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代谢及铜死亡在心肌病调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胜男 王德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5-1237,共3页
心肌病作为一组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其全球发病率不断增加。心肌病原因不明,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并死亡。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心肌病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当前治疗方法仍面临挑战。金属元素在心肌病中的角色,尤其是铜(Cu)的作... 心肌病作为一组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其全球发病率不断增加。心肌病原因不明,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并死亡。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心肌病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当前治疗方法仍面临挑战。金属元素在心肌病中的角色,尤其是铜(Cu)的作用,我们的认识仍然相对模糊。Cu作为一个微量元素,在正常心脏功能中参与调控多种酶的活性,与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密切相关。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在心肌病患者中,Cu的调节可能发生变化,Cu扮演着更加复杂和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铜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春玲 邢文 +2 位作者 鲁柯兵 夏礼斌 王安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酶S、K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莹 王安才 +2 位作者 王新 王德国 邢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68-972,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酶S、K(Cat S、Cat K)的表达,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肥厚心肌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配到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的... 目的:观察压力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酶S、K(Cat S、Cat K)的表达,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肥厚心肌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配到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的手术方法构建心肌肥厚模型,采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心肌Cat S、Cat K mRNA及蛋白表达,用Masson染色法分析左心室肌质量。结果: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左室重量指数、心肌Cat S、Cat K mRNA及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地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系通过下调心肌Cat S、Cat K表达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肥厚 组织蛋白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新进展
4
作者 赵春梅 王安才 王德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48-952,共5页
骨髓干细胞为多潜能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类,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被诱导分化为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 骨髓干细胞为多潜能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类,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被诱导分化为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尤其是应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衰、难治性心绞痛、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就临床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报道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衰 难治性心绞痛 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沙库巴曲缬沙坦多中心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康玉 吴国宏 +9 位作者 宇霏 成威 周利民 陈月云 刘利军 许邦龙 刘伟 冯俊 刘伏元 严激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评价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地区多中心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记录患者用药前的基线特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评价...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评价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地区多中心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记录患者用药前的基线特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剂量、血压水平、生化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245例,NYHAⅢ/Ⅳ级患者比例为64.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8.5%、83.3%和92.2%。用药后患者收缩压[(109.6±13.4)mmHg比(120.3±17.3)mmHg,P<0.01]和舒张压[(70.5±9.4)mmHg比(75.2±12.1)mmHg,P<0.01]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随访1个月后,血清肌酐[(98.3±35.5)μmol/L比(95.7±31.9)μmol/L,P>0.05]和钾水平[(4.06±0.54)mmol/L比(4.11±0.46)mmol/L,P>0.05]无明显变化,但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1)。结论真实世界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血压降低更为明显,但1个月后NYHA分级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利迭联合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友明 王安才 查日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20-925,共6页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舒利迭及茶碱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管理的COPD稳定期患者128人,进...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舒利迭及茶碱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管理的COPD稳定期患者128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吸入舒利迭一年后,比较右心几何参数及多普勒参数。结果:不同肺动脉压力基线水平病人在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各项指标表现各异,肺动脉压正常组多项参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具有较明显的肺动脉收缩压(40.19±5.82)mm Hg、右室Tei指数(0.42±0.03)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右心室Tei指数(0.50±0.06)、右房横径[RA(39.13±1.68)mm]、右室前后径[RV(38.97±2.13)mm]均有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利迭联合使用茶碱,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能部分改善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舒利迭 肺动脉高压 右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