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地区1831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6 位作者 刘春生 朱玉 张斌华 夏礼斌 陈月平 邢春燕 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产ESBL菌(ESBL^+)及主要病原菌分布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送检中段尿标本5 429例次,分离出病原菌1 977株,分离率36.41%。检出主要革兰氏阴性(G^-)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53株,占总菌株数33.0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5,5.31%)、奇异变形杆菌(36,1.82%)、铜绿假单胞菌(35,1.77%)、弗氏柠檬酸杆菌(26,1.32%);药敏提示,前两种主要病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抗菌药、头孢菌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主要革兰氏阳性(G^+)菌,依次为粪肠球菌(379,19.17%)、屎肠球菌(183,9.25%)、表皮葡萄球菌(136,6.87%)、溶血葡萄球菌(97,4.91%)、金黄色葡萄球菌(31,1.57%);药敏提示前两菌株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同程度耐药。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6,2.83%)、光滑假丝酵母菌(55,2.7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89%及36.19%。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从2012到2016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G^+菌中,除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布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外(P<0.05),其余三种G^+菌株及主要G^-菌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P均>0.05)。结论: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耐药菌谱广,耐药率高,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尿路感染 中段尿 病原菌分布 耐药率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9 位作者 刘春声 朱玉 夏礼斌 陈月平 赵咏莉 何春玲 邢春燕 王勇 张斌华 陶秀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株分布,耐药情况,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的相关性。结果:共898例次样本,698人次分离出病原菌株,240例次未分离出病原菌,有效分离率73.27%,创面呈现多种菌混合感染的趋势,检测到两种菌的比例占18.37%。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共550株,占66.34%,主要构成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1%)、鲍曼不动杆菌(16.52%)、大肠埃希菌(11.22%)、肺炎克雷伯菌(5.79%)。G+球菌272株,占32.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表皮葡萄球菌(6.99%)。主要G-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均高度耐药,对三、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在半合成青霉素中,大部分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一定敏感性。除鲍曼不动杆菌外,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仍具有高度敏感性。主要G+菌,除对青霉素高耐药外,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不同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病原菌感染具有年龄分布的显著性差异。结论:皖南地区近5年糖尿病足病感染及烧烫伤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地区特异性,其耐药情况,年龄分布差异分析有助于区域内的院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烧烫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HLA-Brs34933313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淦 胡婷婷 +3 位作者 陶东东 柳发虎 杨进孙 孙恩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34933313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FRS患者14例(病例组)和健康组50例(对照组)新鲜...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34933313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FRS患者14例(病例组)和健康组50例(对照组)新鲜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PCR)对HLA-B基因位点分型,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受试人群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两组等位基因G、C(χ~2=4.38,OR=2.45,P=0.04)和基因型GG、GC、CC(χ~2=6.47,P=0.04)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G等位基因,且携带C等位基因罹患HFRS的概率是G等位基因的2.45倍;亚组分析发现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在显性遗传模型下(χ~2=6.45,P=0.01,OR=10.21,95%CI=1.24~84.18)与HFRS发病风险具有相关。结论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与HFRS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且携带C等位基因者会提高HFR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人类白细胞抗原 易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孙健 戚健君 +4 位作者 杨剑 全斌 黄建军 余雪平 侯为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44,共7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诊治或体检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留取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当日外周血PMN-MDSC频率,比较研究组和两个对照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炎症指标、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或继发感染及访视期第28天预后情况对HBV-ACLF患者分组,比较各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HC组(P均<0.001),CHB组和HC组之间PMN-MDS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水平、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7、0.799、0.506、0.450、0.462、0.470、0.481,P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8,P<0.01)。40例HBV-ACLF患者中,合并感染18例,继发感染17例,28 d预后差21例,其外周血PMN-MDSC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HBV-ACLF患者外周血富集PMN-MDSC,其频率与感染风险、疾病严重度及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窦常胜 周名雄 +1 位作者 张士发 陶青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疗效,探讨其对HIE患儿的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HIE新生患儿,分黄芪治疗组(n=30)及常规治疗组(n=30),在不同时间点(d 3d、7)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疗效,探讨其对HIE患儿的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HIE新生患儿,分黄芪治疗组(n=30)及常规治疗组(n=30),在不同时间点(d 3d、7)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同时(入院时、d 3d、7)监测血清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d3天两组NBNA评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67±2.50vs8.27±2.53,P>0.05);d 7黄芪治疗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32.40±5.86vs25.47±8.27,P<0.01)。治疗后d3、d 7黄芪治疗组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低6.18±0.79vs7.28±0.86,5.43±0.64vs6.43±0.79,P<0.05)。结论:黄芪能提高HIE患儿的NBNA评分、降低MDA水平,对HIE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黄芪 丙二醛 神经行为评分 脑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莺莺 钟民 +1 位作者 张梦莹 吕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及其前体基因BI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20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BIC及miR-155的表达水平,并且与哮喘患者临床指...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及其前体基因BI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20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BIC及miR-155的表达水平,并且与哮喘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过表达或抑制,探讨miR-155在CD4+T细胞体外分化中的作用。结果:哮喘患者组BIC及miR-155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重度哮喘患者的BI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哮喘患者的miR-155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发现,轻、中、重度哮喘患者的BIC表达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哮喘患者miR-155的表达较轻度哮喘组有明显下降(P<0.05);miR-155的表达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miR-155过表达促进CD4+T细胞向Th1分化,而抑制miR-155的表达则促进CD4+T细胞向Th2分化。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提示miR-155调控CD4+T细胞分化在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MIR-155 B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1 位作者 张新露 汤荣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患儿围术期镇静抗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48例下腹部手术患儿,术前用药按苯巴比妥钠2mg/kg(对照组)、咪唑安定0.08mg/kg(研究Ⅰ组)肌注及咪唑安定0.5mg/kg加50%葡萄糖容积为0.2ml/kg(研究Ⅱ组)口服,随机分组对...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患儿围术期镇静抗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48例下腹部手术患儿,术前用药按苯巴比妥钠2mg/kg(对照组)、咪唑安定0.08mg/kg(研究Ⅰ组)肌注及咪唑安定0.5mg/kg加50%葡萄糖容积为0.2ml/kg(研究Ⅱ组)口服,随机分组对比分析,测定三组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患儿接受率、镇静催眠效果满意度以及血清皮质醇(Cs)、血糖(BS)浓度变化。结果三组给药前后MAP、HR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研究Ⅱ组患儿接受率为87.50%,镇静催眠效果满意度为81.25%,以及血清Cs、BS浓度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口服咪唑安定易于接受,镇静作用佳,可作为良好的小儿术前镇静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术前 用药方法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小宁 李娟 姚永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运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1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运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1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2.6%,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61.5%~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34.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4.1%。其中有22株检出ESBL占16.3%;46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占34.1%。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ESBL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对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小宁 杨正海 李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细胞表达模型,研究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端粒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筛选出不同HCV基因型。分别运用PCR法扩增HCV NS3蛋白基因,转载真核表达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pBK-HCV NS3,分别导入...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细胞表达模型,研究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端粒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筛选出不同HCV基因型。分别运用PCR法扩增HCV NS3蛋白基因,转载真核表达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pBK-HCV NS3,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HCV NS3蛋白基因转载质粒导入HepG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本地区HCV基因型流行的主要是1b型,其次是2a型。转染不同基因型HCV NS3蛋白基因的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较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明显升高;不同基因型HCV端粒酶活性之间存在差异,HCV 1b型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HCV 2a型。结论:HCV NS3蛋白可能以某种机制激活了端粒酶活性。不同基因型HCV NS3蛋白在细胞恶性转化中的影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NS3蛋白 基因型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OXA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正海 李小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OXA酶基因型,研究blaOXA-23突变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4种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TA克隆耐药基...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OXA酶基因型,研究blaOXA-23突变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4种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TA克隆耐药基因全序列后测序检测blaOXA-23的突变。结果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0%和78%,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blaOXA-51和blaOXA-23检出率分别是(100%)和80%(40/50),blaOXA-24和blaOXA-58基因均未检测到。9株blaOXA-23测序,发现7株序列与Gen Bank登录号为NC017171的序列100%一致;另2株(WY-1017和WY-0713)blaOXA-23分别有一个(T47C)和两个(A336G、T392C)碱基位点的突变,为blaOXA-23新亚型,分别命名为blaOXA-422和blaOXA-423,其中blaOXA-423的突变(T392C)导致编码产物关键性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携带blaOXA-23有关;发现新的blaOXA-23亚型blaOXA-422和blaOXA-423和blaOXA-23突变能够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OXA酶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剑峰 汤圣兴 +3 位作者 王俊 朱卫平 李必龙 朱正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方法:EH患者49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方法:EH患者49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H的诊断标准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LVH一组。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ALAS法)测定血浆PAPP-A浓度和运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高敏CRP(hs-CRP)浓度。结果:LVH+组PAPP—A及hs-CRP均高于LVH-组[分别为8.28(5.90~30.91)mIU/L vs 4.39(3.02~6.98)n1IU/L和8.58(0.90~35.80)mg/L vs 1.90(0.50~2.23)mg/L,P均〈0.05J。PAPP-A与LVMI及hs-CRP与LVMI的相关分析显示:PAPP-A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hs-CR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41,P〈0.05)。结论:EH伴LVH患者PAPP-A及CRP较LVH-组显著升高,并且PAPP-A、hs-CR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PAPP—A与CRP可能参与EH患者LVH的形成。PAPP—A与CRP可能是EH患者合并LVH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妊娠相关蛋白 -A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金旺 毕富勇 +1 位作者 方基勇 浦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M -CSF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多克隆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5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M -CSFR。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清M-CS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M -CSF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多克隆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5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M -CSFR。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清M-CS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1级高血压组M -CSFR明显低于 3级高血压组 (P <0 .0 1 )。相关分析发现 :血清M -CSFR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0 .65、r=0 .68、r=0 .73 ,P均 <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M -CSFR水平升高在血管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 let-7a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向明 吕坤 +4 位作者 张帆 张莺莺 钟民 李佳嘉 梅晶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 let-7a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let-7a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方法,并在造模前7d给予let-7a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自动生化仪分析检测血清AL... 目的:探讨microRNA let-7a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let-7a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方法,并在造模前7d给予let-7a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自动生化仪分析检测血清ALT变化;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HE染色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let-7a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血清AL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let-7a对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let-7a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鹏 李婕 +1 位作者 单泳源 李宇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6-950,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923株,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923株,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验证菌种,K-B法复核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胶体金法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并用碳青霉烯酶PCR扩增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产KPC酶CR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进行检测,并用ESBLs耐药相关基因PCR扩增结果进行验证;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产KPC酶CRKP进行序列分型(ST)。结果92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56株(27.74%)为CRKP,其中183株携带bla_(KPC),ST分型为ST11型和ST12型,产KPC酶CRKP携带3种ESBLs基因bla_(TEM-1)、bla_(SHV-11)和bla_(CTX-M-1)。结论CRKP产碳青霉烯酶以KPC酶型为主,bla_(KPC)可合并3种ESBL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骨肉瘤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劲松 徐祝军 吴永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0期5217-5220,5236,共5页
采用分离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Trizol法提取患者骨肉瘤细胞总RNA,用总RNA转染DC并诱导特异性CTL的扩增,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杀伤活性。探讨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 采用分离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Trizol法提取患者骨肉瘤细胞总RNA,用总RNA转染DC并诱导特异性CTL的扩增,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杀伤活性。探讨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经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功能相关分子表达均上调,转染后的DC可显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的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和未经转染的DC。说明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可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肉瘤 RNA 肿瘤免疫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产KPC酶合并膜孔蛋白OmpK36缺失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鹏 李婕 曹若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目的研究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分离2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产KPC酶Kp C9和C14,利用胶体金法进行碳青霉烯酶型检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目的研究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分离2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产KPC酶Kp C9和C14,利用胶体金法进行碳青霉烯酶型检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同源性分析,MIC法进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基因测序检测外膜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检测主动外排机制。结果产KPC酶Kp C9和C14同其他产KPC酶Kp同源性较低,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MIC分别为16和32μg/mL,外膜蛋白SDS-PAGE显示Kp C9和C14均有OmpK36的缺失,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显示Kp C9和C14的OmpK36基因序列均存在个别位点的突变、缺失,CCCP抑制试验显示CCCP不能提高Kp C9和C14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性。结论KPC酶合并膜孔蛋白OmpK36缺失可引起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膜孔蛋白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0-5p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侵袭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龙 徐五琴 +2 位作者 张鹏 黄建军 李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40-5p(miR-140-5p)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SFs)增殖、侵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及miR-140-5p mimic组。脂质体对照组将脂... 目的:研究microRNA-140-5p(miR-140-5p)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SFs)增殖、侵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及miR-140-5p mimic组。脂质体对照组将脂质体2000转染入滑膜细胞; miR-140-5p mimic组使用脂质体2000为载体将miR-140-5p转染入滑膜细胞。分别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三组RASFs增殖、侵袭的情况; 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40-5p对RASFs 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结果:MTT及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脂质体空白转染对RASFs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无显著影响(P>0. 05)。miR-140-5p转染后呈过表达,RASFs吸光度值为0. 42±0. 03,穿膜细胞数为49. 27±6. 18,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q PCR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iR-140-5p mimic组RASFs中TLR4 mRNA、TL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iR-140-5p可有效抑制RASFs增殖及侵袭能力,在RA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0-5p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玉萍 李小宁 张莺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Bcc)是一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肺囊性纤维化(CF)和慢性肉芽肿(CG)患者中特别容易引起感染,使患者出现无症状带菌、慢性感染或洋葱综合症。随着抗生素的大... 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Bcc)是一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肺囊性纤维化(CF)和慢性肉芽肿(CG)患者中特别容易引起感染,使患者出现无症状带菌、慢性感染或洋葱综合症。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引起上述两种疾病以外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可引起肺炎、败血症、伤口感染、深部脓肿、尿路感染等。本文就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的基因型,流行病学特征、鉴定方法、毒力因子、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 基因型 流行 病学特征 鉴定方法 毒力因子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miR-27a表达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龙 徐五琴 +2 位作者 张鹏 黄建军 李小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调mi R-27a表达对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系MDA-MB-45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8例TNB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的miR-27a表达,分析miR-27a表达... 目的·探讨下调mi R-27a表达对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系MDA-MB-45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8例TNB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的miR-27a表达,分析miR-27a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检测TNBC细胞系MDA-MB-453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miR-27a表达的差异。在MDA-MB-453细胞中转染miR-27a抑制物(miR-27a inhibitor),采用CCK-8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iR-27a inhibitor转染组(mi R-27a inhibitor组)与mi R-27a阴性对照片段转染组(NC组)TN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差异。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mi R-27a抑制物对MDA-MB-453细胞泛素连接酶FBW7(F-box and WD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7)及Egl 9同源物2(Egl nine homolog 2,EGLN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NBC组织中mi R-27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i R-27a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最大直径相关(均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以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指数无明显相关性。与MCF-10A细胞相比,MDA-MB-453细胞系中mi R-27a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 R-27a抑制物后,MDA-MB-453细胞增殖与NC组相比明显减弱(P<0.05)。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中,mi R-27a inhibitor组穿膜细胞均少于NC组(均P<0.05)。下调mi R-27a表达后mi R-27a inhibitor组较NC组FBW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EGLN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mi R-27a在TNBC组织及细胞株中表达升高;下调mi R-27a表达可以抑制TNBC细胞MDA-MB-45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能与其下调后FBW7蛋白表达增加、EGLN2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a 三阴乳腺癌 FBW7 Egl 9同源物2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全身转移的恶性肌周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五琴 程龙 张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全身转移的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2岁,肿块发生于左侧肘部,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瘤细胞呈卵圆形、... 目的探讨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全身转移的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2岁,肿块发生于左侧肘部,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核异型明显,染色质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见多核瘤巨细胞;瘤细胞围绕大小不一的血管周围排列,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改变,少数呈“杵状”向腔隙内生长;肿瘤细胞表达CD34、Collagen IV,灶区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较高;随访5年患者出现全身多处转移,目前仍存活。结论肌周皮细胞瘤是一类伴血管周肌皮细胞分化的软组织肿瘤,其生长缓慢,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约占1%,通常为良性肿瘤,恶性罕见;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均为恶性潜能,易复发,但病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周皮细胞瘤 恶性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