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慧黎 梅立新 +1 位作者 戴巧云 卫承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8-1921,共4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相关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的诊治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OCTA具有高分辨率、易操作、快速扫描、三维成像等优势,现已被应用于眼科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和虹膜相关疾病、弱视、青光眼等)的评估和诊断。本文就OCTA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部疾病 诊断 评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轴长度与白内障手术年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昌凡 徐进 +2 位作者 蔡瑞玲 黄宝玲 郎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4-195,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年龄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4共1004例初次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年龄、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A、B、C3组,比较各组手术年龄,并对手术年龄和眼轴长度作相关分析。结果:眼轴长度为C组,白内障患者手...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年龄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4共1004例初次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年龄、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A、B、C3组,比较各组手术年龄,并对手术年龄和眼轴长度作相关分析。结果:眼轴长度为C组,白内障患者手术年龄平均为(64.25±8.0)岁,而眼轴长度为A组,手术平均年龄仅为67.44±9.16岁,差异显著(P=0.002)。手术年龄与眼轴长度有较弱的负相关,r=-0.25,P=0.015。结论:随眼轴长度的增加,白内障患者手术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患者 年龄 眼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MRI成像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韦超兵 赵立宇 +1 位作者 方严 吴昌凡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MRI成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眼眶MALT淋巴瘤病灶在MRI中的形态、大小、部位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注意要点。结果 11例眼附属器MAL...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MRI成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眼眶MALT淋巴瘤病灶在MRI中的形态、大小、部位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注意要点。结果 11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5~76岁,平均63.8岁;临床表现中眼球突出4例,眼部包块7例;MRI示肌锥外间隙8例,肌锥内外间隙3例;9例结节状生长,2例呈弥漫性生长。所有例病T_1WI、T_2WI均呈等信号,信号均中等强化;病理组织特点,11例患者CD20、CD45部分CD79a表达均(+)、bcl-2(+):9例(81.8%)、MUM-1(+):6例(54.5%);Ki-67(+):8例(72.7%)。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部分活检,局部放疗治疗5例,随访1~4年,均无复发或再生长。结论眼眶MALT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多位于肌锥外间隙,MRI成像T1WI、T2WI均呈等信号,均匀强化。结节性病灶者可手术治疗,弥漫性病灶可在手术治疗后需辅以局部放疗治疗,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MRI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昌凡 郎平 +2 位作者 黄文勇 何明光 曾骏文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83例(283只眼)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行白内障摘除,对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和评估。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占95.16%。术中的并发症主...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83例(283只眼)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行白内障摘除,对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和评估。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占95.16%。术中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角膜水肿(13.4%)、虹膜损伤(9.8%)、前房积血(3.1%)、玻璃体脱出(2.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效果好、安全、经济实用的特点。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技术操作的提高,将会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并发症预防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患者 术中并发症 玻璃体脱出 矫正视力 角膜水肿 虹膜损伤 前房积血 经济实用 技术操作 术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谢驰 邱翠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 AMD)10例(1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例(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4例(6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慢性中心...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 AMD)10例(1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例(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4例(6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慢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分别对其行玻璃体腔康柏西普(0.05 ml)注射治疗。随访时间为注射后1 d、2周、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距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范围内黄斑厚度值、眼压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射3个月后,w AMD组、RVO组及DR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注射前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眼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0.2恢复到0.4,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眼,由治疗前0.3恢复到1.0,视力均明显提高。w AMD组:治疗前后黄斑部厚度差值(112.9±128.8)μm,RVO组:治疗前后黄斑病厚度差值(403.0±213.0)μm,DR组:治疗前后黄斑病厚差值(110.0±102.1)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血管性疾病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青少年复杂性屈光不正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昌凡 夏明传 +1 位作者 郎平 戴巧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50-851,共2页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青少年复杂性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对37例70眼7~18岁青少年出现的复杂性屈光不正给予验配RGP,并观察配戴患者的依从性,并矫正视力。其中,屈光参差10例,高散...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青少年复杂性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对37例70眼7~18岁青少年出现的复杂性屈光不正给予验配RGP,并观察配戴患者的依从性,并矫正视力。其中,屈光参差10例,高散光10例,高度近视9例,近视发展较快6例,圆锥角膜2例。结果RGP矫正视力0.88±0.20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77±0.27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GP镜片能有效提高特殊屈光不正患者的矫正视力,促进青少年视觉功能发育;同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青少年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夜光灯照射对幼鸡眼正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昌凡 曾骏文 +2 位作者 何明光 黄文勇 戴淑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持续性夜光灯照射对鸡眼球正视化的影响。方法24只幼鸡分为2组,光照组饲养在70Lux左右的弱光中;正常昼夜节律下为对照组。4周后,用视网膜检影观察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观察角膜曲率,并测量眼球直径、重量;角膜、巩膜、视网膜作... 目的观察持续性夜光灯照射对鸡眼球正视化的影响。方法24只幼鸡分为2组,光照组饲养在70Lux左右的弱光中;正常昼夜节律下为对照组。4周后,用视网膜检影观察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观察角膜曲率,并测量眼球直径、重量;角膜、巩膜、视网膜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光照组的屈光状况组内差异大(+3.80±3.00)D,对照组(+2·23±0.48)D没有明显波动;光照组的角膜曲率为(4.08±0.24)mm,对照组为(3·75±0·15)mm(P=0.000);前后径2组没有明显差异(P=0.64),光照组赤道经为(13·97±0·64)mm,对照组为(13.16±0.42)mm(P=0.08);病理组织显示:光照组的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活跃,胞核浓缩,基质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多;巩膜软骨细胞表现胞体增大、核浓缩、胞浆丰富,细胞数目增多;视网膜比对照组薄,主要发生在内丛状层和感受器层,感受器层上方的油滴消失。结论持续性的夜光灯照明,干扰了幼年鸡眼的正视化进程,主要表现在鸡眼屈光状态的改变,角膜曲率增加,角膜平坦,赤道径增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角膜、巩膜增生明显,视网膜变薄,感受器层改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夜光灯照射 正视化 近视眼 远视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昌凡 郎平 +2 位作者 黄文勇 何明光 曾骏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283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中,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281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2例追加半球麻醉;手术平均时间为(25±10)min;娩核时,...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283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中,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281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2例追加半球麻醉;手术平均时间为(25±10)min;娩核时,出现疼痛较多,为29例(10.24%)。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占95.16%。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β_2-糖蛋白Ⅰ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银萍 胡水旺 +3 位作者 吴贞凤 梅立新 郎平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β2-糖蛋白Ⅰ(beta2-glycoproteinⅠ,β2-GPⅠ)在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变化,了解血清β2-GPⅠ与DR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将其分为3组:20例无明显DR(no-DR,NDR)... 目的探讨血清β2-糖蛋白Ⅰ(beta2-glycoproteinⅠ,β2-GPⅠ)在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变化,了解血清β2-GPⅠ与DR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将其分为3组:20例无明显DR(no-DR,NDR)患者为NDR组;20例非增生性DR(non-proliferative DR,NPDR)患者为NPDR组;20例增生性DR(proliferative DR,PDR)患者为PDR组。同时收集20例健康人血清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应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随机抽取的4份血清样本中β2-GPⅠ水平进行分析。结果β2-GPⅠ水平在NPDR组、PDR组大量表达,在NDR组中量表达,在NC组少量表达。NC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各条带面积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440564.9±66597.4)mm-2、(655561.6±85640.8)mm-2、(859969.7±85461.0)mm-2、(954887.4±125764.4)mm-2。与NC组比较,β2-GPⅠ水平在NDR组、NPDR组、PDR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NDR组比较,β2-GPⅠ水平在NPDR组、PDR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NPDR组比较,PDR组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R发生过程中,血清β2-GPⅠ水平上调,β2-GPⅠ可能具有潜在的早期诊断DR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 血清 β2-糖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注射器负压在硅油限速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建祥 陈春霞 +2 位作者 钱莉 张鹏飞 王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注射器负压在硅油限速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来我科室住院行硅油取出术的患者22例(22只眼),随机抽取11例纳入改良组,11例纳入常规组。改良组用保留流速调节阀的一次性输液器,连接20 ml注射... 目的观察改良注射器负压在硅油限速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来我科室住院行硅油取出术的患者22例(22只眼),随机抽取11例纳入改良组,11例纳入常规组。改良组用保留流速调节阀的一次性输液器,连接20 ml注射器,进行硅油的限速取出。观察并比较两组取油时间、速度、取油前后期的灌注液滴速比、气液交换次数、术后眼压和视力。结果两组患者在取油时间、速度、术后1 d和1周眼压、视力构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滴速比、气液交换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注射器负压在硅油取出术中的应用,可以限制取油末期的抽吸速度,使整个取油过程更平稳,取油更彻底,减少了气液交换的次数,对眼内压的扰动更小,有利于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术 眼压 注射器 流速调节阀 气液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九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绘祥 黄宝玲 +2 位作者 吴昌凡 郎平 梅立新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7期47-49,共3页
目的提高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认识,以避免或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误诊的9例(9眼)ARNs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主诉、眼部体征、检查项目和初始诊断。结... 目的提高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认识,以避免或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误诊的9例(9眼)ARNs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主诉、眼部体征、检查项目和初始诊断。结果本组分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4例,全葡萄膜炎2例,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及视网膜血管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3~28 d,平均(15.0±9.5)d;就诊次数为2~6次,平均(3.7±1.2)次。本组9例中有7例眼压升高,范围在22~38 mmHg,6例系统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平均(8.2±2.4)d。确诊后所有病例均予抗病毒治疗,同时3例实施外路视网膜光凝术,5例行玻璃体切割术。随访3个月~2年,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4例视力恢复,3例视力下降。结论ARNs易误诊为葡萄膜炎等,临床接诊眼压增高、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眼部病情仍加重者,应警惕ARNs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急性 误诊 虹膜睫状体炎 全葡萄膜炎 结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通塞脉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银萍 梅立新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评价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通塞脉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4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激光治疗组(20只眼);B组:通塞脉片+激光治疗组(20只眼)。A组单纯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除给... 目的评价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通塞脉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4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激光治疗组(20只眼);B组:通塞脉片+激光治疗组(20只眼)。A组单纯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除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外,同时服用通塞脉片(0.35 g/片)。观察两组患者视力、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吸收等临床疗效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比较:通塞脉片+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χ^2=4.286,P〈0.05),通塞脉片+激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光治疗组。并发症比较:通塞脉片+激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激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通塞脉片+激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激光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1.310,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通塞脉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的吸收与消退,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Tong SAI Mai tablet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绘祥 黄宝玲 +3 位作者 吴昌凡 赵海峰 郎平 梅立新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玻璃体切割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RNs患者5例(7只眼)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7~63岁,平均(55.2±6.5)岁,男女比例3:2。术前已明确伴有视网膜脱...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玻璃体切割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RNs患者5例(7只眼)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7~63岁,平均(55.2±6.5)岁,男女比例3:2。术前已明确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抗病毒药物治疗后3例(3只眼)眼部体征加重,未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接受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另1例(1只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发现有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发作的2例(2只眼)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及外路视网膜光凝。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硅油填充3只眼半年左右均行硅油取出术,视力无改善或下降,有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2只眼及后发作的2只眼视网膜均保持附着,视力恢复均超过治疗前。结论 ARNs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若眼部体征仍加重,早期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可以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视力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嘉睿 郎平 吴昌凡 《安徽医学》 2009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和糖尿病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组大鼠的一...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和糖尿病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尿糖、血糖、血NO及血SOD值,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及ICAM-1表达的不同。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血糖均升高,血SOD和血NO值降低(P<0.05)。葛根素能改善大鼠基本情况,降低血糖(P<0.05),升高血SOD及血NO值(P<0.05),并减少视网膜组织细胞间ICAM-1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间ICAM-1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细胞间黏分子-1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2和Sox2及Prox1在胚胎小鼠眼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裕庆 刘少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研究Pax2及Sox2和Prox1在小鼠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及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小鼠眼的中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共标记技术,观察Pax2和Sox2及Prox1在眼内表达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Pax2及Sox2和Prox1在小鼠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及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小鼠眼的中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共标记技术,观察Pax2和Sox2及Prox1在眼内表达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在胚胎期9.5d(E9.5),Sox2表达在视泡和晶状体板,而Pax2表达在视泡前体细胞中,而Prox1仅在晶状体板中弱表达。E11.5时,Sox2在晶状体泡和原始视网膜均呈阳性,而Pax2仅在视柄和视柄邻近的腹侧视网膜及色素上皮层内表达,Prox1主要集中在晶状体泡后壁细胞内。到E12.5后,Sox2仍广泛分布在视网膜和晶状体中,但晶状体的表达强度明显弱于视网膜区域的表达;Pax2仅表达在视柄及分化形成的视神经中;而Prox1逐渐局限在原始晶状体纤维细胞及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结论:Pax2和Sox2及Prox1参与小鼠眼的发育,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提示在眼的发育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发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碎核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昌凡 郎平 +1 位作者 黄宝玲 梅立新 《安徽医学》 2009年第8期871-872,共2页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手法固定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例Ⅲ~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在术中通过自行研制的劈核器,固定晶状体核,并使核劈成两瓣,通过4mm左右的切口剜出。观察术后视力、内皮细胞平均丢失...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手法固定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例Ⅲ~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在术中通过自行研制的劈核器,固定晶状体核,并使核劈成两瓣,通过4mm左右的切口剜出。观察术后视力、内皮细胞平均丢失、角膜水肿等改变。结果2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劈核,术后1周15例视力0.5以上,占75%;角膜水肿7例,占35%;术前和术后,内皮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38±405)/mm2和(2455±450)/mm(2P<0.01);角膜屈光度分别为(44.05±1.12)D和(44.50±1.05)D(P<0.05)。结论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固定式手法劈核有利于处理硬核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手法碎核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碎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立新 郎平 +1 位作者 李佩蒂 赵培泉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视网膜切开、重水注入、眼内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眼内气体 C3F8或硅油充填术治疗 4 2例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 2~ 2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视网膜切开、重水注入、眼内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眼内气体 C3F8或硅油充填术治疗 4 2例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 2~ 2 8月 ,解剖性复位 33只眼 (78.6 % ) ,视力≥ 0 .0 2的功能性成功 31只眼 (73.8% ) ,术中并发症眼内出血 2只眼 ,医源性裂孔 5只眼 ,重水进入视网膜下 1只眼 ,术后并发高眼压 3只眼 ,角膜变性混浊 1只眼。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理想的有效方法。彻底地剥膜 ,正确并有技巧的应用重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C3F8 硅油 疗效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巧云 张鹏飞 刘银萍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在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只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法撕除前囊膜,同时在颞下... 目的探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在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只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法撕除前囊膜,同时在颞下角膜缘做一辅助侧切口,其余后续步骤按照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结果 16只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有13只眼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顺利完成后续环形撕囊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实施成功率达81. 25%。结论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避免了患者因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术式带来的诸多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白内障 改良信封式撕囊 撕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手术入路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海峰 吴昌凡 郎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1期91-93,共3页
眼眶病变处理目前仍集中在手术治疗,眼眶手术入路的选择受到病变位置、性质、大小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手术方式选择、眼眶自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意在介绍各类手术入路的方法与改良、适应证、以及该入路的优缺点和相关入路... 眼眶病变处理目前仍集中在手术治疗,眼眶手术入路的选择受到病变位置、性质、大小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手术方式选择、眼眶自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意在介绍各类手术入路的方法与改良、适应证、以及该入路的优缺点和相关入路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病变 手术治疗 入路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巩膜外垫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义龙 周仕福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1期34-35,共2页
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8例,全部治愈.介绍了手术要点,讨论了本术式的构思、可行性和优点.术中不作热凝或冷凝,不放液,球内不注气,无需观察眼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重要的是避免了各种并发症... 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8例,全部治愈.介绍了手术要点,讨论了本术式的构思、可行性和优点.术中不作热凝或冷凝,不放液,球内不注气,无需观察眼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重要的是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保护和提高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术 眼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