案例1:某女,59岁。因双下肢水肿到私人诊所就诊,予10%GS500mL、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等输液治疗,换第2瓶药液不久,感胸闷、烦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体表未见损伤。心质量320g,左心室壁厚1.7cm,右心室壁厚0.5cm,室间隔厚1.7cm,镜下见心肌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心肌变性、坏死,可见散在纤维疤痕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肌炎 病毒性 补液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