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2 位作者 秦雪梅 陈群 姜小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正常拔管组(47例)和延迟拔管组(1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GFA临床分型、QMG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新斯的明及强的松用量等情况。绘制术前MGFA分型及QMG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QM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延迟拔管组(14例)在术毕麻醉苏醒后需呼吸支持或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延迟拔管率为22.95%。MGFA分型、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66,以QMG评分8.5为阈值,预测延迟拔管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7.2%,而MGFA分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63.8%。结论术前MGFA分型、QMG评分可作为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延迟拔管 MGFA分型 QMG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基于临床分型的围术期准备 被引量:3
2
作者 秦雪梅 鲁卫华 +3 位作者 金孝岠 姜小敢 吴敬医 王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使用吡啶斯的明和强的松的治疗剂量、围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在术毕2 h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72.58%;17例术后呼吸恢复不佳需呼吸支持,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呼吸支持率为27.42%。B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A组(P<0.05);B组吡啶斯的明和激素的剂量均高于A组(P<0.05);呼吸支持组激素用量高于非呼吸支持组,联合激素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P<0.05)。结论: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率与MGFA分型有关,围手术期应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合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尽可能用最小的药物剂量将临床分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MGFA分型 胆碱酯酶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曹迎亚 鲁卫华 +4 位作者 姜小敢 鲁美静 吴敬医 秦雪梅 姚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刺激电流60mA,间隔12s,频率2Hz,波宽0.2ms,定标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分别记录肌松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术中使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HRV、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P组肌松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血清AchR抗体阳性MG患者的维持时间长于血清阴性患者,而起效时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甾烷醇类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神经肌肉阻滞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脂多糖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迎亚 陈群 +4 位作者 王箴 吴敬医 姜小敢 金孝岠 鲁卫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不同分为普通培养基组(R组)和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组(M组),将对数生长期的肠上皮细胞NCM460接种到六孔板中,再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0, 0.1 ,1,10,30 μg...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不同分为普通培养基组(R组)和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组(M组),将对数生长期的肠上皮细胞NCM460接种到六孔板中,再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0, 0.1 ,1,10,30 μg/mL)的LPS处理24 h,收集细胞染色后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水平。结果:相同培养基中,随着LPS处理浓度增加,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同等剂量的LPS刺激NCM460细胞,M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升高程度及细胞凋亡率增加较R组明显(P<0.05),M组IκB-α蛋白水平也较R组下调。结论:巨噬细胞在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中发挥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活化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传江 姚琴琴 +5 位作者 欧丹丹 王雅楠 李澜涛 袁荆 鲁卫华 金孝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我院ICU收治的年满18周岁,ICU停留时间大于24h的174例患者,采用CAM-ICU每天两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酗酒史等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我院ICU收治的年满18周岁,ICU停留时间大于24h的174例患者,采用CAM-ICU每天两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酗酒史等12个因素与谵妄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中谵妄发生率为22例(12.64%)(谵妄组),非谵妄组为152例(87.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OR 3.932,95%CI 1.225-12.617)、手术(OR 9.691,95%CI 2.103-44.657)、低氧血症(OR 6.595,95%CI 1.377-31.585)、苯二氮?类药(OR 7.620,95%CI 1.713-33.899)是危重患者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史、手术、低氧血症、苯二氮?类药是危重患者发生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早行谵妄筛查,积极预防ICU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谵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肠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何艳 秦雪梅 +1 位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对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并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脓毒症肠动力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清洁型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组,每组10只。脓毒症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目的:观察脓毒症对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并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脓毒症肠动力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清洁型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组,每组10只。脓毒症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h后以每只大鼠2mL碳素墨汁灌胃,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TRPV1及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肠黏膜TRPV1、CGRP的阳性表达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动力障碍可能与肠道TRPV1、CGRP的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炎 郭志远 +4 位作者 张慧娟 祁羽鹏 曹迎亚 鲁卫华 金孝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22~88岁,根据确诊脓毒...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22~88岁,根据确诊脓毒症后30 d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4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比较两组确诊脓毒症当天的外周静脉血AT-Ⅲ、凝血指标[D-2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Plt等。结果死亡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生存组[(57.3±16.9)%vs(76.1±21.1)%,P<0.001]。AT-Ⅲ是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49,95%CI 0.917~0.982,P=0.03)。AT-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621~0.875,P<0.001),以AT-Ⅲ值62.0%为临界值,其预测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61.9%。结论脓毒症早期抗凝血酶Ⅲ活性的降低可能预示着预后不良,抗凝血酶Ⅲ作为早期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凝血酶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