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被引量:39
1
作者 黄慧兰 刘新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社交焦虑 团体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在哀伤辅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秀 杜文东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3,共2页
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有自己独具的文化特色,它以"中和"为核心,即通过对事物协调,使之达到和谐有序,具有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特点。我国传统心理治疗主张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出集修心、修体、修德与修行于一体进行心理调... 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有自己独具的文化特色,它以"中和"为核心,即通过对事物协调,使之达到和谐有序,具有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特点。我国传统心理治疗主张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出集修心、修体、修德与修行于一体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案,即以养神促进调养整个形体;心理治疗与德行修养相统一。这些思想与理念是对当前哀伤辅导工作的有益补充,对建构本土化的哀伤辅导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心理治疗 治疗思想 哀伤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心理治疗在社区精神卫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新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社区精神卫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其中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防治精神障碍和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家庭的心理功能特点出发,分析和讨论了家庭心理治疗在严重精神疾病的康复、神经症的治疗、青少年成长... 社区精神卫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其中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防治精神障碍和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家庭的心理功能特点出发,分析和讨论了家庭心理治疗在严重精神疾病的康复、神经症的治疗、青少年成长、正常人群生活及社区内部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心理治疗 社区精神卫生 精神疾病 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智力及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杭荣华 刘新民 +1 位作者 王瑞权 吴义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0次后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ers 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瑞文联合型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训练后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实验组PSQ的品行障碍、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训练后均低于训练前[(0.60±0.34)vs.(0.68±0.35),(0.92±0.57)vs.(1.25±0.70),(0.82±0.29)vs.(1.08±0.44);均P<0.05];②实验组训练后的瑞文IQ值和WCST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得分均高于训练前[如,IQ值(105.37±22.76)vs.(97.37±24.15),P<0.001],而WCST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第一分类数、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如,错误应答数(39.40±22.22)vs.(46.60±23.44),P<0.001];③实验组训练后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03±5.08)vs.(10.65±0.84),(50.75±18.35)vs.(39.95±15.34);均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认知水平,但临床症状缓解后部分执行功能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行为 认知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执行功能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杭荣华 程万良 +1 位作者 王瑞权 吴明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12-815,共4页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43例)和利培酮组(41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43例)和利培酮组(41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疗效和执行功能,分别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结果。结果:治疗后奥氮平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0.6%和67.4%,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2.6%和6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的阴性症状分低于利培酮组(P<0.01)。利培酮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低于奥氮平组,持续性错误数和总错误数高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执行功能,但奥氮平对阴性症状和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利培酮 老年 精神分裂症 PANSS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用于颅脑损伤者认知功能障碍鉴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杭荣华 许亚军 +1 位作者 谢海烽 朱旭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颅脑损伤者认知功能障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颅脑外伤要求鉴定的患者(实验组)和18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WCST和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目的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颅脑损伤者认知功能障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颅脑外伤要求鉴定的患者(实验组)和18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WCST和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Revised in China,WAIS-RC)测验,比较两组的测验结果。将WCST各项指标与智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及脑损伤程度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 (1)实验组的智商和WCST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WCST中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百分数、随机错误百分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与智商呈负相关(P<0.05);完成分类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与智商呈正相关(P<0.05);(3)脑外伤严重程度与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呈负相关,与持续性错误百分数、随机错误百分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鉴定中,WCST可以用作评估认知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颅脑损伤 韦氏智力量表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杭荣华 李业平 +1 位作者 吴明飞 李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分析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患者药物... 目的: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分析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45±1.29)分;不同婚姻、医保、工作状况患者的依从性有显著差异:离异者的依从性低于未婚和已婚者;有医保者依从性高于无医保者;有固定工作或收入者高于无固定工作或收入者(P<0.05);2依从性评分与TESS总均分呈负相关(r=-0.727),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369);3TESS总均分对依从性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对依从性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门诊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需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依从性 不良反应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恐障碍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欣 刘新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5-30,共6页
惊恐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定论,治疗方案也不十分成熟。本文综述了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其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 惊恐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定论,治疗方案也不十分成熟。本文综述了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其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病因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系统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秀 吉兆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系统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与其一般状况、化疗期症状、情绪体验及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65例消化道系统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 目的:探讨消化道系统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与其一般状况、化疗期症状、情绪体验及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65例消化道系统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消化道系统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评分为(14.551±7.402)分;其化疗依从性受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是否参与锻炼3个因素的影响(P<0.05)。(2)患者化疗依从性评分与安德森症状评估总分呈正相关(r=0.812),与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177);(3)患者的安德森症状评估和心理弹性总分及其2个因子分进入其化疗依从性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患者化疗期症状、情绪体验和心理弹性水平是影响其化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系统癌症 化疗依从性 心理弹性 安德森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抑郁情绪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秀 吉兆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肿瘤化疗患者最易伴发抑郁情绪。抑郁会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并增加其不良反应感受性。文章综述肿瘤化疗患者伴发抑郁临床干预的现状,重点概述心理干预改善肿瘤化疗患者抑郁情绪研究进展,以及干预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肿瘤化疗患者 抑郁 临床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者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亚军 王强 +2 位作者 苏莉 戴晓英 朱旭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者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分值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2007—2018年受理的142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被鉴定人进行SCL-90测试,分析测得SCL-90得分与全国...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者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分值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2007—2018年受理的142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被鉴定人进行SCL-90测试,分析测得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以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积液范围及部位对SCL-90分值的影响。结果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SCL-90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及总均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之间抑郁和敌对因子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间强迫、焦虑、恐怖因子分值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中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部位、双部位与多部位间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值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脑区、双脑区与右脑区相比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可引起一定的精神心理变化,该变化与蛛网膜破裂的原发伤以及硬脑膜下积液范围和部位相关,进行精神心理症状评估时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硬脑膜下积液 颅脑损伤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精神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伪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磊 程灶火 刘新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64-366,373,共4页
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由于涉及个人的利益,有40%~60%的被鉴定人会夸大认知受损的程度。各种心理测验虽然有一定的甄别作用,但对"伪装高手"的甄别能力有限。本文总结前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 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由于涉及个人的利益,有40%~60%的被鉴定人会夸大认知受损的程度。各种心理测验虽然有一定的甄别作用,但对"伪装高手"的甄别能力有限。本文总结前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研究认知伪装的实验模式、结果及其ERP效应,发现ERP技术对甄别"伪装高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认为,ERP是一种更客观的生理学指标,ERP技术是一种有希望的甄别认知伪装的客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诱发电位 综述[文献类型] 认知伪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与抑郁症因果关系的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浩阳 陶梦君 +2 位作者 汪伟 李秀 袁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7-943,共7页
目的: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心肌梗死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法、简单模式(simple mode法)和加权模式(weighted mode法)... 目的: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心肌梗死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法、简单模式(simple mode法)和加权模式(weighted mode法)进行两样本MR分析,评估心肌梗死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结果:MR分析结果表明,心肌梗死与抑郁症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IVW:OR=1.022,95%CI:1.008~1.037,P=0.002),抑郁症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不存在因果关系(IVW:OR=1.434,95%CI:0.931~2.209,P=0.102)。在心肌梗死对抑郁症的MR分析中,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与异质性。在反向MR分析中,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MR-Egger回归分析发现工具变量之间存在微弱的异质性。使用留一法(leave-one-out法)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发现,MR分析结果稳健。结论:两样本MR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与抑郁症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但抑郁症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不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抑郁症 因果关系 双向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疼痛症状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西莹 李江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类障碍,发病机制不明确。该疾病躯体疼痛为常见表现[1]。有研究表明,痛觉对于注意有“先占优势”,使得注意很难再集中到其他刺激[2]。注意偏向(attention bias)...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类障碍,发病机制不明确。该疾病躯体疼痛为常见表现[1]。有研究表明,痛觉对于注意有“先占优势”,使得注意很难再集中到其他刺激[2]。注意偏向(attention bias)是个体在面对多种刺激时,仅注意到其中某类特定刺激的现象。国外有研究采用Stroop范式发现该类患者存在对负性词语的注意偏向[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疼痛 注意偏向 点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