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苏贵平 戴艳 +4 位作者 黄来全 蒋艺枝 耿良权 丁凯阳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及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术后是否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及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28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病原菌进行菌型鉴定,并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及血清细胞凋亡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3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从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共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66.67%)且以肺炎克雷伯杆菌(19.44%)为主,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中CD4+水平(t=2.637,P<0.01)、CD4+/CD8+比值(t=8.223,P<0.01)、BCL-2蛋白表达(t=5.852,P<0.01)、BCL-2/BAX比值(t=14.56,P<0.01)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而感染组CD8+表达(t=2.285,P<0.01)、CRP水平(t=39.71,P<0.0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CD4+/CD8+比值与BCL-2/BAX比值呈正相关(r=0.341,P<0.05),血清CRP水平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362,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感染能够促进相关炎症因子和凋亡蛋白表达的上调,病原菌可能也参与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感染 细胞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韦中玲 张岚鑫 +4 位作者 黄辰 陈彩婷 李光羲 黄东平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6(45-64)岁。干细胞植入率100%,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10(9-12)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2(10-21)d。口腔黏膜炎及肠道感染发生率100%,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皮肤感染1例;11例患者发生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升高。移植后评估13例获得CR以上疗效,CR率较移植前有提高趋势(13/17 vs 8/17;P=0.078)。中位随访18(6-36)个月,15例无进展存活,1例出现疾病进展,1例因临床复发放弃治疗而死亡,2年OS率约90.0%,2年PFS率约83.9%。结论: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加深患者缓解深度,进一步提高疗效,而且移植相关并发症可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大剂量美法仑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加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世超 何晓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榄香烯为中药莪术油中主要成份的复合乳化剂。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榄香烯具有直接杀灭癌细胞作用,且有关实验资料对白血病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但该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自血病尚未见正式报道。本科白1994年12月迄今。在1年内采用既定... 榄香烯为中药莪术油中主要成份的复合乳化剂。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榄香烯具有直接杀灭癌细胞作用,且有关实验资料对白血病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但该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自血病尚未见正式报道。本科白1994年12月迄今。在1年内采用既定的联合化疗方案加静脉滴注榄香烯乳剂对15倒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榄香烯乳 联合化疗方案 白血病患者 疗效观察 莪术油 自血 杀灭 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琼 何合胜 +7 位作者 戴艳 靳小可 李佳嘉 黄辰 黄君 齐晶 严家炜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6-871,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TL初诊患者临床资料39例,分析治疗前NLR与AITL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TL初诊患者临床资料39例,分析治疗前NLR与AITL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9例AITL患者初诊NLR中位数为5.43,以此中位值为临界值,将AITL患者分成高NLR组(NLR≥5.43,20例)和低NLR组(NLR <5.43,19例)。与低NLR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低(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结外受累部位2个及以上及高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外受累部位2个及以上和高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NLR水平是影响初诊AITL患者的预后因素,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