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地区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加兵 丁国正 +3 位作者 杨民 汪正宇 周茂生 徐祝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8期979-980,共2页
手外伤是创伤急诊中重要一部分,急诊手外伤患者占总急诊患者总数的15%~28%[1~3].严重手外伤会导致严重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非常必要.要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首先需要有手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了解本地区手外伤的情... 手外伤是创伤急诊中重要一部分,急诊手外伤患者占总急诊患者总数的15%~28%[1~3].严重手外伤会导致严重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非常必要.要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首先需要有手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了解本地区手外伤的情况,作者对2011 年以来在本院就诊的手外伤患者590 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反映皖南地区的手外伤现状,分析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手外伤 皖南地区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策略 外伤患者 严重残疾 急诊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直肠穿孔继发臀部感染致休克抢救1例
2
作者 胡明华 丁伟 +5 位作者 王小明 黄德刚 周玉梅 曾美红 沈光贵 姜晓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66-667,共2页
直肠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穿孔时间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我院收治1例直肠损伤患者,穿孔部位隐匿,合并迟发性感染性休克,发病凶险,治疗过程复杂,经积极抢救,共行4次手术,预后良好,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直肠穿孔 软组织感染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探讨 被引量:26
4
作者 潘丽英 潘军 +1 位作者 孙晨 黄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实施修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分别在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实施修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促进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手术 关节镜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 肩关节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其纯 蔡道章 王其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36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sⅠ~Ⅲ型患者,施行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术中发现,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手术...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36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sⅠ~Ⅲ型患者,施行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术中发现,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手术时间(91.6±26.8)min,解剖复位率97.2%;术后关节屈曲至120°时间为(5.9±1.4)周,36例患者随访11~20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86.1%。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Schatzker's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切实可行,术中易于处理合并损伤,易于精确复位,内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大大减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平台 骨折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及相关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茂生 杨民 +3 位作者 丁国正 王林 谢加兵 陆汉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L4。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e height,AVH),伤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并计算随访中局部椎间盘角度(segmental discal angle,SDA),LKA,AVH的丢失(分别表示为LoSAD,LoLKA,LoAVH);评估术前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scores,LSS),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和邻近椎间盘损伤(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ies,IDIs)。分析年龄,随访时间,LSS,TLICS,IDIs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6.13±5.39)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LKA,AVH,VW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LKA较术后1周丢失(5.70±3.17)°,末次随访AVH较术后1周丢失(4.31±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DA(r=0.706,0.579,0.449)和LoLKA随LSS、TLICS和IDIs增加而加重,LoAVH随LSS、TLICS增加而加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S评分增加均为LoSDA、LoLKA、LoAV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间盘角度和伤椎高度有不同程度丢失,且多因素分析提示均与骨折的载荷分享评分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矫正丢失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压力抗栓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7
7
作者 潘丽英 章泾萍 +1 位作者 奚卫珍 黄静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SCD压力抗栓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侧THR术后患者随机分成锻炼组和抗栓泵组各30例。锻炼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抗栓泵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SCD压力抗栓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3... 目的了解SCD压力抗栓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侧THR术后患者随机分成锻炼组和抗栓泵组各30例。锻炼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抗栓泵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SCD压力抗栓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监测两组患者下肢DVT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术后第7天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锻炼组DVT发生率为16.67%,抗栓泵组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泵组患肢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锻炼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锻炼组(均P<0.05)。结论 SCD压力抗栓泵预防THR术后DVT有一定的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SCD压力抗栓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外侧壁形态对股骨转子区骨折内固定失效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欣 马能峰 +2 位作者 胡旭峰 杨民 程文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固定治疗的295例股骨转子区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早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失败组19例和正常组27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患侧... 目的:探讨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固定治疗的295例股骨转子区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早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失败组19例和正常组27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患侧、年龄、AO分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血红蛋白、X线测量下外侧壁厚度、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术中失血量、术后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术后颈干角、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外侧壁形态,对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失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TAD、术后颈干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失败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ue scale,VAS)高于正常组(P<0.01),失败组Harris评分小于正常组(P<0.05)。绘制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败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中点侧壁厚度的临界值为16.5 mm,ROC曲线下面积0.845;平均侧壁厚度的临界值为16.5 mm,ROC曲线下面积0.838;侧壁轴向面积的临界值为7.5 mm,ROC曲线下面积0.826。结论:CT测量下股骨外侧壁形态可作为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效的预测因素,对于有风险的患者,应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术后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外侧壁 股骨转子区骨折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振伟 黄德刚 +2 位作者 周功 刘涛 陈辉 《安徽医学》 2016年第7期860-86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在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穿针内固定组...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在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穿针内固定组(18例)和闭合复位外固定组(1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96个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18例疼痛均消失,平均肩关节伸屈从42°增至171°,平均旋转度从32°增至86°,均有明显改善(P〈0.05)。闭合复位外固定术:16例疼痛均消失,平均肩关节伸屈从40°增至167°,平均旋转度从35°增至84°,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伸屈功能和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肩关节外展方面,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骺分离 经皮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加兵 周茂生 +3 位作者 徐祝军 丁国正 袁建敏 黄元声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术后10个月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3例均获随访,术...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术后10个月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3例均获随访,术后10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分别为(89.6±2.3)、(981±1.2)结论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复杂性骨折,可减少对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端或骨折碎片骨膜的剥离、保护血供、降低骨折不愈合和感染率,同时也减少对桡神经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O C型臂 肱骨干骨折 图像拼接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减压后TGF-β1表达与凋亡细胞的相关性
11
作者 聂虎 周乾坤 +2 位作者 牛国旗 杨民 徐祝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69-47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减压后脊髓损伤段标本TGF-β1的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点减压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麻醉后手术切除胸椎10-11椎板,暴露脊髓。假手术组10只,行胸椎10-11椎...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减压后脊髓损伤段标本TGF-β1的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点减压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麻醉后手术切除胸椎10-11椎板,暴露脊髓。假手术组10只,行胸椎10-11椎板切除,仅暴露脊髓,不环扎。其余4组作为手术组,每组15只,暴露脊髓后,用环扎法使硬膜囊截面压缩至原截面积的70%,建立截瘫模型、完成此次建模手术,减压组术后分别在环扎8,24,72 h后进行二次手术,去除环扎线减压,命名为8 h减压组、24 h减压组和72 h减压组;不减压组,环扎后不进行二次手术减压。假手术组和不减压组只进行一次手术,在术后1,3,7,14,21 d统计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取出脊髓。8 h减压组、24 h减压组和72 h减压组二次手术后1,3,7,14,21 d统计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取出脊髓。各组脊髓标本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TGF-β1的表达,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功能评分数据分析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标本各取材时间点的实验切片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TGF-β1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于术后1 d均有增加,术后3 d达高峰,在术后7 d表达逐渐减弱,至术后21 d仍有表达(P<0.05)。72 h减压组及不减压组两组大鼠TGF-β1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普遍高于早期减压的8 h减压组及24 h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TGF-β1的表达增加,可能对凋亡有阻断作用,可减轻脊髓损伤的范围。环扎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早期减压对减轻脊髓的损害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环扎法 TGF-Β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秀民 徐宏光 +4 位作者 肖良 刘晨 杨晓明 赵泉来 聂文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7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39例;年龄33~79(62.72±10.23)岁。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并将患者进行分组,PI-LL数值位于-9°~9°之间设为匹配组,数值<-9°或>9°设为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其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0(14.20±3.68)个月。65例患者手术时间(91.54±25.97)min,术中出血量(48.15±10.14)ml,住院时间6~19(9.28±2.50)d。手术节段共计84个,单节段46例,双节段19例。VAS评分和ODI分别由术前的(4.88±0.99)分、(67.60±13.7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85±1.30)分、(30.57±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位参数LL、PT、SS、PI、PI-LL及手术节段DH分别由术前的(42.80±16.35)°、(23.22±10.91)°、(26.95±13.30)°、(50.22±14.51)°、(7.53±16.13)°、(0.91±0.29)c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49.95±12.82)°、(17.94±9.24)°、(33.71±12.66)°、(51.65±10.26)°、(1.68±17.00)°、(1.20±0.40)cm,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L、PT、SS、PI-L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I-LL匹配组LL为(48.76±11.09)°,PI-LL失匹配组LL为(38.00±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ODI、PT、SS、PI、D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PI-LL匹配组和PI-LL失匹配组中ODI分别为(29.40±5.93)%和(32.86±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LL、PT、SS、PI、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I-LL与VAS呈正相关;末次随访时PT与ODI呈正相关。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且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从而恢复腰椎矢状面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盆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章荣 谢加兵 +3 位作者 周茂生 王林 陶周善 丁国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T118例,T1218例,L1 19例,L2 10例。根...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T118例,T1218例,L1 19例,L2 10例。根据AO分型,A1型10例,A2型17例,A3型18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1例。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传统跨伤椎4钉固定20例,为对照组;伤椎双侧6钉固定22例,为双侧组;伤椎单侧5钉固定13例,为单侧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对照组(20 932.4±298.3)元明显低于单侧组[(22 428.2±321.5)]元与双侧组[(23 630.5±310.5)]元(P<0.05),且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在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3组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丢失率方面,单侧组[(6.3±2.1)%]和双侧组[(5.6±2.8)%]均优于对照组[(9.2±1.8)%](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率方面,单侧组[(15.2±6.5)%]和双侧组[(13.9±7.2)%]均优于对照组[(23.6±7.5)%](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均适用于胸腰段骨折治疗,短期疗效相当;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在维持伤椎高度及防止后凸畸形发生上均优于传统跨伤椎固定;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固定住院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 NF-κB 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兴净 陶周善 +4 位作者 郭雄 徐祝军 徐宏光 杨民 王坤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45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NFH)股骨头骨组织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的表达,初步探讨自身免疫在酒精性O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酒精性ONFH组织标本16例。根据Ficat分类法分为FicatⅣ期组9例,平均年龄(65.76... 目的通过研究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NFH)股骨头骨组织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的表达,初步探讨自身免疫在酒精性O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酒精性ONFH组织标本16例。根据Ficat分类法分为FicatⅣ期组9例,平均年龄(65.761±8.316)岁,其中男8例,女1例;FicatⅢ期组7例,平均年龄(64.832±6.814)岁,其中男6例,女1例。取9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标本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4.515±7.834)岁,其中男7例,女2例。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标本中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LR4、NF-κB表达情况。计数指标进行卡方(χ~2)检验,三组间方差齐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显示,对照组骨组织正常,坏死的股骨头骨组织内骨小梁减少、稀疏,甚至中断。TLR4、NF-κB在3种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种蛋白在股骨头骨组织细胞胞质内表现为棕褐色,FicatⅣ期组表达最强;对照组两种蛋白的表达较弱。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FicatⅣ期组股骨头骨组织的TLR4、NF-κB mRNA及蛋白含量表达最高,对照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NF-κB在酒精性ONFH股骨头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自身免疫可能参与了酒精性ONFH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隐性失血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陆汉力 陶周善 +3 位作者 马济民 朱孝峰 杨民 丁国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动力位X线片,腰椎CT、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胸椎10例,胸腰椎89例,腰椎26例。单节段87例,双节段29例,3节段9例。67例患者椎体压缩高度比例<1/3,41例在1/3~2/3,17例>2/3。术前与术后3 d行血常规检查,分析HBL情况并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隐性失血为(317±156) ml。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P=0.011)、手术节段(P=0.036)、节段数量(P<0.001)、椎体高度丢失率(P=0.002)、椎体高度恢复率(P<0.001)和骨水泥渗漏率(P=0.003)与隐性失血呈正相关。同时,发现椎体高度丢失率高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丢失率低者多,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恢复不良者多,水泥泄漏也是增加隐性失血的重要因素。然而,骨密度(P=0.814),高血压病史(P=0.055)与隐性失血无显著相关性。结论:OVCFs患者经过PVP治疗后隐性失血量较大,需要引起关注;同时糖尿病病史、手术节段、节段数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是增加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秋伟 王林 王弘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比较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33~83(60.1±11.4)岁。按手术方... 目的:比较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33~83(60.1±11.4)岁。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者(36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C3-C6单开门椎管减压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揭盖”的方式掀开C3-C6全椎板,侧块螺钉植骨固定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轴性疼痛、脑脊液漏、术后C5神经麻痹);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urick疼痛量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相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的JOA评分、VAS、ASIA、Nurick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在C5神经根麻痹、轴性疼痛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脊液漏并发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手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减压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在恢复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改善日常行为能力等方面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脊髓损伤 减压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济民 陆汉力 +2 位作者 陈心星 杨昕 王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重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单侧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重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单侧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侧别和骨盆正位DR平片。其中男69例,女62例;左髋57例,右髋74例;年龄25~89岁,平均62岁。诊断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3例。采用股骨皮质指数(femoral cortical index,FCI)作为股骨近端形态分型的参考标准,通过术前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差。根据FCI进行分组:>0.6为Dorr A组,0.5~0.6为Dorr B组,<0.5为Dorr C组,明确股骨近端形态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关系。结果:术后FCI为0.56±0.08,LLD中位数为5.10 mm(IQR-1.00~8.80 mm)。按FCI水平分为3组,各组间性别、年龄、侧别、诊断、术中骨折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CI>0.6时,术后LLD为6.30 mm(IQR 1.00~10.95 mm);FCI在0.5~0.6时,术后LLD为5.85 mm(IQR-0.55~8.90 mm);FCI<0.5时,术后LLD为1.95 mm(IQR-2.50~6.68 mm)。不同股骨近端形态下的LLD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FCI增加患侧术后下肢延长的风险,低FCI使患侧术后下肢延长的风险较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术前评估患者股骨近端形状,提前告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双下肢腿长的可能变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皮质指数 下肢不等长 股骨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与经皮撬拨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景光 章平治 +2 位作者 徐名洪 徐宏光 杨学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sinus tarsi approach,STA)与经皮撬拨(percutaneous poking approach,PP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骨折63例(69足)...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sinus tarsi approach,STA)与经皮撬拨(percutaneous poking approach,PP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骨折63例(69足)资料,其中经STA复位31例34足;PPA复位32例35足。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跟骨宽度、Böhler角、Gissane角、CT后关节面复位质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2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或深部感染,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2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PA组比较,STA组手术时间短[(51.9±10.6)min vs.(88.0±21.8)min,t=-8.705,P=0.000],后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为优的占比高[94.1%(32/34)vs.65.7%(23/35),χ^2=8.603,P=0.003],AOFAS评分高[(91.1±5.9)分vs.(83.5±7.7)分,t=4.555,P=0.000]。2组AOFAS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32/34)vs.77.1%(27/35),χ^2=2.757,P=0.097]。2组术后3 d跟骨宽度、Gissane角、Böhler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STA组改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STA组距下关节僵硬2足,创伤性关节炎1足,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PPA组距下关节僵硬7足,创伤性关节炎4足,腓侧撞击综合征2足,并发症发生率37.1%(13/35)。STA组并发症少于PPA组(χ^2=7.765,P=0.005)。结论与经皮撬拨比较,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样可避免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文静 丁国正 龚延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接受PFNA治疗的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接受PFNA治疗的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骨盆双髋X线及CT平扫检查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基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探究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对109例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3),骨折类型(P<0.01),糖尿病病史(P=0.031)以及术前血红蛋白(P<0.01)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输血与患者年龄(P=0.017),骨折类型(P<0.01),糖尿病病史(P=0.023)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术前血红蛋白(P<0.01)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性别(P=0.297),高血压病史(P=0.318),手术时间(P=0.325)等因素与围术期输血无显著关系。结论:年龄,骨折类型,糖尿病病史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有糖尿病病史,骨折越不稳定,术前血红蛋白越低,越有可能需要输血,这可能为临床围术期输血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围手术期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冗余症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仲宣 肖良 +4 位作者 赵泉来 刘晨 孙竑洲 耿寅 江雨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究马尾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并筛选与RNR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19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马尾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并筛选与RNR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19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RNRs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差异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RNRs高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RNRs阳性组59例,RNRs阴性组137例。1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RNRs发生率为30.10%(59/196)。两组患者VAS、OD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患者临床症状较RNRs阴性组重。年龄、狭窄节段数、腰椎硬膜囊面积平均值、最狭窄节段及最狭窄节段硬膜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节段数、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值及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平均值与RNRs产生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狭窄节段数回归系数为-1.115,椎管正中矢状径回归系数为-1.707,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平均值回归系数为7.556。结论:伴有RNRs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较不伴者明显严重。狭窄节段数、椎管正中矢状径、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是RNRs发生的高危因素,其中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冗余症 椎管狭窄症 危险因素 椎间隙硬膜囊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