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_0000437通过靶向let-7b-5p/CTPS1轴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1
作者 马思源 张博超 浦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2-1696,共1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_0000437)对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细胞(MCF-10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经过分别转染后设置sh-circ_0000437组、mimics组、inhibitor组、si-CTPS1组及其阴...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_0000437)对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细胞(MCF-10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经过分别转染后设置sh-circ_0000437组、mimics组、inhibitor组、si-CTPS1组及其阴性对照组、sh-NC+inhibitor-NC组、sh-circ_0000437+inhibitor-NC组、sh-circ_0000437+inhibitor组、sh-NC+pcDNA-NC组、sh-circ_0000437+pcDNA-NC组、sh-circ_0000437+pcDNA-CTPS1组。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或组织中circ_0000437、let-7b-5p、CTPS1、Notch1、Hes1和Numb的基因表达水平,RNase R检测鉴定circ_0000437的环状结构,亚细胞定位检测显示circ_0000437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NA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circ_0000437/let-7b-5p/CTPS1间的结合位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CTPS1,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小鼠体内成瘤实验验证circ_0000437与CTPS1在体内促癌的作用机制。结果Circ_0000437和CTPS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上调,let-7b-5p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P<0.01),敲低circ_0000437或CTPS1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P<0.05),过表达let-7b-5p同样抑制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抑制let-7b-5p则相反(P<0.05),sh-circ_0000437+pcDNA-NC组的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速度低于sh-NC+pcDNA-NC组,sh-circ_0000437+pcDNA-CTPS1组生长速度高于sh-circ_0000437+pcDNA-NC组(P<0.01),circ_0000437和let-7b-5p、let-7b-5p和CTPS1之间存在结合位点(P<0.01),circ_0000437,let-7b-5p和CTPS1在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P<0.05)。结论Circ_000043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且circ_0000437可以通过let-7b-5p/CTPS1轴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HLA-Brs34933313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淦 胡婷婷 +3 位作者 陶东东 柳发虎 杨进孙 孙恩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34933313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FRS患者14例(病例组)和健康组50例(对照组)新鲜...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34933313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FRS患者14例(病例组)和健康组50例(对照组)新鲜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PCR)对HLA-B基因位点分型,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受试人群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两组等位基因G、C(χ~2=4.38,OR=2.45,P=0.04)和基因型GG、GC、CC(χ~2=6.47,P=0.04)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G等位基因,且携带C等位基因罹患HFRS的概率是G等位基因的2.45倍;亚组分析发现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在显性遗传模型下(χ~2=6.45,P=0.01,OR=10.21,95%CI=1.24~84.18)与HFRS发病风险具有相关。结论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与HFRS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且携带C等位基因者会提高HFR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人类白细胞抗原 易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GI2-AS3通过靶向调控miR-1269a/PTEN/AKT通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喜瑞 戚之琳 +6 位作者 邓园洁 杨子晗 孙丽 李国豪 梁娟娟 吴菲 袁力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3-2043,共11页
目的研究lncRNA MAGI2-AS3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AGI2-AS3和miR-1269a在顺铂敏感细胞(A549,H1299)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H1299/DDP)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慢病毒敲低A549和H1299中的MAGI2-AS... 目的研究lncRNA MAGI2-AS3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AGI2-AS3和miR-1269a在顺铂敏感细胞(A549,H1299)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H1299/DDP)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慢病毒敲低A549和H1299中的MAGI2-AS3的表达,过表达A549/DDP和H1299/DDP中的MAGI2-AS3并加入20μmol/L顺铂(DDP)处理。A549/DDP和H1299/DDP细胞实验分组为:OE-NC组,OE-MAGI2-AS3组,OE-NC+DDP组,OE-MAGI2-AS3+DDP组,A549和H1299细胞实验分组为:sh-NC组,sh-MAGI2-AS3组,sh-NC+DDP组,sh-MAGI2-AS3+DDP组。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蛋白表达量,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EMT变化。通过网站GEPIA、StarBase和miRDB预测MAGI2-AS3、miR-1269a和PTEN之间的靶向关系,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IP实验验证。采用miR-1269a mimic和pcDNA3.1-PTEN进行Rescue实验。结果MAGI2-AS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A549/DDP和H1299/DDP中的MAGI2-AS3表达量显著低于A549和H1299(P<0.01)。干扰MAGI2-AS3可以显著促进顺铂处理前、后A549和H1299细胞的存活及EMT进程(P<0.01),同时降低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P<0.005)。过表达MAGI2-AS3可以显著抑制顺铂处理前、后A549/DDP和H1299/DDP细胞存活与EMT进程(P<0.01),同时提升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P<0.005)。MAGI2-AS3与miR-1269a结合在一起,miR-1269a与PTEN 3'UTR结合。在A549/DDP细胞内MAGI2-AS3通过靶向吸附miR-1269a促进PTEN的表达并下调AKT磷酸化从而抑制顺铂刺激下细胞的EMT进程(P<0.01)、促进顺铂诱导的A549/DDP细胞凋亡(P<0.01)。结论LncRNA MAGI2-AS3通过靶向调控miR-1269a/PTEN/AKT信号轴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MAGI2-AS3 miR-1269a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612靶向SEMA4C调控肝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4
作者 马思源 张博超 +2 位作者 李贤锐 程新悦 浦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9,共9页
目的:探讨miR-3612靶向信号素(SEMA)4C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间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的40对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养肝细胞癌Hep3B和Huh7细胞,... 目的:探讨miR-3612靶向信号素(SEMA)4C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间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的40对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养肝细胞癌Hep3B和Huh7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miR-3612 mimics-NC组、miR-3612 mimics组、miR-3612 inhibitor-NC组、miR-3612 inhibitor组、si-NC组、si-SEMA4C组、mimics-NC+pcDNA-NC组、miR-3612 mimics+pcDNA-NC组和miR-3612 mimics+pcDNA-SEMA4C组,用转染试剂将相应的核酸和质粒转染各组细胞。qPCR法检测miR-3612和SEMA4C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和Hep3B和Huh7细胞中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免疫共沉淀(RIP)实验验证miR-3612与SEMA4C的结合及调控关系,qPCR法和WB法检测转染后各组Hep3B和Huh7细胞中miR-3612、SEMA4C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Hep3B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miR-3612在肝细胞癌组织和Hep3B和Huh7细胞中呈低表达(P<0.001),而SEMA4C则呈高表达(P<0.001),过表达miR-3612可抑制Hep3B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vimentin、SEMA4C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或P<0.001),敲低miR-3612则促进Hep3B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SEMA4C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或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IP实验证实miR-3612与SEMA4C可直接结合(P<0.001),miR-3612与SEMA4C的表达呈负相关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P<0.001)。敲减SEMA4C能明显抑制Hep3B、Huh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或P<0.01或P<0.001),过表达SEMA4C可逆转过表达miR-3612对Hep3B和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miR-3612通过调控SEMA4C表达影响Hep3B和Huh7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miR-3612有望成为临床肝细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EP3B细胞 HUH7细胞 miR-3612 信号素4C 增殖 侵袭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地区初筛RhD阴性献血人群RHD基因分型特征
5
作者 李梦楠 杜振军 +7 位作者 刘静文 张睿 汪媛 曹典明 陶际春 邹陆辰 黄慧 孙恩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1538,共8页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献血者初筛RhD^(-)汉族人群的RHD基因分型的分子机制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芜湖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人群初筛RhD^(-)样本共210例,对样本的RHD基因第1、10号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确定样本是否存在RHD...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献血者初筛RhD^(-)汉族人群的RHD基因分型的分子机制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芜湖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人群初筛RhD^(-)样本共210例,对样本的RHD基因第1、10号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确定样本是否存在RHD基因。对含有D基因的82例样本RHD基因1-10号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合子型分析,对55例含全部RHD外显子样本进行Sanger测序以确定基因型。结果:在210例RhD^(-)标本中,128例(60.38%)为RHD基因缺失;27例存在部分RHD外显子,包括2例RHD*DVI.3/RHD*01N.01,24例RHD*01N.04/RHD*01N.01和1例RHD-CE(2-10)/RHD*01N.01;55例含有全部RHD外显子,包括4例RHD*01/RHD*01N.01,6例RHD*15/RHD*01N.01,1例RHD*01 W.72/RHD*01N.01,1例RHD*15/RHD*01EL.01,39例RHD*01EL.01/RHD*01N.01,余下4例样本根据合子型分析确定不存在RHD基因缺失、测序显示存在1227G>A突变。结论:芜湖地区献血人群RhD^(-)D基因的分子机制存在多态性,其中RHD*01EL.01和RHD*15为本地区主要D变异型,本研究结果为本地区RhD血型鉴定和临床输血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D基因 D变异型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复发伴颅内多发转移1例
6
作者 孙冬冬 狄广福 +1 位作者 周欢 江晓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1-493,共3页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质来源的纤维增生性肿瘤,好发于胸膜、脑膜和胸外软组织[1]。近年来,研究发现SFT与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有重叠病理和免疫组织学特征[2],颅内SFT较少见,绝大多数是...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质来源的纤维增生性肿瘤,好发于胸膜、脑膜和胸外软组织[1]。近年来,研究发现SFT与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有重叠病理和免疫组织学特征[2],颅内SFT较少见,绝大多数是良性,很少复发或转移。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8年前因SFT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提示肿瘤复发并颅内多发转移,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复发 多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S rRNA基因的芜湖市疟疾病例溯源研究
7
作者 胡婷婷 刘淦 +5 位作者 王文静 李磊 李梦珠 杨进孙 孙恩涛 陶香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2-657,共6页
目的研究芜湖市疟疾病例疟原虫种系发育和地理聚类。方法采集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4例疟疾患者血样,提取血样疟原虫DNA,采用巢式PCR技术对其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中疟原虫相... 目的研究芜湖市疟疾病例疟原虫种系发育和地理聚类。方法采集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4例疟疾患者血样,提取血样疟原虫DNA,采用巢式PCR技术对其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中疟原虫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GA X软件建树,运用分子进化树分析芜湖市疟疾的地理起源。结果 4例患者PCR电泳结果获得片段均为206 bp,经BLAST比对证实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系统进化树显示,4例病例检测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非洲分离株聚集在相同亚支,其余由GenBank上获取的恶性疟原虫序列也都分别按照地理来源聚集在相同的进化亚支内。结论 18S rRNA基因是能够确定疟疾感染来源地的准确、特异性的溯源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地理起源 18S rRNA 疟疾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营养指数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8
作者 江明菲 吴欢 +5 位作者 张惠萍 周玉梅 付雨晗 苏繁 曹蕾 文育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质量(body weight,BW)指数(TG×TC×BW index,TCBI)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安徽省马鞍山市某医院住院、疑似稳定性颈动...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质量(body weight,BW)指数(TG×TC×BW index,TCBI)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安徽省马鞍山市某医院住院、疑似稳定性颈动脉病变、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2 29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病变组(n=1 352)和对照组(n=938)。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彩色多普勒检查指标和血生化检测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TCBI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病变组的TCBI(χ^(2)=34.018,P<0.001)高于对照组;高TCBI组血脂异常(χ^(2)=143.933,P<0.001)、糖尿病(χ^(2)=29.946,P<0.001)的检出率及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nternal carotid artery resistance index,ICA-RI)(t=2.468,P=0.014)、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指数(t=9.160,P<0.001)、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0 mm(t=34.018,P<0.001)较低TCBI组高;TCBI与血脂异常(r=0.510,P<0.001)、ICA-RI(r=0.363,P<0.001)、AIP(r=0.714,P<0.001)呈正相关;在TCBI与颈动脉病变的关联分析中,TCBI>1 800是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CBI对颈动脉病变的筛查和临床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指数 颈动脉病变 血流动力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